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

“子霖兄,我這次上任心中惴惴不安,有事情要請教你。”

王任重一臉的嚴肅,雖然是升遷宴,但是王任重心事重重。

前兩任的外城巡城御史都是因爲辦事不利被罷職的。

其實不僅僅是外門巡城御史,其他四門的巡城御史,在今年以來,都受到了六科都察院不少彈劾,可以說四名御史身上都揹着處分。

事實證明,現在的五門巡城御史是個苦差事。

王任重說道:

“陛下越次點了我做外門巡城御史,我內心不安,生怕辜負了皇恩。”

“今年以來,京師治安的問題依然繁重,巡城御史疲於奔命,但是京師依然案件不斷,請子霖兄教教我,如何做好這個巡城御史。”

蘇澤看向王任重,只見他說的確實是實話。

蘇澤嘆息一聲,他也明白原因。

原因也簡單,雖然京師的日益繁榮,人口流動帶來了治安問題。

此外隨着蘇澤的推動,新的生產關係開始出現,工商業需要依靠城市發展,又在吸納周圍的農村人口進城,這也造成了人口上壓力。

歷史上這種城市化的轉型期,都會面臨治安失控的問題。

五門巡城御史設立的初衷,其實是爲了緝捕京師城外的匪盜。

是的,在五門巡城御史設立的大明早期,京師城外是有匪盜的。

五門巡城御史設立後,京師外的匪盜數量大大減少,職能開始轉向維持城內治安。

但是隨着蘇澤來到這個世界,原本的治安體系已經無法維持這麼大城市的治安問題了。

不過蘇澤雖然知道原因,但是他對於五門巡城御史的工作也不瞭解,於是問道:

“清濮(王任重字)兄,如今五門巡城御史主要的工作難點是什麼?”

王任重顯然也打聽過情況,於是說道:

“子霖兄,第一個問題是人手不足。”

“就拿我要上任的外門巡城御史來說吧,手下有一個巡捕營,把總一人,計有一千人,但是這麼一千人,要負責整個京外的治安,實在是分身乏術。”

“第二個問題就是京師城外治安惡化,今年三月,京師城外竟然出現匪盜,在官驛前搶劫,差點打劫了一名出城辦事的御史,可這支匪盜裝備精良,據說是山西裁撤的衛所士兵流竄來的,有些人還有家傳的甲冑,後來還是兵部調兵剿滅的。”

“最後的問題是,子霖兄我纔剛剛上任,就是有心要改制,也怕調動不動巡捕營。”

果然主要問題還是人少了。

蘇澤穿越前,一個縣級城市城外維持治安的警察都不止這個數量,而且巡捕營的一千人恐怕也不是實編,和京營錦衣衛一樣,巡捕營的人手也有很大的水分。

王任重以前就是緝私御史,和巡捕營打過交道,他自然知道巡捕營的情況。

蘇澤想了想說道:

“清濮兄是做好了準備啊,京師治安關係重大,蘇某也不能藏拙。”

聽到蘇澤願意賜教,王任重立刻激動的說道:

“請子霖兄賜教!”

蘇澤聯繫近代的警察制度,開始說道:

“首先是巡捕營人手的問題,這個問題也不是一時可以解決的。”

王任重聽完也無奈的點頭。

無論是巡捕營吃空餉的問題,又或者是奏請朝廷增加巡捕營編制,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擴編就是擴權,所有人都清楚這個道理。

言官也有話說,你外城巡捕營足額一千人,可是你能保證一千人都沒有吃空餉的嗎?

既然連內部問題都沒解決,就向朝廷伸手要錢要編制,肯定要被言官彈劾的。

蘇澤說道:

“既然如此,還是要發動百姓,京畿方圓五十里的大村,可以成立聯防隊,由本村有威望的人士擔任隊長,負責村莊和周圍的治安工作。”

“遇到歹人,可以由巡防隊扭送外城巡捕營,如果遇到需要搜捕的時候,也可以徵調巡防隊。”

王任重說道:

“這不就是保甲?”

蘇澤搖頭說道:

“此非保甲,而是由村裡出人維持治安,本土鄉親維持本村治安,也是義不容辭的事情。”

“在沒事的時候,巡捕營不會徵調巡防隊,也不用負擔巡防隊太多的開支,只要給一部分骨幹發錢就行了。”

王任重想了想,也覺得蘇澤的這個辦法可行。

京畿周圍的治安惡化,豪族在城外的莊園、京畿的村莊,也都有自己組織的巡邏隊。

正如蘇澤所說的,保衛鄉土是應有職責,這也談不上是徵調民力。

蘇澤只不過是將巡防隊制度化,並且由巡捕營領導巡防隊。

王任重越想越覺得這個方法精妙,按照蘇澤說的那樣,只要給少數骨幹發錢,巡捕營在各村就有了眼線和耳目,真遇到大案要案,也可以動員巡防隊搜捕。

蘇澤接着說道:“光有巡防隊,也只是勉強維持京畿村莊的治安,所以清濮兄還是要將責任細化。”

“責任細化?”

蘇澤說道:“單設外城巡捕營,統管整個外城治安,這麼大的地區,人人有責就是人人不負責。”

“不如在城外要害的地方設置巡捕所,明確權責,將京師城外的地區分片,由各巡捕所負責自己所在片區的治安。”

王任重眼睛更亮了。

蘇澤說道:

“巡捕所配置一名偵緝千戶,負責偵緝,緝捕匪盜罪犯。再設兩名查夜百戶,負責日夜治安輪值。”

“清濮兄有信得過的手下,可以委任,再以內部考覈之法來控制。”

王任重連連點頭。

蘇澤又說道:

“最後,世風將巡捕營視作不良人,這當然也有巡捕營自己的問題,但是也有偏見,我提倡四民道德,巡捕和吏員一樣,也是維持城鎮的重要成員,並非天生卑賤,當以教化之。”

“所以我準備上書,可以選調一部分表現優異的巡捕,去武監進修。”

王任重問道:

“武監!?這朝廷和兵部能同意嗎?”

蘇澤說道:

“我會向朝廷上書,請求給外城巡捕營配備火器,讓他們在武監接受操練。”

“當然,他們不是和武監生一起訓練,而是另外再開一班,專門學習治安緝捕偵緝之術,再輔以仁義禮智的教化。”

王任重似乎明白了蘇澤的意思。

正如同蘇澤推廣吏科試,將吏科試放在國子監一樣。

這個掛在武監下的巡捕班,也是爲了培養新一代巡捕人才。

這似乎就是蘇澤的辦法。

王任重聽說蘇澤要爲自己上書,自然是更加感動,他對着蘇澤說道:

“子霖兄大恩,日後若有差遣,在所不辭!”

蘇澤搖頭說道:“吾等都是忠心王事,清濮不必如此,不過若是要改革巡捕營,也不是外城巡捕營的事情。”

王任重立刻明白了蘇澤的意思,他說道:

“另外四門的巡城御史,也都苦於京師治安的問題,今日散席後我就去找他們幾位,在子霖兄的奏疏上聯署。”

蘇澤點點頭,要改自然是要一起改,只要五門巡城御史步調一致,那通過奏疏的阻力就更小了。

——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

通政使楊思忠在公房坐下,手下經歷官胡禎送上了最新的奏疏和公文。

楊思忠首先還是翻開了蘇澤的奏疏。

有蘇看蘇,沒蘇再看其他的。

胡禎也已經明白了這位大銀臺的辦事風格。

蘇澤開篇寫道:

“查五門巡城御史所轄之地,匪盜頻發,民不安枕。尤以外城爲甚,巡捕營額設千人,然分戍遼闊,力有未逮。”

蘇澤又舉了倭人逆賊和之前山西匪盜的例子,接着寫道:

“新擬章程三章:”

“其一,設村巡防,聯保鄉土。於京畿五十里內大村,城內里弄,擇鄉望素孚者充巡防隊長,率本村丁壯聯防。無事則守隘巡村守裡,遇警則擒匪送官;大案需協捕時,可調爲援。”

“巡捕營酌給骨幹廩餼,不動正餉而收臂指之效。”

“其二,分置巡所,明定責成。將城內外要地劃爲片區,各設巡捕所統轄。每所置偵緝千戶一員專司緝捕,查夜百戶二員輪值巡防。如此分地而治,責有攸歸,可革互相推諉之弊。”

“其三,訓育弁員,化導風習。巡捕久爲世所輕賤,當弘四民同德之義。請於京營武監別設巡捕修習班,擇優異者入監肄業。教以偵緝操練之法,輔以仁義禮智之訓,使知捍衛黎庶實爲榮勳,非止賤役。”

果然還是蘇澤的風格。

楊思忠暗暗思考,這份奏疏的通過阻力不大。

蘇澤沒有向吏部要名額,也沒有向戶部要錢糧,唯一需要的就是增設武監下的“巡捕修習班”。

但是楊思忠卻看出了這份奏疏的重要意義。

如果真的能夠按照蘇澤的改革,巡捕營必然會煥然一新。

正如蘇澤那一系列奏疏,對通政司的改革一樣。

蘇澤又瞄上了巡捕營?

楊思忠決定想辦法在巡捕營中安插點“自己人”,如果真的能讓蘇澤改革成功,那掌握京師城內和京畿治安的巡捕營,必然會成爲京畿內重要的勢力。

“還有什麼要務嗎?”

胡禎業務能力出衆,要不然也不會被楊思忠簡拔,放在自己身邊當秘書。

胡禎說道:

“朝鮮署的馮大人來函,朝鮮商人在釜山和倭國隔海走私貿易,通政署已經向朝鮮國主通報,朝鮮國主遣官拿問去了。”

楊思忠點點頭,右通議馮學顏在朝鮮乾的不錯。

馮學顏也是進士出身,這學歷在朝鮮就是通殺的存在。

無數朝鮮大臣名士,都以和馮學顏討論學問爲榮。

馮學顏乾脆就在朝鮮搞起了講學,他本身對學術沒有太的傾向性,無論是宋儒、心學,甚至是最新的實學,他都能講幾句。

每一次通政署講學,都會高朋滿座,甚至要比朝鮮國主開朝會來的重臣都要齊全。

除此之外,馮學顏還有一個特點,他喜歡提拔後進。

朝鮮年輕的讀書人請他指點,他都不吝賜教,對於那些有才華的朝鮮年輕讀書人,他更是直接會用通政司的渠道,推薦他們去大明留學。

朝鮮國內長期實行兩班制度,這種貴族傳承製度下,朝堂上的職位,就連兩班重臣家的子弟都不夠分,寒門讀書人根本沒有出路。

而朝鮮也和之前的大明一樣實行鎖國令,國內根本沒有足夠的崗位,來容納這麼多的讀書人。

馮學顏等於是給這些年輕讀書人一個出路,反正如今大明和朝鮮之間的貿易發達,精通漢文做個通譯,也比在朝鮮國內強太多了。

就這樣,馮學顏幾乎收到了朝鮮上下讀書人的一致擁戴,同時也對朝鮮的小朝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比如這次,就是有大明商人舉報,說朝鮮在釜山地區和倭國偷偷做生意。

馮學顏立刻照會朝鮮國主,朝鮮國主也不敢怠慢,派遣重臣去嚴查。

楊思忠滿意點頭,又問道:

“吳紹祖到了沒有?”

胡禎立刻說道:“吳大人已經到了,他的公函在下面。”

吳紹祖就任琉球通政署主司,算算日子上個月應該已經到了。

楊思忠找到吳紹祖的公函。

比起朝鮮,琉球的局勢要差很多。

畢竟琉球國力孱弱,又距離倭國近,比朝鮮更容易被倭國滲透。

吳紹祖採取了和馮學顏不一樣的方式,他抵達琉球后韜光養晦,只是忙着興建官署,很少和琉球的官員結交。

甚至有人主動要結交吳紹祖,吳紹祖都把人趕出去,對外聲明自己“不干涉琉球國政”。

不過吳紹祖也在公函中寫明瞭自己的理由,他在等大明水師抵達琉球再出手,現在他只是韜光養晦,同時等着琉球內部的倭國內奸自己跳出來。

果不其然,吳紹祖很快就蒐集到了琉球國內暗中投靠倭人的大臣名單,琉球十三家中,竟然有過半都和倭人暗通款曲,這結果卻是觸目驚心。

要知道這琉球十三家,其中不少都是福建廣東的漢民渡海過去的,基本上都有漢人血統。

吳紹祖就等着大明艦隊抵達琉球,再一舉發動清洗琉球小朝廷!

第69章 寡斷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52章 貢監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95章 崩盤第23章 講學之風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4章 高拱第44章 拆臺子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49章 暗中博弈第281章 跳幫戰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40章 盛世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6章 畫餅第82章 代王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42章 樹典型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3章 講學之風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78章 公私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95章 崩盤第86章 【事後畫冊】第6章 畫餅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81章 跳幫戰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87章 齊發力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68章 傳承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
第69章 寡斷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52章 貢監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95章 崩盤第23章 講學之風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4章 高拱第44章 拆臺子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49章 暗中博弈第281章 跳幫戰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40章 盛世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6章 畫餅第82章 代王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42章 樹典型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3章 講學之風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78章 公私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95章 崩盤第86章 【事後畫冊】第6章 畫餅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81章 跳幫戰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87章 齊發力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68章 傳承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