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

蘇澤看着【手提式大明朝廷】的模擬結果。

——【模擬開始】——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當日送到內閣,趙貞吉都票擬贊同,張居正和高拱對這份奏疏沒有票擬意見。

兵部上下反對聲浪很大,兵部尚書霍冀都上書反對。

兵部中下級官員攻擊定國公徐文壁亂政,定國公上書請罪。

隆慶皇帝擱置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餘威望點:200點。】

【是否花費500點威望點,確保奏疏完全執行?】

好傢伙,蘇澤拉着定國公徐文壁一同上書,還遭遇了這麼大的阻力。

如果蘇澤單獨上疏,怕是現在攻擊他的奏疏已經堆滿了通政司了。

果不其然,已經進入了深水區。

這項“請設武監”,實際上是損害了兵部的權力。

繼承武官職位的兵部考試,還是納糧免考,這些都是兵部的權利。

甚至可以說是兵部的核心權力之一。

每日兵部門口那麼多“跑部”的將門子弟,其中不少都是因爲這個去的。

說個簡單的例子,皇帝允許納糧免考,那納多少糧食,納糧以後多久才能正式授官,這些都是有講究的。

很多時候,兵部只要“卡”上一下,就能讓下面等待繼承軍職的將官難受。

未滿十八歲的署職軍官,因爲年齡未到,他們沒有管理衛所的權利。

這時候衛所的軍權,就掌握在代管的上級軍官或者副將手裡。

很多軍官已經滿了十八歲,卻遲遲不能實授。

比如戚繼光就是這樣,他十七歲的時候父親就因病去世了,戚繼光署職其父登州衛指揮僉事的世職。

但是一直到了十九歲,戚繼光纔得到兵部實授,纔算真正掌握了登州衛的職位。

這兩年時間,戚繼光豪傑仗義,經常喊人回來吃飯,但是每次都只有粗茶淡飯。

登州衛的軍屯土地船隻,全都掌握在副將手裡。

等到戚繼光十九歲跑部成功,得到朝廷實授後,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清查登州衛的軍屯。

而還是戚繼光,他從小習武,武技出衆,又拜儒生爲師,也有學問,人情世故又練達。

換做是別的人,兵部稍微卡一卡,幾年時間就過去了。

除此之外,大明武將是要降階繼承的。

指揮使的兒子要降爲指揮使同知,千戶要降爲副千戶。

但是在《大明會典》中,又規定了幾種可以不降級的特殊情況。

大明初年,至少不到百分之十的官員能夠不降階將軍職繼承下去的,這還是在國初還有仗打,還有軍功可以立的情況下。

在嘉靖年間,已經是近八成的軍職都能不降階傳承下去了。

至於這是爲什麼,是因爲嘉靖年間的衛所千戶百戶們比國初更勇猛,還是因爲大明會典的漏洞已經形成某種潛規則,那就不言自明瞭。

言而總之,軍職繼承,這是兵部的核心權力之一,是不容染指的。

蘇澤的奏疏,都不是染指兵部的權利,只是讓不到十八歲的署職軍官,以及剛剛襲職的軍官去國子監讀書,兵部的反對就這麼大。

如果真的觸碰到兵部的核心權力,蘇澤都不敢想,到底要多少威望點纔夠。

這就連兵部尚書霍冀,也必須在兵部的壓力下上書反對。

這不是霍冀本人立場的問題,而是作爲部門的主官,必須要爲部門出頭,要不然你如何號令自己的部門?

上級的威信,同樣需要手下確認才行。

在大明宮,李隆基是一句話就能要來嶺南荔枝的聖人。

但是在馬嵬坡,李隆基也要下旨處死自己的愛妃。

蘇澤只是沒想到,定國公徐文壁你怎麼這麼慫!

兵部官員上書彈劾,你就請罪了?

如果你定國公能抗住壓力,是不是自己就能少花點威望值?

蘇澤無奈。

現在還差300點威望,不過現在剛剛月初,如今自己每天可以增長16點威望值,也就是不到二十天就能攢滿。

蘇澤果斷選擇“是”,讓系統先鎖定任務,等攢夠了威望值就執行。

處理完這件事,開始籌備國子監武監的事務。

他召來了【飛鴿傳書】,親筆寫一封給戚繼光的信,這是他請求戚繼光總結自己的作戰經驗,給國子監武監編寫一份教材。

當然,武監只是蘇澤對大明軍制改革的第一步。

接下來就是將武監從國子監內獨立出去,形成獨立的軍校。

最早的軍校都是隻招貴族生員的,這也是正常的,在歷史大部分時間,軍官都是一種貴族專屬職業。

蘇澤也不準備跨過這一步,大明這麼大,這麼多衛所,不也出了戚繼光俞大猷這樣的名將?

況且沒有一個名將是在軍校讀書讀出來的,都是在戰場上血海淘金出來的。

軍校的職責,就是用規範化的軍事教育,培養合格的軍官就行了。

而近代軍官,無論他們出身是什麼,他們天然就是進步團體。

甚至別說是近代了,在蘇澤穿越前的那個世界,軍官團體都算是一些小國中少有的進步勢力了。

所以無論兵部怎麼反對,蘇澤都要將這個武監建起來!——

臘月二十一日。

“號外號外!定國公請罪!兵部再上疏彈劾!”

“京師糖價大漲!蔗糖期貨指數大漲!”

報童的叫賣剛剛響起,街邊的茶館中就傳來喊聲,報童忙不迭的走進茶館。

喊話的是靠窗的一桌客人,爲首的是一位身穿黑色綢緞長衫的中年人,在綢緞長衫外套着夾絨的皮襖。

報童出沒於京師的大街小巷,自有一套看人的方法,這中年人一臉的富貴氣,一定是出手闊綽的豪客。

但是同桌的人打扮卻十分的簡樸。

對面的中年人身穿靛藍色的棉襖,這種顏色出自天然染料菘藍,好處是價格便宜,壞處是穿久了會掉色。

這個中年人身上的棉襖已經掉色了,這副打扮就是京師最典型的窮秀才。

桌上第三位是個年輕人,報童看到了年輕人的官靴,知道這肯定是一名官宦人家子弟。

一商,一官,一民?

報童很少見到這樣的組合,但是他還是向席間最年長,也就是身穿黑色綢緞的中年人問道:

“客官,您要哪份報紙?”

最年輕的官宦人家讀書人先開口說道:

“京師的報紙你都有嗎?”

報童自豪的說道:

“諸位客官,小的身上只有四大報,但是你們要別的報紙,小的也能搞來!”

三人都笑了起來,最年長那個身穿黑色綢緞的中年人開口道:

“四大報是哪四大報?”

報童立刻說道:

“當然是《樂府新報》,《新樂府報》,《新君子報》和《商報》了!”

報童念出四份報紙,三人表情各異。

最高興的還是這開口的中年富商,他又問道:

“哪份報紙賣的最好?”

果然是外地的。

報童心中吐槽,如果是京師本地人,怎麼可能問這樣的蠢問題。

不過報童還是滿臉堆笑說道:

“當然是《樂府新報》了。”

說完之後,三人臉上都浮現不同的表情,中年富商又說道:“剩下三份呢?”

報童搖頭說道:“都差不多吧,這就要看報紙的內容了。”

“內容?”

報童說道:

“是啊,如果報紙上有火爆的新聞,我們報童賣報就會吆喝,那報紙的銷量就好,如果這一期報紙沒什麼有意思的文章,那銷量自然就差了。”

中年富商問道:

“那今天呢?”

三人拉着自己問東問西,如果不是看在三人氣質非凡,報童早就離開了。

也許是看到報童不耐煩,中年富商從口袋裡掏出四枚黃銅幣,“四種報紙都來一份吧。”

報童有了收益,臉上的不耐煩一掃而空,他推回一枚黃銅幣說道:

“客官,今日《樂府新報》休刊,所以只有三大報。”

說完報童開始說道:

“今日賣的最好自然是商報了,年關將至,這商品行情漲跌,就是大家最關心的事情。”

報童將一份《商報》遞上來說道:

“而且今日的商報,可是刊有發財的仙法!”

中年商人立刻問道:

“發財的仙法?”

報童立刻說道:“是啊!這報紙上都寫了,大同範氏在京師的商號,一個月前,在大宗糧食交易市場買了十單蔗糖的單,約定就是年前交付。”

“年關將近,今年京師百姓的手頭寬裕,都想要買點糖回去過年。”

“蔗糖大漲,範氏商號直接就這十單蔗糖買單賣出去,憑空得了一倍利!”

這時候,那個掉色棉襖的中年人問道:

“範氏商號就賣的買單?沒有賣糖?”

報童摸着頭說道:

“聽說就是買單,薄薄的一張單子,就翻了一倍利!”

“不過我也不懂什麼叫做買單,就知道範氏商號大賺一筆,說是臘八要在商號前施粥千份呢!”

報童說的繪聲繪色,茶館其他客人聽完紛紛喊道:

“來一份《商報》!”

“我也要一份!”

報童立刻喊道:

“好嘞!”

等到報童將報簍裡的商報都賣出去,那個中年富商臉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年輕官宦子弟問道:

“今日賣的次好的,是哪份報紙?”

報童半天才明白什麼叫做次好,果然讀書人都是文縐縐的,他說道:

“自然是《新君子報》了!”

“爲何?”

“《新君子報》在民間叫第二官報,它是除了《樂府新報》外時政報道最多的,甚至它還經常有一些《樂府新報》沒有的獨家消息!”

“這次兵部彈劾定國公,定國公上書請罪的消息,就是《新君子報》率先刊登的。”

“事關蘇翰林,這自然是京師年前最大的朝廷新聞了。”

聽到蘇翰林三個字,在場三個人都有了微妙的表情變化。

而說到“蘇翰林”三個字,報童滿臉的崇敬。

還是這個官宦子弟問道:

“報紙上有事關蘇翰林的新聞,就能賣得好嗎?”

報童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說道:

“這個自然,朝廷哪件大事沒有蘇翰林?”

這個回答無法反駁,場面一度安靜了下來。

就在報童準備離開的時候,身穿掉色棉襖的中年人問道:

“你識字?”

報童驕傲的點頭,這下子另外兩人有些驚訝了。

這報童可能小時候營養不太好,細胳膊細腿的,但是大概也有十三四歲的樣子。

他揹着報簍,身上的衣服雖然打着補丁,但是看起來乾乾淨淨的。

報童說道:

“虧着蘇翰林的功德,我在《樂府新報》上了夜校,有專門的先生教我們識字。”

“夜校?”

“是啊,就是西城的一家荒廢的養濟院,聽說是蘇翰林從順天府要來的。每天晚上賣完報,就有報館僱的先生教我們識字。”

“有時候還能遇到蘇翰林和羅翰林親自上課!”

三人面面相覷,那個官宦子弟的年輕人羞愧的說道:

“蘇翰林這樣的身份,還能親自教書育人,吾不如也。”

但是那個掉色棉襖的中年人卻皺眉,他曾經在家鄉辦過免費族學,但是族中子弟很多都是來幾次就不來了。

一來是上學耽誤時間,鄉里的孩子早早就要幫家裡幹活了。

二是讀書本身就是痛苦的事情,如果父母不重視,不從小逼着讀書,普通農家子弟是很難堅持的。

京師的報童,基本上都是孤兒,看到這報童的談吐,顯然是上了很久學的樣子。

他問道:“白天賣報,晚上上學,不辛苦嗎?”

報童說道:

“苦,當然苦了。”

“既然苦,爲什麼還要上?”

報童瞥了一眼對方說道:

“因爲街上的報童都知道,識字的報童要比不識字的能多賣很多報紙。”

“識字以後,我就會把報紙上的要聞編成號子,總能引人來買。最厲害的還是我的一個同學,他小時候上過蒙學,他能把報紙上的新聞編成打油詩,他的報紙每次都賣的最好!”

報童說道:“蘇翰林說過,不讀書,賣報都賣不過別人。想要過得好,就要讀書識字!”

三人臉色各異,等報童離開茶館後,他並不知道,這桌上三人,都可以算他的衣食父母。

中年富商嘆道:

“賣報小兒都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啊。”

中年富商是《商報》的主編范寬,掉色棉襖是《新樂府報》主編何心隱,而那個官宦人家的讀書人,則是《新君子報》現在的東家,前任輔臣陳以勤的兒子陳於陛,他和蘇澤是同年的進士,但是因爲考中進士的時候父親是閣老,所以沒有參加庶吉士的館選,也沒有觀政選官。

報童走後,范寬說道:

“蘇子霖太急了,馬上要過年了,陛下和閣老們都不想多事。在這個時候推動武監,怕是失算了,吵着吵着這事就要黃了。”

陳於陛也點頭贊同。

但是何心隱卻說道:

“兩位可有興趣打賭?我倒是覺得這事蘇子霖能成。”

第41章 冊立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78章 國本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50章 辦報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195章 崩盤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1章 立儲之功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81章 跳幫戰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50章 辦報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5章 圈子第157章 立成法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75章 楚宗案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75章 楚宗案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82章 代王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00章 舌戰第157章 立成法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156章 大婚第81章 清田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25章 再升官第51章 國祚減二第15章 圈子第15章 圈子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51章 國祚減二
第41章 冊立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78章 國本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50章 辦報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195章 崩盤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1章 立儲之功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81章 跳幫戰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50章 辦報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5章 圈子第157章 立成法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75章 楚宗案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75章 楚宗案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82章 代王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00章 舌戰第157章 立成法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156章 大婚第81章 清田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25章 再升官第51章 國祚減二第15章 圈子第15章 圈子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51章 國祚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