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

三月初的京師,突然下了一場雨。

連綿春雨下,京師卻不減繁華,一大早上街頭巷尾就炊煙裊裊,沈一貫打開大門,迎面就是撲面而來的市井喧囂。

京師是越來越繁華了。

沈一貫已經在家裡吃過了早飯,但是剛剛走到街口的時候,還是被街頭炸油條的攤子給吸引了。

油條,其實就是麪糰放在油鍋裡炸,炸到蓬鬆酥脆再撈出,再包進麪餅刷上醬,就是如今京師最熱門的美食。

但是這美食也是最近纔出現的。

原因也很簡單,炸油條需要大量的油,而在之前油是很貴的,普通百姓平日做菜都要省着用,根本不會如此奢靡的使用。

而油價降低的原因,則是因爲海上貿易。

原產於呂宋的棕櫚,這種農作物出油率高,但原本只是當地土人會使用。

馬尼拉呂宋國朝貢後,馬尼拉商人急需一種能打開大明市場的拳頭商品。

終於有馬尼拉商人發現了商機,將棕櫚油賣到大明。

但是剛開始的時候,棕櫚油並不受歡迎。

這種油沒有油料的香味,還有一種奇怪的味道,京師百姓還是更喜歡胡麻油和動物油。

但是當油條這種食物出現後,棕櫚油的銷量大增,普通百姓發現這種油價格便宜,也開始嘗試購買在家中製作炸物。

聽說澎湖也開始建立棕櫚種植園,可以預見的是油的價格又要進一步下降。

沈一貫還是買了一份煎餅夾油條,家中的早飯太過於健康,實在沒有這油炸的香。

京師是越來越堵了。

沈一貫一隻手打着傘,一隻手吃着煎餅油條,最近城內提倡官員步行上衙,沈一貫也響應號召,反正他家裡距離鴻臚寺也不遠,如果騎馬去衙門還要多付草料錢。

沈一貫的宅子靠近南衙,住在這個衚衕的基本上都是官員,沈一貫剛剛踏入衙門,就被喊到了大鴻臚王世貞的公房。

“沈郎中,蘇子霖的奏疏你知道吧?”

沈一貫和王世貞私交很好,但是在衙門還是要互相稱呼職位的。

“大鴻臚,上個月蘇子霖就和下官聊過這件事了,但不知道爲何他拖到月初才上書。”

王世貞似乎心情不錯,他竟然開起了玩笑說道:

“大概是因爲蘇子霖是蘇二疏,上個月已經上完兩疏了。”

沈一貫一想,蘇澤上個月上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和《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好像還真是上了兩疏。

沈一貫賠笑之後,王世貞說道:

“聽說這次張相公在戶部發了脾氣。”

王世貞語氣中帶着幸災樂禍。

他本來和張居正的關係很好,當年父喪在家的時候,王世貞在家中編寫文集的時候,還曾經向張居正約稿。

張居正不顧王世貞被嚴黨打壓,毅然給王世貞寫稿,後來王世貞重新啓用,張居正也有舉薦的功勞。

但是從王世貞升任鴻臚寺卿後,兩人關係發生了裂痕。

鴻臚寺從禮部得到了外交權後,王世貞想要大幹一場,可剛開始就遭到了戶部的迎頭痛擊。

“沒錢”。

三文錢難倒英雄漢,戶部卡着鴻臚寺的預算,王世貞幾次上書最後都不了了之。

特別是王世貞施壓朝鮮,本來都已經談妥了濟州島的事情,但是戶部不肯撥款,至今還沒有着落。

兩人嫌隙日深,如今到了形同陌路的地步。

“大鴻臚,您是要支持蘇子霖嗎?”

王世貞點頭說道:

“前朝的時候就算是嚴嵩當政,戶部開支也要御前共議的,如今張江陵執掌戶部多年,戶部官員蠻橫霸道,早就該管管了!”

沈一貫沒想到,自己這位大鴻臚竟然對戶部怨氣這麼大。

不過想想也是,這些年來戶部利用預算卡各個衙門,職權都快要超過吏部了,怎麼能不讓各部抱怨。

還有這次勳臣上書,要全部吃掉京營剩下來的預算,更是引起了各衙門的不滿。

是啊,開海加兩省一府的商稅開徵以來,朝廷的收入是多了。

但是花錢的地方也多了啊。

吏部要推動吏員改革,最近也在呼籲要提高基層官員待遇,還有提議設置養廉銀製度。

禮部在搞學政改革,還要承辦國子監預科,也要負責吏科試。

工部花錢的地方就更多了,治黃河和修運河還沒爭完,又有蘇北灌溉總渠的項目要爭,另外還有京師新式土樓的官員福利房在建。

兵部就更不要說了,北疆平定,但是遼東和西南都不安寧,草原上的小衝突也是不斷。再加上如今海外的事務,兵部內陸軍和水師都爭着要錢。

就連刑部也有花錢的地方。

六部尚且如此,九卿衙門就更要不來錢了。

沈一貫也沒想到,戶部竟然積累了這麼多的不滿。

難不成蘇子霖的這份奏疏真的能通過?

——

皇宮,司禮監。

陳洪從皇帝寢宮值夜回來,正好遇上了剛到司禮監的李芳。

皇帝就寢的時候,都會有一名司禮監的大太監陪同。

隆慶皇帝對待身邊的太監比他的父皇寬厚一些,李芳年紀大了,皇帝就恩免他不用值夜,所以日常都是馮保和陳洪輪值。

這是個苦差事,雖然可以打盹,但是大部分時候是睡不好的。

特別是今年以來,隆慶皇帝的身體總有些微恙,夜裡都是睡不踏實的,這時候值夜的太監就要立刻起來伺候。

但是馮保和陳洪對此都甘之如飴,不肯假手他人,從來不讓手下代班。

這時候小太監送來了碳爐,在司禮監側面煮上了清湯麪。

皇宮內都是木質建築,前朝又發生過火災,所以皇宮內有非常嚴格的防火要求。

值夜的太監,無論是最基層的小太監,還是李芳這樣的司禮監巨頭,他們只能使用泥封的碳爐來加熱食物。

這是一種將木炭密封悶燒的技術,好處是沒有明火,壞處就是隻能加熱食物,所以只能煮一些清湯麪。

當然,司禮監巨頭吃的清湯麪,和普通小太監還是不同。

麪湯是在宮外熬好凍上的雞湯,加上香料調味,雖然是清湯麪,但是味道一點都不差。

煮麪的小太監退下,司禮監內只剩下兩人。

陳洪放下碗筷說道:

“李掌印,外朝議論那件事,你怎麼看?”

李芳看向陳洪,他明白陳洪的意思。

馮保在外朝暗結張居正,雖然兩人都沒有證據,但是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自然都能看透。

這次勳貴的聯名奏請,戶部、勳貴這條線也很明顯,必然是張居正在背後推動的。

到了李芳這個層次,本身就是信息匯聚的節點,這些問題一看就清楚了。

而陳洪和馮保的意思,他也看得清楚。

自己已經老了。

無論在自己和皇帝的情誼如何,一個年老的僕人是沒辦法繼續伺候的。

皇宮又不是養濟院,自己早點求退,還能給皇帝留下一個香火情。

如果真的等到自己老邁讓皇帝生厭再離開,那纔是晚景淒涼。

李芳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從今年開始他就不斷請辭,但是隆慶皇帝卻因爲舊情遲遲不肯放歸他。

但是皇帝的舊情也會耗盡,所以李芳的離開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自己離開後,陳洪和馮保,都要爭奪自己留下的司禮監掌印位置。

馮保在外朝尋找張居正的支持,那陳洪呢?

這就不是李芳知道的事情了,但是他知道,給張居正壞事,就是給馮保壞事,這點陳洪是明白的。

“蘇子霖那份奏疏?”

陳洪試探道。

李芳明白陳洪的意思,他點頭說道:

“這份奏疏太犯忌諱了。”

李芳這時候自然不會再藏着,既然要走了,人情該賣就賣,他直接說道:

“陛下不擔心蘇子霖結黨,但是擔心別的大臣以此結黨。”

“預算是國家大事,戶部獨斷爲之確實不妥,但是要讓五品以上官員聯名奏議,似乎又太激進了。”

陳洪說道:

“其實我覺得這聯名共奏也挺好的。”

“朝廷要花錢,怎麼怎麼花錢,百官都有自己的想法,這也不是什麼避諱的事情。”

“共奏聯署,大家都堂堂正正寫着自己的名字,也如同蘇子霖所說的,這又不是私黨而是公黨,陛下也沒什麼可擔心的。”

“最後還是陛下聖裁,又不是誰聲音大就聽誰的。”

李芳死死的盯着陳洪,然後問道:

“你昨天值夜的時候,就是這麼和陛下說的?”

陳洪點頭說道:

“李掌印料事如神,但是陛下不置可否,李掌印您怎麼看?”

陳洪沒辦法,昨天他冒險進言,但是皇帝沒有表態。

宮中三巨頭,只有李芳是伺候隆慶皇帝最久的,也是最瞭解他的心意的。

馮保和陳洪都差了一截,所以皇帝至今也不願意放李芳離開。

陳洪心中忐忑,這才向李芳詢問。

李芳說道:“準備召舍人草擬聖旨吧。”

“啊?”

李芳淡淡的說道:

“蘇子霖謀局,就是閣老們都看不清。”

“此例一開,日後會怎麼樣,老夫未必能見到了。”

果不其然,等李芳吃完了面,皇帝就傳開口諭,通過蘇澤的奏疏,允許在京五品以上官員聯名共議上奏,討論這筆多出來的預算怎麼花。

這時候馮保也踏入了司禮監,他聽到了消息,卻沒有表示反對。

陳洪大爲驚奇,他看向李芳,但是李芳確實一副早有預料的樣子。

李芳沒有搭理陳洪,兩個繼任競爭者中,果然還是馮保更聰明一點。

皇帝既然通過蘇澤的奏疏,那必然也要有相應的控制手段。

那手中掌握着東廠,負責京師情報的工作的錦衣衛,作用就會更加大。

馮保從沒有反對過蘇澤的奏疏,說不定暗中還配合陳洪推動這件事。

強化錦衣衛和東廠,最大的受益者還是馮保本人。

至於盟友張居正,盟友本身就是用來交換的。

李芳微微嘆氣,勳貴太急,張居正之前又太霸道,這次也算是吃了小虧。

宮內司禮監之爭,先跑不一定就贏。

內閣也有首輔之爭,朝局又要亂起來了嗎?

算了,自己還是早點辭官吧。

——

竟然真的通過了?

申時行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皇帝再次下旨,之前百官上書作廢,京師五品以上官員可以自由共議,然後聯署上書討論預算分配。

這又是開先河的事情啊!

蘇澤總能出其不意,辦成常人所辦不成的事情。

這次受挫,戶部上下義憤填膺,紛紛聲討蘇澤。

但是師相卻沒有表態。

申時行倒是不擔心蘇澤,爲官這幾年,蘇澤得罪的人還少嗎?他還不是一路高升。

接下來還是這個預算案。

大明在京師的五品以上官員,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

文官差不多是四百人的規模,武官和勳戚差不多有兩百人。

這麼一想,蘇子霖的辦法還真是辦公需要。

要不然這五品以上官員的上書,能將通政司都淹沒了。

大家都分別上書,估計到明年都算不明白這個預算。

但是聯名公議,就意味着羣臣可以公開結社討論,這纔是對大明政治生態影響最大部分。

果不其然,申時行很快就受到同僚邀請,明日去戶部共議預算案的事情。

不用說,這就是張居正組織的共議。

同樣的共議,也發生在其他各部,京師看來要熱鬧起來了。

申時行還是接受了同年的邀請,自己已經拒絕了師相一次了,再拒絕就不太好了。

三月三日,京師車水馬龍,官員們開始在各個衙門之間奔走。

這番熱鬧中,蘇澤卻躲進了東宮。

“蘇師傅,您真的不上書嗎?”

小胖鈞看向蘇澤,他實在是不理解,這聯名共議是蘇澤提出來的,爲什麼他不去起草預算案?反而要躲在東宮給自己上課。

蘇澤說道:

“殿下,臣以爲羣臣共議一定能商議出大部分人都滿意的結果,臣就不摻和了。”

不過是一筆一百萬銀元的預算,蘇澤根本沒有參與的意思。

吏治改革、京營新軍、水師、學政改革、水利,這哪個和他沒關係,哪個不是他引導出的議題?

手心手背都是肉,雨露均沾就是了。

看到蘇澤真的沒興趣,小胖鈞說道:

“蘇師傅,上次孤說的那件事?”

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75章 楚宗案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52章 貢監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25章 實學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42章 樹典型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41章 冊立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78章 公私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57章 立成法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54章 蒸汽機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91章 上架感言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39章 支線任務第56章 宰輔之才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33章 考成法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72章 整頓學風
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75章 楚宗案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52章 貢監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25章 實學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42章 樹典型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41章 冊立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78章 公私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57章 立成法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54章 蒸汽機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91章 上架感言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39章 支線任務第56章 宰輔之才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33章 考成法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72章 整頓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