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

在場的衆大臣開始依次發言。

首先是兵部彙報了京師守備的情況,雖然東勝棱堡已經修造完畢,但萬一有蒙古騎兵侵入京畿,那也會引起京師恐慌。

所以整個北方防線都要動員起來,不能再發生蒙古騎兵突入京師城下的事件。

此外宣府大同的後勤補給情況,兵部也都做了彙報。

緊接着工部又講了大同鑄炮的情況,並且對上次試用新式炮彈的情況做了說明,盛讚新式炮彈“彈雨如幕,人畜皆死”的恐怖威力。

四位閣老聽完了衆臣的彙報後,每個閣老分別就自己負責的部務發表了意見。

最後李春芳說道:

“兀慎部開啓邊釁,我大明自當予以痛擊。”

“從今日起,內閣輪流值守宮中,六部九卿衙門都要留足人手應對軍情。”

“六科督憲六部九卿衙門,凡所彈劾‘庸懶遲惰’,內閣堂票革職,絕不姑息!”

閣部九卿重臣們紛紛稱是。

李春芳這纔看向蘇澤說道:

“此次東勝衛戰事,《樂府新報》可以刊發非機密的軍情,每期新報都送內閣審定。”

“都察院要盯着京師風向,妖言惑衆者要立刻拿下。”

原來是因爲這個才把自己喊來兵部的啊。

李春芳這位首輔還真有意思,平日裡總是一副存在感不強的樣子,偏偏到了關鍵時刻能讓人感覺信賴。

隆慶朝的閣部重臣們,可以說是“悍臣如林,猛將如雨”,但是在關鍵時刻,也都乖乖聽從李春芳的命令。

——

九月十三日,經過內閣審覈後,《樂府新報》臨時增刊一期,將這次東勝衛之戰的前因後果都登在了報上。

內閣四位輔臣都撰寫文章,發表了自己對戰事的看法。

其中又以高拱的文章最爲獨特。

這次高拱沒有從道德出發,或者講什麼“天命大明”的口號。

而是從實學出發,從多方面分析了這次草原必敗的原因。

蘇澤讀完,也覺得這篇文章有理有據。

而張居正的文章,則從財政角度上分析,這次草原入侵“必不可久持”。

蘇澤看完了四位閣老的文章,也是暗暗感嘆,內閣都無師自通學會輿論戰了。

但是效果確實不錯。

以往蒙古有動靜,京師都人心惶惶,動不動就要戒嚴宵禁。

除此之外,糧食價格也要狂漲,還有一些地痞無賴之類的不良人乘機作亂。

但是這一次在報紙上將事情說透了,京師百姓反而安定下來。

加上內閣提前做了佈置,京營、巡捕營、錦衣衛在城內巡邏,又打擊了幾個趁機鬧事的會道門頭子,這次秋防京師穩定多了。

後方穩定,軍需充足。

接下來就要看戚繼光了。

——

九月二十日。

國子監邊的茶館中,朱儁棠正和國子監的好友們一起喝茶聊天。

朱儁棠原本是代藩宗室,和父親越關上京告狀,卻被代王派遣殺手追殺。

朱儁棠敲響登聞鼓後,代藩革除,代藩宗室允許從事四民之業。

朱儁棠本來就有功名,隆慶皇帝恩旨他在國子監讀書,參加今年的順天府鄉試。

朱儁棠很珍惜現在的生活,大同分到的土地他已經租給別人耕種了,加上他在國子監給《樂府新報》當採風使的收入,足夠他在京師過上不錯的日子。

在茶館喝茶聊天,這是京師最近流行的事情。

茶館中都會提供幾份報紙,有的茶館還會僱傭讀書人讀報。

國子監邊的茶館,自然不用僱人讀報了。

“張生,今年秋闈不會推遲吧?”

張純是貢監生中的領袖,他學業最好,多次得到司業沈鯉的誇讚,國子監內的幾位教授,都認爲張純能考上舉人。

張純說道:“肯定不會推遲的,考院已經鎖院了。”

聽說考院已經鎖院,監生們這才放下心來,爲了防止科舉考試作弊,鄉試貢試前考官都會住進考院裡。

鄉試定在九月二十八日,那現在鎖院就說明不會推遲了。

朱儁棠也鬆了一口氣,鄉試是三年一次,如果考不上就要等三年後了。

科舉就是一步慢步步慢,如果今年考不上鄉試,就參加不了下一屆的貢試。

朱儁棠想起了父親,參加科舉是父親的夙願,如果這次他能考上舉人,應該能告慰九泉之下的父親了吧。

“張生,那件事是真的嗎?”

張純義正言辭說道:

“這些市井流言就不要說了,徒增笑爾。這次鄉試主考官是申時行申大人,他可是蘇先生的好友。”

朱儁棠想了同窗說的事情了,這一次參加順天府鄉試的還有內閣三輔張閣老家的公子,而申時行是張居正的弟子,坊間傳聞張居正讓申時行主考,就是爲了確保自己的兒子中舉。

此外還有一份流傳甚廣的名單,包含了參加這次順天鄉試的官宦子弟名單。

朱儁棠也有些擔憂起來,他們這些國子監生是和官戶考生同科錄取的,如果那份名單上的人都中舉,那他們這些貢監生就沒有機會了。

聊完了鄉試的事情,年輕讀書人的話題自然又回到了軍國大事上。

“聽說這次蒙古來了萬騎直撲大同,也不知道東勝衛能不能守得住?”

“戚將軍南征北戰,年初剛剛搜套大捷,這次來犯的兀慎部本就是戚將軍的手下敗將,定然是能守住的。”

“山西這些年兵災連連,也是苦了本地百姓了。”

接着有人問道:

“朱兄,你就是大同的,你怎麼看?”

朱儁棠愣了一下,我怎麼看?

他想到自己被拖欠祿米的童年,回憶着父親去代王府和宗伯家裡乞討糧食,想到自己被困在大同城內的日子。

朱儁棠搖頭說道:

“復設東勝和棱堡之策都是蘇先生上書的,戚將軍一定能贏的。”

聽到“蘇先生”三個字,衆監生紛紛點頭。

蘇澤在他們心中的地位不亞於授業恩師沈鯉,在場衆人,從在京參加鄉試的資格,到採風使的兼職,都可以說是蘇澤的恩惠。

而這一年來,蘇澤所奏皆允,事事都辦成了。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人衝進茶館。

“大捷!大捷!”

衆人紛紛站起來,只聽到茶館外的喧譁聲,人羣都向着京師中軸線上的大道涌去。

張純拉着這名同窗問道:“是露布報捷!?”

這名同年喘勻了氣說道:

“東勝衛大捷!兀慎部圍攻五座東勝棱堡不克,只能放棄輜重繞過了棱堡,被戚將軍的車營前後夾擊大敗!”

“兀慎部首領禿髮被俘,萬騎盡沒!”

聽到這個消息,整個茶館中都沸騰起來。

國子監生們紛紛衝出茶館,也跟着人流衝向京師中央的大道,想要現場一睹露布報捷。

——

“恭賀陛下,東勝大捷!”

司禮監三巨頭高高舉起報捷的露布,隆慶皇帝還故作鎮定,他詢問身邊的首輔李春芳道:

“李閣老,內閣確認捷報可信嗎?有沒有誇功冒賞的可能?”

李春芳躬身說道:

“戚將軍的捷報和之前的軍情消息都對得上,戰果還需要朝堂派遣清邊御史勘核,但是大捷不會謊報。”

李春芳又說道:

“宣大總督王崇古和大同巡撫王用汲的奏疏應該也快到了,三方印證就沒問題了。”

這下子隆慶皇帝確定捷報是真的了,他從龍椅上站起來,激動的說道:

“此番東勝大捷,內閣和兵部議個封賞的章程來,倡議設立東勝,修造東勝的官員也要一應褒獎!”

“來人啊!朕要告廟!”

聽說皇帝要告廟,在場衆人都沒有表示反對。

如此大捷,自然要讓祖宗們知道。

李春芳說道:

“陛下,可在御駕兩邊安置使者,宣告捷報,讓京師百姓同慶。”

隆慶皇帝立刻說道:

“李首輔所言極是!從紅盔將軍中選幾個聲音洪亮的,護送朕告廟去!”

——

蘇澤已經從【飛鴿傳書】提前知道了大捷的消息,甚至要比京師君臣提前知道了戰爭細節。

戚繼光不愧是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將領,他在全面優勢下,依然執行了完美的戰術。

戚繼光派遣軍隊詐敗勾引兀慎部,將兀慎部的騎兵引入到了棱堡的控制區域。

詐敗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是難度最高的戰術。

普通士兵在戰場能看到的只有左右戰友,以及上級的軍令,他們是不知道戰場情況的。

一個不小心,詐敗就成了真的潰敗。

也只有戚繼光這種軍紀森嚴,又對主將無條件信任的軍隊,才能執行這樣的戰術。

兀慎部見到棱堡後,很是看不起這種小型要塞,兀慎部首領禿髮命令手下攻城。

可等到火炮隆隆響起,蒙古人成片倒下的時候,禿髮才知道自己撞上了鐵板。

一座小小的棱堡,兀慎部的萬騎可以將棱堡團團圍住,卻死活打不出一個缺口。

這時候戚繼光的車營又來了。

禿髮在猶豫下,還是決定放棄啃棱堡這個硬骨頭,繼續追擊戚繼光的車營。

在追逐了半日後,他們又見到了另外一座棱堡。

就這樣反覆幾次拉扯後,兀慎部已經卡在了東勝棱堡中間。

車營他們追不上,棱堡他們打不動,而就在這個時候,禿髮又接到了一個糟糕的消息,後方的棱堡已經開始襲擾他們的後勤了。

遊牧民族打仗,不像農耕民族需要長長的補給線,他們可以驅趕牲畜跟在軍隊後面,牧羣就是他們的補給。

當然,牧羣也要遠遠吊在後面,要不然就會成爲敵軍的物資了。

而兀慎部挺進的時候,他們的後方牧羣也進入到棱堡控制範圍內,駐守棱堡的將領果斷派遣棱堡內的騎兵出擊。

禿髮領兵回援,棱堡的士兵又返回棱堡。

這樣糾纏了幾天後,兀慎部上下是又餓又累,士兵的士氣也低到了極點。

以往蒙古都是來搶劫的,可是東勝衛這附近除了棱堡就沒有人煙,大軍卡在這裡進退不得,後方牧羣反而成了明軍搶劫的目標。

兀慎部內部要求撤兵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就在這個時候,戚繼光領着他的車營殺了上來。

戚繼光不喜歡誇耀自己的軍功,但是從字裡行間,蘇澤也能看出這是一場輝煌的大勝。

蘇澤放下來信,棱堡加上新式火炮,還有如今東亞最強的名將和軍隊,如果連個兀慎部都打不過,那纔是見鬼了。

只不過這場勝利太過於輝煌,兀慎部萬騎或死或降,兀慎部的牧羣被戚繼光全部繳獲,可以說從這一刻開始,兀慎部就已經滅亡了。

蘇澤提起筆,這場勝利正是蘇澤需要的,接下來就是徹底解決蒙古問題了。

——

九月二十二日。

宣大總督王崇古和大同巡撫王用汲的報捷文書也送到了京師,內閣和兵部勘驗了三份捷報,確定這次東勝衛大捷全殲兀慎部的戰果!

當日上午,隆慶皇帝乘坐御輦,從紫禁城出來,前往城外祖廟告廟報捷!

京師百姓站在御道兩邊,山呼萬歲。

有一些經歷過庚戌之變的老人,更是直接跪在路邊,口中高喊着“盛世武功”!

隆慶皇帝懷着激動的心情,在祖廟送上祭品,向列祖列宗報告戰果。

隆慶皇帝又宣佈,等前線的戰俘押送回來,由定國公徐文壁獻俘於世宗皇帝的陵前,這也算是幫着他父皇報了庚戌之變的仇了。

這樣的氣氛中,京師各大衙門都在討論要如何應對俺答部。

不少年輕官員都提出要征討草原,徹底解決北方邊患問題!

沒辦法,北方邊患就是籠罩在京師所有人頭頂上的陰雲,憋屈久了,自然容易從一個極端滑到另外一個極端。

京師中,有關邊塞詩的詩集脫銷,除了《樂府新報》外,《新君子報》和《新樂府報》都刊文支持北討,《新君子報》更是打出了“犁庭掃穴”的口號。

這樣的氣氛中,蘇澤的奏疏送入通政司。

通政使楊思忠不敢怠慢,又帶着蘇澤的奏疏來到內閣。

四位內閣輔臣看完了蘇澤的奏疏,全部票擬贊同,奏疏又被送入宮中。

這份奏疏的名字是,《請封貢俺答疏》。

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78章 國本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68章 傳承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5章 再升官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35章 馮保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78章 國本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17章 威望增加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18章 會館第125章 實學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21章 立儲之功第178章 國本第195章 崩盤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58章 斷章狗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52章 貢監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64章 邊關告急第46章 叩闕第253章 水毒病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45章 大鬧天宮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42章 樹典型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3章 講學之風
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78章 國本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68章 傳承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5章 再升官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35章 馮保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78章 國本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17章 威望增加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18章 會館第125章 實學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21章 立儲之功第178章 國本第195章 崩盤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58章 斷章狗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52章 貢監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64章 邊關告急第46章 叩闕第253章 水毒病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45章 大鬧天宮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42章 樹典型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3章 講學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