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

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

高拱推了一下鼻樑上的眼鏡,放下蘇澤的奏疏放在桌上,他看向蘇澤問道:

“子霖想的竟然是國子監預科?老夫還以爲你會將精力放在科舉上。”

蘇澤一驚,他覺得自己已經足夠激進了,沒想到高拱比自己還要激進,現在就想着改科舉制度?

但是仔細想想,高拱這麼想也正常。

蘇澤這麼年輕,當然可以從蒙學預科入手,但是對於高拱來說,他這個內閣閣老還不知道能做幾年。

特別是他曾經經歷過一次罷相,深知皇權的喜怒無常。

這也是爲什麼高拱對於推廣實學非常上心,甚至要比蘇澤還激進的原因。

蘇澤說道:

“師相,您是要效法王荊公嗎?”

高拱反過來問道:

“有何不可?今日老夫就在聚集弟子,也準備效法王荊公編纂一本實學典籍出來。”

蘇澤愣一下,他也沒想到,高拱這段時間在朝堂上一改咄咄逼人的態度,原來是在私下裡憋了這麼一個大招。

“師相能給弟子看看嗎?”

高拱老臉一紅,不過他的臉比較黑,在燭火下沒能讓蘇澤看出來。

自從上次蘇澤提出了以“做實業、禁空談”來倡導實學的方針後,高拱還是想要完成實學理論突破。

於是他揹着蘇澤,召集門徒弟子討論實學典籍。

這也是效法王安石,想要搞一本《三經新義》出來,作爲實學的指導典籍。

然後再學王安石,將實學典籍列爲科舉的必考書目,從而讓讀書人都學習實學。

可一羣人鼓搗了近半年的時間,一直沒什麼像樣的成本。

原因也很簡單,經過儒學千年發展,能走的路前人都走得差不多了。

心學是儒學最後的一次理論突破,蘇澤原時空的清代儒學,幾乎沒有什麼突破性的理論出現了。

這也是蘇澤之前一直沒有搞實學理論突破的原因。

搞起來太麻煩,推廣起來阻力也太大。

弟子都這麼問了,高拱也只能拿來一些草稿。

蘇澤在鯨油燈下,簡單翻看了這些稿子,果然和自己所料的那樣,高拱領着弟子也沒弄出什麼有新意的東西。

蘇澤放下這些稿子說道:

“師相,王荊公能推廣王學,那是因爲他是真宰相,您能如王荊公那樣,頂着天下士人謾罵推廣實學嗎?”

高拱最後還是搖頭。

宋代的宰相和明代的閣老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王安石這個宰相也和其他宋代宰相不一樣,他在推行變法的時候,權力是獨一份兒的。

那時候的王安石,行政、司法、教育、軍事諸權合一,對全國所有領域都下達了變法的政令。

就是原時空的張居正,也沒辦法和王安石相比。

蘇澤又說道:

“再說了,王荊公的王學,其實不過是在宋學的基礎上發微,搞了一個四不像的東西出來。所謂推廣王學,不過是黨同伐異罷了,弟子不認同他的做法。”

王安石的學說叫做王學,王學在宋代一衆學術裡影響力也是很小的。

說白了,王學還是政治學派,是爲了篩選出“自己人”,專門編纂出來的學說。

在經義上靠着官方支持才推廣開來,鑽研的人很多都是投機者。

和其他宋學學派相比,王學在王安石罷相後,很快就失去了影響力。

蘇澤又說道:

“王荊公以王學取士,最後取的都是投機之士,兩宋之際那些教訓,師相難道還不清楚嗎?”

這下子高拱終於說道:

“子霖說的對。”

高拱也暫時放下了編纂實學典籍的想法,再次開始思考蘇澤的提議。

正如蘇澤說的那樣,國子監預科可以成爲實學的陣地,先培養一批人才出來,日後再想着改革科舉就是了。

實學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一個人才陣地。

心學有書院,理學是官方意識形態,是科舉考試的考綱。

當年王陽明推廣心學,也是辦陽明書院講學,發展了一個甲子,纔有陽明心學如今的局面。

自己還是太着急了。

但是看到蘇澤,高拱還是有些生氣。

實學就是這小子弄出來的,但是這半年來他心思都沒放在實學上,一直忙着亂七八糟的事情。

雖然這些事情也都是國家大事,但是如果蘇澤不扛起實學的旗幟,如何繼承自己的衣鉢?繼承自己的政治財產?

於是高拱說道:

“若是要老夫支持你這份奏疏,還要有個條件。”

“請師相示下。”

高拱說道:

“你既然要辦學,總要有一個教學綱要吧?既然這國子監預科要以實學爲綱,那你就先弄個綱要出來,老夫才能和禮部那幫傢伙理論。”

蘇澤沒想到,高拱竟然用這種辦法來催着自己幹活。

難道這不是高閣老報復自己?

想到剛剛自己否定掉了高拱半年的學術成果,也難怪高拱給自己出難題。

還真是天道循環,報應不爽啊。

面對高拱的要求,蘇澤也只能硬着頭皮接下來。

高拱也不是讓自己搞出一個實學的理論鉅著出來,國子監預科的教學大綱而已,簡單的說就是中小學教材大綱罷了。

——

正月二十三日。

“子霖兄又在看書?”

羅萬化擋住進門的沈一貫,防止他打擾蘇澤讀書。

沈一貫看向屋內,蘇澤桌案上放着一堆書,爲了完成高拱的任務,他這些日子都在苦讀。

第一次見到蘇澤這個樣子,沈一貫也有些幸災樂禍的感覺。

沈一貫問道:“子霖兄已經這個樣子好幾天了吧?”

“是啊,從他見過高閣老之後就這樣了。”

“看來高閣老給子霖兄出了難題啊。”

羅萬化也贊同的點頭:“應該是的,肩吾兄今日來,是有什麼大新聞嗎?”

沈一貫搖頭說道:

“最近朝廷無事,我是來看看子霖兄是不是要搞事的,看這樣子他是要憋個大的啊。”

羅萬化一陣無語。

不過這些日子朝中無事,羅萬化爲了湊足《樂府新報》的版面也頭疼不已。

他拉着沈一貫說道:

“肩吾兄,你再想想,朝中還有什麼大事。”

沈一貫看向羅萬化道:

“是報紙新聞不夠了?” 羅萬化無奈的點頭。

沈一貫嘆氣說道:

“一甫兄,不是我說你,報社的事情都是你這樣親力親爲,怎麼可能辦得好?”

羅萬化也嘆氣。

自從張位和王家屏館選外任之後,報社實際上的編輯就剩下羅萬化一人。

這些日子他忙裡忙外,但是《樂府新報》的銷量增長放緩了。

從報童那邊的得到的消息,很多讀者也認爲《樂府新報》的前面版面越來越枯燥乏味,就是轉發朝廷要聞。

沈一貫說道:

“一甫兄聽說了嗎?這《商報》可是僱傭了十五名編輯,還有專門的採訪局,就給《商報》專門寫稿子。”

羅萬化說道:

“《樂府新報》也有采風使。”

“那他們每個月都能穩定供稿嗎?”

羅萬化搖頭。

沈一貫說道:

“要我說,一甫兄這報社也該擴編了。”

羅萬化想了想,最後還是認同了沈一貫的說法。

報紙競爭日趨激烈。

《樂府新報》佔了先發優勢,又有《西遊記》連載積累的讀者。

如今《西遊記》雖然完結,但是蘇澤偶爾會寫上一個《聊齋》的小故事。

再加上《樂府新報》的新聞算是官方新聞,擁有可信度,所以銷量一直保持在穩定。

但也只是穩定而已。

《商報》設在直沽,另闢蹊徑,正好爲了滿足大明讀書人對海外的好奇心,專門蒐集各類的海外新聞。

而且比起《樂府新報》的海國圖志這類的嚴肅科普版面,《商報》更喜歡刊登的是海外異聞。

比如奧斯曼國主的養蠱繼承法,又比如歐陸王室之間的近親**。

這些新聞迎合了讀書人對於海外蠻夷的“刻板印象”,也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

《商報》爲此還專門成立了採訪局,招募能說番邦語言的讀書人,守着直沽港的外國船員採訪,專門刊登這類的新聞。

《商報》有自己的路子,別的報紙也有新路。

《新君子報》立足於江南大本營,充分利用了江南文風昌盛的優勢,在松江府的上海縣設立編輯部。

《新君子報》拿出豐厚的稿酬,向江南的讀書人徵稿。

重賞之下,自然也出現了優秀作品。

烏程淩氏的家主凌迪知,是嘉靖丙辰科的進士,初授工部主事。後得罪權貴,一路被貶官,因性剛直,與僚友多不和,最後辭官回家。

烏程淩氏是湖州有名的望族,家中有一座藏書樓,凌迪知結合樓中的宋代民間書籍,最後彙編創作了一系列的中短篇故事。

《新君子報》以《拍案驚奇》爲名,連載了這些作品,其中包含了古代傳說、僧道俗事,其中還包含了不少豔情故事,刊發之後廣受歡迎。

當然,這些故事也遭到讀書人的反對,說《新君子報》以君子爲名,卻刊登有傷風化的文章。

《新君子報》於是又作刪改,將豔情的細節刪去,但是又額外將《拍案驚奇》作爲文集出版,江南一時之間洛陽紙貴。

雖然遭遇一些保守讀書人的抵制,但是《新君子報》以此拓展了民間市場,特別是江南的識字市民階層,競相訂閱《新君子報》。

刪節版雖然素了點,但有時候讓人衝動的也不是那些細節描寫啊!

最後是《新樂府報》,這份原本靠着盜版《樂府新報》起家的報紙,也在蘇澤的《聊齋》上找到了靈感。

《新樂府報》乾脆主攻民俗志怪的領域,專門刊登一些民俗傳說的恐怖故事,而且多用白話文來寫,同樣獲得了銷量的增長。

而且這三家民報共享發行渠道,在內陸的中心城市也鋪設印刷館,開始和《樂府新報》搶佔市場。

等到蘇澤放下筆,兩人這才進入報館。

“肩吾兄什麼時候來的?”

沈一貫笑着說道:“來了好一會兒,剛纔和一甫兄談報紙的事情。”

羅萬化下了決心,對着蘇澤說道:

“子霖兄,自從你將《樂府新報》交到我手裡之後,報社的發展就放緩了。”

“還請子霖兄幫幫我,怎麼把報紙銷量提上去。”

蘇澤看向羅萬化,如果是別人蘇澤大概還會拒絕,畢竟自己還在爲了教學大綱的事情頭疼。

但是羅萬化是個兢兢業業的老實人,自己將報社交給他後,《樂府新報》也都維持得不錯。

如今三大民報發力,這也不能怪羅萬化。

沒辦法,這個世界上最無聊的新聞,就是政治新聞。

而作爲官報,《樂府新報》的一大工作就是宣傳朝廷的要聞,這纔是《樂府新報》的本職工作。

作爲官報,《樂府新報》的尺度也是最嚴格的。

蘇澤手裡還有王世貞的《金瓶梅》,但是這肯定不可能刊登在《樂府新報》上。

蘇澤搞格物致知,就是要破除迷信,自然也不能刊登恐怖志怪的小說。

《西遊記》連載結束後,暫時也沒有現象級的作品連載,《聊齋》也被蘇澤抄的差不多了。

接下來怎麼辦?

抄紅樓?

這是一個思路,但是也不是長久的辦法。

蘇澤看向羅萬化,思考了一下說道:

“一甫兄,官報也不是不能精彩,我倒是有一個辦法。”

羅萬化連忙問道:

“子霖兄請賜教。”

“寫調查新聞。”

“調查新聞?”

蘇澤解釋說道:

“就比如這次誘拐案的新聞,《樂府新報》只是刊登了案件的處理結果吧?”

“爲什麼不讓採風使採訪辦案的人,將案件的過程都刊登上去呢?再比如採訪一下有過丟失孩子的百姓,讓讀者知道失去孩子家庭的痛苦。”

“採訪還可以深入一點,甚至還可以採訪大牢裡的從犯,問問他們爲什麼要走上這條路,他們拐來的孩子賣給誰,被拐孩童日後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就是官方新聞,也可以深入報道,而不是簡單轉發朝廷政令。”

聽到這裡,羅萬化的眼睛亮了。

蘇澤的辦法果然不錯,這樣的新聞要比朝廷冷冰冰的政令好看多了,也能夠引起讀者的思考。

羅萬化急着就去辦,蘇澤拉着他說道:

“一甫兄,你是本科的狀元,幫我看看這文章。”

(本章完)

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50章 辦報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7章 講讀東宮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275章 楚宗案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58章 斷章狗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33章 考成法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5章 馮保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44章 拆臺子第156章 大婚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58章 斷章狗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69章 寡斷第50章 辦報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62章 俺答入寇第41章 冊立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21章 立儲之功第37章 講讀東宮第81章 清田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75章 楚宗案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30章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42章 樹典型第157章 立成法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78章 國本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130章第63章 車營之法
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50章 辦報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7章 講讀東宮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275章 楚宗案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58章 斷章狗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33章 考成法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5章 馮保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44章 拆臺子第156章 大婚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58章 斷章狗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69章 寡斷第50章 辦報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62章 俺答入寇第41章 冊立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21章 立儲之功第37章 講讀東宮第81章 清田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75章 楚宗案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30章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42章 樹典型第157章 立成法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78章 國本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130章第63章 車營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