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

隆慶皇帝從馮保手裡,接過了蘇澤的奏疏。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

隆慶皇帝的老習慣,遇到比較重要的奏疏,他都會先看完奏疏,最後再看閣老的票擬意見。

這是爲了不被閣臣的意見牽着鼻子,先自己看奏疏瞭解具體情況。

隆慶皇帝打開奏疏,奏疏的前半段是講的養象所的事情。

蘇澤給皇帝的提議是開放養象所爲皇家動物園,允許京師士庶百姓參加,用“捐銀”方式來自籌資金。

“臣聞周文築靈臺而庶民子來,漢武開上林而百獸率舞。蓋聖王御宇,必使珍禽異獸得洽天和,黎庶黔首共沐恩澤。”

看到這兩句話,隆慶皇帝嘴角就露出笑容,無論是周文王還是漢武帝,都是千古明君。

如果是別人這麼寫也就算了,蘇澤這一頓馬屁下來,皇帝還是很受用的。

“今查養象所蓄象十二,麒麟一頭,並驊騮、犀兕之屬凡三十有奇,皆先代外藩貢瑞,實爲太平之徵。”

“今養象所佔地廿頃,林泉幽勝,若仿靈臺舊制,旬日一開,許京師父老攜童稚入觀。”

捐銀助餉,這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了。

捐銀製度從唐宋就有了,唐宋也有用捐銀開放皇家園林獵場的先例。

蘇澤羅列了養象所的開銷,每年光是飼養和人員費用,就差不多有六千兩銀子。

如果按照蘇澤的辦法,第一年就能節省下好幾千兩,隆慶皇帝本身就對於養象不上心,開放養象所也算是與民同樂了。

就在皇帝拿起御筆,準備批准這道奏疏的時候,他才發現奏疏還有後半段。

這一段是關於鎮撫司的。

關係到鎮撫司,隆慶皇帝坐正了身體。

錦衣衛鎮撫司是一個特殊的機構,隆慶皇帝自己不愛用鎮撫司,但是他的父皇就很愛用這個機構。

當年胡宗憲就是被抓入鎮撫司大獄,在詔獄中自殺的。

王世貞的父親也是被逮捕入鎮撫司詔獄後死亡的。

嘉靖朝的大臣,聽聞鎮撫司詔獄色變。

隆慶皇帝比起他父皇,繼位過程順利,正統性很強,政治局面也比較穩定。

他在裕王府的時候,也飽受東廠和錦衣衛的監視,本性上也不喜歡這些特務機構。

繼位後隆慶皇帝釋放了詔獄中的政治犯,將鎮撫司詔獄空了出來。

當然,皇帝自己不用,不代表皇帝就要廢除鎮撫司。

這就和軍隊一樣,四方太平不代表就要馬放南山,東廠和錦衣衛就是皇權的一部分。

但是看了蘇澤的奏疏,隆慶皇帝的眉頭皺起來。

蘇澤的奏疏,並不是請求廢除鎮撫司。

如果是那樣,皇帝直接就會駁回他的奏疏。

反覆看完了蘇澤的奏疏,隆慶皇帝明白他的意圖,這是要改變鎮撫司的職能?

不對,不僅僅是改變鎮撫司的職能。

隆慶皇帝現在對蘇澤的套路也已經很瞭解了,蘇澤不僅僅是要改變鎮撫司的職能,是要對整個大明的司法體系動手!

蘇澤在奏疏中提出了一個概念,刑律和民律。

謀反大逆,殺人放火,作奸犯科,此等罪大惡極的案件,是朝廷需要立刻判決的,用來正視聽清民風的,這類案件就是《尚書》中“明刑弼教”的刑律。

而民間私訟,產田糾紛,友鄰不睦這類,戶婚田土錢債諸事的案件,實際上並沒有以上案件那麼罪大惡極,所訟的也不過雞毛蒜皮的小事,蘇澤將其歸於民律。

蘇澤又講,由於京師的民律訴訟太多,以至於順天府的案件積壓如山,很多嚴重的刑律案件都得不到及時審判。

而普通百姓之間的訴訟糾紛,官府也不由分說的將原告被告雙方都抓入牢房,而百姓人家爲了儘快把人從牢房中救出來,都要傾盡家財賄賂官員衙役。

還有一些地方官員,厭惡百姓訴訟,用“爭訟”的罪名將原告被告不由分說逮捕入獄,完全不按照《大明律》宣判,肆意加重懲罰。

這樣的結果是民間根本不相信官府,在一些地區宗族私刑氾濫,宗族外則用械鬥來解決爭端,官府都不敢插手。

長此以往,嚴重影響了朝廷和官府的威信。

隆慶皇帝看到這裡也重視起來,刑律之事確實不是小事情,蘇澤說的這些情況,其實刑部官員也已經上書講過。

但是刑部也沒有好的辦法。

國初的時候,民風相對淳樸,地廣人稀,經濟糾紛也不如現在多。

到了隆慶朝的時候,地方經濟發展,戶婚田土錢債諸事的訴訟越來越多,也出現了專門負責打官司的訟師,這讓地方官府不堪重負。

有些地方爭訟成風,還有訟棍慫恿百姓打官司,很多明代官員都認爲爭訟敗壞民風。

可每次刑部也拿不出什麼有效的意見。

而蘇澤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對鎮撫司進行改制,將一部分精通律法刑訊的錦衣衛獨立出來,成立刑案司,專門督辦京師的刑事案件。

如果遇到謀反殺人之類的大案,則由鎮撫司的刑案司直接介入,用最快速度緝拿兇手,維持京師的治安穩定。

而另外一部分的鎮撫司錦衣衛,則成立一個民案司,專門負責錢債諸事。

而剩下的戶婚田土諸事,因爲涉及到地方百姓,所以還交給順天府來處理。

“如此則刑獄得速理,奸頑知震懾。昔漢宣帝置廷尉平,囚繫益少;宋太宗設審刑院,囹圄常空。今以鎮撫司改制,歲省冗費當以萬計,而刑名清明,實乃裨益聖治之要務也。”

這部分的內容其實皇帝也沒意見。

也如同蘇澤奏疏所說的,這些在前朝也是有舊制的,鎮撫司的職責中也有這些,讓他們處理也是沒問題的。

實在不行,還可以讓刑部和大理寺介入嘛,三法司公推就是了。

但是最後這個在鎮撫司專設民案司,負責民間的錢債諸事,就是歷朝歷代都沒有出現過的先例了。

而這個民案司還沒有成立,蘇澤就已經給民案司找了兩個支柱業務。

第一個是出售紅契。紅契,是官府印刷的格式合同,民間遇到土地交易的時候,也怕後面的訴訟爭議,所以官府會印刷一種官方的格式合同,因爲是用紅墨印刷,所以被稱之爲紅契。

紅契原本是免費領取的,後來土地流轉增多,官府開始收取工本費。

但是胥吏看到了機會,胥吏會截留紅契,然後再加價賣給百姓。

紅契的價格飆升,普通百姓又捨不得再用紅契去交易,而民間交易增多,導致土地的產權爭議更多了。

蘇澤提出,乾脆不要再收什麼工本費,而是由鎮撫司民案司專門銷售紅契,一份紅契是交易總價的千分之五。

交易後,紅契一式三份,買家賣家和鎮撫司都存檔,日後賣出土地的糾紛,鎮撫司直接調出紅契存本,就可以直接處理了。

而另外一項業務,就是針對民間錢貸的。

民間錢貸糾紛,涉及到大宗買賣和借款的,也可以由鎮撫司來發放紅契,同樣按照總額的千分之五抽取工本,也一樣留存備查,日後遇到錢債糾紛,就可以拿出紅契存本來處理了。

蘇澤還建議以後鎮撫司的紅契,要專門雕版印花防僞,這筆工本費稱之爲印花錢,可以用來供應鎮撫司的俸餉。

在這麼長的奏疏最後,蘇澤提了本奏疏最大的王炸。

請刑部將《大明律》中有關戶婚田土錢債諸事的條例單獨列出來,在這個基礎上重修《大明民律》,用這部新的律令來指導有關民事案件的審判。

修律!

好傢伙,蘇澤在修史、修歷之後,又給皇帝送上了一個修律的禮包。

修律是什麼概念,勘定律法同樣也是一個王朝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能修律的皇帝也都是能名垂千古的。

就算這個修律,只是對戶婚田土錢債諸事修律,但是同樣也是了不起的功績。

而且按照蘇澤的奏疏,這個修律確實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而且也是做了以後能利國利民的事情。

這時候隆慶皇帝才翻到奏疏的最前面,翻看閣老們的票擬意見。

李春芳告假,趙貞吉沒有票擬,高拱和張居正對於蘇澤這份奏疏有關修律的事情,都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隆慶皇帝也動心了。

鎮撫司每年的開銷也不小,蘇澤雖然在奏疏中說,販賣紅契的“印花錢”到底能收多少不好預測。

但是整個京師涉及到田產住宅的交易不少的,很多商人百姓其實也怕產權糾紛,就算是多花點錢,能有堂堂錦衣衛來見證,買賣雙方都會安心不少。

高拱的票擬意見是:

“鎮撫司分司刑民二律,宜敕刑部、都察院詳議職司劃分,務使詔獄虛設之弊得除,司法清明之效可期。該員以財計切入衛所積弊,老成謀國,伏乞聖裁。”

張居正的評價更高,“破立並舉實裨新政,宜速頒敕諭施行。”

此外張居正還表示,印花錢直接入內帑,專門負責鎮撫司的俸餉。

看完奏疏,隆慶皇帝還是有些猶豫。

他想了想,對馮保說道:“東廠怎麼看?”

馮保在路上已經想好了對策,等到皇帝發問後,他裝作思考了一下,這才說道:

“陛下,僕臣以爲,蘇翰林此疏極好。”

這下子隆慶皇帝驚訝了。

作爲司禮監太監,太監最怕的就是被扣上“私通外朝”的帽子。

司禮監是皇帝的家僕,旗幟鮮明的和外朝大臣站在一起,那皇帝要怎麼想?

馮保也是司禮監的老人了,是經歷過嘉靖朝和裕王府殘酷宮廷鬥爭上來的,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皇帝藏住了自己臉色,平靜的問道:“那朕到是要聽聽你的高見了。”

皇帝這句話不陰不陽,讓馮保猜不出皇帝的真實態度。

越是大人物,越不能衝動用事,越是不能讓下級輕易的猜出自己的心事。

隆慶皇帝這態度,也是一種試探。

這一刻馮保已經有些後悔了,自己這麼做終究還是犯忌諱了。

但是既然已經走了這條路,那就更只能一條路走到黑。

雖然馮保不清楚隆慶皇帝的真實態度,但是他還是選擇繼續走下去。

馮保說道:

“陛下,養象所和修律的事情僕臣不清楚,也不懂這些國家大事,但是就有一點,無論是養象所的捐銀,還是鎮撫司的印花錢,都能讓錦衣衛多些進項。”

“這樣一來,陛下再授錦衣衛的時候,外朝也沒辦法再議論了。”

馮保這回答十分的巧妙了。

他並不清楚隆慶皇帝是否贊成蘇澤的政策,而且作爲司禮監太監,他也不方便在這樣的大政上表態,萬一誤判了皇帝的態度,那自己的前途就完蛋了。

馮保不講其他的東西,就講蘇澤奏疏的好處,這些銀錢收入能夠減輕財政支出,還能增加內帑收入。

不用外朝的銀子,日後皇帝再拿錦衣衛百戶千戶去封賞,外朝大臣也沒有話說。

馮保站在皇帝內臣的位置上說這話,自然也沒有任何問題。

至於這民律能不能修成,那就是外朝的事情了。

馮保說完之後,隆慶皇帝想起了上元燈會。

上元燈會內帑也出了錢,效果非常的好,而燈會結束那些外朝大臣也沒有像以前那樣攻擊皇帝鋪張浪費,京師百姓都誇辦得好,上元燈會有盛世氣象。

後面的百戲會和靈濟宮大會也都是這樣,百戲會是太子用皇室閒置的鋪子和內帑庫存的舊物賺錢辦的,開幕的效果極好,羣臣和百姓都稱讚太子的孝心。

而蘇澤搞錢的本事皇帝也是知道的,如果真的能掙錢,那日後皇帝在封賞親信親戚,也不用再受外朝言官的嘮叨了。

這麼想來,修律反而都是附帶的了。

隆慶皇帝下定了決心,他對着馮保說道:“下旨刑部,由刑部侍郎李一元,領着刑部官員議一下,這民律要怎麼修,上本奏疏來。”

“養象所和鎮撫司民案司可以先辦起來,剩下的事情等法司詳議之後,再釐定鎮撫司刑案權責。”

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81章 跳幫戰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6章 畫餅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82章 代王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35章 馮保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83章 羊吃人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140章 盛世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84章 邊亂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3章 講學之風第41章 冊立第50章 辦報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35章 馮保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53章 水毒病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5章 圈子第253章 水毒病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35章 馮保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57章 立成法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8章 奸佞是我?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55章 壓力怪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
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81章 跳幫戰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6章 畫餅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82章 代王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35章 馮保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83章 羊吃人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140章 盛世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84章 邊亂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3章 講學之風第41章 冊立第50章 辦報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35章 馮保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53章 水毒病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5章 圈子第253章 水毒病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35章 馮保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57章 立成法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8章 奸佞是我?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55章 壓力怪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