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

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

【新主線任務:和三位內閣閣老的關係達到親密,目前1/3。

任務獎勵:橙色道具抽獎機會*1】

三位閣老的關係達到親密?

這是系統逼着自己做三姓家奴啊!

但是看到橙色道具的抽獎機會,蘇澤又將不滿吞了下去,不就是刷三位閣老的聲望嘛!

我蘇澤並非某位閣老的私臣,而是朝廷的公臣!那刷三位閣老的聲望也是正常的吧。

接下了新任務,蘇澤看向沈一貫,聽着沈一貫將打聽到的事情說了出來。

遼王案件的發展,出乎了蘇澤的意料。

歷史上遼王是除藩的,而且除藩這件事,除了和張居正不對付的刑部侍郎洪朝選不支持外,其餘的閣部大臣都是支持的。

文臣支持除藩,也算是一種政治正確了。

特別是在湖廣這種土地矛盾嚴重的省,除掉一個藩王可以緩解不少社會矛盾,即使這些藩王的土地不會直接分給百姓,那也不會繼續侵佔百姓的土地。

但是這一次蘇澤從申時行的來信中,也知道了本次勘遼的事情發展,似乎和蘇澤穿越前的歷史上不太一樣。

看向面帶憂色的沈一貫,蘇澤開口問道:

“具體怎麼回事?”

沈一貫一屁股坐下,開始說道:

“我是聽一位刑部觀政的同年說的,昨日洪侍郎的奏議送到了內閣,建議要寬縱處理遼王的案子,被張閣老票擬了反對意見。”

“陛下將這份奏疏留中了,但是刑部內知道這件事後,部議洶洶,不少刑部官員都上書,支持洪侍郎的奏疏。”

蘇澤很快抓住了關鍵,問道:“刑部毛尚書的態度呢?”

上一次刑部尚書毛凱在閣部會議上,響應張居正,推薦了譚綸出任薊遼總督,蘇澤判斷毛凱已經轉投了張居正,刑部鬧出這樣的事情,那毛凱這個尚書的態度就很關鍵了。

沈一貫說道:“毛尚書告病在家,沒有表態。”

羅萬化又問道:

“遼王的惡行昭著,刑部是怎麼爲他開脫的?”

沈一貫氣呼呼的說道:

“還能怎麼說,無非就是彈劾遼王的罪證不足,還有人翻出祖訓和《大明律》,言什麼‘刑不上大夫’,說遼王乃是宗親,需要交給陛下議罪。”

羅萬化立刻說道:

“交給陛下議罪?這幫刑部的傢伙是律書讀傻了嗎?”

沈一貫嘆息說道:

“代藩案在前,若是陛下在斷罪除了遼藩,那天下宗室必然沸騰,刑部這不是傻,而是要幫着遼王脫罪。”

羅萬化更不理解了,他問道:

“難不成是遼王賄賂了刑部?他們爲什麼要如此幫着遼王開脫?”

這句話也讓沈一貫沉默了,他也不理解爲什麼這一次刑部如此團結一心,要幫着遼王翻案。

沉默了許久的蘇澤說道:“刑部不是爲了遼王,而是爲了閣部之爭。”

“閣部之爭?”

蘇澤點點頭,從沈一貫說的信息,蘇澤已經猜到了形勢。

閣部之爭,這是貫徹整個大明朝的官場鬥爭暗線。

簡單的說,就是作爲決策機構的內閣,和執行機構的六部之間的權力之爭。

刑部尚書毛凱對刑部的控制力不足,他雖然投靠了張居正,卻在刑部壓力下不敢表態,只能在家裝病。

而刑部侍郎洪朝選長期在刑部任職,所以成了刑部推舉出來,和內閣爭權的打手。

洪朝選爲遼王開脫,除了和張居正的私仇之外,也是刑部要和內閣爭奪權力,只是遼王案正好就成了雙方爭奪權力的關鍵。

閣部之爭的根源,還是內閣這個機構的名不正言不順。

內閣有宰相之名卻沒有宰相之實,有宰相之責卻沒有宰相之權,內閣的含金量,完全要看閣臣自己的能力。

內閣強勢的時候,六部就是徹徹底底的執行機構,面對內閣的命令只能執行,淪爲內閣的下僚佐吏。

而內閣弱勢的時候,六部也會爭奪內閣的決策權。

刑部爭奪的自然不是遼王這個案子的結果,而是在和內閣爭奪案件的審理權。

而這也不是刑部侍郎洪朝選一個人的意願,而是整個刑部官員的共同意志。

隆慶內閣自從徐階罷相後,內閣輔臣越發的霸道,六部逐漸成爲內閣的附庸,遼王案成了閣部之爭的導火索,在洪朝選的奏疏送到京師後,徹底爆發出來。

而之所以第一個冒頭的是刑部,那是因爲刑部這種專業化的機構,晉升途徑相對單一,內部成員往往更有凝聚力,更容易抱團。

而且這些專業化的部門,往往有一種“我是內行所以要聽我的”的氣氛。

蘇澤前世也和這些部門的人接觸過,他們往往有一種精英自治的口號,提倡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反感所謂的“外行領導內行”。

“教授治校”,“教授管理醫院”,這類的口號也都是他們喊出來的。

可實際效果如何?

在蘇澤看來,學閥搞的是人身附庸關係那一套,介於奴隸制度和種姓制度之間,甚至還不如大明的封建官僚呢。

蘇澤向兩人解釋道:

“刑部不滿內閣插手遼王案件,要保證刑部辦案的獨立性,所以激烈反對張閣老票擬的意見。”

“這件事已經不是遼王案件本身了,而是內閣和六部之間的事情了。”

羅萬化還是一臉茫然,沈一貫似乎懂了一點什麼。

蘇澤拿起桌子上申時行剛抵達湖廣時候寫給自己的信,提起筆寫起了回信,他需要從申時行那邊知道更多關於遼王的案情。

——

十一月八日,內閣和刑部之爭再次升級。

六科和都察院也加入了戰場。

新任的刑科給事中沈束跟進了刑部,上書抨擊內閣干涉刑部的案件,張居正急於將遼王定罪,完全是爲了公報私仇。

緊接着六部又有其他官員下場,響應支援刑部,認爲遼王案在立案的時候過於倉促,很多都只是狀告人的“一面之辭”,還有很多證人在勘遼使團抵達荊州後,主動撤訴,朝廷不應該逐次大張旗鼓對待宗親藩王,寒了天下宗室之心。

而且在蘇澤的意料之中,這些上書的六部官員和六科十三道言官,很快又從具體的遼王案開始,上升到抨擊內閣作風霸道的話題上。

更讓蘇澤意外的是,徐階主政時期曾經提出的口號,“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也被這些官員翻出來,甚至將這句話冠以先皇遺詔,要求內閣“以政務還諸司”,要求閣老們不再插手具體的六部事務。

這場政治風暴的演變之快,所有人都目不暇接,更多的衙門也被牽涉進去,整個京師都籠罩在一場陰雲中。 就連東宮的朱翊鈞也察覺到了朝堂風氣的緊張,明智得沒有向隆慶皇帝提什麼百戲會的事情。

陰沉的天空中,一隻白色的鴿子飛進了史館中,蘇澤打開鴿子腳上的信籠,將申時行的信拿了出來。

當蘇澤說自己的鴿子能日行千里,和荊州的申時行通訊,羅萬化和沈一貫是不信的。

但是當看到信籠中,申時行用蠅頭小楷所寫的急信,兩人不由的相信了。

“子霖兄這馴鴿手段,若是用於軍旅?”

沈一貫激動的說道。

蘇澤卻搖頭說道:

“此信鴿乃是蘇某偶然馴服的,只有一隻,如何能用於軍旅,肩吾兄還是來看汝默兄的來信吧。”

爲了不讓【飛鴿傳書】太駭人,蘇澤還特意讓信鴿多飛了兩天。

但是這個速度也要比朝廷的八百里加急快,能提前得到荊州的一手消息,沈一貫也明白這封信的含金量,急忙讀了起來。

讀着讀着,沈一貫的眉頭皺起了起來。

申時行寫道,勘察遼王罪狀的使團抵達荊州後,正使洪朝選對於那些舉報遼王的關鍵證據根本就是不聞不問。

控訴遼王最大的罪行,逼奸縣主致死,洪朝選到了荊州,不審訊狀告者,也就是縣主的丈夫,遼王府儀賓趙儒,反而跳過了趙儒不問,詢問縣主的孃家人。

這些縣主的孃家人都是遼藩宗親,他們也害怕遼藩和代藩一樣革除,於是紛紛當堂翻供說縣主是自然病死,是縣主的丈夫趙儒爲了訛詐遼王誣告的。

申時行的養父就是公門中人,對於公門中刀筆吏的手段十分了解,知道洪朝選就是故意避重就輕,爲遼王開脫。

申時行在信中寫道:

“縣主屍體還停在趙儒家中,洪侍郎卻以宗親身份尊貴爲由,不肯驗屍,還逼迫趙儒下葬縣主。”

“縣主陪嫁的兩個通房丫鬟,據說也被遼王姦污,逃回家中後也被縣主孃家人扣住,不讓她們出來接受官府審訊,洪侍郎對此也不問。”

“又有遼王府賓客李世榮,向官府訴遼王罪狀,洪侍郎卻拒不受理,還讓李世榮歸家,當夜李世榮就慘死家中,洪侍郎又不勘察。”

申時行在信中結尾寫道:

“遼王之惡,荊州路人皆知,大臣卻因爲黨爭寬縱此等惡徒,實叫人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詰也。”

等讀完後,沈一貫更是拍着桌子說道:“洪朝選這等庸官!竟然能做到刑部侍郎!?”

羅萬化的臉色也不好看,顯然這些官員爲了政治鬥爭,已經突破了讀書人的底線。

蘇澤面色平靜,這才哪兒到哪兒啊,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就是到了清軍入關,南明的黨爭依然不停,一直鬥到了明朝滅亡,被清軍殺了幾輪才安定下來。

沈一貫說道:

“這些誤國的蟲豸,若是因此失了除遼的時機,他們就是大明的千古罪人!”

蘇澤看着義憤填膺的沈一貫,掏出一份奏疏來,對着沈一貫和羅萬化說道:

“肩吾兄,一甫兄,我準備上書彈劾遼王,請求陛下革除遼藩,兩位要附署嗎?”

沈一貫一激動,連忙搶過蘇澤手裡的奏疏,但是看完了之後卻大失所望。

他本來以爲蘇澤有什麼彈劾遼王的新辦法,可這份奏疏中規中矩,就是列舉了遼王的幾大罪狀,又列舉了遼藩在荊州的不法事,請求陛下革除遼藩,仿照代藩一樣,解除宗禁,給宗室授田買斷祿米。

沈一貫失落的說道:

“子霖兄,就算是你,這樣一份奏疏,現在也扳不倒遼王吧?”

沈一貫又告誡說道:

“子霖兄,這些日子朝堂的風向已經變了,凡是上書要嚴懲遼王的,都會被言官攻擊是趨炎閣臣。”

沈一貫看了一眼蘇澤,好像蘇澤還真不差這麼一頂帽子,沈一貫又說道:

“這樣的上疏徒勞無功,子霖兄還是別趟這趟渾水吧。”

蘇澤卻說道:

“肩吾兄,這份奏疏是表明我的態度,革除不法宗藩本身就是蘇某堅持的事情。若是肩吾兄不願意附署,那就算了。”

沈一貫聽完蘇澤的話,卻一把奪過了桌上的筆,在蘇澤的名字旁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沈一貫又將筆遞給羅萬化,他昂頭對着蘇澤說道:

“子霖兄,你把我當成什麼了!趨利避害的小人?”

“你說得對,這份奏疏是表明我等的態度,就算不成,吾等也算是努力過了,豈能畏懼人言?”

羅萬化也迅速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道:

“肩吾兄說的對,吾等上書只爲了公義,不畏人言!”

蘇澤沒有多說什麼,等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蘇澤將這份奏疏投入到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擬開始】——

一天後,《請除遼藩疏》送到內閣,內閣輔臣張居正票擬贊同,送入皇宮。

兩天後,《請除遼藩疏》被被皇帝留中。

言官得到了《請除遼藩疏》後,開始對宿主進行瘋狂的圍攻。

朝堂壓力太大,遼藩案件不了了之。

——【模擬結束】——

【是否消耗100點威望值,確保《請除遼藩疏》一定被執行?】

竟然需要100點威望值?

蘇澤看着自己僅剩下的90點威望值,按照自己的官職,需要3天時間才能攢夠100點。

蘇澤連忙在心中問道:

“系統,可以等到威望值足夠再扣除嗎?”

【可以,但是奏疏會在扣除威望值後,遞延執行。】

蘇澤鬆了一口氣,他沒想到歷史上本來註定被革除的遼藩,卻因爲自己穿越的蝴蝶效應而改變,強行執行需要這麼多的威望值。

遞延就遞延吧,好在系統可以等到威望值足夠再扣除,纔沒有浪費這次模擬的機會。

蘇澤果斷選擇了確定,然後趕在通政司官員下衙前,將奏疏遞了上去。

(本章完)

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6章 立人設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57章 思退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9章 藍色道具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200章 舌戰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46章 叩闕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8章 奸佞是我?第83章 親親尊尊第51章 國祚減二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1章 立儲之功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8章 奸佞是我?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31章 莫須有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75章 引子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45章 大鬧天宮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81章 清田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304章 鐵路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55章 壓力怪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50章 辦報第8章 奸佞是我?第275章 楚宗案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33章 考成法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23章 丹術第58章 斷章狗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95章 崩盤第275章 楚宗案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30章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68章 傳承第11章 風暴再起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77章 一錘定音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
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6章 立人設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57章 思退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9章 藍色道具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200章 舌戰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46章 叩闕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8章 奸佞是我?第83章 親親尊尊第51章 國祚減二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1章 立儲之功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8章 奸佞是我?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31章 莫須有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75章 引子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45章 大鬧天宮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81章 清田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304章 鐵路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55章 壓力怪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50章 辦報第8章 奸佞是我?第275章 楚宗案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33章 考成法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23章 丹術第58章 斷章狗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95章 崩盤第275章 楚宗案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30章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68章 傳承第11章 風暴再起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77章 一錘定音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