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

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

雷禮嘆氣的原因,是這份來自高拱的紙條。

高拱寫給他的紙條上,只寫了一個名字,潘季馴。

身爲工部尚書,雷禮的政治嗅覺已經十分靈敏了,他明白高拱的意思,就是要重新啓用潘季馴。

潘季馴在丁憂之前,已經是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輔佐前任工部尚書朱衡治黃了。

所以潘季馴這一次啓用,肯定是要授工部侍郎的。

當然,工部是可以有多個侍郎的。

但是潘季馴和王之桓兩人都是銳意進取的人,如果都在工部,怕是整個工部都不得安生。

這也是爲什麼雷禮要讓王之桓外任淮安的原因。

兩個工部侍郎,一內一外,工部才能團結。

當然,雷禮這麼做,也不全是爲了工部內部的穩定。

雷禮也是真心認爲,王之桓現在這個樣子,並不適合擔任工部尚書。

之所以雷禮這麼想,除了剛剛實地經驗缺乏的原因之外,王之桓的性格太直,做事沒有迴旋餘地,也是雷禮覺得他不適合的原因。

雷禮長長嘆了一口氣,工部尚書被人尊稱爲“大司空”、“大營造”,但實際上這就是個苦差事。

居中調節,協調預算,還要在皇帝的要求下,在工期之前完成工程。

雷禮是建築專家,生性嚴謹,業務紮實,在這個位置上也是如履薄冰。

而王之桓這個性格,如果做了工部尚書,怕是什麼工程都推進不下去。

別的不說,就王之桓這個性格,要怎麼去說服皇帝和內閣批准預算?

說白了,工部尚書這個位置,既需要專業性,更需要上下協調能力。

主持超大型工程,首先是一個管理學的問題,其次纔是一個工程學的問題。

雷禮也是將王之桓當做半個弟子來看的,他也希望王之桓在淮撫的任上好好磨礪,改一改這種性格,以後說不定還有機會接任自己的位置。

雷禮攤開奏本,開始書寫奏疏,支持王之桓分離黃河運河,重修一條運河的提議。

緊接着雷禮又寫一本,等王之桓離京後,工部侍郎出缺,請朝廷廷推新任侍郎。

自己做到這一步,身爲吏部尚書的高拱自然就可以將潘季馴推到工部侍郎的位置上。

這就是雷禮和高拱的政治默契。

一想到高拱,雷禮又嘆了一口氣。

到了他們這個年紀,政治上的繼承人,甚至要比自己的政治前途還要重要。

高拱前面只有一個內閣首輔的位置,而自己這個工部尚書已經做到頭了。

雷禮更加羨慕高拱了,有了蘇澤這個政治上的繼承人,高拱的政治理念就能繼續下去。

而自己這半個繼承人王之桓這麼不成器,被蘇澤兩句話忽悠就去修運河。

這麼下去,就算是王之桓做了工部尚書,豈不也如同工地上的騾馬一樣,任由蘇澤差使?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工部官員又匆忙走進來稟告道:

“雷尚書,角樓的事情又吵起來了。”

雷禮捏了捏太陽穴。

上元燈會是讓皇帝爽了,但是紫禁城一個角樓卻因爲燈會不小心走火,燃燒了起來。

也虧着等會之前內閣首輔李春芳有了預案,角樓着火後很快就被撲滅,僅僅燒燬了半個角樓,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

但是紫禁城角樓燒燬,工部這不就來活了嗎?

皇宮損毀都是大事,所以這次修復角樓的工程,工部尚書雷禮擔任營造使,工部各部門都參與進來。

可到了二月底,角樓修復工程還在吵架。

凡是涉及到宮廷的工程,大明的決策流程是由宮造局和工部各自拿出一套預算出來,然後交給內閣票擬,最後送給皇帝拍板。

預算通過後,由工部採買,工部負責營造,宮造局負責監工,完工後再由皇帝親自驗收。

但是第一步,宮造局和工部的預案,就吵的不可開交。

凡是做過工程招標的人都知道,如果一個工程兩方報價,那報價高的那一方就會被人懷疑有貓膩。

工部的報價要比宮造局高了足足一倍,結果就是這份預算連內閣都通不過。

已經連續兩次被駁回了,如果再不通過預算,那皇帝和內閣就要認爲自己這個工部尚書無能了。

所以雷禮乾脆邀請宮造局的太監一起實地勘察,商議拿出一個兩邊差不多的報價來。

結果就是今天約着官員去勘察,兩邊直接當場吵了起來。

雷禮萬分的頭疼,重修角樓是個小工程,但是涉及到皇家也不能怠慢。

角樓又是紫禁城最邊緣的建築,一座半燒燬的角樓一直廢棄在那裡,讓外朝怎麼議論?只能說是工部無能。

而且角樓還有警戒皇宮的作用,你工部拖延角樓不修,到底是何居心?

京察在即,雷禮也想要儘快開展工程。

但是按照宮造局的報價,連修復成本都不夠,工部也完全沒辦法開工。

——

二月。

過完年,京師就開始回暖。

自從隆慶皇帝繼位三年以來,大明都是風調雨順。

這次上元燈會,也算是與民同樂了一次,京師中稱頌皇帝是聖君的聲音更多了。

其實對普通百姓來說,風調雨順,皇帝和朝廷不折騰,就是難得的盛世了。

沈一貫風風火火的衝進報館。

“王之桓出任淮撫,潘季馴復起爲工部侍郎!”

其實蘇澤早就知道了這個結果。

【在你的奏疏幫助下,王之桓擔任鳳陽巡撫,領工部侍郎,總督漕運。】

【王之桓走訪地方,確定了泇運河計劃可行。】

【一年後,泇運河比歷史上提前開工,大運河徐州段和黃河分離,漕運暢通無阻。】

【大明國祚+2】

只可惜這次沒能加威望值,蘇澤猜想可能是工部的事情關注的人不多,所以沒能增加什麼威望。

不過也無所謂,等一年後自己再上書請修泇運河,到時候就能猛漲一波威望值了。

而潘季馴起復,則是蘇澤和高拱商議的結果。

高拱查過了潘季馴的吏部檔案和往年奏疏後,也覺得這是個人才,於是和雷禮通氣,給潘季馴騰了位置。

當然,廷推潘季馴,是在王之桓離開京師之後的事情了。

就是不知道這位王侍郎知道自己前腳剛剛離開京師,後腳內閣就讓重啓啓用潘季馴代替他工部侍郎的職位,心中要作何感想? 這樣的事情,蘇澤也只能無可奈何。

高拱要將手插進工部,復起潘季馴是正常操作。

雷禮的資格可以不站隊,但是下一任工部尚書肯定要站隊。

王之桓這種在工部成長起來的官員,自然不如空降的潘季馴更好控制。

這是閣老層次的佈局,就不是蘇澤能控制的。

而且王之桓的運氣實在是不好。

遇到潘季馴這樣的千年一遇的治河天才,無論是業務還是情商上都要被碾壓。

如果他能將泇運河修好,好歹也能在史書上留個名字吧。

看到蘇澤無動於衷,沈一貫盯着蘇澤問道:

“子霖兄,你早就知道了是吧?!”

蘇澤不置可否,沈一貫更加斷定,他早就知道了消息,有點破防的說道:

“子霖兄,高閣老有沒有和你說,什麼時候讓你去做選郎?”

不懂玩笑的羅萬化立刻說道:

“肩吾兄你怕是糊塗了?選郎要職是要九卿廷推的,又不是高閣老說了算的。”

“哈哈哈哈!”

張位和王家屏實在沒繃住,張嘴笑了出來。

而蘇澤和沈一貫也被逗樂,整個史館內都充滿了歡快的氣息。

就在這個時候,高拱身邊的中書舍人郭準踏入史館。

“高閣老要見我?”

沈一貫惡狠狠的看着蘇澤,彷佛在問他是不是真要做選郎,蘇澤對郭準說道:

“請郭舍人稍待,蘇某整理衣冠就去。”

沈一貫也知道高拱召見蘇澤估計也是重要的事情,也沒有繼續開玩笑。

蘇澤跟着郭準走向內閣,他擡頭看向遠方,上次上元燈會燒燬的角樓還沒有動工。

中書舍人們都是消息靈通的,蘇澤和郭準的關係也已經不錯了,他八卦問道:“角樓怎麼還沒開工啊?”

郭準嘆氣說道:

“還不是宮造局和工部的造價合不上嗎?閣老也爲這個事情頭疼呢。”

蘇澤又問道:

“郭舍人,閣老召我何事?”

這下子郭準倒是口風嚴了起來,他連忙說道:“馬上就到內閣了,還是等閣老問吧。”

蘇澤點點頭,郭準這個前任宰相之子,科舉讀書不行,但是做官還是可以的,作爲中書舍人口風足夠緊。

兩人來到了內閣的會客廳,蘇澤見到了高拱。

比起年前,高拱更瘦了一些,但是雙目卻更加有神了。

等到蘇澤坐下,郭準出去關上門,高拱掏出一份報紙來。

“你看看這個。”

蘇澤一看,這是一張泛黃的報紙,樣式和《樂府新報》差不多,而名字更是山寨,叫做《新樂府報》。

而這份報紙的版面也基本上是照抄蘇澤的《樂府新報》。

這是遇上盜版了?

自己竟然也遇上大明特色的盜版事業了?

大明盜版書行業十分發達,基本上有名的書都有盜版。

大明盜版五花八門,除了盜版印刷外,還有借名出版的。

比如明初有一本工具書,名叫《多能鄙事》,收錄了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知識,類似於生活大百科全書。

這本書據傳是劉伯溫所著,包含了農業種植、食譜、簡易病防治等多個方面,在明初就很暢銷。

然後到了明代中期,就出現了《多能鄙視續》,《多能鄙事別篇》,《能多鄙事》等等各種盜版書籍。

這些書籍都是找一些破落文人,也學着原書續寫一氣,然後冒名出版圈錢的。

明代盜版之猖獗,別說是這種古書,就是當朝名士的書,往往也是一出書就盜版橫行。

當今文壇領袖王世貞的文集,就經常被盜版書商盜印,王世貞氣的告到官府,可官府也無可奈何。

這些盜印的印刷坊都藏在地下,以大明官府的辦事效率,根本就查不了這事。

其實《樂府新報》早已經被盜版了,江南很多地方的會館送回報紙,就在當地印刷坊盜印,然後再當地售賣。

但是這種只是盜版,蘇澤看向這份《新樂府報》,就不是盜版了,而是冒着自己名號,出版的地下小報。

蘇澤看了一下,這份報紙印刷要比《樂府新報》粗糙不少。

前面幾版的內容,基本上也都是照抄《樂府新報》,但是看着看着,蘇澤的臉色也嚴肅起來。

問題是在第五版。

這一版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是針對近日裡實學興起的訓詁之風的。

張四維那篇考證訓詁的文章,雖然沒能在《樂府新報》上發表,但是在京師卻風靡起來。

原因也很簡單,討論古籍沒有政治上的風險,這種類似於推理文字遊戲的活動,名義上又是註釋儒家著作,聽起來也很高雅。

高拱和蘇澤本來想要提倡的實學風氣,卻也不受控制的進入到了考據學派的路上。

這篇文章是針對這股風潮作的批判,文章寫道:

“夫《六經》、《論語》、《孟子》,不過是聖人迂闊門徒,懵懂弟子,記憶師說,有頭無尾,缺頭忘尾,隨其所見。”

“後學不察,謂之出自聖人之口也,束之高閣爲之‘經’也,卻不知其大半非聖人之言呼?”

“縱出自聖人,聖人也是有爲而發議,如同因病發藥,隨時處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闊門徒耳。”

“因病醫藥,方難定執,是豈可爲萬世不易之至論呼!”

好傢伙!

蘇澤沒想到,這文章竟然犀利到了這個地步。

其實這份文章的觀點,蘇澤也是覺得有道理的。

文章的意思,就是四書五經都是聖人子弟編纂的,本來就是有錯漏的,卻被後人當做經學來研究。

而聖人的話,也是根據當時的事情做的議論,就和因爲病症開的藥方,是針對時政的,也就是‘因病開方’。

明明是因病開方,卻被當做萬世不易的箴言至論,豈不是可笑的?

我大明疑似有些太先進了!

緊接着,這篇文章開始攻擊實學的訓詁之學。

也對,這文章連《四書五經》都罵了,那研究四書五經字眼的訓詁學是什麼?

屎上雕花嗎?

蘇澤放下報紙,高拱看向他。

(本章完)

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42章 經筵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63章 車營之法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30章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31章 莫須有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57章 思退第18章 會館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6章 畫餅第35章 馮保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9章 藍色道具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54章 蒸汽機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63章 車營之法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3章 講學之風第50章 辦報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35章 馮保第16章 立人設第22章 升遷途徑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25章 實學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50章 辦報
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42章 經筵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63章 車營之法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30章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31章 莫須有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57章 思退第18章 會館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6章 畫餅第35章 馮保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9章 藍色道具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54章 蒸汽機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63章 車營之法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3章 講學之風第50章 辦報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35章 馮保第16章 立人設第22章 升遷途徑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25章 實學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50章 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