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

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

蘇澤遞給羅萬化的,是自己爲了國子監預科所寫的教綱。

蘇澤找到的路,也還是“義利之辯”。

看了開頭,羅萬化皺眉說道:

“這不是《新樂府報》上的觀點嗎?”

羅萬化記得這是《新樂府報》上刊登過的文章,辨析“君子喻以義,小人喻於利”這句話。

《新樂府報》解這句話,是說君子是指‘勞心者’,也就是食肉者。與此相對,小人就是‘勞力者’,也就是平民和奴隸。

要對士人提出道德要求,讓他們遵守,對於普通百姓則要拿出實際好處,引導他們活下去。

對百姓要利在義先,先要用利來引導他們走上正途,然後再對他們提出義的要求。

當時這篇文章還引起了京師的討論,但是辨析過程還算是嚴謹精妙,也引起了不少讀書人的贊同。

蘇子霖也贊同這麼解嗎?

羅萬化繼續看下去。

在確定了這個前提後,蘇澤開始解“中庸”。

蘇澤提出所謂“中庸之道”,就是在利和義這兩件事上權衡後的結果。

文章中認爲,“義”和“利”這兩樣東西,都是普遍存在於萬事萬物中的。

而“君子”和“小人”,又是處於變化中的。

完全的“君子”是不存在的,君子是讀書人的理想狀態,也就是陽明心學中的“聖賢”。

所以讀書人中,也存在飽讀聖賢書的敗類,就算是歷史很多做出功勞的讀書人,他們在私德上也會有虧損的地方。

“小人”是普通黔首,但是也不代表普通百姓就沒有忠義的時候,這樣的例子歷史上數不勝數,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的百姓數不勝數。

所以蘇澤也指出,所謂“君子”和“小人”都是相對的,並不是一種靜止的狀態。

一個“君子”也可能會有“小人”的過錯,而一個“小人”也又會有讓君子汗顏的“義”的時刻。

然後蘇澤就繼續論述,“君子”,也就是一件事物中道德的成分,“小人”就是一件事物中利益的成分。

在分析事情的時候,必須要兩者結合。

不能只進行道德批判,卻不考慮利益的問題。

也不能只從利益出發,不考慮道德的問題。

必須要從兩個方面都進行論證,才能達到所謂的“中庸”之道。

道德和利益,就是一個事物的一體兩面,是普遍存在的,有時候是相互對立,有時候又是相互補充的。

所以在遇到問題,首先要分析主要的問題所在,先解決主要的矛盾。

看完之後,羅萬化就愣住了。

沈一貫接過了蘇澤的文章,看完也愣住了。

“兩位兄臺,以爲如何?”

羅萬化突然說道:

“子霖兄,你能想到解決《樂府新報》的想法,就用的這套方法吧?”

蘇澤點頭說道:

“是啊。”

他解釋說道:

“《樂府新報》的問題,其實是讀者追求更新奇有趣的文章,和官報只能刊行嚴肅報道的矛盾。”

“主要矛盾在‘利’,也就是滿足讀者的實際需求。”

“次要矛盾在‘義’,官報必須要承擔道德教化的職能。”

“所以我想到的辦法,就是在平衡‘義’的前提下,增加報紙上有趣的內容,通過將枯燥政令轉化爲更深入的報道,才解決一甫兄的難題。”

聽完之後,羅萬化稽首說道:

“子霖兄所言,近乎道也!”

而沈一貫也立刻說道:

“子霖兄,你這是要開宗立派啊!”

蘇澤搖頭說道:

“什麼開宗立派,你們過譽了,這不過是國子監預科的教學綱要罷了。”

但是沈一貫卻說道:

“子霖兄,這是聖賢之道,當然是開宗立派的事情!”

羅萬化也連連點頭說道:

“由此之道,實學有根了!”

——

蘇澤也沒想到,自己拿出矛盾論,竟然得到了羅萬化和沈一貫這麼高的評價。

而等到他將這篇文章交給高拱的時候,高拱更是激動的鬍子都吹了起來。

“子霖!實學由你而興也!”

緊接着高拱召集弟子門生,又讓蘇澤講了一下自己的“義利矛盾論”,接下來又拿出蘇澤的之前請辦國子監預科的奏疏,要求所有人極力推動這件事。

正月二十五日,高拱那邊就傳來喜訊。

張居正和戶部支持辦國子監預科,戶部願意給國子監撥款改造校舍,承擔國子監預科生的廩祿和學費。

蘇澤也不知道高拱和張居正做了什麼政治交換,但是能得到財政上的支持,這件事算是成了一半。

緊接着,又有喜訊。

兵部同意,只要蘇澤加上一條,國子監預科畢業的學生,需要通過兵部的專門考試,才能加入武監,就支持蘇澤的奏疏。

工部也是類似的意見,營造學社入學需要通過工部主持的考覈,通過後才能升入。

這一點蘇澤自然也沒有意見,考覈也是必須要的,只要有了考覈,那總有人能升入,也就是或多或少的問題。

最強烈反對的還是禮部。

沒辦法,蘇澤要建立實學的預科學校,還掛在國子監名下,禮部尚書殷士儋如果同意了,豈不是要被天下心學同道罵死?

趙貞吉的態度倒是比較含糊,不過他能不明確反對,已經看在蘇澤的面子上了。

到了這一步,國子監預科的阻力已經大大降低。

蘇澤將修改好的奏疏交給兵部和工部,然後將奏疏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擬開始】——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送到內閣,除了趙貞吉放棄票擬,其他閣臣原則上同意你的奏疏。

高拱專門票擬意見,支持創辦國子監預科。

禮部強烈反對,禮部尚書殷士儋逐條駁斥你的奏疏,反對在國子監引入實學預科,認爲這是你在迂迴將實學確立爲官方意識形態。

隨着禮部官員的強烈反對,科道也反對此舉,認爲會影響天下士人的前程,製造混亂。

因爲爭論太大,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餘威望:1490。】

【若要完全通過你的奏疏,需要支付1000點威望值,是否支付?】

1000點威望!果然消耗巨大啊!

但是從此之後實學就有了陣地,京師也就有了專門培育實學人才的基地,這1000點威望值花得值啊。 而且這一千點威望,也是高拱做了大量交易和妥協後的結果,如果全部由自己來支付,這恐怕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蘇澤選擇了“是”,接下來就看系統了。

【威望點已扣除,剩餘威望點:490點。請儘快在現實中完成上書。】

——

正月二十六日。

蘇澤的奏疏引起朝野譁然,禮部的反對上書堆滿了通政司的案頭。

通政司經歷官徐叔禮正在慢悠悠的整理這些奏疏,聽到又有禮部官員來詢問上書什麼時候遞送到內閣,徐叔禮慢悠悠的走到通政司前,按照之前楊思忠的說法,對着圍在通政司前的禮部官員說道:

“遞送奏疏乃是通政郵遞司內部事務,諸君想要知道進度,就申請調來通政司吧。”

徐叔禮說完,禮官官員立刻炸開了鍋!

他們羣情激奮,幾乎要闖入通政司,等到下面的官員將情況報告給楊思忠,楊思忠氣的差點暈過去。

他喊來徐叔禮,嚴厲的問道:

“禮部羣起上書,你爲什麼不立刻將奏疏送到本官面前?”

徐叔禮委屈的說道:

“今日奏疏太多,下官還沒來得及整理。”

楊思忠只覺得心累,換做是徐叔禮的前任,肯定幹不出這樣的事情。

他又嚴厲問道:

“就算是這樣,爲何要對司外官員那麼說?”

徐叔禮更是委屈的說道:“這不是大銀臺教我的嗎?”

“?”

徐叔禮認真說道:

“正月十五那天,下官來問大銀臺,大銀臺不是和我這麼說的嗎?”

楊思忠幾乎要被徐叔禮氣死,可這時候對徐叔禮發作也是於事無補,只好將他打發了。

再拖下去就連通政司也要被捲入進來,楊思忠命令人捧着奏疏,急匆匆向內閣而去。

等到隆慶皇帝看到如同小山一樣的反對奏疏,也頭疼起來。

殷士儋也是皇帝信重的大臣,皇帝就多次召見他入宮講學,算是隆慶皇帝半個老師。

禮部這麼反對,皇帝如果要強行支持,那免不了要被禮部官員記恨。

隆慶皇帝和他的父皇不同,生性不是一個愛折騰的。

被這幫大臣惦記上了,就和被蒼蠅盯上一樣,有個機會就會跳出來唱反調。

隆慶皇帝沒有嘉靖和羣臣鬥法的精力,也沒有嚴嵩這樣能背鍋鎮壓羣臣的首輔,和外臣打口水仗,哪有在後宮有意思?

原本這事情也就這樣了,皇帝會選擇息事寧人,將蘇澤的奏疏留中不發。

但是很快,通政使楊思忠又緊急送來一批奏疏。

楊思忠藉此機會,直接向隆慶皇帝道:

“陛下,臣請辭官。”

隆慶皇帝大驚,連忙讓人扶起楊思忠道:

“愛卿爲何要辭官?”

楊思忠執掌通政司後,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在他的疏通下,整個大明的行政效率提升不少。

海外通政署的建設也卓有成效,地方通政經歷司也帶來了地方上的消息,讓皇帝和朝廷能掌握更多的地方情況。

這樣的大臣,隆慶皇帝是萬萬捨不得讓他走的。

楊思忠則說道:

“陛下,禮部官員彈劾臣勾結蘇澤,切斷言路,臣只要請辭避嫌,以證清白。”

隆慶皇帝這才翻開那批新送來的奏疏,原來這堆都是彈劾楊思忠的。

這下子可把皇帝氣的不輕。

說楊思忠阻斷言路,那還真是冤枉他了。

這幫禮部官員當真是瘋狗,他又好言安撫好了楊思忠,這才讓楊思忠退下。

“將彈劾楊愛卿的奏疏全部駁回!”

隆慶皇帝氣的不輕,但是他也沒到因爲禮部胡亂彈劾,就直接和禮部唱反調的地步。

畢竟禮部彈劾蘇澤的奏疏,還都是就事論事的。

就在這個時候,隆慶皇帝看向正在收拾御案的馮保,接着問道:

“馮保,國子監預科的事情,你怎麼看?”

馮保低着頭說道:

“此等大事,臣不敢多言。”

“朕讓你說就說。”

馮保這才說道:

“僕臣以爲,外朝爭來爭去,但是卻忘了一件事。”

“什麼事?”

“國子監是育才的地方。”

馮保說道:

“陛下,如果國子監預科能培育良才,那僕臣就支持,如果不能培育良才,僕臣就反對。”

馮保說的像是廢話,但是隆慶皇帝卻聽進去了。

是啊,爭來爭去,蘇澤奏疏開頭說的很明白,開設國子監預科的目的是育才。

那蘇澤的育才能力如何?

武監?

那自然不用說了,武監入學不到一年,結果就翻天覆地。

皇帝思考了一下,對着馮保說道:

“召太子過來。”

那蘇澤育才的最大“成果”是什麼?

不就是太子嗎?

隆慶皇帝纔想起來,自己已經很久沒有考較太子的學問了。

按照蘇澤的奏疏,預科培養的不就是太子現在這個階段的讀書人嗎?

既然這樣,那就看看蘇澤教育太子的成果好了!

——

對於太子的學業,隆慶皇帝是龍顏大悅!

朱翊鈞是剛剛開始學習四書,四書上的內容,太子都能準確回答,隆慶皇帝一問,原來是蘇澤採用了新的教學方式。

蘇澤沒有按照原來的順序教學,而是將四書的內容分爲“仁義禮智信”五個部分,互相交叉講解,強化記憶。

對於太子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講解要比直接背書要容易理解太多了。

此外太子對於《帝鑑圖說》的內容也掌握的不錯,對於歷代帝王的得失都能掌握。

隆慶皇帝又問道:

“蘇子霖又用了什麼好辦法?”

朱翊鈞說道:

“蘇師傅說,歷代爲政之得失,莫過於‘以此興以此亡’。”

“如唐之府兵均田制,唐以此奪天下,也以此政敗壞而衰亡。”

“任何朝代剛立國的時候,政令、軍事、稅制都有定製,後世能如父皇這樣,居安思危,及時變法的,就是中興明君。”

“循規蹈矩,也算守成之主。”

“虛耗國力,驕奢淫逸的,就是昏聵之君了。”

聽完之後,隆慶皇帝十分高興,下令賞賜詹事府官員,又給蘇澤賜金獎勵。

等送走太子後,馮保接到皇帝旨意,設立國子監預科!

(本章完)

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74章 襲職盛況第44章 拆臺子第44章 拆臺子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200章 舌戰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75章 楚宗案第15章 圈子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3章 講學之風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91章 上架感言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41章 冊立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81章 清田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76章 閣部會議!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83章 羊吃人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78章 公私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46章 叩闕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58章 斷章狗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3章 講學之風第168章 傳承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83章 羊吃人第53章 化緣禮部
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74章 襲職盛況第44章 拆臺子第44章 拆臺子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200章 舌戰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75章 楚宗案第15章 圈子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3章 講學之風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91章 上架感言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41章 冊立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81章 清田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76章 閣部會議!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83章 羊吃人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78章 公私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46章 叩闕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58章 斷章狗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3章 講學之風第168章 傳承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83章 羊吃人第53章 化緣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