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

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

昨天晚上,申時行在進城前的驛站中,就被沈一貫攔住,沈一貫講了蘇澤奏疏的事情。

今天一大早,敲開蘇澤家的大門,申時行開口直接問道:

“子霖兄,你真的上奏了?”

蘇澤點頭說道:

“奏疏已經遞上去了。”

申時行風塵僕僕的樣子,爲了儘快趕回京師,天一亮申時行就帶着沈一貫趕回來,甚至連申時行的家人都還沒接到消息。

回京之後,申時行讓人傳話給家人,告訴他們自己已經回京,就立刻帶着沈一貫來到了蘇澤家。

“昨日已經送到通政司了。”

“子霖兄!你操之過急啊!”

申時行這樣穩重的老好人,也露出急切的表情,跟在他身後的沈一貫,更是臉色發白。

門前人多嘴雜,申時行拉着蘇澤進屋,這才說道:

“子霖兄,其實此事大可以緩而爲之的。”

申時行又一下子頓住,屋內最有眼力勁兒的沈一貫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拉着徐渭離開了房間。

這時候屋內就剩下了蘇澤和申時行兩人,蘇澤搬着凳子坐到了炭爐子邊上,烤熟的土豆發出誘人的香氣。

蘇澤抓起一個土豆,將它遞給申時行說道:

“汝默兄早上還沒吃吧?這是塗巡撫從登萊送來的南州特產,先吃一個墊墊肚子?”

申時行接過土豆,本來他想要拒絕,但是剛剛烤熟的土豆香氣逼人,他天還沒亮就從驛站出發,此時肚子也咕咕咕的叫了起來。

申時行還是忍不住咬了一口,緊接着就迅速吃完了這個土豆。

蘇澤又挑出一個土豆遞給申時行,接着又將剩餘的土豆交給了門外的沈一貫。

經過蘇澤這麼一打岔,申時行反而冷靜下來,他壓低聲音對着蘇澤說道:

“子霖兄,你是要行考成之法吧?”

蘇澤點點頭,昨天沈一貫他們其實只看了奏疏的開頭,並沒有看到後面的具體實施細則。

考成法其實不是新東西了,歷朝歷代都是有對官員的考覈制度,唐代有考課,宋代有磨勘。

申時行繼續低聲說道:

“其實張相公早就有行考成法的意思,但是師相都覺得考成法的時機並不成熟。”

原來張居正這個時候已經在準備考成法了?

也對,以張居正的性格,他肯定早就開始思考變法的事情了,考成法又是變法中最重要的一步,張居正肯定向申時行這個鐵桿弟子,透露過自己想要改革吏治的想法。

申時行嘆道:

“子霖兄能和師相的想法一致,是已經站在了宰輔的高度上了,可就連師相都覺得時機不成熟,子霖兄強行爲之,只會遭到朝野抵制,徒增罵名。”

蘇澤說道:

“汝默兄,我這次上疏,是要在六科和都察院中實行考成之法。”

緊接着,蘇澤將上疏的副本遞給申時行。

申時行接過題本,迅速看了起來。

等到申時行看完,他點頭說道:

“歸權於陛下嗎?如果只是對六科和都察院考成,似乎還真的行?”

蘇澤頗有些驚訝的看着申時行,在穿越前的歷史上,盡廢考成法的就是他,沒想到他現在竟然支持?

但仔細想想歷史上申時行的環境,他入閣的時候萬曆剛剛親政,張居正已經被打倒,而他還頂着張居正餘毒的帽子,面對朝野反對考成法的環境,廢掉考成法恐怕也並非申時行的本意。

至少在這個時候,申時行也是認同考成法的。

蘇澤本以爲自己要說服好友,卻沒想到申時行卻表示了支持。

申時行又說道:

“子霖兄,如果只是針對六科和都察院,那我就沒意見了。”

蘇澤奇道:

“汝默兄是反對將考成法推廣到其他衙門嗎?”

申時行點頭說道:

“子霖兄,如果你是要將考成法推廣到整個大明,那我是堅決反對的。”

蘇澤看向申時行,看來自己還是小看了這位好友。

也對,能做到未來內閣首輔的人,而且是張居正後,整個萬曆朝秉政時間最長的首輔,申時行如果只是投機分子,是絕對不可能坐這麼久首輔位置的。

申時行也是有自己的政治主張的。

最頂級的政治家都是開派祖師,要創造自己的門派心法,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的。

普通政治家是門派掌門,是門派內功法最高的,要維護整個宗派的利益。

普通政客就是普通武林高手,武功有一點,但是主要是爲了個人私利。

歷史上的申時行,對於萬曆朝初期的政局穩定也是有貢獻的,和張居正沒法比,但也不是等閒人物。

“請汝默兄賜教。”

申時行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

“子霖兄,這次湖廣之行,我感觸頗深。”

“就說我昨天休息的龍泉驛吧。”

“龍泉驛,是京城南郊的一座驛站,因爲是靠近京城,往來的官員都會在這裡休息。”

“去荊州的時候,勘遼使團這麼多人,再加上親隨護衛,這麼多人住進了龍泉驛,爲了招待洪侍郎,驛長又勸說一名官員讓出房間,這才伺候好了洪侍郎。”

“返回的時候,又到了年關,各路進京的人佔據驛站,這些人當中有不少都是地方上往京師送炭敬的,很多都是沒有官身,卻手持官府通驛文書,也都要求驛長安排食宿。”

“整個龍泉驛都亂哄哄的,驛長帶着驛卒日夜忙碌,還要經常被過往官員責罵。”

“子霖兄,這一個小小的龍泉驛,一年要迎來送往多少官員?”

蘇澤沉默了。

申時行接着說道:

“到了湖廣,我也和一名同鄉的縣令交談過。”

“湖廣富庶地區的縣衙,典史屬吏不過八十人,但一個縣衙五臟俱全,也承接六部設立六科,要管一個縣的農桑刑獄,治安勸學,夏秋二稅,一年到頭也忙個不停。”

“可這同鄉年年積欠賦稅,已經兩年被上官記考中下了。”

申時行停頓了一下說道:

“這同鄉央求我,將他調任別地,做個清閒的督學,實在不想要再做父母官了。”

“子霖兄,如果要對驛站和這天下的縣衙都行考成法,那要變成什麼樣子?” 蘇澤這下明白了,歷史上申時行廢考成法,不僅僅是爲了和張居正做政治切割,而是他真的覺得考成法不行。

這種事情,蘇澤在前世也遇到過。

所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蘇澤以前也去基層檢查過,基層要對接多個部門,就算是每一個上級部門要求報一份月報表,基層有時候要填報的就是幾十張甚至上百張的月報表。

如果再加上督查檢查,各種創建活動,有的基層甚至一年到頭,都在忙這些工作。

正如同申時行所說的那樣,考成法用於基層,要麼就會出現前世那種“唯GDP”的官員,將各種績效指標當做唯一的標準,強行完成上級的任務。

要麼就出現基層應付上級的考覈,用更多的案牘工作來應付考覈,那真正做事的反而要被淘汰,而擅長迎逢的卻能步步高昇。

正如同很多部門搞績效考覈末尾淘汰,真正淘汰的往往都是辦事的。

也許正是歷史上的申時行看到了,在張居正執政末期,嚴酷考成法下,逐漸扭曲的官場生態,這才順勢廢掉了考成法。

蘇澤長嘆一聲說道:

“爲政難啊!”

蘇澤又拉着申時行說道:

“汝默兄,我去請肩吾兄進來,請你講一講這趟荊州的見聞,讓我們好好學習一下!”

這也是大明這套清流升遷體系的問題了。

內閣宰輔往往是在京師坐一圈官就升上去了,缺乏基層工作經驗,很多政策對基層的認識也不足,出現問題都會覺得是基層做的不好。

而究其原因,大明內閣本來只是皇帝的諮政,就不是按照唐宋那種宰相培養的。

唐代的宰相,都是“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很多宰相都是出將入相,能文能武。

宋代的宰相,也都是要在基層轉一圈的,而且久任宰相還會出京擔任州主官,做幾年地方官再重新回朝擔任宰相。

而大明的翰林都以擔任地方官職爲恥,那個燒炭自殺的老翰林,京察不合格也能到地方上做個知縣,他卻寧可死都不願意去。

蘇澤打開門,請沈一貫和徐渭進來,認真聽着申時行講述這一行的見聞。

可申時行總覺得有些不對,自己不是來勸蘇澤不要上疏的?怎麼變成給他講課了?

罷了罷了,反正蘇澤的奏疏已經送到了通政司,又要不回來了。

反正考成的對象就是六科和都察院,而蘇澤在這兩個衙門中的聲望已經和嚴世蕃差不多了,也不差再得罪他們。

而蘇澤也將注意力放在了申時行所說的基層問題上,正如申時行所說的,大明是一個整體,如果真要推廣考成法,必然要考慮基層的情況。

——

中書科。

印君舍人劉珺早早來到中書科,雖然臨近過年了,內閣的事情已經不多了,但是劉珺還是不敢怠慢。

“新的報紙送來了嗎?”

劉珺詢問一名新舍人,這名年輕的舍人連忙說道:

“已經放在諸位閣老的案頭了。”

“昨天通政使沒來送奏疏,今早應該會來,來了以後立刻送到內閣,讓閣老們早點批完奏疏,下午早點回家”

年輕的中書舍人連忙應下,都臘月二十了,內閣已經改成了上午半天全班,下午輪流值班了。

劉珺點點頭,離開中書科,前往內閣。

推門進入內閣,劉珺看着角落中的碳爐,這是按照蘇澤的設計,用蜂窩煤取暖的新設備。

用了之後,內閣要比原來暖和不少。

蜂窩煤一燒就是一天,還可以熱上茶水,小小的提升了內閣的環境。

這點小事,自然是劉珺親自做的,閣老們也都看在眼裡,這也是劉珺作爲印君舍人,能一直留在中書科的原因。

劉珺又開始檢查內閣,再過一炷香的時間,就會有閣老抵達內閣了。

趙閣老的位置空着。

趙貞吉弟弟一家子人來了京師,籌備明年侄孫女和蘇澤的婚事。

聽說趙閣老對這個因爲自己放棄殿試,終生不肯出仕的弟弟十分愧疚,將侄孫女的婚事當做親孫女的操辦。

當然,在劉珺這人精看來,與其說趙貞吉看重侄孫女,不如說更看重蘇澤這個侄孫女婿。

而劉珺聽到的消息,是趙貞吉根本不是籌辦婚事,而是在家中聚集心學同道,要寫文章駁倒高閣老的“實學”!

將趙貞吉桌子上的報紙收起來,等會兒命人送到趙貞吉家中去。

報紙是趙閣老的,就算是趙貞吉在家裡肯定有報紙讀,這也是中書科的職責。

劉珺又看向高拱的位置。

高拱的位置是最雜亂的,這些日子高拱下午也都不來內閣了,正忙着完善“實學”的理論。

劉珺再看向張居正,他的位置整整齊齊,所有東西都分門別類歸放好。

這一切都是張居正自己整理的,這位閣老從來不讓中書舍人亂碰他的書桌。

仔細想想,這一屆內閣實在是奇葩。

高拱和趙貞吉,已經搞出了兩個儒家山頭,整天在報紙上隔空硬掐。

但這倒是不稀奇,稀奇的是張居正。

在劉珺看來,這位張閣老,乾脆不能算儒家,他應該是申韓的信徒。

當然,張居正還是藏的很深的,只有劉珺這種掌管中書科機要的內閣身邊人,纔看出張居正的政治主張。

但話又說回來,信申韓也不奇怪,千百年不都是儒皮法骨嗎?

打儒家名號搞法家那一套的,張閣老也不是第一個。

劉珺來到李春芳的座位前,他貼心的將《西遊記》那一版調整到最上面。

這位李首輔,纔是最奇葩的。

這位是信黃老的。

如果不是劉珺真的很瞭解李春芳,他大概也不會相信,這西漢初年就絕種的黃老之道,竟然還有信奉者。

就在這時候,李春芳踏入內閣,劉珺連忙迎接了上去。

凡是報紙出版的那一天,李閣老都會比其他人更早到內閣。

李春芳和劉珺打了招呼,剛剛在自己座位上坐下,準備翻看這一期報紙的時候。

通政使李一元,親自帶着蘇澤的奏疏來到了內閣。

(本章完)

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74章 襲職盛況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68章 傳承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3章 請修國史第31章 大明神劍第86章 【事後畫冊】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6章 畫餅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30章第78章 公私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31章 大明神劍第82章 代王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35章 馮保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82章 草原奇旅
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74章 襲職盛況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68章 傳承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3章 請修國史第31章 大明神劍第86章 【事後畫冊】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6章 畫餅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30章第78章 公私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31章 大明神劍第82章 代王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35章 馮保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82章 草原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