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約稿高拱

第124章 約稿高拱

面對母妃的嚴厲責罰,朱翊鈞一言不發,這讓李貴妃心中更氣,又讓他繼續跪着。

加上之前跪的,朱翊鈞已經跪了一個時辰了,他的雙腿已經徹底麻了,但是他依然咬着嘴脣,不肯說一句討饒的話。

“陛下到!”

就在這個時候,門外的宮人呼唱起來,隆慶皇帝走進了翊坤宮。

李貴妃連忙出宮門迎接,隆慶皇帝免了覲禮,張口問道:

“鈞兒還跪着嗎?”

作爲後宮之主,隆慶皇帝自然能知道宮裡發生的大事,朱翊鈞被李貴妃召入宮中罰跪的消息,第一時間就傳到了他的耳朵裡。

李貴妃則立刻泣淚說道:

“陛下,這逆子也不知道受了哪個奸佞的蠱惑,上書如此悖逆之言,臣妾這才懲罰他罰跪思過,想想列祖列宗操持國事之艱難。”

看到李貴妃一哭,隆慶皇帝拉着她的手說道:

“鈞兒年紀小,貪玩好動也是常理,就讓他不要跪了,朕有幾句話要問他。”

李貴妃聽到隆慶皇帝免了朱翊鈞的責罰,臉上的憂色反而更重了,她擔心兒子在皇帝面前說錯了話,更惹的皇帝的不快。

皇帝下旨,馮保立刻前往宮內,不一會兒就攙扶着一瘸一拐的朱翊鈞走到了面前。

看到朱翊鈞這幅樣子,隆慶皇帝也有些不忍。

因爲“二龍不相見”的讖語,他從小就沒有體驗過父子之情,等他做了人父之後,對這個兒子還是相當疼愛的。

見到兒子受苦,原本的氣也消了大半。

當然,作爲皇帝,隆慶皇帝也不會和普通人家那樣,對兒子表現出溺愛之心,他只是語氣平淡的說道:

“知錯了。”

馮保用手扶着朱翊鈞,輕輕拍打他的後背,示意朱翊鈞討饒認錯。

但是朱翊鈞卻說道:

“父皇,兒臣沒錯!”

李貴妃的臉又現怒容,朱翊鈞連忙躲到了馮保身後,但是皇帝卻擺擺手說道:

“你且說說,怎麼無錯?”

朱翊鈞小臉漲紅,這次上書是他第一次政治實踐,就遭遇了這麼大的困難。

外朝大臣羣起上書反對,母后也責罰他,就連身邊的太監也被抓入東廠審訊。

對於六歲的孩子來說,這種挫敗感是非常強烈的。

朱翊鈞也不知道從哪裡涌出來的勇氣,他對着自己的父皇說道:

“殷師傅就說過,皇爺爺四十四年,徐閣老就辦過靈濟宮大會,京師臣工都上了賀文,徐閣老辦得,父皇就辦不得?”

聽到兒子這話,隆慶皇帝也苦澀的笑了笑,嘉靖四十四年的靈濟宮大會,他當然是知道的。

當然,朱翊鈞也是有點小聰明的,他絕口不提百戲會的事情,而是死死揪着講學會的事情。

果然這句“閣老辦得,父皇辦不得”,將隆慶皇帝也整的沉默了。

皇帝身邊的李貴妃厲聲說道:

“逆子,你都是出閣聽講的儲君了,是誰教你這麼和你父皇說話的?難不成你的師傅們,還能教你上書辦什麼勞什子講會?”

朱翊鈞漲紅了臉說道:

“誰說的!蘇師傅就支持我辦講會!”

朱翊鈞說完就後悔了,連忙垂下頭不再說話。

隆慶皇帝皺眉問道:

“蘇師傅?哪個蘇師傅?東宮講官中姓蘇的,就只有蘇澤蘇子霖一人吧?”

聽到蘇澤支持兒子辦講會,隆慶皇帝和李貴妃都沉默了。

這就是人設的重要性了。

如果是其他講官慫恿兒子上書,大概就會被打成趨炎太子的奸佞,皇帝定然不會將他繼續留在東宮。

但是蘇澤就不一樣了,這半年來,蘇一疏的名頭越來越大,如果是蘇澤也贊同辦講學會?

隆慶皇帝也思考起來,他又向身邊的李芳問道:

“蘇澤有奏疏送到內閣嗎?”

李芳連忙說道:

“暫時沒有,但也可能還在內閣那兒,僕臣去內閣問問?”

隆慶皇帝點點頭,李芳帶着兩個小太監離開翊坤宮,不一會兒就捧着蘇澤的奏疏走了回來。

還真有?

隆慶皇帝拿起蘇澤的奏疏,迅速讀完了奏疏,再看了看閣臣的票擬,陷入到了思考中。

而朱翊鈞則好奇的看着自己父皇手裡的奏疏,他好奇自己這位蘇師傅,到底在奏疏裡說了什麼?

蘇澤的奏疏,其實說的沒什麼新意,但是對於皇帝來說,重要的是閣臣態度。

首輔李春芳摘抄了蘇澤奏疏的最後一段話,意思是隻要皇帝內庫出錢,李春芳就支持?

張居正反對講學,這在皇帝的意料之中,張居正的立場皇帝是知道的。

而高拱的態度。

高拱竟然沒有跟着張居正反對講學,而是以講學作爲例子,勸說皇帝適當放寬對皇太子的教育。

隆慶皇帝擡起頭,看向自己年幼的兒子,也露出不忍的神色。

自從出閣講學後,朱翊鈞連最炎熱的暑期都沒有休息,學習相當的刻苦,進步也是很明顯的。

如果就因爲一個講學風波,就要責罰皇太子,還要責罰盡心給皇太子講學的詹事府,隆慶皇帝也覺得有些說不過去了。

是啊,講學這事,首輔做得?皇帝做不得?

隆慶皇帝又喊來執掌內承運庫的太監陳洪,向他問道:

“你去打探一下,上次靈濟宮講學花費了多少銀子,內承運庫有沒有這筆銀子。”

陳洪和李芳馮保不同,他完全是依靠滿足隆慶皇帝私慾而上位的,所以他也最阿諛奉承。

既然皇帝這麼問,說明皇帝也動了心思,連忙說道:

“陛下放心,內帑充盈,貫朽粟腐。”

聽到陳洪這麼說,皇帝的臉上也露出一絲得色。

比起他父皇在位時期,隆慶時期的帝國財政確實好轉很多。

東南戰事平定,西北也沒有大規模戰事,加上內閣得力,對積欠的稅賦催討也得力,皇帝內承運庫確實充盈。

正如蘇澤所說的,盛世也要辦盛會,既然國家暫時無事,何不就此辦一場千古流芳的大會?

聽到這裡,朱翊鈞也明白,自己父皇的想法也發生了變化,他連忙說道:

“父皇,兒臣身邊的幾個伺候太監和上書無關,能否將他們放出來?”

隆慶皇帝揮揮手說道:

“把他們放了吧,東宮講官們寒暑不歇的給太子講學,賜銀十兩。”

“讓太醫院去一趟趙閣老家裡,賜藥慰病。”

朱翊鈞張了張口,本來想要追問父皇百戲會的事情。

但是他這次吃了虧,也算是成長了一些,還是將這句話吞了回去。

——

等到朱翊鈞好不容易回到東宮,就見到遍體鱗傷的張宏。

看到張宏這幅樣子,朱翊鈞垂下淚來:“張大伴,是孤一意孤行,反累了你受罪。” 張宏連忙跪下來說道:

“殿下折煞僕臣了,僕臣沒讀過什麼書,不懂那些大道理,只曉得爲您辦差這麼一件事。”

朱翊鈞抱着張宏痛哭起來,張宏忍着背脊上的劇痛,更是覺得這趟東廠是去的值了。

東廠來拿人的時候,張宏都覺得自己完蛋了。

執掌東廠的是司禮監二把手馮保,馮保和自己的乾爹李芳不對付,對自己也不待見。

果然進了東廠,張宏就被折磨的要死。

就在張宏都快要撐不下去了,準備供出是蘇澤攛掇皇太子辦講學會的時候,卻突然接到了自己乾爹的李芳的遞話。

“閉嘴,撐下去”

張宏只能咬着牙,靠着這句話撐到了今天,本來張宏以爲自己都要爛在東廠的監牢裡了,卻沒想到峰迴路轉,自己竟然被放了出來。

張宏聽完了朱翊鈞講完了翊坤宮中發生的事情,更是對着朱翊鈞說道:

“僕臣這條命,就是殿下賞的。”

“大伴還是要謝謝蘇師傅,若不是蘇師傅,孤這會兒還跪着呢。”

張宏連連點頭,他雖然是太監,但也是知道感恩的。

在東宮的時候,蘇澤就對他不錯,如果不是蘇澤上書讓皇帝改變了心意,饒了太子,自己怕是已經死在東廠了。

但是這一次牢獄之災,對張宏來說也有極大的收穫。

最重要的,就是“大伴”這個稱呼。

太子對自己稱呼改變,說明從這一刻開始,太子將自己真的當做貼心了。

以往皇宮和東宮的太監中,大伴是針對馮保一人的稱謂。

馮保那可是一手將皇太子帶大的。

如今自己也有了這個稱呼,那隻要熬到了皇太子繼位,一個司禮監秉筆是跑不了了,掌印也未來可期。

而這一次東廠牢獄之災,也讓張宏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波雲詭譎的宮中,財富地位權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主上的關係。

他在東廠死死咬着不鬆口,不出賣太子,贏得了太子的青睞。

而那些承受不住,將東宮私密事情說出去的太監,墳頭都已經長草了。

張宏更加感激乾爹李芳的提醒,這次東廠之行,對於張宏來說是脫胎換骨的蛻變。

“大伴,那百戲會的事情?”

張宏嚇了一跳,怎麼殿下還關心那破百戲會。

但是張宏又不能違逆太子,只能說道:

“殿下,解鈴還須繫鈴人,既然蘇翰林能讓將學會辦起來,也能讓百戲會辦起來,爲什麼不再問問他呢?”

朱翊鈞連連點頭說道:

“大伴所言極是!大伴有傷在身,還是先靜養幾天,反正這事情也急不得。”

這次的事情,倒是也讓朱翊鈞有了點進步。

歷史上,大政治家和大軍事家是最難產的,原因就是政治和軍事,都是需要實踐的學科。

但是政治和軍事的實踐,只要出小錯,就足以葬送一切。

這次的講學風波,如果提出來的是個普通官員,政治生命就已經斷送了。

但是對於朱翊鈞這個儲君來說,卻有實踐的機會,而這一次給他的教訓就是政治上的事情不能操之過急,如果要提出新的想法,需要先試探風聲才行。

這對於六歲的朱翊鈞來說,也是印象深刻的一課。

——

十二月二日。

講學風波吹的快,但是平息的也快。

從皇帝給詹事府賞賜後,風向就瞬間變化了。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其實對於大部分中下級官員來說,他們也是支持講學的。

講學可是儒林盛世,哪個讀書人不想要參加?

而且講學講學,也就切磋學問的機會,若是能一鳴驚人,就能成爲一代文宗。

而且很快朝野傳出風聲,皇帝準備用自己內庫的私房錢來辦講學會,還要遍邀天下名儒,辦一場能載入史冊的講學盛會。

這下子反對的聲浪就更小了。

如此講學盛會,那可是要青史留名的!

就連一貫事事反對的言官,在風向轉變後,也迅速轉向。

史館。

沈一貫驚道:“子霖兄你要向閣老約稿?”

羅萬化、王家屏、張位,都驚恐的看着蘇澤。

蘇澤說道:

“朝廷上下都在風傳,陛下要用內帑的錢辦講學會,既然要講學,總要讓天下人知道講什麼吧。”

蘇澤其實已經知道了確定的結果。

【隆慶皇帝下旨,內帑出錢再辦靈濟宮大會,邀請天下賢良文學赴會講學。】

【本次講學極大的繁榮了大明思想界,但也加劇了大明思想界的分裂,大明國祚+2。】

【上書倡導的宿主威望+200】

國祚+2,這個結果也正常。

思想界繁榮,但不意味着政權就能穩固。

相反,如果王朝末期,思想界又不能統一思想,反而會導致更大的混亂。

所以講學雖然延長了國祚,但是不多。

蘇澤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這次大會不僅僅要成爲思想界的大會,更是要統一思想,確定未來的方向。

這就需要蘇澤這段時間,不停的上書修正,擴大會議的議題和議程了。

既然是大會,蘇澤還要將這場大會的氣氛炒熱。

蘇澤說道:

“我準備在《樂府新報》增刊,請閣老執筆,闡述各派要義。”

“趙閣老已經答應我,寫一篇心學的文章刊登在報紙上。我今天下衙就去拜訪高閣老,請他也寫一篇文章。”

在場衆人面面相覷。

還能這樣?

但是仔細想想,如今《樂府新報》發行量這麼大,趙貞吉寫了心學文章,其他閣老怎麼可能坐得住?

(本章完)

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33章 考成法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5章 圈子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00章 舌戰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9章 藍色道具第125章 實學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55章 壓力怪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26章 紫色道具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5章 圈子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39章 支線任務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33章 考成法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83章 羊吃人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66章 殃及池魚第81章 清田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125章 實學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76章 閣部會議!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47章 助攻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
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33章 考成法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5章 圈子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00章 舌戰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9章 藍色道具第125章 實學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55章 壓力怪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26章 紫色道具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5章 圈子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39章 支線任務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33章 考成法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83章 羊吃人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66章 殃及池魚第81章 清田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125章 實學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76章 閣部會議!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47章 助攻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