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黃銅計劃!

第139章 黃銅計劃!

“這是什麼?”

蘇澤掏出來的這枚錢幣也是黃色的,但不是金幣那樣金燦燦的,也不是銅幣那種古銅色,而是介於兩者之間。

蘇澤說道:

“閣老,這是用銅和倭鉛混合,再用焦炭煉製,最後得到此物。此物要比銅更黃一點,所以命名爲黃銅。”

“倭鉛?黃銅?”

張居正是知道倭鉛的,倭鉛是倭國的產物,其實就是鋅。

不過此物沒什麼用處,所以經常會被往來倭國的商船當做壓艙石,因爲其類似於鉛,所以就被大明稱呼倭鉛。

銅鋅合金就是黃銅了。

黃銅是一種很好的鑄幣材料,倭鉛的價格十分低廉,混合後的合金要比銅更明亮,反而顯得更貴。

比起青銅,黃銅還不容易生鏽。

前世早期人民幣的五角,就是用黃銅鑄造的。

黃銅合金唯一的難點,就是要建造高爐,銅和鋅在高溫下才會形成合金。

不過所需的溫度也不高,蘇澤在信中指導了涂澤民使用了焦炭高爐,就成功製造出了黃銅合金,鑄造成這樣一枚五錢的銅幣。

蘇澤將黃銅的製備辦法說了一遍,又給張居正算了成本,張居正的眼睛更亮了。

“也就是說,用市面上的銅幣,混合倭鉛熔鑄,就能得到這樣的銅幣?”

蘇澤說道:

“市面上銅幣雜質比較多,但是也能用了。”

“銅八倭鉛二,再算上焦炭高爐和衝壓的成本。”

張居正迅速計算起來,但是他的眉頭皺起來,這樣的黃銅幣,可要比普通銅幣的成本高多了。

蘇澤說道:

“閣老,用此物鑄幣,當然不能按照銅幣的價值算,卑職認爲應該按照一角銀元來算,十枚兌換銀元一枚。”

張居正看着這枚精美的黃銅幣,立刻明白了蘇澤的意思。

朝廷鑄造銅幣,也經常會鑄造當十錢,當三十錢,也就是一枚當十錢可以當做十枚銅幣。

但是這種錢幣,用的銅卻不足普通銅幣的十倍。

發行這種大額的銅幣,反而會造成更氾濫的私鑄。

一枚當十錢,如果重量只有普通銅幣的三倍,那私鑄的人就會用三枚銅幣私鑄當十錢,反而會加劇私鑄氾濫。

所以嘉靖朝鑄幣的時候,張居正就反對過鑄造“大錢”。

但是那時候主政的嚴嵩,是爲了用發行貨幣來解決財政問題,駁回了張居正的意見,最後果然朝廷發行的新錢迅速崩盤,錢法再次失控。

可如果是手上的黃銅幣呢?

黃銅幣的印刷和銀元同樣的精美,也有齒邊保護和浮雕印花,而且色彩要比銅錢亮很多,甚至乍一看有些像金幣。

這樣的錢,就算是官府規定值一枚銀元的十分之一,民間應該也是能接受的。

如果真能通行,那官府鑄幣就不會虧本,甚至還能盈利。

當然,鑄幣不是爲了盈利,但是官辦鑄幣廠如果沒有利潤,就靠着戶部補貼,很快就會辦不下去。

如果能有所盈餘,那鑄幣廠就能正向循環,甚至擴大鑄幣的規模。

張居正的心動了。

蘇澤獻上的不是三枚錢幣,而是一套貨幣解決方案!

張居正一直想要改革財稅制度,這樣一套方案擺在他面前,他怎麼能不心動!

張居正的呼吸都急促了起來。

蘇澤看到張居正已經上鉤,緊接着拋出了下一個魚餌。

蘇澤垮着臉說道:“但是閣老,要鑄幣黃銅,有一個難處。”

張居正冷靜下來,事情關係到蘇澤,果然事情沒那麼簡單。

蘇澤說道:

“閣老您知道的,鑄幣需要的火耗,而煉製黃銅尤甚。”

“煉製黃銅需要用焦炭,要得焦炭,就需要用到石炭。”

張居正似懂非懂。

蘇澤解釋說道:

“焦炭是石炭乾餾後製造的,煤炭乾餾需要選用上好的石炭,入窯密閉乾燒後得到。”

“選用石炭,乾燒煉焦,這兩樣,都需要大量的石炭。”

“登萊靠海,需要從其他地方調撥石炭。”

張居正明白了蘇澤的意思,他說道:

“等年後我會和戶部工部商議一個方案出來,穩定的向登萊運送石炭。”

蘇澤連忙跟上拍馬屁道:“張閣老,有您居中調配,定能解我朝錢法之困!”

張居正摸着他好看的鬍子,心中已經思考如何推廣新錢。

如果能解決錢法的困局,讓地方上有足夠的貨幣,那自己早就想要進行的以錢改糧的稅收改革,是不是就能進行了?

張居正看向蘇澤,這傢伙還真是送給自己一個好大的年節禮物啊!

張居正甚至萌生了一個衝動,將蘇澤調入戶部,由他來主抓鑄幣的事情。

但是仔細想想,張居正又放棄了。

¸ тt kán¸ C〇

人家是高拱的門生,高拱怎麼會捨得放人。

而且鑄幣這種事情又苦又累,估計連皇帝都捨不得讓蘇澤做這事。

哎,人才難得。

和蘇澤比起,張居正覺得自己得意門生都有些不夠看了。

張居正惋惜的看向蘇澤,對方送了自己這麼大禮物,張居正也要回禮。

於是張居正說道:

“等年後樣幣送到京師,你上個奏疏,我和塗巡撫爲你表功。”

再一想,這鑄幣本身就是蘇澤的功勞,剛剛那句話只是表示自己不會貪墨蘇澤的功勞。

張居正又說道:

“如此一來,鑄幣就是大事,需要由戶部和工部選派得力的人選去主持,你如果有合適的人選,可以直接和我說。”

張居正這等於是將登萊鑄幣局的職位交給了蘇澤舉薦。

如果皇帝真的能接受全盤計劃,那登萊鑄幣局的級別要繼續提升,這個鑄幣局主司至少是個戶部或者工部的郎中。

六部的郎中,那是正五品的實權職位,更何況是掌管鑄幣這樣的大事!

無論是含金量,還是含權量,這個職位都足以讓人爭破頭。

張居正這麼說,已經不僅僅是酬謝蘇澤了,而是對蘇澤的完全信任。

與其安排自己人,再去聽蘇澤的建議,還不如直接安排蘇澤推薦的人。 蘇澤也沒想到,張居正竟然能這麼大方,將這樣一個職位交由自己來推薦!

登萊巡撫涂澤民是自己人,再加上這個鑄幣局的主司,那蘇澤就可以完全操縱登萊鑄幣的事務。

這也正是蘇澤想要的結果。

蘇澤乾脆也不客氣,直接對着張居正說道:

“多謝張閣老!”

——

從張居正的書房出來,會客廳的衆人都向蘇澤投來驚奇的目光。

徐渭走上來,對着蘇澤說道:

“東翁和張閣老談了快一個時辰了。”

蘇澤這才明白爲什麼大家都用驚奇的目光看着自己,前面刑部毛尚書,和張居正也就談了不到一刻鐘。

蘇澤能和張居正談一個時辰,這都說明他是多麼受到張居正的重視。

蘇澤倒是沒覺得什麼,畢竟他在李春芳和高拱的書房裡,也同樣待了這麼久。

蘇澤和徐渭離開,這一次張居正府上之行,可以說是完成了蘇澤的計劃。

甚至對於蘇澤來說,鑄幣都是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張居正答應統籌煤炭運輸,這纔是蘇澤真正想要辦的事情!

所謂工業革命,就是人類對能源利用方式的革命。

後世有一句話,科技史就是“燒鍋爐”的歷史,蘇澤的看法也差不多。

但中國是個煤炭大國,爲什麼沒有發生英國那樣的蒸汽機革命呢?

按照蘇澤前世讀到的一個觀點,那就是缺乏引發能源革命的驅動力。

說白了,大明的人力成本還是太低了。

在蘇澤穿越前,很多國家也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當人工成本已經要比機器成本還低的時候,那還有什麼理由去使用機器呢?

宋代的汴京城就開始挖掘煤炭取暖了,但是宋代也沒有發明蒸汽機。

申時行妻子的孃家,在蘇州有千人的紡織工坊,但是主要資產依然是人,所以只能是工坊而不是工廠。

這些工坊主,沒有提升效率的動力,也沒有改進能源利用方式的需求。

英國的工業革命,與其說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不如說是歷史上諸多巧合,共同推動的一個結果。

黑死病造成的人口急劇減少,地理大發現而出現的巨大市場,英國高漲的用人成本,加劇了資本家改革生產工具的必要性。

人工成本大於機器成本,用機器取代人追求效率和利潤,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這纔有了英國資本家出資懸賞改進蒸汽機,纔有了各種新技術的井噴發展。

有時候,科技發展就是有這樣的一個節點。

一旦過了這個節點,那就是爆發式的發展。

而如果過不去這個節點,科技就像是被鎖住了一樣,怎麼也無法突破。

內生性的需求,蘇澤無法改變,但是蘇澤可以創造需求。

你大明人工便宜嗎?但是現在要鑄幣,你總要煉製採煤吧?

煤炭的需求增加,煤礦就有了使用工具增加效率的需求。

最早的蒸汽機,就是用在煤礦抽水的。

而最早的鐵路,同樣也是鋪設在煤礦裡,用來從礦井裡運輸煤礦的。

這纔是蘇澤藏得最深,最大的一個計劃。

一旦生產力改變,那新的生產關係必然也要改變,那大明就可以轟轟烈烈的進入到真正的變革時代!

蘇澤相信,以張居正的執行,一定能從鑄幣中嚐到甜頭!

而嚐到甜頭的張居正,必然會主導進行更大規模的鑄幣!

更大規模的鑄幣,需要更多的原料,然後就是需要更加穩定的原料產地,需要能夠進行貿易的大船,需要能夠維護產地安全的艦隊。

艦隊需要更先進的武器,需要更職業的軍隊。

更先進的武器,自然也需要更先進的生產工具。

而這一切,就是從黃銅鑄幣開始的。

蘇澤將這一切命名爲“黃銅計劃”,現在第一步已經完成。

“東翁,趙閣老家已經送去了節禮。”

蘇澤點點頭,自己和趙家娘子的婚期已經定下了,就是明年京察以後的四月份。

蘇澤和趙家娘子已經是法理上的未婚夫妻關係了,那按照當時的風俗,就不便上門拜訪了。

所以蘇澤準備好了禮物,早在小年前就送到了趙閣老府上。

蘇澤接着又去了另外幾家,自己的上司,詹事府少詹事殷士儋,不過殷士儋對蘇澤沒什麼好臉色,所以留下了拜帖就離開了。

左諭德諸大綬是蘇澤的直屬上司,因爲沈一貫的關係,諸大綬還是開門迎接了蘇澤,又寒暄客套了一下,收下了一本宋代善本書當做禮物。

翰林院這邊,掌院學士是張居正兼任的,蘇澤也沒有需要去拜會的人。

就這樣,今年的拜門算是全部結束了。

回去的時候,天已經快要黑了,蘇澤對着徐渭說道:

“文長啊,這拜門也太累了吧。”

徐渭沒好氣的看着蘇澤。

普通人拜門,就是直屬上司,也頂多進門說上幾句話。

別說是閣老了,就是衙門的正印官,普通人都是進不了門的。

你一個刑部的普通主事,要去刑部尚書家裡拜門,你看門房讓不讓你進。

拜門對於普通官員來說,就是例行問候,屬於去了上司也記不住,不去又顯得失了禮數的那種。

誰和蘇澤一樣,三個閣老一家半個時辰的?

蘇澤回到家中,卻發現自家門口站着幾個人。

走近了一看,原來是沈一貫和另外兩個年輕的官員。

沈藻和王任重,蘇澤記起了兩人的名字,這兩人是自己的同年,不過科舉名次不高,所以之前在京師觀政。

觀政結束後,蘇澤聽了沈一貫的意見,向文選郎張四維推薦了兩人。

兩人就得以留任京師都察院,擔任了山東道監察御史裡行。

沈一貫怎麼會帶着兩人過來?

今天沈一貫過來訪友是正常的,但是這兩個同年蘇澤並沒有太多的交情。

“肩吾兄,沈兄,王兄。”

沈藻和王任重見到蘇澤還記得自己的姓,明顯臉色激動起來,沈一貫對着蘇澤說道:

“子霖兄,這兩位同年求到我頭上,我只能帶着他們來求你了。”

“啊?”

沈一貫苦笑說道:

“還不是子霖兄的考成法,他們都快要將六科逼瘋了!”

(本章完)

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48章 流黜(加更!)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50章 辦報第25章 再升官第304章 鐵路第47章 助攻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87章 齊發力第55章 壓力怪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23章 丹術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4章 徐階思退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40章 盛世第47章 助攻第51章 國祚減二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63章 車營之法第178章 國本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56章 大婚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44章 拆臺子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75章 楚宗案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55章 壓力怪第156章 大婚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123章 丹術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87章 齊發力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57章 立成法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5章 圈子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
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48章 流黜(加更!)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50章 辦報第25章 再升官第304章 鐵路第47章 助攻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87章 齊發力第55章 壓力怪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23章 丹術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4章 徐階思退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40章 盛世第47章 助攻第51章 國祚減二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63章 車營之法第178章 國本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56章 大婚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44章 拆臺子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75章 楚宗案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55章 壓力怪第156章 大婚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123章 丹術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87章 齊發力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57章 立成法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5章 圈子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