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

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

“蘇翰林留步。”

張宏叫住了蘇澤,接着又掏出一枚東珠說道:

“太子殿下聽聞蘇翰林定親,這是太子從貴妃娘娘宮中拿來的東珠。”

蘇澤看着碩大的東珠,這難不成是皇帝送給李貴妃的禮物?

胖鈞,你可太孝了。

但既然是學生給老師的禮物,蘇澤簡單推辭了一下,還是坦然收下。

見到這個場景,一同出門的黃驥臉色黯淡。

可等到蘇澤走遠了之後,張宏卻又湊到了黃驥身邊。

“黃翰林,這是殿下賜給您的禮物。”

黃驥看到張宏拿出來一個香包,這個香包也就是普通的皇家器物的樣式,和賜給蘇澤的東珠不能比。

但這畢竟是皇太子的貼身之物,還是讓黃驥滿臉激動。

張宏接着說道:

“太子覺得黃翰林今日講的不錯,希望您能再接再厲。”

講得不錯?

黃驥的心情更加激動!皇太子認可我了!

剛剛和蘇澤辯經失敗的鬱悶一掃而空!他甚至潛意識中忘記了,皇太子賜給他的就是個普通香包,賜給蘇澤的是價值連城的冬珠。

其實黃驥並不知道,之所以朱翊鈞賜給他香包,就是因爲見到今天他跳出來和蘇澤打擂臺。

雖然黃驥輸了,但是好歹也調動了經筵的氣氛,滿足了朱翊鈞看熱鬧的需求。

若是沒有黃驥,那經筵豈不是和日講一樣無聊了?

所以這一次朱翊鈞也賜給黃驥禮物。

黃驥還以爲是皇太子欣賞他的才能,他舉着香包對着東宮方向跪拜,恨不得這會兒就以死報效太子。

——

蘇澤並不在意東宮這些小兒科的明爭暗鬥,他回到家中,順手讓徐渭將冬珠加入到了聘禮名錄中。

內江趙氏是大族,蘇澤加的聘禮越多,趙家要準備的嫁妝就越多。

甚至爲了不被人說是賣女兒,趙家還要準備比聘禮更多的嫁妝。

加上一顆不能變賣的御用冬珠,收回更多的嫁妝,爽賺!

這時候,隨着涂澤民抵達登萊,朝廷在登萊開放港口的公文正式發佈,系統也彈出了結算報告。

【《請開登萊通商疏》得到執行,涂澤民受命在登萊開放港口,與萬國通商。】

【通商給大明帶來了大量的白銀,登萊鑄幣局鑄造的銀幣開始流通。】

【貨幣流通給稅制改革提供了基礎,隨後大明開始徵銀改糧的稅制改革。】

【幾十年後,流入中國的白銀渠道全部斷絕,出現了嚴重的通貨緊縮。】

【大明財政最終還是崩潰。】

【大明國祚+10】

【大明國祚:95年】

增加了十年的國祚!

但是這次結算報告的最後,也說明如果只靠着進口白銀,白銀本位的貨幣政策還是太不穩定了。

歷史上,在明末的時候,輸入中國的三條白銀貿易,倭國、西班牙、葡萄牙都被切斷,明末出現了嚴重的通貨緊縮,也是崇禎朝財政破產的重要外因。

只能說用白銀作爲貨幣,還是權宜之計。

究其原因,中國是一個貧銀國,但是全世界的白銀又太多了。

這種極度依賴外部輸出的貨幣政策,實在是太不安全了。

最好的辦法,還是以黃金爲錨定物,發行紙質的信用貨幣。

但是大明的紙幣信用,已經被寶鈔給搞沒了,別說是百姓了,就是行政機構的官僚,也不肯接受紙幣。

蘇澤嘆了一口氣,還是要從長計議,先用白銀解決貨幣不足的問題,等日後商品經濟繼續發展,再進行信用貨幣的改革,慢慢和白銀脫鉤。

這也是目前蘇澤能夠想到,解決大明貨幣財政的辦法了。

——

十一月三日,荊州。

申時行身心俱疲的坐在書桌後,正在給蘇澤寫着信。

回想起昨日在公堂上,勘遼正使洪朝選,和副使施篤臣的當面衝突,申時行就滿心的憂慮。

申時行一行人是昨天才到荊州的,到了荊州以後,按理說應該要提審遼王,然後迅速將案情送到京師,給皇帝仲裁。

申時行一開始也是這麼認爲的。

可等到了荊州,洪朝選卻沒有提審遼王,而是召集整個勘遼使團開會。

這場會議上,洪朝選上來就定調子道:

“遼王乃是我大明宗親,不可輕辱,應當先審訊其他人證,最後再審遼王。”

這句話說完,使團中的人精就聽出來了,洪朝選是要對遼王輕拿輕放,不準備深入挖掘。

湖廣地方上彈劾遼王的罪行,很多都是自訴,這種案子審訊起來很難固定證據,耗時長效果差,而且如果連人犯遼王都不讓碰,案子根本沒辦法推進。

洪朝選這句話,其實就是擺明要偏袒遼王了。

洪朝選說完,副使施篤臣立刻就跳出來反對。

“遼王罪行,在荊州世人皆知,如果不提審遼王,如何勘明真相?”

“出發前,閣老曾經公議,‘還荊楚以公道,不姑息養奸患’,洪侍郎抵達荊州不審遼王,是要偏袒遼王嗎?”

施篤臣這句話,算是徹底和洪朝選撕破臉了。

果不其然,洪朝選直接說道:

“遼王是宗親,還沒被判有罪,內閣就以奸患稱之。疏不間親,內閣這麼做,到底是何居心?”

既然已經撕破臉,洪朝選乾脆說道:

“怕是內閣中有人,處心積慮要除遼藩以報私仇!”

洪朝選說完就拂袖而去,氣的施篤臣滿臉鐵青。

申時行將昨日發生的爭執寫在信上,接着又寫起了今日的事情。

代王除藩的消息也已經隨着使團傳到了荊州,荊州的遼王藩宗室內部,也發生了變化。

一部分曾經控訴遼王的遼藩高級宗室,此時也不再多言。

他們也害怕遼王和代王一樣,被朝廷找個理由除了整個遼藩,那他們就喪失了遼藩高級宗室的地位了。

作爲高級宗室,他們的待遇是相當好的,吃不上飯的都是底層的宗室。

如果按照代藩的處理辦法,按照級別授田,那就算是分到了田畝,也絕對過不上以往的奢靡生活。

這些宗藩高層也很清楚,他們的奢靡生活,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宗室特權和欺壓其他低級宗室獲得的。

控訴人紛紛撤訴,就連被遼王強暴的縣主家人,也被拘禁在家中,不肯讓她出來作證。 審案第一天,案件就陷入僵局。

而勘遼正使洪朝選卻興奮起來,連忙讓這些人簽字畫押撤訴。

將一切寫下來,申時行非常的焦慮。

從進入湖廣以後,他就聽說了不少遼王的不法行爲。

其實不僅僅是遼王,整個遼藩都可以說是爛透了,荊州百姓都被遼王府折磨的欲仙欲死。

如果這一次被遼王逃過去,下一次還不知道什麼時候,纔能有這樣的機會將遼藩革除。

申時行也明白了,爲什麼自己的師相張居正,如此執着於扳倒遼王。除了個人私仇外,也是出於荊州百姓的公願,這遼王府實在是太不做人了!

申時行憂心忡忡的寫完了信,讓自己的親隨快馬送往京師,送到蘇澤的手上。

——

十一月十一日,國子監。

今天是休沐時間,但是蘇澤卻沒有休息,而是抽空去了國子監,受了沈鯉的邀請,給國子監的貢監生講了小課。

這些貢監生,都是沈鯉挑選出來的讀書種子。

蘇澤講授的是自己科舉的一些技巧,還現場拆解了自己鄉試的八股文。

貢監都是沒有考取舉人功名的秀才,由蘇澤這樣一個二甲進士,又是東宮講學兼任翰林的人給他們講課,這些貢監生都聽得十分認真。

和東宮講學不一樣,蘇澤這次講課是中規中矩,講授的也是最基礎的,甚至連考場調整心態的方法都講了。

但是對於這些貧寒的讀書人來說,這就是相當重要的經驗教誨了。

等到蘇澤講課完畢,他還專門留下了答疑的時間,讓貢監生們提問,衆人都覺得獲益匪淺。

等到學生們散去,國子監司業沈鯉對蘇澤作揖道:

“多謝蘇翰林爲諸生解惑。”

蘇澤看向沈鯉,他對於沈鯉這個國子監司業還是很有好感的。

沈鯉的家族算是當地望族,他一路上科舉之路也算是順利,官運也亨通。

這樣的人生贏家,卻還能和這些貧苦貢生共情,爲他們的前途奔走。

蘇澤也是被沈鯉說動,知道這些貢監生科舉不易,犧牲自己的休沐時間來給他們講課。

沈鯉說道:“蘇兄,你那報館還缺採風使嗎?”

“那幾個生員做了你報館的貢監生,生活改善了不少,又有幾個生員求到我這裡,想要幫着《樂府新報》採風。”

《樂府新報》發行了幾期後,已經在京師風靡起來。

這自然那是蘇澤辦報之初,就已經預料到的事情。

在這個娛樂匱乏的時代,報紙所帶來的吸引力,怕是新媒體時代的人不能理解的。

但是蘇澤穿越前就聽過部裡的老同事說過,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時代,大家都是爭搶着查閱有限的幾份報紙的。

更不要說大明瞭,況且《樂府新報》是大明唯一的一份報紙。

也因爲每次《樂府新報》送到衙門,都會引起官吏的爭搶,好幾個衙門都找上報館,要求增訂報紙。

除了報館之外,各地的會館也通過各種手段訂報。

剛剛發行的時候,《樂府新報》的創刊號發行了五百份,除了各大衙門訂閱的,還有蘇澤半賣半送的。

等到上一期的時候,《樂府新報》的刊印量已經達到了一千份!市面上還出現了民間私刻盜版的版本。

蘇澤給這些貢監生採風的報酬,就是幾份多餘的報紙,而如今這些報紙在京師供不應求,只要轉賣就能輕鬆賺到一個月的生活費。

做了採風使的監生得了甜頭,自然就求到了沈鯉這邊。

蘇澤微微一笑,他又說道:

“只是調查京師的物價,其實也是要不了這麼多的採風使的。”

沈鯉臉上露出愁容,蘇澤又說道:

“既然是採風使,他們可以給《樂府新報》投稿嘛。”

“投稿?”

蘇澤點頭說道:“我準備增設一個兩個版面,將原本放在二版的專欄變成獨立的版面,擴充‘市井之聲’增加一個市井新聞的版塊。”

因爲《樂府新報》使用的紙張和墨都比較便宜,所以只能單面印刷,原本報紙是兩張大紙,四個版面。

蘇澤要增加兩個版面,就是要增加一張報紙。

沈鯉問道:“所以蘇兄的意思,這個市井新聞,就由採風使來撰寫?”

蘇澤點頭說道:“這個版塊不難,只要蒐集一些市井的新聞,百姓的坊間議論就可以了,以‘新奇特’爲主,無論多小的故事都可以。”

蘇澤設想的就是前世的《故事會》,搞一些吸引眼球的市井奇聞,增加報紙的娛樂性。

沈鯉想了想,覺得這些貢監生做這個應該沒有問題,於是準備替他們答應下來。

蘇澤又說道:“這些稿子,就麻煩沈兄挑選校對了。”

沈鯉愣了一下,上次才幫着蘇澤寫了八股文,沒想到蘇澤竟然得寸進尺,又要讓自己做免費勞動力。

沈鯉苦笑了一下,爲了自己的學生,還是答應了下來。

隨着版塊的增加,只靠着報館幾個人,已經有些忙不過來了。

於是蘇澤在報館進行了改革,在每個版面都設一名編輯,負責整個版面的選稿排版校對工作。

蘇澤也從報紙的雜事中脫身出來,專門負責新的第五版,也就是科普版面。

所以蘇澤瞄上了沈鯉,讓他擔任二版‘市井之聲’的編輯。

沈鯉被蘇澤拉上了“賊船”,他又好奇的問道:“蘇兄,你說增設兩版,還有一版是什麼?”

蘇澤笑着說道:“蘇某發現,《樂府新報》上刊登了不少海外的事情,卻對我大明的山川地理沒有介紹。”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江山如此多畫,又怎麼能不好好描繪一下?”

“所以第六版名爲‘山川地理’,由蘇某向各在京的會館約稿,介紹各地的山川地理,風土人情。”

沈鯉喃喃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江山如此多畫。好句!好句!”

蘇澤這纔想到,這句話是明代詩畫家董其昌說的,如今董其昌估計才中鄉試,自己竟然無意間做了文抄公。

看沈鯉這個樣子,這句話很快就會傳遍京師了。

算了,哪有穿越者不文抄的,蘇澤很快心安理得。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年輕人闖入了兩人談話的偏廳。

(本章完)

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304章 鐵路第87章 齊發力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53章 水毒病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23章 丹術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38章 徐文長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5章 再升官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46章 叩闕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38章 徐文長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53章 水毒病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57章 思退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52章 貢監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39章 支線任務第4章 高拱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1章 立儲之功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89章 兩級分化第46章 叩闕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9章 藍色道具第31章 大明神劍第56章 宰輔之才第76章 閣部會議!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304章 鐵路第87章 齊發力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53章 水毒病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23章 丹術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38章 徐文長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5章 再升官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46章 叩闕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38章 徐文長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53章 水毒病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57章 思退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52章 貢監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39章 支線任務第4章 高拱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1章 立儲之功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89章 兩級分化第46章 叩闕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9章 藍色道具第31章 大明神劍第56章 宰輔之才第76章 閣部會議!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