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事關京師勳貴和重臣們,蘇澤這一次沒有直接上書,而是帶着奏疏逐一拜訪了爲首的幾位重臣們。

蘇澤去的第一站,是高拱家。

和別的重臣不一樣,高拱住的不是御賜的宅邸,而是他早年間在京師爲官時候買下的房產。

在一衆重臣宅邸中,高拱家顯得有些寒酸,蘇澤將奏疏遞給高拱後,高拱推了推眼鏡看向蘇澤道:

“你不怕外朝說你沽名賣直?”

蘇澤說道:“師相,弟子也不差這麼一頂帽子。”

高拱微微點頭,但是他說道:

“這件事我不適合站出來說話。”

蘇澤連忙說道:“弟子明白,事關重大,弟子只是來和師相商議的。”

高拱的圓臉嘴角上揚,微笑道:“你奏疏都擬好了,是來聽老夫意見的嗎?”

蘇澤微微低下頭,比起其他門生,蘇澤這個門生實在太過於另類。

就算是有高拱告誡,蘇澤也很少會直接和高拱商議,很多時候高拱都是在內閣第一次見到蘇澤的奏疏。

這在大明官場上是很少見的。

除非重臣一級的官員,大部分官員議論國事,都會先和師長商議。

這倒也不能都歸於黨同伐異,而是大部分年輕官員距離上層遠,想法會比較片面,而提出來的方案也會比較理想化。

請師長把關,更類似於學徒在出師之前,需要師傅的指導。

高拱說道:

“你素來謀定而後動,我對你是最放心的。內閣幾位閣臣,也都會支持你的奏疏。”

“想必勳臣那邊你也有把握了吧?”

蘇澤微微點頭。

定國公徐文壁,是蘇澤的老相識了,這點修宅子的錢,對於定國公來說也只是一筆小錢,而且還能加固他在皇帝心中的位置。

成國公朱時泰剛剛嗣位,這時候正是在皇帝面前刷好感的時候。

這兩位國公帶頭,剩下的勳貴自然也會交錢。

閣老和班首重臣這邊搞定了,追討剩下的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高拱接着說道:

“你科場順利,少年高中,步入官場後又一路順風,得到皇帝聖眷,自然不知道普通官員的難處。”

高拱放下蘇澤的奏疏說道:

“在京官員中,文武都算上,有六成都是租房的。”

“我朝從弘治朝後,因爲京師用地緊張,停造官邸,只給三品以上官員賜宅,僅剩官邸千二百座。”

“不少官署宅邸被賞賜轉讓,到了本朝,能用來租的就剩下工部那三百座了。”

“子霖,你可知道這些宅邸競爭多激烈?”

蘇澤也沒想到京官的住宅問題竟然嚴重到了這個地步。

他想了想說道:“師相,在京大小官員常駐的有三千多人,按照您說的六成無宅,那就是一千八百人都沒有宅邸。”

“這一千八百人,爭着租三百座廉租的宅子,這三百座裡還有不肯退租的。”

蘇澤嘆息一聲說道:

“京師居,大不易啊。”

高拱接着說道:

“爛面衚衕,我當年做翰林編修的時候,就曾經租在那邊,年租八兩,至今你在翰林院很多同僚都租在那邊。”

“教場頭條,六科給事中都愛租在那邊,一進的房子隔成兩到三個雜院羣租。”

蘇澤確實沒經歷太久的租房時期。

無論穿越前後,蘇澤這個翰林都已經超過絕大部分官員了。

後來一路平步青雲,和閣老家結親,又得了御賜豪宅。

又有多少生財的辦法,加上他又是太子的老師,所以很快手頭上就不拮据了。

同理,蘇澤交往的,也都是大明的精英官僚,他們要麼本身就家產豐厚,要麼早已經過了寒酸的階段。

沈一貫剛到京師,就住進了他叔父沈明臣在京師的豪宅。

而申時行的妻家是蘇州府有名的絲織大戶,他自己也是官宦之後,根本不缺銀子。

高拱繼續說道:“我朝官俸低微,不少翰林都靠給人潤筆過活。”

“低品官員兩成俸祿用在租房上,這有什麼弊端?”

蘇澤想了想說道:“首先是滋生腐敗,官員生計難以維持,則心生貪念,更容易被拉下水。”

“其次就是有無良官員會侵奪民宅,比如強租民宅。”

“最後是催發債市,京師多有給官員放債的,也會產生上面的問題。”

高拱摸着鬍子說道:“正是如此,所以本官入閣以來,一直都想要提高京官俸祿,但是這事情難爲。”

蘇澤有些驚訝的看着高拱,在他看來,高拱就是那種雷厲風行的官員,他竟然會進奏提升官員俸祿的事情?

高拱說道:

“爲政是什麼?”

蘇澤搖頭,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每一個傑出的政治家,都有自己的答案。

他兩世爲人,同樣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高拱說道:“爲政就是爲人,爲政之要,就在用人。”

“既然提高京官俸祿暫時沒辦法落實,那如果能讓京官都能租到廉價的房子,那也等於變相提升了官員的俸祿。”

蘇澤看向高拱道:“師相,您是要讓我幫着全京師的官員租到廉租房?這也是太看得起學生了。”

高拱說道:“杜工部詩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子霖既然以此爲題上書,那也是有杜工部的志向吧?”

“只要是關於官員住宅的奏疏,我都會幫你疏通。”

說完之後,高拱做出送客的姿態。

蘇澤從高拱家裡出來,這算什麼?

完成主線任務的時候又接了一個支線任務?

可要如何完成高拱這個“支線任務”?

蘇澤還是先拿着奏疏,去拜訪了其他幾位閣老,先完成主線任務,解決工部的問題再說吧。

蘇澤來到李春芳家,李閣老以爲蘇澤是在催稿的,連忙稱病不見,還是蘇澤讓管事的將奏疏草稿遞進去後,李春芳這才接見了蘇澤。

李春芳對此自然沒有異議,他承諾次日就將御賜宅邸的修葺維護費用送到工部去,不過他也叮囑蘇澤,在騰退外放官員租房的時候,還是要穩步推行。

李春芳特別提到了那些丁憂的官員,他們因爲孝期而歸家丁憂,如果褫奪他們的租房資格,那會對朝堂風氣產生負面影響。

蘇澤也承認這些閣老們確實都是經驗豐富的,他連忙表示將這些記錄下來,修改奏疏再上奏。

張居正自然也是支持的,作爲執掌戶部的閣老,他對於節流的項目都是全力支持的。但是聽到蘇澤要想辦法給在京官員解決住房問題,張居正皺眉說道:

“這個問題本官其實也想過,京師並非是官房不足,而是分配不均。”

“靠近皇宮和官署的房子少,官員們都爭相租賃,遠離皇宮官署的房屋空着,卻沒人願意去住。”

“本官也想過,將部分衙門搬出皇宮附近,奈何阻力太大。”

蘇澤也沒想到,張居正竟然也思考過這個問題。

不過張居正的思路還是在財政上,他想到的辦法是讓官署搬家。

這一招聽起來怎麼這麼耳熟?

不過顯然也和前世一樣,所有政治機關都會本能厭惡離開政治中心。

除非你大明皇帝也搬到城外,其他衙門是絕對不願意搬遷的。

張居正似乎對蘇澤也很有信心,他說道:“高閣老將這件事交給子霖,那你一定能解決,本官也會支持你。”

不是,你們都對我這麼有信心嗎?

蘇澤也有些無語,你們一個個閣部重臣解決不了,指望我一個正五品?

蘇澤又拜訪了趙貞吉和雷禮家,兩人自然是非常支持。

定國公徐文壁、成國公朱時泰,也全部都表示願意出錢,甚至朱時泰還表示自己會說服其他勳貴,主動交錢到工部。

除此之外,好弟子小胖鈞也派太監過來,說他聽說了蘇澤追討工部修葺費的事情,他願意幫着自己的外祖父支付這筆錢。

蘇澤想到一毛不拔的武清伯,心中也鬆一口氣,這下外戚也有人帶頭,事情應該就差不多了。

但是高拱托他辦的事情?

蘇澤將自己關在家中想了一天一夜。

次日,他就來到了工部。

萬敬見到蘇澤十分激動,他說道:

“蘇兄!閣部重臣和勳臣貴戚,都將修葺費交給工部了!今日就收了近三萬兩!不日就能補足虧空了!”

蘇澤點點頭,這個結果他早就知道了,隆萬時期的勳貴羣臣,和崇禎時期可是完全不同的。

現在朝廷讓他們做貢獻,誰都會趕着做表率。

只能說人心這東西,說起來虛無縹緲,但有真實存在,無時無刻影響着一切。

“萬兄,你們工部可有福建籍,特別是客籍的官員?”

萬敬想了想說道:

“有!有一位福建籍的黃主事,就在營繕司任職,我這就請他過來!”

不一會兒,蘇澤就見到了一名中年主事,畏畏縮縮的跟在萬敬身後走進了偏廳。

萬敬介紹說道:

“這位黃宗禹黃主事,是營繕司的主事,祖籍福建。”

黃宗禹看起來要比蘇澤和萬敬都要年長,但是見到兩人戰戰兢兢的樣子,這個年紀才走到工部主事的位置上,估計黃宗禹的科場第次不高,或者乾脆就是舉人出身。

蘇澤開口問道:

“黃主事,你知道客家土樓嗎?”

黃宗禹疑惑的看着蘇澤,點頭說道:

“下官小時候就住在土樓裡。”

蘇澤大喜道:

“那黃主事,在京師可以造土樓嗎?”

“啊?”

黃宗禹看向蘇澤,他爲蘇澤這個瘋狂的想法震驚了。

客家土樓,是福建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堡壘式住宅,環形建築可以容納一個宗族的家庭,一座樓就是一個村子。

當然,環形建築也不是要圓形,方型或者其他多邊形的客家土樓也是可以建造的。

蘇澤前世的時候,就曾經去參觀過,導遊介紹客家土樓,是中國古代的赫魯曉夫樓。

當然,客家土樓的建造並非和赫魯曉夫樓一樣,是爲了解決城市住房問題,而是古代宗族社會爲了安全而建造的。

說客家土樓是古代的赫魯曉夫樓,是因爲它們都是多層緊湊的建築樣式,都是容納大量人口居住的建築。

“蘇翰林,要在京師造客家土樓?”

黃宗禹搖頭說道:“下官以爲不可。”

“爲何不可?”

黃宗禹說道:

“客家土樓主要的建築材料是土和木竹,土樓能支撐起來,靠的是厚半丈的夯土厚牆,所以客家土樓都要建造的極大。”

“京師沒有這麼大的地方,也找不來南方結實的夯土,更沒有漫山遍野的竹林和樹林。”

蘇澤聽完了黃宗禹的話,反而更加興奮,他問道:

“黃主事是營造專家?”

萬敬說道:

“是啊,雷閣老重修《營造法式》的時候,黃主事也是提了不少想法,破解了營造法式上很多難題。”

聽到這裡,蘇澤問道:

“黃主事知道水泥嗎?”

黃宗禹連連點頭。

蘇澤說道:

“客家土樓使用土牆,無非也是爲了承重,如果使用硬度更高的水泥呢?”

“土樓使用毛竹是爲了用竹筋加固夯土牆,提高承重能力吧?那京師沒有竹林,用鋼筋如何?”

“如果使用鋼筋水泥牆面,是不是就不需要那麼厚了?”

黃宗禹愣住了,作爲傅順的手下,他當然知道水泥。

但是讓水泥鋼筋和土樓結合起來?

蘇澤在紙上畫起來:

“如果只是要建造三層的樓,四方形,用鋼筋和水泥爲牆面,這樣的土樓能造起來嗎?需要多大的土地?”

黃宗禹看着蘇澤的草圖,他說道:

“這還需要驗證水泥和鋼筋的承重能力才行。”

蘇澤更高興了,黃宗禹沒有立刻回答自己,而是決定要實驗來驗證,這纔是真正辦事的態度。

蘇澤又對萬敬說道:

“這樣一座樓,北面作爲走道和公用區域,其他三面住人,三層就可以住九戶人家。”

“如果能改建這樣的樓,那就能解決京師所有低品官員租房的問題。”

“萬兄以爲如何?”

萬敬和黃宗禹都傻了,他們沒想到,蘇澤的野心竟然這麼大,要解決在京所有官員的租房問題?

如果真的能完成?

萬敬和黃宗禹的呼吸都急促了。

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49章 暗中博弈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83章 羊吃人第52章 貢監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42章 樹典型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84章 邊亂第32章 神劍出鞘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46章 叩闕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6章 立人設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30章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6章 畫餅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42章 樹典型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62章 俺答入寇第26章 紫色道具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42章 樹典型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3章 講學之風第27章 錢法不通第46章 叩闕
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49章 暗中博弈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83章 羊吃人第52章 貢監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42章 樹典型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84章 邊亂第32章 神劍出鞘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46章 叩闕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6章 立人設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30章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6章 畫餅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42章 樹典型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62章 俺答入寇第26章 紫色道具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42章 樹典型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3章 講學之風第27章 錢法不通第46章 叩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