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國祚不變

第120章 國祚不變

施篤臣和俞大猷,要押送遼王和一衆人證物證,自然不可能這麼快抵達京師。

所以先送到內閣的,是施篤臣命令手下快馬送到京師的奏疏,奏疏中詳細寫明瞭荊州發生的事情,又附上一些關鍵的人證物證,算是先給皇帝和內閣報信。

經常擔任欽差大臣的朋友都知道,要辦好欽差大臣這差事,最重要的就是多請示多彙報。

顯然,施篤臣是個合格的欽差大臣。

首輔李春芳首先看完,他看向一臉嚴肅的張居正,又看了一眼高拱。

遼王覆滅,定然是張居正的手筆。

稍帶着,高拱又引着這些部權派的大臣跳出來,準備明年京察一網打盡。

比起這些紛爭,高拱和張居正的合流,更讓李春芳有些頭疼。

當內閣中有爭鬥的時候,他這個首輔才能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可若是內閣中和和氣氣,高張二人每次都能這樣默契的將事情辦了,那他李春芳這個首輔,就真的和泥塑的神像一樣,沒人再來拜了。

當然,事情也沒到這個地步,高拱和張居正都是有自己政治主見的人,這幾次的配合只能說是恰好兩人有共同的利益。

促成如今內閣一團和氣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蘇澤了。

甚至李春芳有一種錯覺,自從他上任以來,內閣都是被蘇澤推着走的。

不是在給蘇澤擦屁股,就是在給蘇澤擦屁股的路上。

到底誰纔是首輔啊!?

正是因爲蘇澤,內閣一直都被牽着走,連內部都忘了爭鬥了!

李春芳暗暗搖了搖頭,找機會拉攏一下蘇澤,然後想辦法分化高拱和張居正的關係。

至於遼王?

李春芳將施篤臣的奏疏傳遞給其他閣老,然後淡淡的說道:

“遼王聚衆謀反,從寧王舊例,其罪當誅,遼藩當除。”

高拱、張居正、趙貞吉都跟着點頭,紛紛道:

“附議。”

就這樣,遼藩這個盤踞了荊州六代人,宗室人數不亞於代藩的宗王府,就在四位閣臣這裡判了死刑。

判決結果和代王不同,那是因爲代王雖然也是叛,但是代王沒敢公開謀反,是準備獻城逃奔草原。

但是遼王豎起大纛,這就是公開造反,在政治上的影響力比代王還要惡劣百倍。

皇權可以容忍宗室無能、昏庸,但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這種公開造反的行爲。

當年寧王朱宸濠叛亂,王陽明領兵平叛,明武宗立刻領兵“親征”。

後到達涿州時,王守仁捷報傳至,但明武宗仍一意南征,還讓王陽明搞了一次獻俘大典。

在返回京師的途中,寧王就被武宗下旨誅殺。

如今遼王案,內閣的意見是按照寧王案件規格處理,那遼王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但是遼王的命運,並不是遼藩案件的終止,怎麼處置遼王是沒有爭議的事情。

接下來纔是這場內閣會議的重點。

張居正說道:

“勘遼使團事畢,可以召他們返回京師了。”

衆人也跟着點頭,張居正又說道:

“此番遼王叛亂,是副使施篤臣果斷出手,湖廣副都指揮使俞大猷兵圍王府,兩人應該受獎。”

衆閣臣也點頭,平叛之功不算小了,施篤臣和俞大猷的處理結果很完美,有功之臣總是要獎勵的。

有功酬功,這是向外朝釋放信號,跟着閣老走就有肉吃。

那麼反對閣老的呢?

張居正看向高拱說道:

“有功者賞功,無功者記過,今年朝堂連番動盪,剩餘的官員還是不宜重罰。”

這下子李春芳的眉頭更皺了。

張居正當然不會放過這些官員。

李春芳在勘遼使團中也安插了親信,對於勘遼使團中的動向也是有所瞭解的。

洪朝選是刑部侍郎,又不是湖廣人,他因爲個人政治鬥爭在寬縱遼王,但是要說能拿到洪朝選勾結遼王的鐵證,這也是絕對不可能的。

再怎麼說,遼王也是宗王,又不可能對他用刑屈打成招,讓他去攀咬一名侍郎級別的官員。

這就太破壞政治默契了。

所以就算是張居正要求追責,這些官員的處理結果,最多也就是行勘問罪,過不了多久也會官復原職。

甚至張居正如果對洪朝選追殺太厲害,反而引起朝野力量的反彈。

張居正主動退讓,這是將報復的權利交給了吏部,由高拱在明年二月開始的京察中,再將這些部權派官員清算。

那到時候就是這些官員自己能力不行,京察不合格被解職了。

那朝野就聚集不起來反對聲浪來了。

高拱張居正兩人的政治默契,要比自己想的還要深,兩人一定是已經對京察做好了利益交換,所以張居正才能如此信任高拱。

果不其然,高拱迅速接話說道:

“但是此番勘遼事件中,辦事不利的官員,要寫入今年的考計。”

京察是六年一察,但是每年吏部都要對在京官員做考計。

考計等同於官員的任職檔案,要將辦事不利的官員計入檔案,顯然是爲了明年的京察做準備。

雖然知道了高張二人的謀劃,但是六年一次的京察,本來就是內閣對於前任殘黨的清算,上次京察的時候,時任首輔徐階,就清算了嚴嵩的舊黨。

現任內閣好不容易等到了京察,自然也不可能手軟。

就這樣,以遼王案爲發端,無數官員的命運已經在此刻落下,最終以內閣的滿載而歸而收場。

大事已經議定完畢,剩下的細枝末節也不是閣老們要議的了,吏部等有司衙門,自然會將相應的工作做好。

而洪朝選這些在遼藩案件中站錯隊的,在政治上已經是將死之人了。

大事商議完畢後,李春芳說道:

“本次遼王案中受了委屈的官員,就由本官親自撫慰。”

聽到李春芳這句話,高拱、張居正、趙貞吉都皺眉,但是李春芳是內閣首輔,他出面做這件事,其他閣臣也說不出反對的意見來。

——

史館,系統彈出了結算報告。

【遼王押解入京,隆慶皇帝下旨斬於西市,遼藩革除。】

【本次上疏不影響國祚,宿主威望+200。】

不影響國祚,說明這次遼王案件的結果是註定的,張居正是準備了對付遼王的後手,就算是自己不用系統,遼王也死定了。

但是威望增長倒是意外之喜,看來雖然這次遼藩案件中,保遼的聲音很響,可大部分官員還是支持革除遼藩的,自己這次帶頭衝鋒,其實賺到了不少沉默官員的認可。

這大概就是官場上沉默的大多數了。

蘇澤倒是很滿意,這次上疏的更大收穫,是刷了閣老們的聲望,畢竟自己還有一個三姓家奴的主線任務要做。

自己幫了內閣這麼大的忙,接下來應該要有閣老召見自己了吧。

是高拱還是張居正?

一門心思要做三姓家奴的蘇澤,卻等來了意料之外的客人。 “李閣揆要見我?”

蘇澤沒想到,第一個要見自己的,竟然是一直存在感稀薄的內閣首輔李春芳。

蘇澤只能跟着李府的親隨,來到了李春芳的府上。

內閣首輔的府邸很氣派,李春芳的這座府邸,是前任內閣首輔徐階的舊邸,徐階在罷相前推薦了李春芳作爲繼任者,連帶這座府邸一併轉給了李春芳。

這也說明徐階和李春芳之間的私交。

當然,內閣首輔都是政治動物,私交是私交,徐階在政治上已經是死人了,李春芳在公務上也沒有幫過徐階。

踏入李府,果然和徐渭所說的那樣,李春芳治府嚴苛,所有下人都小心翼翼的做事,不敢有任何差池。

這倒是和李春芳在朝廷中老好人形象,有着劇烈的反差。

首輔的府邸,要比張居正的府邸還要大一些,蘇澤繞過了一座精美的園林,這纔來到了李春芳的書房前。

親隨推開門,示意蘇澤進門,只見到李春芳坐在書桌後面,正在紙上寫着什麼。

見到蘇澤進來,李春芳也擱下了筆,接着就是書房的大門被合上,李府的下人離開書房,給二人一個私密的聊天空間。

蘇澤心中對比自己去過的三座府邸,無論是高拱張居正,還是眼前的李春芳,無論大小,他們的府邸都井然有序,府內的管事僕役都能各司其職。

也對,內閣重臣如果連自己的府邸都管不好,那也別想着管整個官僚系統了。

閣老們總要在家中見外客,還要處理一些公私事務,如果不嚴加管理,鬧出了泄密的事件,那是要斷送前途的。

就是不知道府邸是閣老們親自調教的,還是家中的賢內助幫忙。

蘇澤突然想起自己那還沒成親的趙家娘子,也不知道對方的治府水平如何。

李春芳看向蘇澤,開口說道:

“這次遼案,你也受了委屈了,且有什麼需要的,可以和本官說說。”

蘇澤頓時明白,這是李春芳私下要給自己好處了!

這次遼王案,蘇澤其實沒有出太多的力,辦事的主要還是施篤臣和俞大猷。

雖然不是處理最多的,但是蘇澤拉着羅萬化沈一貫天天上疏,還是拉了不少的仇恨的,被部院派大臣和言官攻擊也是最狠的。

沒有功勞,但是有苦勞。

所以李春芳要私下給自己好處。

當然,這個私下,不是說李春芳私人要酬勞蘇澤,而是他代表內閣,給蘇澤這些有功之臣政治承諾。

至於最後這些政治承諾能不能兌現,還要看當事人自己的表現。

但是對於大部分官員來說,能夠進入閣老們的法眼,都已經是祖墳冒煙的事情了,更別說是當面得到了政治承諾了。

可那是對普通官員來說的。

對蘇澤來說,這些政治承諾,其實還不如給點直接的好處。

我蘇澤是缺前途的嗎?

當李春芳口頭客套一下,蘇澤就立刻說道:

“李首輔,這些日子報館加刊後,印坊日夜不息,內閣能否給《樂府新報》增添些人手。”

李春芳愣了一下,沒想到蘇澤上來就談這個?

我堂堂內閣首輔找你,你竟然不談自己未來發展,談你辦的什麼破報?

雖然這報紙確實挺好看的。

蘇澤這廝,果然是屬潑猴的!

李春芳無奈的說道:

“你又看上哪些人手了?”

蘇澤立刻借坡上驢說道:

“首輔大人,我看刑部工部名下有不少印書匠人,將他們撥給報館吧。”

李春芳思考了一下,蘇澤果然十分的刁鑽,刑部工部正是這一次閣部之爭中,部院派中跳的最兇的,那作爲懲罰,划走一部分屬於刑部工部的屬吏工匠,也算是對兩部的敲打。

沒毛病,政治就是贏家通吃的遊戲,勝利者就要狠狠地敲打失敗者。

“明日你以報館的名義,遞個呈狀上來,內閣先議一議。”

呈狀,就是明代機構對上的公文。

畢竟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要經過皇帝,一些簡單的行政事務,衙門主官向上級主管部門遞交呈狀,上級批覆後就能辦了。

蘇澤這個報館級別比較高,總裁官就是內閣首輔李春芳,所以李春芳雖然說是內閣議一議,實際上就是答應了蘇澤要求,同意給報館加編制。

蘇澤又說道:

“首輔大人,這些日子報館也辛苦了,您看能不能給發個例賞?”

例賞就等於是不定期的獎金了,作爲報館的總編官,蘇澤自然也要給下屬爭取福利。

看到蘇澤如此得寸進尺,李春芳也只能無奈的說道:

“你也一併寫進呈狀吧。”

蘇澤連忙說道:

“下官替報館署吏工匠,感謝首輔大人的恩典!”

李春芳召見蘇澤,原本是想要接觸蘇澤,試圖拉攏一下他。

可沒想到蘇澤竟然如此自來熟,上來就要錢要人,完全不把自己當做外人!

李春芳已經準備下逐客令了,又聽到蘇澤說道:

“首輔大人,下官還有一件私事。”

“私事?”

李春芳愣了一下,蘇澤接着說道:

“屬下想要向您約稿。”

約稿?

李春芳慍怒道:

“你讓本官給《樂府新報》寫八股文?”

蘇澤連忙說道:

“首輔息怒,下官不是這個意思。”

“那是!?”

蘇澤連忙說道:

“首輔大人,您也知道,徐文長如今在我府上爲幕,他曾經對下官說過,李首輔家中藏書頗豐,且曲苑話本無所不包。徐文長在《樂府新報》第四版的‘曲苑之聲’上連載的戲文已經完結,所以想要請首輔大人賜篇文章,先把版面填充起來再說。”

蘇澤裝作苦惱的搓手說道:

“下官實在是沒辦法了,您可是《樂府新報》的總裁官,屬下才求到您這裡。”

(本章完)

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82章 代王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31章 莫須有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5章 再升官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52章 貢監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38章 徐文長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00章 舌戰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9章 藍色道具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32章 神劍出鞘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53章 水毒病第81章 清田第87章 齊發力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69章 寡斷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50章 辦報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330章 吏部傳說之其零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6章 畫餅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35章 馮保第47章 助攻第133章 考成法第11章 風暴再起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57章 立成法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54章 接羔搜套
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82章 代王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31章 莫須有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5章 再升官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52章 貢監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38章 徐文長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00章 舌戰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9章 藍色道具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32章 神劍出鞘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53章 水毒病第81章 清田第87章 齊發力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69章 寡斷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50章 辦報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330章 吏部傳說之其零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6章 畫餅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35章 馮保第47章 助攻第133章 考成法第11章 風暴再起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57章 立成法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54章 接羔搜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