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一錘定音

第77章 一錘定音

跳出來反對的,就是內閣四輔趙貞吉。

趙貞吉沒有看發言的蘇澤,而是對着高拱說道:

“南兵北上,多有水土不服,剛剛閣部議定留任宣大總督王崇古,那這次平戎戰事就直接交給宣大的軍隊就是了,何必勞民傷財調師北上?”

緊接着趙貞吉又對着主管戶部的張居正說道:

“戶部將宣大積欠的賞錢發下去,宣大將帥定然用命。”

趙貞吉說完,高拱和張居正都沉默了。

高拱自然不必說,他提議留任王崇古,那王崇古統領的宣大軍隊一併留用,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趙貞吉又炮轟戶部,指出戶部拖欠邊賞,纔是宣大戰鬥力不足的原因。

看到高拱和張居正沉默,趙貞吉準備乘勝追擊,蘇澤突然說道:

“趙閣老此言差矣。”

衆人目光再次看向蘇澤,蘇澤說道:

“譚子理(譚綸)自閩浙轉戰兩廣,戚繼光由山東調防福建,皆能因地制宜整軍經武。若說水土不服,何以譚公可掌薊遼?此非南兵之弊,實爲怠惰託詞!”

蘇澤將譚綸和戚繼光捆綁,反駁趙貞吉說的南兵北上水土不服的問題,等於將自己的舉薦和張居正舉薦譚綸捆綁起來。

果不其然,張居正此時也點頭贊同道:

“正是此理。”

蘇澤看向趙貞吉,接着說道:

“若宣大真能靖邊,何至胡虜屢屢繞開防線威脅京畿?平戎需攻守兼備之師,非守成之軍可勝任!”

“趙閣老當年也是去過宣大的,先帝朝仇鸞任職宣大總督時,虛報兵員、侵吞軍費,以致韃靼入寇京畿釀成庚戌之變!”

“今日戶部欲發積欠賞錢,焉知不會重蹈覆轍?當年仇黨剋扣士卒餉銀,中飽私囊,致使邊軍飢寒交迫、士氣潰散!趙閣老若只知發錢,卻不管錢入誰手,豈非縱容貪腐?”

高拱皺起眉頭,蘇澤這句話雖然攻擊的是仇鸞,實際上也對現任宣大總兵王崇古連帶攻擊了。

蘇澤這時候又拉了王崇古,他說道:

“王崇古王總督到任後,努力革除前任積弊,雖稍穩邊情,然胡虜仍可長驅直入劫掠州縣。此非王公無能,實乃宣大積弊未除——將領怠於整飭防務,只求'御邊無過'以保烏紗,與昔日仇鸞'養寇自重'何異?”

“趙閣老稱'發積欠賞錢激勵士氣',然宣大邊軍空餉之弊猶存!若今日發銀三十萬,經總兵、參將層層盤剝,士卒所得不過一二。”

“以賞錢激勵,恰如抱薪救火,徒肥貪吏而無益士卒!”

張居正聽到這裡,自然是連連點頭。

戶部拖欠宣大的賞錢,其實也就是這個原因。

宣府大同年年報捷,可每年都有蒙古人殺進內陸州縣,而且宣府邊境走私貿易也是屢禁不止,宣府大同軍隊的腐敗可想而知。

這筆賞錢發下去,下次請賞的金額就會更大,甚至會出現殺良冒功,或者邊軍故意挑起邊境衝突求賞的情況。

沒辦法,本地衛所盤根錯節,和地方豪強結合繁衍至今,早就已經不堪大用了。

蘇澤看到趙貞吉無言反駁,於是又說道:

“當年戚總兵在東南抗倭,軍餉由浙直總督衙門直撥,經譚子理監察,分毫不敢剋扣!”

“今若留王總督掌宣大,再用戚繼光領南兵獨立成軍,則可形成制衡——戚部不受宣大舊體系掣肘,其戰法、軍紀、財務皆由中樞直管,方能避免重演仇鸞貪腐誤國之災!”

在場懂得軍務的大臣,此時都連連點頭,贊同蘇澤的發言。

趙貞吉被蘇澤反駁,他卻沒有惱怒,而是語氣反常溫和的對蘇澤問道: “蘇子霖剛剛所言軍制,可否再詳細說一說?”

蘇澤看着反常的趙貞吉,不知道他到底打的什麼主意,但還是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其實這些都是有成制的,都是當年胡總督在東南抗倭用過的,蘇某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蘇澤當衆說起胡宗憲,衆人的表情微微一變。

這當然是蘇澤故意的,等會議結束後,會議紀要要送給皇帝看,蘇澤也是爲了給胡宗憲翻案做伏筆。

不過這時候還是要先說服閣部重臣推行新制。

蘇澤繼續說道:

“南兵軍餉由戶部直撥至戚部軍中,經兵科給事中與都察院共監。每卒月餉造冊畫押,錢帛當面點驗,斬將奪旗之賞即日兌現。”

“當年在東南抗倭的時候,戚繼光就發現,士兵爲了爭奪斬首之功,反而會爭功而延誤戰機,甚至因爲爭功反過來被敵軍擊敗。所以不計斬功,而是以旗爲單位評定戰果,功勞要由王總督覈准上報,賞銀也要發到士卒手裡。”

“設平戎專賬於戶部,每筆開支登載《樂府新報》昭示天下,對陷陣斬敵的軍士也登報表彰,傷殘陣亡者的撫卹恩免,也都要在刊告。”

張居正又問道:

“此法可以推廣到九邊嗎?”

蘇澤搖頭說道:

“九邊積弊已深,推行此法阻力太大,而且朝廷也養不起。”

在場的閣部重臣也隨之嘆息。

九邊軍制的弊端,在場的重臣都知道。但是九邊鐵板一塊,就算是換幾個總督,結果也都是一樣。

遇到王崇古這種人品好點的,在九邊還能維持局勢,要是遇到仇鸞這種貴物,朝廷是又花錢又捱打。

高拱站出來,一錘定音的說道:

“子霖,你將剛剛所說的,都記在紀要上,等陛下御覽後再行定奪。”

衆大臣紛紛點頭,就是剛纔反對的趙貞吉也沉默,蘇澤就知道自己舉薦戚繼光的事情成了。

幾個重要的人事任命討論完畢,接下來就是具體的執行層面了。

不得不說,隆慶朝的閣部重臣質量真的高。

兵部尚書霍冀十分的專業,調兵沿途囤駐的衛所,撥付錢糧方案,他都提出了相當詳盡可行的計劃。

張居正又補充了幾個軍糧運輸籌措的方案,節省了一些開支。

趙貞吉也提了幾個監督方案,以防士兵在沿途擾民。

蘇澤也見到了大明如何決策調兵的過程,算是積攢了相當重要的工作經驗。

這場閣部會議總算是結束了,蘇澤又將會議紀要交給在場諸大臣過目,衆人都用印畫押,再由內閣送到宮中交給隆慶皇帝御覽。

閣部會議散去,蘇澤看向高拱和張居正,想到自己那個刷閣老聲望的任務,準備找機會和高張二人親近下,趁熱打鐵狠刷一下二人的聲望。

可沒想到,蘇澤卻被意料之外的人叫住了。

爲了上架存稿了,等上架給大家爆更

(本章完)

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50章 辦報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39章 支線任務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3章 請修國史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330章 吏部傳說之其零第253章 水毒病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82章 代王第195章 崩盤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46章 叩闕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31章 莫須有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75章 引子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2章 升遷途徑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133章 考成法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33章 考成法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58章 斷章狗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38章 徐文長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0章 烏思藏爭貢
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50章 辦報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39章 支線任務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3章 請修國史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330章 吏部傳說之其零第253章 水毒病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82章 代王第195章 崩盤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46章 叩闕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31章 莫須有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75章 引子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2章 升遷途徑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133章 考成法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33章 考成法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58章 斷章狗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38章 徐文長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0章 烏思藏爭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