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

楊思忠也麻了。

他本以爲皇帝會責罰他,沒想到隆慶皇帝在批准了蘇澤的奏疏後,越想越覺得再下西洋這個提議不錯。

自從皇帝將成祖遺詔謄抄在屏風上後,隆慶皇帝法祖之志日益強烈。

前日兵部又上奏議,東勝棱堡已經修建了四座,大同鑄炮廠的火炮也鑄造完畢,準備運往棱堡。

徵草原,下南洋,成祖朱棣這輩子,除了靖難之外,就幹成這了兩件大事。

要是能在本朝也能完成這兩件事,那皇帝豈不是要比肩成祖?

所以當皇帝看到了遲滯送達的六科和都察院奏疏,卻沒有想要懲罰楊思忠。

而緊接着言官開始彈劾楊思忠,通政司這邊卻沒有上疏辯解。

隆慶皇帝召來內閣次輔高拱,搞清楚了爲什麼通政司至今沒有正使的原因後,對這些言官更加厭惡。

明明是你們不幹正事,多次否決廷推的名單,才讓通政使出缺至今。

現在反而彈劾上通政司了?

皇帝乾脆下旨,讓內閣和吏部繞過六科,直接廷推通政使人選。

廷推名單送上去,楊思忠赫然在列,皇帝毫不猶豫的圈了他的名字。

就這樣,楊思忠從通政副使扶正,右通議裴清依次晉升通政副使,通政司的一正一副就這樣配齊了。

楊思忠和裴清雙雙升遷,但是兩人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通政司事多權少,是妥妥的雞肋衙門。

楊思忠剛剛被皇帝特批升遷,再上辭呈肯定是不合適了,他只能硬着頭皮繼續幹下去。

只是楊思忠剛剛接完聖旨,就見到了他最不想見到的人。

蘇澤手持奏疏走進了通政司。

——

蘇澤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雖然不知道楊思忠請假是不是筒子哥發力,才讓通政司遲滯了言官的奏疏,但是楊思忠確實幫了自己的忙。

而這一次“再下西洋”還有驚喜。

【使用150點威望值,強行通過奏疏。】

【七個月後,大明艦隊再下西洋。】

【艦隊巡遊南洋,南洋華人熱烈歡迎大明艦隊,南洋諸國紛紛朝貢稱臣。】

【艦隊抵達滿剌加(馬六甲),奧斯曼帝國艦隊和葡萄牙人爲了爭奪馬六甲,爆發了馬六甲海戰,兩敗俱傷。】

【大明扶持滿剌加王,驅逐了葡萄牙人的勢力,重新控制滿剌加。】

【大明國祚+6】

國祚+6!就連蘇澤也沒想到,還有這樣的驚喜?

可爲什麼奧斯曼的艦隊,會出現在南洋?

蘇澤百思不得其解,還以爲是自己改變了時間線,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但蘇澤並不知道,奧斯曼遠征馬六甲,這件事在他穿越前的歷史上確實發生過。

爲了壟斷香料貿易,奧斯曼人和葡萄牙人展開了一系列的戰爭。

而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除了這裡是南洋最重要的海運樞紐外,也因爲馬六甲附近有大量香料種植園.

而滿剌加王國本身也屬於曼陀羅體系的一部分,它身處南洋,受到大明的影響,向大明朝貢的同時,滿剌加王國又是一個信奉某教的國家,同時也向奧斯曼稱臣。

滿剌加亡國的時候,國王跑去了大明告狀,王子則跑去了奧斯曼帝國。

所以奧斯曼帝國同樣掌握了滿剌加王國的“宣稱”。

而這一次,塞利姆二世更是發現了“紅茶”這個神奇的東方商品,打通東方貿易航線的想法更加強烈。

蘇澤也沒想到,自己提議再下西洋,就撞上了這樣的好處,遇到了葡萄牙人和奧斯曼人兩敗俱傷。

這樣一來,明年就可以再議二下西洋了。

蘇澤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所以在七月最後一天,他給通政司帶來了“驚喜”。

“《驛路改革疏》?”

通政司掌管“傳達帝命、通達下情、關防諸司出入公文、奏報四方臣民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

驛站系統也是通政司控制的,所以蘇澤拿出了這份《驛路改革疏》。

楊思忠看完這份奏疏後,更加頭痛了。

顧名思義,這是一封直指驛站體系改革的奏疏。

蘇澤開宗明義,將驛路的事情提高了一個高度。

“置郵傳命,乃王政之綱;驛路暢通,實國脈所繫。”

蘇澤對驛站體系的改革,其實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

一是嚴勘合之制,杜濫索之門。

蘇澤在奏疏中說明,京師附近的驛站,在都察院御史的監督下,已經恢復了原本的秩序。

驛站接待的人員數量大幅度下降,緊急軍情傳遞的效率大大提高,以往京師附近驛站無關人等佔用驛站的情況大幅度改善。

但是蘇澤也在奏疏中說,“通郵遠行,也是百姓之需”。

以往官驛淤塞,一方面是勘合管理不嚴格,大量閒雜人等佔用朝廷資源。

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京師周圍確實有這樣的人口流動需要。

僅僅是將這些人驅逐出官驛,並不能解決問題,他們同樣也是大明的子民,露宿街頭或者被路匪打劫,那也是大明的子民受害。

所以蘇澤提出要“開辦民驛”。

蘇澤建議,在運輸業務繁忙的地區,可以由官府開辦“遞運所”。

遞運所專門負責運輸商貨,可以招募地方衛所的官兵押運。

在要緊的官驛邊上,也可以建立民驛站,由地方臬司衙門負責管理,民驛站不需要勘合,只需要地方官府開具的身份證明就可以投宿,但是要按照行情交納住宿錢。

“遞運所”和“民驛站”都採用募役,由衙門擇健壯者充馬伕、皁隸,明定工食錢糧,按月支給。

這兩個機構所得收入,扣除運營的費用,利潤由臬司衙門把關,貼補給官驛,緩解大明官驛負擔大的問題。

除了這兩個改革的辦法之外,蘇澤還提出了幾個重點驛路的建設計劃。

一是在運河沿岸鋪設石砌官道,沿途再“快馬鋪”,漕運的消息可以通過快馬快速上報戶部,朝廷可以根據漕運的情況及時紓解漕運壓力。

二是在北疆設置軍報線,統合北線的驛站,驛站配備軍馬,遇到緊急軍情的時候換馬不換人,用最快的速度送達京師。

三是在雲貴也鋪設石砌官道,特別是遇到雨季泥濘的時候,這官道也能將雲貴的緊急情報送到外面,強化朝廷對西南邊疆的控制。

四是重新恢復入藏的驛站,仿效成祖年的舊例,在高原上也設置驛站,這些驛站也可以作爲烏思藏使者入貢休息的地方,加強和烏思藏的聯繫。五是設置海驛,使用快船遞送消息,蘇澤建議以後南直隸的緊急消息,可以分別用陸上驛站和海上驛站傳遞。

看完了蘇澤這份厚厚的奏疏,楊思忠終於體會到了自己老上司的感覺。

李一元在接到皇帝命令,修訂明律的時候,大概也是這麼絕望吧?

但是看完了蘇澤的奏疏,楊思忠也不得不承認,蘇澤對驛站的改革非常周詳,開宗明義說明了驛站系統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切實的改進措施。

特別是幾條驛站的重設計劃,就算是通政司最熟悉驛路體系的官員看了,也覺得蘇澤的建議是非常有效的。

楊思忠無奈的拿起通政司的大印,在蘇澤的奏疏上蓋了章後,又準備親自將奏疏送到內閣去。

新任通政副使裴清看到楊思忠這幅樣子,內心竊笑,但還是裝作遺憾說道:

“蘇翰林的奏疏只能勞請大銀臺親自遞送了。”

楊思忠看了一眼這名親信下屬,作爲官場老油條,他又怎麼看不出裴清的想法。

楊思忠暫時沒和他計較,只是夾着奏疏來到內閣。

內閣首輔李春芳再次告假,剩餘的三位內閣輔臣看完了蘇澤的奏疏,都寫下了贊同的票擬意見。

等三位閣老看完,楊思忠這位通政使說道:

“蘇子霖這次的奏疏事關通政司,下官應該避嫌,但是蘇子霖既然提到了驛站改革的措施,這還是需要一名得力大臣主持。”

高拱和張居正都點點頭,改革措施是好的,但是下面有可能執行歪了。

驛站涉及到整個大明的公文流轉命脈,萬一搞出問題來,那就不是小問題。

楊思忠又說道:

“下官建議先在京畿和南直隸附近試點,籌建“遞運所”和“民驛站”,再由兩京都察院監督。”

“下官建議由通政司副使裴清主管京畿驛站改革,再由南京通政使負責南直隸的驛站改革。”

高拱連連點頭,顯然楊思忠的建議是相當中肯的。

於是高拱又拿來蘇澤的奏疏,在票擬意見上寫上了這段話。

——

——【模擬開始】——

《驛路改革疏》送到內閣,三位閣臣都票擬贊同,奏疏送入皇宮。

隆慶皇帝看完奏疏後,立刻批准了你的奏疏,但按照高拱的意見,先在京畿和南直隸地區試點。

在京師都察院和南直隸都察院的監督下。

一年後,京畿和南直隸的試點都獲得成功,大明驛站通暢,“遞運所”和“民驛站”也能盈利,促進了京師和南直隸地區的交通發展。

一年後《驛路改革疏》推廣全國。

——【模擬結束】——

【是否花費100點威望點,確保奏疏完全執行?】

【剩餘威望點:50點。】

蘇澤果斷選了否,先從京畿和南直隸試點確實是比較穩妥的辦法,而且這兩個地區都有大明最活躍的督查機構,作爲試點是最合適不過的。

果然還是高拱想的周到。

蘇澤也暗暗檢討,最近也許是太過於順利,自己也逐漸急功近利起來。

涉及到驛站這種關係重大的改革,還是應該按照高拱的方法,在強化監督的基礎上穩步推進。

蘇澤將這個教訓記在心裡,又連夜拜訪了高拱。

在高拱的書房中,蘇澤講完了自己總結的冒進錯誤,高拱點頭說道:

“能一日三省,子霖你不負聖人之言。”

“但這件事老夫也不敢居功,請求現在京畿和南直隸試點的,是通政使楊思忠。”

蘇澤問道:“楊大人?”

高拱點點頭說道:

“這位新任大銀臺,果然不是等閒之輩,這些年他在朝堂上藏拙,老夫都差點被他瞞過去,竟然不知道他有如此才能。”

高拱繼續說道:

“你廷辯後的那份奏疏,能那麼容易通過,也有這位楊大人的功勞。”

蘇澤連忙說道:“弟子受教了,楊大人的恩情,弟子一定記在心裡。”

高拱擺手說道:

“這份人情不用你操心,本官會記着的。”

蘇澤心中有些感動,高拱這是主動將這份人情接了過去。

談完了通政司的事情後,高拱又說道:

“順天府秋闈的事情你是怎麼看的?”

鄉試是在秋天舉行,所以也被稱之爲秋闈。

大明鄉試都是各省獨立命題的,其他省都是本省學政部門出題擔任主考官,但是隻有南北直隸是例外。

京師所在的順天府鄉試,和南京所在的南直隸鄉試,主考官都是朝廷從翰林院中選派。

原本高拱是想要讓蘇澤主持這次順天府鄉試的。

但是這些日子,高拱得到一些消息,又不想讓蘇澤摻和這趟渾水了。

沒想到蘇澤主動說道:

“師相,學生本也想向您說明此事。”

“學生經常給國子監幾名貢監講課,他們今年也要參加順天府的鄉試。”

“此外學生的門客徐渭,也已經報名今年的順天府鄉試。”

“他們若是取中,難免坊間要議論科場不公,可若是黜落他們,學生又不忍心他們寒窗苦讀。”

高拱聽完,摸着鬍子欣慰的說道:

“爲人師者友者,理應如此,既然這樣,我就幫你把這主考官的位子辭了。”

緊接着,高拱又說道:

“翰林院中與你相熟的友人,要讓他們別謀這個差事。”

蘇澤頓時明白了高拱的意思,怕是這次順天府鄉試中,存在高拱都不方便多說的隱情。

難道是閣老之間的交鋒?

難道是科場弊案?

大明科場弊案可是不少,而且每次都會牽連極廣。

蘇澤心中警惕,決定遠離這趟渾水。

然後羅萬化、沈一貫他們這些有資格爭取主考官資格的好友們,蘇澤也要勸說他們遠離這趟渾水。

可是讓蘇澤沒想到的是,八月三日,沈一貫衝進報館,告訴蘇澤一個震驚的消息。

今年順天府秋闈的主考官人選已經定下,正是蘇澤的好友申時行。

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63章 車營之法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77章 一錘定音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84章 邊亂第46章 叩闕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69章 寡斷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98章 捷報(七更)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58章 斷章狗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8章 奸佞是我?第133章 考成法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4章 高拱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44章 拆臺子第23章 講學之風第57章 思退第13章 請修國史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8章 奸佞是我?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00章 舌戰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
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63章 車營之法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77章 一錘定音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84章 邊亂第46章 叩闕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69章 寡斷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98章 捷報(七更)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58章 斷章狗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8章 奸佞是我?第133章 考成法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4章 高拱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44章 拆臺子第23章 講學之風第57章 思退第13章 請修國史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8章 奸佞是我?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00章 舌戰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