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

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

蘇澤說道:“第三境就是,‘衆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聽到這裡,王世貞直接拍案叫絕。

其實蘇澤也不準備抄這個,但架不住王國維的文學理念和王世貞的真情論實在是太相似,蘇澤也只能抄了過來。

只能說,真情之說,確實是文學創作的不二法門。

矯揉造作的文章,總比不過真情實感的流露。

辛棄疾這首詩用在文學境界上,正好寫出了洗盡鉛華後,讓文學回歸本真的玄奧。

在場的申時行和王錫爵仔細思考,也覺得蘇澤這三詞用的極妙,王錫爵看向蘇澤的眼神也不同了。

讀書人的三重屬性,唯獨文名是最吃天賦的。

這點看趙閣老就知道,趙貞吉可是孜孜不倦寫了不少詩,還自費出版詩集,結果是無人問津,根本就賣不掉。

而王世貞的官不大,但是文章寫的極好。

傳說有人將他的文集背下,在宴飲上拆開組合使用,竟然獲得了文豪之名。

當然,蘇澤也不是真的要文抄,他用這三大境界和王世貞拉近了距離,這才說道:

“弇州先生,近日俺答起兵,我向陛下上書,請求朝廷遣使草原,止休兵戈,不知道您以爲如何?”

王世貞疑惑的看着蘇澤,原本是談論文學,怎麼說到了邊事?

不過王世貞倒是不排斥這個話題,他小時候就跟着父親歷任,對於軍事也是很瞭解的。

他和戚繼光也是好友,也經常和戚繼光寫信討論軍事上的事情。

王世貞說道:“我雖然沒有去過大同,但是九邊之弊其實也就兩個,‘不敢打,打不過’。”

申時行和王錫爵對視一眼,這個不是廢話嗎?

但是王世貞接下來的話,讓蘇澤明白他是真的調查過九邊情況的。

王世貞說道:

“不敢打,這是朝廷不敢打,邊境士兵也不敢打。”

“朝廷不敢打,原因也簡單,自從成祖後對九邊的戰事都是勝少敗多,朝廷自然不敢動兵。”

“但是邊境士兵不敢打,則是因爲打贏了沒有功勞,打敗仗卻要被懲罰,此乃衛所制度之弊也。”

蘇澤贊同的點頭,衛所制度的弊病就是這樣,一個衛所的職位都是世襲的,能夠跳出這個制度天花板的人少之又少。

缺乏晉升,明軍逐漸成爲拿錢辦事的軍隊。

等到了萬曆年間,士兵每戰都要討賞,如果不給賞錢就不肯出戰,而打完以後也要求賞,已經變成了唐末五代十國的牙兵。

王世貞又說道:

“而打不過,則是我朝又一大弊,遇到難打的仗,往往還沒出徵就已經在謀敗了,衛所軍頭將軍隊視作私人財產,上陣就想要保全自己所部,戰事順利就蜂擁而上,戰事吃緊就一觸即潰。”

蘇澤點頭,王世貞確實是在一線見過的,他說的也是明末明軍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

衛所軍頭將軍隊當做私人財產,上陣就不願意拼命。

這些軍隊都是內鬥內行,外戰外行,容易的仗爭着打,打完就想着搶劫。不好打的仗就跑的比誰都快,幾路大軍只要崩潰一路就全部崩潰。

蘇澤問道:

“那以弇州先生所見,應該要怎麼做?”

王世貞說道:“以我所見,興武舉是個好辦法,當然,最好的辦法是革弊軍制,但是太難了!”

武舉就是在衛所制度之外的武將選拔制度。

國初的時候不定期舉辦,在景泰年間變成定製,三年一試,分爲鄉試會試兩級。

比如俞大猷就是武舉出身,他家世襲的不過是百戶,在考中武舉就授了千戶,突破了家族的限制。

蘇澤暗暗記下,他也想要改革軍制,但是缺乏一個有效的切入點。

大同的軍改效果不錯,但是大同的情況特殊,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有藩王可以打的。

王世貞的思路倒是有可行性,還是從選拔人才入手,選拔出合格的武將。

“弇州先生也認爲,現在不該開戰了?”

王世貞點頭說道:

“大同北上就是恆代之地,這裡自古就是適合騎兵作戰的地方。”

“俺答部騎兵熟悉地利,呼嘯而來呼嘯而去,但我軍卻要被輜重補給所累,無法深入。”

申時行問道:

“如果直接攻打板升呢?”

王世貞搖頭說道:

“俺答築城,卻和我們中原城市不一樣,在板升耕種的也都是北逃漢人,如果真的大軍殺到,俺答棄城是不會猶豫的。”

“而且這個季節,俺答還可以逃遁到陰山以北,那就更沒辦法打了。”

看到王世貞如此瞭解軍務,蘇澤就更放心了。

外交手段是政治和軍事的延續,如果不懂得軍事的外交官,就會被對手的軍事威脅恫嚇住。

只有對軍事有充分理解的外交官,才能搞清楚什麼是真的軍事威脅,什麼只是虛張聲勢的軍事訛詐。

當然,正式的聖旨還沒下來,蘇澤也不可能這時候告訴王世貞自己推薦他出使草原,總不能說是系統已經通過了吧?

這頓飯是賓主盡興,等酒到濃時,蘇澤問道:

“聽聞弇州先生和神醫李時珍相交,不知道李神醫現在何處?”

李時珍和王世貞關係密切,《本草綱目》在沒有成書之前,就藏在王世貞家的藏書樓裡。

王世貞以爲蘇澤是家中有人患病,於是說道:

“東壁先生定是又去哪裡尋訪草藥了,如果蘇郎有急需,我可以修書一封請李神醫來京。”

果然王世貞和李時珍的關係極好,蘇澤連忙說道:

“弇州先生誤會了,晚生是想要向李神醫約稿。”

“約稿?”

蘇澤說道:

“蘇某父母早亡,見過不少因爲缺少藥石而亡的慘劇。”

“這世間的名醫難有,所以想要請李神醫寫幾個常見病的方子,用《樂府新報》傳出去,讓普通百姓在生病的時候也能用些藥。”

王世貞讚許的說道:

“蘇郎這份仁心,東壁先生必定不會拒絕,我這就修書一封,請東壁先生寫幾個常見病的藥方,用藥也選些黎庶能用得起的藥草,如果真的能救人,也算是蘇郎的功德了。”

蘇澤連忙表示感謝,他又向王世貞說道:“那弇州先生是否也可以幫着樂府新報寫幾篇文章?”

王世貞坦然答應,四人將買來的酒都飲盡,蘇澤這才返回家中。

但是今天蘇澤最好奇的事情,還是沒能得到解答,那就是《金瓶梅》到底是不是王世貞寫的?

可《金瓶梅》這樣的禁書,又不能像《西遊記》那樣,直接向王世貞約稿,這也沒辦法在《樂府新報》上刊登啊!

看來只能和王世貞的關係熟了以後再打探了。

——

五月二十二日,皇帝突然降旨,同意了蘇澤向俺答派遣使團的奏疏。

而內閣的動作也很快,迅速閣推王世貞爲使團正使,前往草原議和。

這一套動作將外朝打得措手不及,甚至接到任命的時候,王世貞也在苦笑,原來蘇澤那日詢問自己草原軍務,是存了這樣的心思。

當然,王世貞對於這個新差事並不牴觸。

原本王世貞猜想,自己復起的職位是一省的按察使或者參政。 沒辦法,王世貞不是庶吉士,職場天花板明顯,一省封疆大吏就是他職場的頂點了。

但是這次朝廷授他主客司郎中,雖然這個職位只是正五品,但卻是京官。

而且出使這樣的大事,一旦辦好了回來肯定是要升官的。

那就有可能突破職場天花板,升任禮部侍郎。

沒有哪個官員能夠忍受這樣的誘惑,更何況曾經協助父親處理軍務的王世貞,本身也有出將入相的心。

沈一貫也被塞進了使團的名單中,破格擔任使團的副使。

而這一次俺答來勢洶洶,所以在降旨後兩天,使團就從京師出發。

蘇澤等一衆好友在京郊給沈一貫送行,見到使團正使王世貞,蘇澤也有些尷尬。

畢竟是自己主謀,將王世貞弄到了草原上。

不過王世貞似乎並不生氣,等到蘇澤和沈一貫道別後,將他請到了自己的馬車上。

“蘇郎原來那日是考老夫的啊。”

蘇澤連忙說不敢,但是王世貞卻說道:

“老夫也是看在蘇郎的面子上,接了這差事,既然如此,你可有什麼要教我的?”

蘇澤再次說不敢,這下子王世貞裝作有些怒氣的說道:

“難道這點同鄉之誼都沒有?”

話說到這裡,蘇澤只能說道:

“弇州先生,這出使的事情瞬息萬變,哪有什麼定策啊。”

“不過。”

“不過什麼?”

蘇澤低聲說道:

“弇州先生到了板升,可以注意一個人。”

“一個人?”

“三娘子。”

“一婦人爾,爲什麼讓蘇子霖如此看重?”

蘇澤說道:

“弇州先生,這三娘子可不是普通婦人,他是俺達汗的‘鍾金哈屯’,也就是汗妃,深得俺達汗的喜愛。”

“而且這三娘子穎捷善書,騎射不輸於男兒,又關心北逃的漢人,俺達汗能在板升城聚漢人之心,多虧了這三娘子。而三娘子的稱號,也是草原漢人叫出來的。”

王世貞摸着鬍鬚說道:“這三娘子能影響俺答汗嗎?”

蘇澤點頭說道:

“當然可以,這草原的婦人和中原不同,本就有輔佐汗王的職責,而且三娘子年輕,日後未嘗不能在俺達汗死後再做汗妃。”

這下子王世貞懂了。

草原有收繼婚的傳統,三娘子的年齡和姿色,就是俺達汗死後,她也可能被新任俺達汗“繼承”,繼續做她的鐘金哈屯。

而且蒙古人本來就有太后攝政的傳統,這三娘子說不定真的如同蘇澤說的那樣,對俺達部擁有很強的影響力。

王世貞記下這點,這才放過了蘇澤。

就在蘇澤準備離開的時候,王世貞從車上翻出一本書說道:

“此番草原之行,家中諸事都已經安排妥當,唯獨放心不下的就是這本書。”

“此乃我所藏的一本奇書,凡夫俗子讀了有害,但卻蘊含大意,這書就交給你了。”

蘇澤看到書名,還真是你啊?

王世貞將蘇澤趕下馬車,領着使團一路向北而去。

蘇澤帶着這本書回到家中,卻被趙令嫺看到夫君鬼鬼祟祟的樣子,好奇的問道:“夫君不是去送友了嗎?怎麼折回家中?”

蘇澤手裡拿着黃書,躲開妻子的目光說道:

“弇州先生贈了我一本書,我怕弄丟了,就先帶回家裡。”

說完這些,蘇澤頓時發覺失言。

趙令嫺也是王世貞的粉絲,聽到是王世貞贈書,趙令嫺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夫君可否將書給妾身看看?”

看着妻子期待的眼神,蘇澤只能將書放下,然後匆忙的離開家。

趙令嫺翻開書,看了開頭就覺得文字生動有趣,而且和市面上神魔志怪的小說不同,這本書寫的都是一些家長裡短的事情,更讓趙令嫺喜愛。

但是讀着讀着,趙令嫺的臉全都紅了,然後連忙將書合上,這書裡都寫着什麼啊!

但是偏偏這書寫又極好,趙令嫺紅着臉又拿起書,認真看完了一個章回後,羞得捂住臉。

夫君帶回這本書,難道是要和我?

——

在史館的蘇澤也同樣的尷尬,也知道妻子看了那書會怎麼想,就這樣磨洋工到了中午,東宮的太監張宏又來到了史館。

不用說,定是那百戲會的事情。

太子要籌辦百戲會給皇帝盡孝,這消息已經傳遍了京師。

東宮也確實派出人手,蒐羅精通曲藝的戲班來京師獻藝。

而小胖鈞的百戲會經費,也在李文全的努力下湊齊了。

蘇澤穿越前的歷史上,保險就是最早出現在船運行業的,可以說這是海上貿易的剛需之一了。

歷史上的最早保險,其實就是互助性質的集資保險,保費計算也沒有那麼複雜。

而李文全在萊州港很有聲望,都知道他國舅的身份,船東們紛紛投保。

湊足了費用後,李文全親自押解銀元,趕在百戲會之前返回京師。

今天蘇澤來到了東宮明倫堂,就見到小胖鈞身邊站着李文全,以及一個頗具有貴族氣質的中年人。

見到蘇澤,小胖鈞張口說道:

“蘇師傅,幫幫孤!”

(本章完)

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30章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75章 引子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63章 車營之法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89章 兩級分化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68章 傳承第168章 傳承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5章 圈子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38章 徐文長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40章 盛世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35章 馮保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
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30章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75章 引子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63章 車營之法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89章 兩級分化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68章 傳承第168章 傳承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5章 圈子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38章 徐文長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40章 盛世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35章 馮保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