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戰績可查

第266章 戰績可查

黃驥的形象也沒有比帥嘉謨好多少。

因爲每天都要夜裡起來觀星,黃驥都是夜裡醒來白天睡覺的,他穿着一套寬鬆的長袍,對着帥嘉謨打了一個哈欠說道:

“朝廷的旨意你已經接到了吧?”

帥嘉謨連忙說道:“弟子已經接到了朝廷的旨意。”

黃驥又打了一個哈欠說道:“你是不是不明白,區區一個長興縣丞,要行人來宣旨?”

帥嘉謨連連點頭。

縣丞算是大明最基層的官員了,一般來說只要吏部任命就可以了,根本必須要行人司來宣旨。

黃驥說道:

“不明白就對了,海巡撫是不是也什麼都沒和你說?”

帥嘉謨再次點頭。

黃驥說道:

“我也沒什麼和你說的。”

“啊?”

帥嘉謨徹底傻了,這官場的謎語怎麼要比算學題目還難解?

黃驥說道:

“你在算學上有天分,本來我是想讓你入太史局,隨我一起編纂曆法的。”

“但是有人要用你,爲師也只能把你讓出去。”

帥嘉謨徹底懵了,他覺得今天發生的事情,比微積分的題目還難解。

黃驥說道:

“你也不用擔心,那人是不會虧待人的,這次事情辦好了,絕對少不了你的好處。”

黃驥又幽幽的說道:

“但是被那人惦記上了,怕是差使你的日子還在後面。”

黃驥有些後悔,他不過是在和蘇澤的日常來信中,談及過這位弟子的學業。

卻沒想到這都被蘇澤記住了。

黃驥親身經歷過蘇澤怎麼差使自己的日子,看向帥嘉謨的眼神中充滿了同情。

如果不是蘇澤,他此時應該還在詹事府,愉快的教授太子呢。

但是相應的,蘇澤也算是給了黃驥更高的人生目標。

只要能修造出更準確的歷法來,那青史留名是一定了。

帥嘉謨的出身還不如自己,對於自己這位弟子來說,能夠成爲蘇澤差使的對象,何嘗不是一種幸運。

不知道多少人都希望被蘇澤這位小閣老差使而沒機會呢。

黃驥接着說道:“你到了長興縣要低調,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將自己所見所聞都記下來,特別是長興縣和府庫之間的賬目往來,你要記在心上。”

帥嘉謨點點頭。

接着黃驥指着他桌子上的胖鴿子說道:

“你去喂一下那隻鴿子。”

帥嘉謨接過黃驥遞過來的米袋子,將一把米撒在桌子上,胖鴿子看了一眼帥嘉謨,開始在桌子上啄米吃。

黃驥說道:

“你到任長興縣後,有人會用這隻鴿子和你聯繫,你記得給鴿子喂米吃。”

“如果有什麼急事要報告,也可以讓鴿子帶信,只要你說出送信的目標就行,無論是我還是海巡撫都可以。”

“記住,要它吃上等的好米,湖州的貢米就可以。”

帥嘉謨愣了一下,這胖鴿子吃的這麼好嗎?

“師父,如果不喂會怎麼樣?它就不送信嗎?”

黃驥搖頭說道:

“當然不會。”

“但是它會在你頭上拉屎,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

——

京師的七月份,天氣十分的火熱。

七月初,皇帝終於賜下了冰塊,給京師官署降了溫。

但是比天氣更火熱的,絲毫沒有降溫跡象的,是京師的輿論場。

七月份的大事,就是戶部的《會計錄》要定稿,這也就意味着長達一年的“盤大明家底”項目勝利完成。

但是項目完成,恰恰是風波的開始。

大明有了家底的賬本了,那接下來肯定要算舊賬了。

京師各大衙門,也在這《會計錄》出臺的前夜,發動了最後一輪混戰。

結果自然是慘烈的。

七月二十日,距離《會計錄》公佈僅剩下三天。

沈一貫站在報館,一隻手揮舞着報紙,另一隻手拿着粉筆,在黑板上寫着東西。

黑板和粉筆,也是蘇澤的發明。

蘇澤是在國子監和武監講學的時候,纔想起來現在的教學是多麼不方便。

沒辦法,這個時代無論東西方,教育都是非常貴族化的事情。

蘇澤穿越前的平民教育,其實是近代的產物。

在大明這個時代,效率從來就不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標。

也沒有那個私塾先生,要同時給幾十號人上課的上課的。

等到蘇澤真的要給武監一大幫人上課的時候,他終於想起來發明瞭黑板和粉筆。

但是讓蘇澤沒想到的,是這項不起眼的隨手發明,卻迅速流行了起來。

蘇澤這纔想起來,黑板和粉筆,在這個沒有PPT的時代,也是最好的彙報和演示的工具。

很快,在京師各大衙門中,都購置了黑板和粉筆。

報館裡也有這樣一塊,這是羅萬化用來演示排版的。

不過今天沈一貫已經抓住了粉筆,他正在盤點這些日子,因爲《會計錄》即將出爐而倒在前夜的官署衙門。

沈一貫一邊寫一邊說道:“最慘的就是太僕寺了,因爲馬政的事情,太僕寺被科道彈劾了二十多次,從太僕卿到羣牧監,已經有八名太僕寺官員遞交了辭表,還牽連了戶部、兵部多名官員。”

蘇澤忍不住問道:“所以,肩吾兄,你寫在黑板上的數字是什麼意思?”

沈一貫所寫的數字,名叫蘇州碼子。

蘇州碼子其實也是一種十進制的記數方法,在東南地區的賬房廣泛使用。

其實明代也已經有了阿拉伯數字的傳入,這自然是元代留下來的。

但是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有過祖訓,“一切文書禁用胡書“,蘇澤自然也不方便在大明推廣阿拉伯數字。

很快蘇澤就發現了蘇州碼子。

其實蘇州碼子也挺好用的,它的記數方式和算籌對應,還有一套和算籌對應的運算口訣,可以結合算籌進行四則運算。

於是蘇澤乾脆就推廣起了蘇州碼子,如今大明的算學教材,基本上都是用的蘇州碼子作爲數字符號。

沈一貫說道:“這是下臺的官員人數,這也是一甫兄讓我統計的。”

蘇澤看了一眼羅萬化,看來羅狀元也被帶壞了。

今天是羅萬化請沈一貫過來的,在這場風波中一直沉默的《樂府新報》,準備爲這次的《會計錄》風波來一次總結,盤點一下今日因爲不合理開支而落馬的官員人數。 不得不說,羅萬化是越來越會辦報了。

《樂府新報》是官報,所以在輿論戰的初期不能下場。

原因自然也簡單,《樂府新報》這麼大殺器的報紙,自然不能用來攻擊其他衙門,要不然別的衙門都會有極大的恐懼感。

甚至六科都察院也會不滿,報紙如果成了彈劾官員的工具,還需要言官幹什麼?

蘇澤明白這個分寸,作爲官報本來也不應該搶監察機關的工作,所以《樂府新報》在這次亂戰中保持了緘默。

臨近《會計錄》出世,羅萬化實在是憋不住了。

於是喊來沈一貫,對已經蓋棺定論的案件來一個盤點,也算是最後蹭一把熱度。

不過蘇澤倒是挺支持羅萬化的想法的。

這些官員都已經定罪,那報紙上報道的就是官方消息了,那總不能說《樂府新報》是政治鬥爭工具了吧。

然後報道落馬官員,這肯定是很有熱點的新聞,無論是當官的還是百姓,誰都喜歡看官員落馬的消息。

沈一貫又說道:

“光祿寺也黜了不少人,是違規祭祀的事情。”

羅萬化問道:“違規祭祀?”

沈一貫點頭說道:

“天子立七廟,遠廟爲祧。光祿寺隆祭祧廟,去年多耗費了三萬銀元。”

羅萬化皺眉,臉上露出擔憂的神色。

從春秋以來,儒家就制定了嚴格的禮法。

禮法這東西,是對統治者神聖性的背書,即使是到了明代,也是非常重要的。

天子七廟,就是說天子在祖廟中,只能祭祀七個祖宗。

而剩下來的祖宗牌位,則要移到祧廟,也就是遠祖之廟,這就被稱之爲祧遷。

當然,也不是所有祖宗都要祧遷的,能被冠之以“祖”“宗”的皇帝,就可以“永世不祧”。

羅萬化憂慮的地方,就是因爲嘉靖朝最大的一場朝爭,也就是大禮議,就是關於祧遷的。

嘉靖皇帝要將自己的生父移入七廟中,那就要將別的皇帝從七廟裡遷出來。

嘉靖皇帝遷出來的皇帝,就是仁宗朱高熾。

果然,沈一貫低聲說道:

“光祿寺隆祭的,就是仁宗皇帝。”

蘇澤也嘆息一聲。

大禮議的餘波至今還在盪漾,顯然嘉靖皇帝將生父擡進七廟這件事,很多官員至今都是不服氣的。

光祿寺隆重祭祀被擡出七廟的仁宗皇帝,這不就是在暗搓搓的反抗大禮議嗎?

果不其然,沈一貫說道:

“陛下震怒,嚴懲了光祿寺相關的官員,光祿少卿也上書請辭。”

蘇澤也跟着嘆息。

大禮議確實是嘉靖繼位後的一步妙招。

大禮議是關係到皇位傳續的問題,是關係到嘉靖皇帝正統性的重要事件,嘉靖皇帝也是通過大禮議確定了其繼位之後的法統。

但是非要將自己的親爹擡進七廟,這就是嘉靖皇帝有些過猶不及了。

這件事也成爲嘉靖朝後期朝廷爭鬥的一條暗線。

蘇澤也不知道這些光祿寺官員,偷偷用重禮祭祀仁宗,到底是對仁宗的敬仰,還是暗搓搓的噁心人,又或者只是單純的蠢。

反正在這個節骨眼上,鬧出這樣的事情,百官也擔心皇帝藉此發揮,再搞一輪大禮議。

不過目前看來,隆慶皇帝只是懲辦了光祿寺的官員,似乎沒有擴大的意思。

沈一貫又說道:

“另外光祿寺的孔廟祭祀也超支了,去年衍聖公多次上表請修孔廟,光祿寺撥款了五萬銀元,但是據說孔家只是簡單修了一下祠堂。”

羅萬化也有些無語,衍聖公孔家在大明君臣看來,完全就是大成至聖先師的負資產。

衍聖公家有免稅的特權,所以曲阜百姓都將田地投獻在衍聖公府名下。

如果這樣也就算了,就當做曲阜是分封給孔家的領地也行。

但是孔尚賢還不知足,他在曲阜設置關卡,攔截勒索往來的客商。

除此之外,孔尚賢作爲孔子六十四代孫,不但不按孔子教誨行事,還每年趁上京覲見皇帝的機會,夾帶私貨販運,並對沿途驛站敲詐勒索。

這次孔家這次又藉着修廟名義,訛詐朝廷的錢財。

蘇澤也有些無語。

沈一貫說道:

“張閣老上書,要將孔家一年一朝覲,改爲三年一朝覲。”

蘇澤搖頭說道:“這都是治標不治本之策。”

沈一貫嘆息說道:“可也只能這樣了。”

羅萬化也點頭,孔家做的事情噁心,但是又不是謀反這類的大罪,皇帝也沒辦法嚴懲。

而且孔家盤踞在曲阜,還享有一項特權,那就是曲阜縣令都是由孔家子弟出任。

這也讓曲阜幾乎成爲了法外之地。

沈一貫又羅列了一堆名字,最後看着黑板說道:

“合計罷官人數五十三人,這都是子霖兄的‘赫赫戰功’啊。”

這是什麼?戰績可查?

蘇澤無語的說道:

“怎麼又是我的戰功?上書彈劾這些大臣的又不是我。”

沈一貫說道:

“子霖兄,上書請修《會計錄》的是你吧?”

“這一切都是由修造會計錄開始的,還說不是你的‘戰功’?”

好吧,看來這口鍋自己又背上了。

蘇澤走過去,又在黑板上將數字改了一下,從五十三改成了五十四。

他說道:“既然這樣,那也不吝嗇多加一個人。”

羅萬化問道:“子霖兄要參奏何人?”

蘇澤冷笑說道:

“天下第一巡撫,閔清。”

沈一貫問道:

“子霖兄,真的要對閔清動手?他可是剛剛被陛下降旨嘉獎的?而且閔清乃是嘉湖巡撫,想要扳倒他?”

沈一貫的顧慮也是正常的。

能在嘉興湖州這一等一的地方擔任巡撫,閔清在朝堂中的能量可想而知。

坊間傳聞,他是首輔李春芳提拔的。

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閔清的政績有問題,卻沒有人揭發的原因。

蘇澤說道:“閔清和李首輔無關,李首輔也主張要打擊這種地方上虛報的歪風!”

但是沈一貫卻沒有輕鬆,他說道:

“地方官爲了政績造假,在我大明也算是常例了,這閔清雖然誇大政績,但聽說也是個清官,也沒有造成惡劣的影響,子霖兄何必要針對他呢?”

羅萬化說道:

“肩吾兄此言差矣,閔清貪的不是銀子而是名!”

“貪名和好利都是一樣,都是將政績當做晉升之階,視治下百姓如私奴,定是不擇手段的酷吏!”

(本章完)

第82章 代王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133章 考成法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13章 請修國史第78章 公私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56章 宰輔之才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87章 齊發力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40章 盛世第195章 崩盤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47章 助攻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68章 傳承第23章 講學之風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78章 國本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86章 【事後畫冊】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57章 思退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46章 叩闕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5章 圈子第25章 再升官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3章 講學之風第35章 馮保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275章 楚宗案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304章 鐵路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25章 實學第91章 上架感言
第82章 代王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133章 考成法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13章 請修國史第78章 公私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56章 宰輔之才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87章 齊發力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40章 盛世第195章 崩盤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47章 助攻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68章 傳承第23章 講學之風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78章 國本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86章 【事後畫冊】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57章 思退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46章 叩闕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5章 圈子第25章 再升官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3章 講學之風第35章 馮保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275章 楚宗案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304章 鐵路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25章 實學第91章 上架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