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國祚加五

第143章 國祚加五

從這位沈知縣上任,整個高密縣衙就瀰漫着不安的氛圍。

高密不算是個好地方,前任知縣是個性格柔弱的舉人,在地方學政衙門熬了十幾年,才升遷到這個位置上。

前任知縣是窮官,在任上也沒有太折騰。

但是沈思孝上任前呼後擁,幕僚師爺就帶了十幾個人,這些人一到縣衙就迅速掌控了縣衙六曹,整個過年期間都在戶曹查賬。

官吏衙役們戰戰兢兢,果然到了年後,沈思孝就召集衆人,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催課。

大明對於官員的硬考覈指標就是徵稅了。

戶部按照各地土地的數目,每年都有一個課稅的指標,如果完成指標就是足課。

當然正常情況下是絕對不可能足課的。

災荒,百姓抗稅,甚至乾脆就是因爲官府的徵稅能力不足,都會收不足稅收指標。

上級機關也不是不體諒這些難處,只要完成八成指標就算是基本合格,如果每年都能完成九成的課稅,那就算是表現不錯了。

每一任地方官員,新到任第一件事,一般也是抓着課稅。

對往年積欠進行追繳,就叫做“催課”,這也是新官上任梳理威信的辦法。

公門中人自然是明白這一點的,就在沈思孝長篇大論說完之後,戶曹的吳典史就站出來說道:

“大老爺,縣裡的富戶願意補足部分積欠。”

沈思孝並沒有露出喜色,而是問道:

“補足多少?補足後還有積欠嗎?”

吳典史立刻說道:

“回大老爺,高密積欠可不是一年兩年,就靠這些大戶怎麼可能全部補足。但是按照他們認繳的數目,今年的秋糧可以完成九成!”

大明有夏秋二糧的徵收,分別對應了兩季主糧的徵收。

夏糧一般是秋後運送入京,而秋糧則會留到年後,等運河的冰融化,也就是清明左右,再用漕運送入京師。

完成九成的秋糧,這也是高密縣吏和大戶商議的結果,一般來說以高密的情況,能完成九成就很不錯了。

但顯然沈思孝還覺得不夠。

他皺眉說道:

“只是補足秋糧到九成?積欠一點都補不上?”

吳典史只能無奈的說道:

“大老爺,高密本來就是貧縣,去年又糟了災,能有九成已經不錯了。”

沈思孝一拍驚堂木說道:

“住口!縣裡的積欠,都是前任縣令姑息,讓這些奸滑刁民鑽了空子。”

“今年秋糧必須要足徵!往年的積欠也要追課一半!”

聽到這個數字,在場的吏員臉色都白了。

高密積欠的課稅不是小數字,如果追繳一半,那幾乎等於再徵一遍秋糧了。

“吳典史,戶曹有何對策?”

吳典史只能咬牙說道:

“若要加徵,按照舊例有‘因糧’之法,對糧稅折銀五兩以上的富戶再加徵,或許能補足。”

遇到強勢的縣令,地方上富戶湊湊分子,幫着縣令完成政績,這也是正常的。

當然,富戶配合不配合,就看縣令的本事了。

但是吳典史剛剛說完,一名身穿儒衫的讀書人站出來說道:

“東翁,屬下以爲不可!”

說話的人也姓沈,是沈思孝同族的一個秀才,沈思孝中進士就被派到沈思孝身邊,做了沈思孝的幕僚師爺。

沈師爺打開摺扇,大冬天搖頭晃腦的說道:

“向大戶徵糧,大戶有飛灑、詭寄之法以避,馬上就要押送秋糧入京了,就算能徵上,也已經趕不上了。”

“屬下以爲,應該均輸,以田畝計,每畝多交糧六鬥,如此不傷百姓,也能補足大半積欠。”

這下子吳典史的臉都綠了。

十鬥是一石,聽起來這個數字不多,但實際上對百姓來說,多收三五斗也是極爲沉重的加稅。

而且胥吏差役層層加碼,三五斗就能變成三五石。

吳典史當然不是爲了百姓着想,可是高密這個地方,民風彪悍,如果激發出民變,那他這個戶曹的典史肯定要被推出來當替罪羊。

吳典史只能祈求,沈思孝控制不了衙役,沒辦法下鄉去催收。

但是沈思孝下面一句話,卻讓吳典史徹底心寒了。

“這次下鄉催收,就用均輸之法,按田納糧,一寸土地都不能拖欠。”

“本官在京師已經招了一批人手,過些日子就能到高密。”

“爲了完成朝廷徵糧大計,就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聽到這裡,吳典史就知道這位新任知縣,當真是個爲了政績不擇手段的狠角色,竟然連催課的人手都自己準備好了。

遇到這樣的上官,當地的吏員百姓可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這時候只能求着沈思孝早點升遷了。

沈思孝結束了公事,心滿意足的回到後衙。

高密是個窮縣,沈思孝在上任前就已經做了準備,要在這種窮縣做出政績,只有在“催課”上做出點成績來。

剛剛公堂的那一幕,其實就是沈思孝和自己的師爺預謀好的。

沈思孝當然知道百姓都是窮鬼。

但是他一個外地官員,想要從本地豪族頭上刮到油水何其困難。

所以沈思孝想到的是這按畝均輸的辦法,就是直接按照土地徵稅,管他窮人富人一起徵收。

只要自己能完成催課的目標,沈思孝也不介意“苦一苦”百姓。

反正自己上面也有人,有了政績再疏通一下,自然就能離開高密。

這也是沈思孝在京師招募幫閒,讓他們年後趕往高密的原因。

要從本地百姓手裡徵糧,本地的吏員衙役都是靠不住的,沈思孝全部要用自己人。

至於這些京師的無賴幫閒會怎麼盤剝百姓,那就不是他沈大縣令要擔心的事情,他是按照衙門的賬冊依法追繳欠糧的,誰讓你們高密百姓自己不老實,不交足糧食呢?

沈思孝滿意的回到後衙,思量着自己在京師招募的幫閒是不是該到了?

——

次日,沈思孝擔憂吳典史搗亂,特意給他病假,強制讓他回家休假。

吳典史更加憂慮,典史不是官,但也是吏部掛了名的,沒有過錯縣令也是不能隨便開革的。

但如果真的讓沈思孝做出成績來,靠着威望他就可以往衙門摻沙子,將吳典史邊緣化。

本來吳典史在家閉門謝客,卻突然闖入一名風塵僕僕的鋪兵。 “什麼!”

吳典史一拍桌子站起來,向前來通風報信的鋪兵問道:

“你確定!?”

前來報信的,是登州府衙門的一名鋪兵,明代在州縣設置急遞鋪,設有鋪兵負責傳遞公文消息。

但是顯然這名鋪兵並不是帶着公文來的,而是吳典史在府衙擔任書吏的姐夫,私下派過來的。

“千真萬確!消息明天就能傳到高密了!”

吳典史激動的來回踱步,沈縣令招募的幫閒在龍泉驛出了事,毆打了前往驛站查驗勘合的監察御史!

作爲官場中人,吳典史知道這是天大的事情!

那御史是那麼好惹的嗎?

你沈縣令在高密縣是一方父母,是縣衙大老爺,可是在都察院的御史眼中,那可什麼都不是!

你的親隨僕從毆打御史,那你沈思孝是不是御下不嚴?

如果再繼續查下去,一旦被御史盯上了,沈思孝這個區區縣令,到底還能當多久都是未知數。

一想到這裡,吳典史本來都因爲催課被逼上絕路,此時又覺得柳暗花明了!

這名鋪兵也是吳典史姐夫的親信,他又說道:

“張令君打聽到消息,咱們登萊巡撫塗大人,似乎對你們沈知縣不滿。”

吳典史眼睛一亮。

縣之上是府,主官是知府。

但是朝廷有時候會將幾個府上設置一名巡撫,原本巡撫是地方監察長官,但隨着監察機構行政化,巡撫就成爲府之上的主官。

而原本府一級之上應該是承宣布政使司,官場上也稱呼爲“道”或者“省”,都察院就是分十三道來監察地方的。

可在省裡,分別設承宣布政使司,主官布政使,主管民政。

都指揮使司,主官都指揮使,主管軍事。

提刑按察使司,主管按察使,主管司法。

三司職權分離,看起來權力很大,實際上卻逐漸失去了對府縣的控制力。

這時候,負責民政和督查的巡撫,就成爲各府的真正上級。

登萊巡撫涂澤民,吳典史在他到任的時候就打聽過,這是一位精明強幹的老官員了,履歷也十分的豐富,據說在朝中也得到了閣老的支持,是來登萊主持開港事務的。

涂澤民這個巡撫,是沈思孝上司的上司,既然他表示過對沈思孝的不滿,那吳典史仔細想了想,決定賭上一賭。

他將自己這些日子蒐羅到的,有關沈思孝的黑材料,特別是沈思孝要用均輸之法追繳積欠的證據,全部都綁在身上。

接着吳典史又借了一匹好馬,和鋪兵一起,向涂澤民駐節的萊州快馬而去!

——

次日,高密縣衙。

“東翁,不好了!”

沈思孝的同族,就是獻策均輸之法的沈師爺,一臉慌張的衝進了後衙。

“謝大等人被抓了!”

謝大,就是沈思孝在京師招募的幫閒頭目,聽到他們被抓,沈思孝立刻站起來說道:

“我不是給了謝大都察院的勘合嗎?誰這麼大膽子敢抓他!”

沈師爺一臉苦澀的說道:

“說是都察院兩位御史去龍泉驛檢查勘合,和謝大起了爭執,謝大就將兩名御史給打了。”

“謝大知道闖了禍,想要逃跑,還是被順天府給抓了回去。”

聽到這個消息,沈思孝手腳冰涼,自己招募的幫閒毆打御史,自己的仕途豈不是一片黯淡?

沈思孝就是在都察院觀政的,他可太清楚這幫御史的脾氣了。

就在沈思孝想着如何挽回的時候,又有一名幕僚匆忙衝進來,對着沈思孝說道:

“東翁!巡撫衙門發來照會,詢問龍泉驛和我縣催課之事!”

沈思孝只覺得天旋地轉,他知道涂澤民是蘇澤舉薦,雖然他覺得自己當年在都察院做的事情天衣無縫,但是面對蘇澤還是心虛,所以對涂澤民這位巡撫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被對方抓住把柄。

可沈思孝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千算萬算,卻在催課上栽了跟頭。

沈思孝面若死灰,直接癱倒在了地上。

——

蘇澤家中,系統彈出了結算報告。

【在內閣輔臣張居正的幫助下,你對王任重和沈藻的推薦獲得皇帝硃批通過。】

【王任重和沈藻升任山東道監察御史。】

【沈思孝因爲治家不嚴,爲政過苛,被判冠帶閒住,革職歸鄉。】

【驛站的混亂因爲你的奏疏爲之一清,大明國祚+5】

【宿主威望+200。】

國祚+5!

難道是因爲自己改革驛法,所以沒出現李自成嗎?

蘇澤接着又搖頭,歷史上張居正也改革過驛站,但等到了萬曆中期,驛站又再次敗壞。

而等到崇禎年間,每年補貼驛站的銀子已經到了一百五十萬兩,朝廷依然不夠用。

晚明徐霞客,就是靠着一張勘合,在兵荒馬亂的時代遊遍了中國。

自己提前整頓驛站,就能讓國祚+5,更說明驛路這個國家消息渠道的重要性。

看到結算報告,蘇澤又有些惋惜。

沒辦法,龍泉驛畢竟只是沈思孝家的幫閒打人,不是沈思孝本人毆打御史。

沈思孝能被革職,也是因爲毆打御史性質太惡劣,才被羣起而攻之的。

不過能將沈思孝這個毒蛇逐出官場,也算是這次整頓驛站的意外之喜了。

就在這個時候,蘇澤家門響起,徐渭打開門後,看到門前的王任重和沈藻,連忙二人引入屋內。

王任重和沈藻其實只是受了皮外傷,養了這幾天傷勢也好的差不多了。

兩人進了屋內,對着蘇澤恭恭敬敬的行了一個大禮。

蘇澤受了兩人全禮,這纔將兩人扶起來說道:

“一清(沈藻字)兄,清濮(王任重字)兄,這次驛路之事多仗兩位進言,這天下不知道多少驛卒要感謝你們了!”

沈藻和王任重低着頭羞愧說道:

“蘇兄,這整頓驛路的建議是你提的,我們二人捱打後,又是你上書仗義執言,我二人實在是愧領這份功勞啊。”

沈藻和王任重這些日子在家養病,都察院同僚和留京的同年輪番來看望,已經將兩人吹成了整頓驛站的頭號功臣。

沈藻和王任重受之有愧,所以今日登門。

蘇澤稱呼兩人表字,表示衆人的關係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既然已經是這樣的關係了,而且兩人已經是正式御史了,蘇澤從書房裡拿出了一封信來。

(本章完)

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7章 講讀東宮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6章 畫餅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47章 助攻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23章 丹術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4章 高拱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40章 盛世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81章 跳幫戰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27章 錢法不通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81章 跳幫戰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56章 大婚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81章 跳幫戰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78章 國本第27章 錢法不通
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7章 講讀東宮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6章 畫餅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47章 助攻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23章 丹術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4章 高拱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40章 盛世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81章 跳幫戰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27章 錢法不通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81章 跳幫戰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56章 大婚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81章 跳幫戰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78章 國本第27章 錢法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