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

京師步入臘月,年尾漸濃。

今年皇帝又要辦上元燈會的消息傳出,京師更是全城沸騰。

去年上元燈會的盛況,讓不少老京師人念念不忘,今年朝廷的成就比去年更大,理應好好慶祝一下。

對於百姓來說,皇帝用自己的內帑辦燈會,確實是與民同樂的事情。

進入臘月,國子監也放了寒假,一幫貢監生沒閒着,沈鯉帶着衆人整理校舍,準備迎接第一期吏科班的生員。

國子監最不缺的就是校舍了。

國子監最鼎盛的時期,整個國子監中有數千人一起讀書,校舍開了一間又一間,連監內的花園都平了建造校舍。

只可惜隨着科舉的地位上升,監生的出路越來越少,國子監開始了第一次衰落。

而民間書院的興起,讓國子監的官辦教育都維持不下去了,國子監又開始第二次衰落。

如今整個國子監中,登記在冊的監生有六百人,但是其中真正來國子監上課的不足兩百人。

剩下的四百人,要麼是花錢捐了個功名的監生,要麼是有監生資格但是沒來國子監上學的。

國子監大片校舍都廢棄了,這也是蘇澤每次都瞄着國子監的原因。

張純擦了擦額頭,這次順天府的吏科試一共錄取了二百人,加上主動報名免試的秀才,合計二百四十人。

第一期吏科班在正月十六開學,爲期三個月,三個月後參加結業考試,通過的就會由吏部統一安排,進入順天府區域的官府衙門工作。

作爲國子監司業,沈鯉要負責這些吏科班生員的上課和生活。

校舍清理出來,宿舍自然有國子監的雜工幫着打掃。

沈鯉領着監生們清理完了校舍,又將張純、朱儁棠等幾個考中舉人的監生喊到了自己的公房。

“你們都考上了舉人,如果現在去吏部候闕,也可以等到縣學學官的職位了,本官已經提請禮部,准許你們在吏科班授課。”

“當然,這麼做會耽誤你們的學業,所以本官也和祭酒商議了,國子監給額外一份廩俸,如何?”

聽到這個待遇,張純等家境貧困的監生都意動了。

大明監生的待遇,是每月給米一石。

京師的糧食價格,貴的時候一石米是一兩銀或者一銀元,便宜的時候是四五錢銀子,也就是五黃銅幣。

此外監生還有免徭役的權力,以及鄉試給童生縣試擔保這類的額外收入。

張純他們還在給《樂府新報》當採風使,現在隨着報館財大氣粗,對於他們這些採風使的待遇也更加正規。

從剛開始的時候給多給報紙五張,現在直接折銀,每個月給一銀元。

監生吃住都在國子監內,如果再給廩俸一份,那每個月差不多就有三銀元的收入了。

這個待遇已經接近七品知縣明面上的俸祿了。

衆舉人都對這個待遇滿意,紛紛答應下來,沈鯉揮揮手,讓他們回去讀書去了。

送走了學生們,沈鯉嘆了一口氣。

國子監也算是翰林清流升遷過渡的路線,他的前幾任都是蜻蜓點水過渡一下,然後等禮部有了空缺就升過去,這算是翰林升遷的路線。

怎麼到了自己,就在這司業位置上做了近兩年呢?

更糟糕的是,原本很清閒的國子監司業,現在變得非常的忙碌。

吏科班開設在國子監,聽說宮內的營造學社也要擴招,宮內的房子不夠用,內閣也準備將營造學社搬遷到國子監來。

如果只是這樣也就算了,無非就是多了一些聽課的工部官員和太監罷了。

前些日子,刑部侍郎李一元上書,錦衣衛鎮撫司的民案司業務能力低下,印花錢徵收不力,所以請求設立律科班,提升這幫人的業務能力。

隆慶皇帝自然沒有不許的,硃筆一批,這幫東廠和錦衣衛又要來國子監上課了。

滿朝諸公把國子監當什麼了?都往國子監裡塞?

可沈鯉不過是個小小司業,也只能咬着牙接受下來。

——

東宮到了臘月也開始放寒假,定國公徐文壁受太子召見,來到東宮,卻發現蘇澤也在場。

見到蘇澤,徐文壁這個超品大員也不敢怠慢,連忙上前和蘇澤寒暄了兩句。

對於他們這些與國同休的勳臣,政治待遇主要靠投胎,努力反而是減分項。

你一個勳貴努力上進要做什麼?這都不敢想!

所以大部分勳貴的生活目標,都轉移到了賺錢上。

誰不知道,蘇澤是京師的財神爺。

京師這麼幾個賺錢的產業,哪個不和蘇澤有關?

就說國丈武清伯李偉家的莊子,靠着種土豆賺了多少?

就連武清伯隔壁的幾個莊子,也靠着偷武清伯家的土豆種苗發了財。

聽說太子又給武清伯一種名爲紅薯的作物,聽說這一次武清伯親自披甲,每日拿着長矛巡視農莊。

徐文壁態度恭敬,但是蘇澤也沒有輕慢這位定國公。

雙方寒暄了一陣子後,小胖鈞撂下話,說是蘇澤有事要和定國公商議,就帶着張宏回去睡回籠覺去了。

明倫堂內就留下了蘇澤和徐文壁,這位頂級勳貴不知道怎麼的,單獨面對蘇澤的時候緊張起來。

這種感覺就像是朝會的時候遇到閣老們一樣。

蘇澤開口說道:

“國公,蘇某央求太子請您過來,是有一件事和您商議。”

“蘇翰林有什麼話就說是了!”

徐文壁一副好說話的口氣,他以爲蘇澤是要帶着自己發財。

蘇澤卻說道:

“這次李成樑部曲在京師鬧事,陛下震怒,懲辦了李成樑。”

“蘇某想,李成樑會犯下錯誤,還是因爲朝廷缺乏教育的原因。”

“蘇某也和戚帥談過,如今軍戶中的子弟,很多都不事兵法,家學斷絕,不少百戶千戶,乃至於指揮使,一年到頭都不去軍營,如果真的遇到戰事,這些衛所還有什麼戰鬥力可言?”

蘇澤說這話的時候,徐文壁也有些心虛。

他是頂級的勳貴,而大明的勳貴都是武勳,他其實也兼着三大營都督的差事。

蘇澤說的沒錯,大明的軍官體系,經歷這些年的演變,已經成了一種榮譽性的貴族職位。

因爲大明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後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

所以演變下來,世襲軍職其實就和是“子、男”一樣,不過是低級的世襲爵位。

其實仔細想想衛所體系,也就和貴族封地差不多。

一個千戶所,千戶的職位是世襲的,千戶就是世襲的爵位。

千戶所的軍屯,其實就是千戶的封地。

千戶所世襲的衛所兵,其實就是千戶的封臣和農奴。千戶不受地方官員管理,一般都是省一級的都司衙門纔有管轄權,而千戶犯事需要兵部查驗纔有調查審判權,這也是封地貴族法權一樣的。

這樣的結果,自然是衛所的戰鬥退化,軍官的素質也在退步,因爲他們已經不是軍官,而是貴族了。

而且衛所是封地貴族,大明還有一種宮廷貴族,也就是錦衣衛世襲軍職。

錦衣衛的百戶千戶經常是皇帝授予私臣的,比如外戚,再比如皇帝的寵臣。

錦衣衛軍職也是世襲,不過這種世襲沒有“封地”,一般世襲的是錦衣衛內的職位,也就是司法職位。

蘇澤對徐文壁說道:

“出了李成樑這樣的事情,是朝廷沒有教化的結果。”

蘇澤說道:

“所以下官有個想法。”

定國公知道正戲來了,他連忙問道:

“請蘇翰林賜教。”

蘇澤說道:

“賜教不敢,只是有個小小的提議。”

蘇澤說道:

“大明軍戶承襲就有祖制,父死子繼,職位由嫡長子繼承。”

“兵部需要由都司驗真身,上書作保,襲職的子弟在京師參加兵部考試,試職2年,考滿無過方實授。”

徐文壁點點頭,這是大明的制度,但是實際執行卻早已經走了樣。

徐文壁說道:

“蘇翰林說的這是祖制,但是兵部考察早已經淪爲過場,如果真的要考察,大半襲職的子弟都是考不過的。”

“所以從先帝朝開始,就准許考不過的軍官子弟納糧免考。”

“如果蘇翰林要加強兵部考覈,那怕是弄不下去。”

徐文壁說的也是實話,地方上這麼多的衛所,承襲軍職是關係到所有軍官子弟的事情,就連嘉靖皇帝也只能妥協。

不妥協也沒辦法,如果強行壓着這些人不能承襲爵位,那地方衛所就會亂起來。

古今中外的貴族之所以都用嫡長子繼承,就是因爲嫡長子繼承最少爭議,每一次爵位承襲才能平安完成。

如果蘇澤要求兵部加強考覈,讓這些指揮使、千戶百戶子弟不能承襲爵位,那其他有繼承權的競爭者就會蠢蠢欲動,造成巨大的混亂。

最有名的,就是正統年間,延平指揮使襲職的案子了。

正統八年,延平衛指揮的兒子於玘爲爭奪繼承權,把哥哥給殺了,然後不認罪,弟殺兄長,按律應該凌遲處死。

於玘先是說哥哥不是他殺的,誣告他人,經過審理,純屬子虛烏有。

再次把他押赴刑場,他又喊冤,又說他哥哥是被人所殺,並且有人甘願領罪。行刑官只好把他押回大牢,重新審理。

就這樣多次上刑場,多次喊冤,於玘最後污衊自己的母親與人通姦,哥哥想把姦夫殺死,結果反被姦夫殺了。

但於母的長子已經死了,如果次子再死,她就沒有兒子繼承軍職了。

於母竟然默認了,沒有反駁。

這場公案最後鬧到皇帝面前,皇帝親自下旨將於玘凌遲,又在於家庶出子弟中點了繼承人,才了結了這案子。

嘉靖時期改爲納糧免考,就是爲了減少繼承爭議,維持地方衛所的穩定。

蘇澤說道:

“定國公,襲職乃是《大明會典》所訂的國典,蘇某哪裡敢妄動。”

定國公徐文壁用不信的眼神看着蘇澤,《大明會典》你動的還少?祖制都被你改了多少了?就連太祖朱元璋的祖訓都被你改了!

蘇澤說道:

“還是那句話,‘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如今衛所軍官的問題,是朝廷沒有進行好教化的緣故。”

“教化?”

蘇澤說道:

“是啊,所以蘇某和定國公商議,日後襲職的軍官,都要在國子監學習軍務,兩年後按照考試成績擢優任用。”

“此外凡是署職的軍官,十二歲以上的,也都要來國子監讀書。”

署職,就是父親死亡,繼承人未滿十八歲,這時候還沒有領軍能力,所以職位只是“署職”,等到成年以後纔會實授。

定國公聽完,眼睛也是一亮。

蘇澤這個方法是他一貫的作風,也就是維持原本的利益規則,再添加自己的私貨。

好處就是這樣的改革,觸動的反對不大。

朝廷不改原本的襲職規定,照樣給你職位,但是要求你在國子監學習兩年軍務,這要求不高吧?

如果這個都要反對,那就不要怪朝廷不客氣了。

署職也是一樣,反正你要十八歲才實授,那你來國子監讀兩年書也沒啥吧?

徐文壁仔細一想,倒是沒有反對的理由,他又問道:

“勳貴呢?”

蘇澤說道:

“勳貴之家自然不用,但是如果想要將弟子送入學習的,國子監也可以收。”

“此外,勳貴之家中的次子,也可以送來讀書。”

徐文壁想了想,覺得蘇澤這個辦法也確實不錯。

勳貴子弟不成器的也不少,在家缺乏管束,送到國子監似乎也不錯?

另外家族次子沒有繼承權,如果學習軍務,也是一條出路。

想到這裡,徐文壁性格謹慎,他又問道:

“兵部呢?襲職的事情歸兵部管,兵部沒有異議嗎?”

蘇澤說道:

“趙閣老很支持這件事。”

既然趙閣老都支持了,徐文壁也說道:

“那就請蘇翰林擬好奏疏,我附屬就是了。”

——

十二月七日,國子監司業沈鯉接到消息。

定國公徐文壁連同蘇澤上書《請設國子監武科疏》,請求在國子監內設置“武監”,教導這些軍官子弟儒學和軍務。

聽到這個消息,沈鯉覺得天都要塌了,在太監、錦衣衛、吏科生、工部刑部官員後,蘇澤又將待授軍職的軍官子弟塞進了國子監。

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63章 車營之法第84章 邊亂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1章 立儲之功第15章 圈子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38章 徐文長第156章 大婚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86章 【事後畫冊】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23章 丹術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25章 實學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30章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82章 代王第195章 崩盤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57章 思退第81章 清田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42章 樹典型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32章 神劍出鞘第62章 俺答入寇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38章 徐文長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53章 化緣禮部第4章 高拱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39章 支線任務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84章 邊亂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81章 跳幫戰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25章 再升官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
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63章 車營之法第84章 邊亂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1章 立儲之功第15章 圈子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38章 徐文長第156章 大婚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86章 【事後畫冊】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23章 丹術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25章 實學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30章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82章 代王第195章 崩盤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57章 思退第81章 清田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42章 樹典型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32章 神劍出鞘第62章 俺答入寇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38章 徐文長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53章 化緣禮部第4章 高拱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39章 支線任務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84章 邊亂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81章 跳幫戰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25章 再升官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