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考成法

第133章 考成法

——【模擬開始】——

一天後,《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送到內閣,內閣輔臣中只有張居正表態支持,奏疏被送入宮中。

兩天後,皇帝駁回了你的奏疏,奏疏流入六科,引起羣臣激憤!

不僅僅科道言官,京師大部分官員都上書反對!

皇帝主動罷黜你報館總編和東宮講官的職位。

三月的京察中,你被貶謫出京。

——【模擬結束】——

好傢伙,蘇澤知道這道奏疏的阻力大,卻沒想到竟然大到了這個地步。

這道奏疏的阻力竟然大到,執掌吏部的高拱都保不住他的地步。

【是否花費4000點威望值,強行通過奏疏?】

4000點!

看到這個數值,蘇澤也愣住了。

以他的官位,每個月也才120點威望。

4000點,就是蘇澤要積攢兩年才能攢夠的威望!

【威望值不足,奏疏會在扣除威望值後,遞延執行。】

蘇澤連忙說道:“系統,可以放棄奏疏再模擬嗎?”

【可以,但本次模擬會扣除每月模擬次數。】

蘇澤咬着牙,顯然也只能放棄這本奏疏了。

遞延執行,也就意味着蘇澤這兩年都沒辦法繼續上疏,一直要等到威望值攢夠了才能強行執行。

而且從模擬結果上看,自己上疏了會被貶謫,那每個月獲得的威望會更少。

那還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攢夠。

蘇澤還是低估了整個官僚機構對考成法的反對,那現在也只能及時止損,重新修改上疏。

蘇澤這一次的上疏,其實就是照抄的張居正的考成法。

所謂考成法,就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

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後一本呈內閣;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每完成一件登記一件,反之必須如實申報,否則論罪處罰;六科也可要求六部每半年上報一次執行情況,違者限事例進行議處;最後內閣也可對六科的稽查工作進行查實。

“考成法”就形成了以內閣統領監察機構、再以監察機構監督中央六部,並以六部統率文武百官及地方官員,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員考評機制。

考成法,就是大明版的績效考覈。

從某種程度上講,考成法其實是加強了六科和都察院的權力。

實際上,蘇澤從來沒有反對過言官。

大明言官體系雖然也有各種弊端,但是總體上來說是歷朝最完備的。

一個沒有糾察體系的官僚系統是非常可怕的。

蘇澤從沒有將六科都察院視作自己的敵人。

蘇澤反對的是如今言官成爲黨爭工具,監督機構變成了整人的工具。

而歷史上的考成法,就是在張居正主持變法的時候推出的,在蘇澤看來,考成法纔是張居正變法的核心內容,而不是一條鞭法這樣的財稅變革。

蘇澤現在也明白了,爲什麼張居正改革要先實行考成法,只有先整頓了官僚機構,才能推行新法,要不然新法就會變成一紙空文。

蘇澤穿越以來,如果不是靠着金手指,在這幫大明噴子的掣肘下,怕是一件事都做不成,所以他纔想要推出考成法,整頓大明的監察體系。

看着結算報告,蘇澤嘆息一聲:“完整的考成法,疑似有些太先進了。”

蘇澤反覆的看了幾遍結算報告,發現這一次的模擬和前幾次有不少區別。

前幾次的模擬,都是【皇帝迫於朝野壓力,不得不罷免】,而這一次是【皇帝主動罷黜你報館總編和東宮講官的職位】。

原來如此。

考成法實際上是加強了內閣的權利,這等於將監察權收歸了內閣,這才引起了皇帝的不滿。

歷史上,張居正在推行考成法的時候,萬曆還沒成年。

而萬曆親政後,申時行內閣就立刻廢棄了考成法,但是一條鞭法卻部分保存了下來。

原來是這樣!

一次失敗的模擬,卻能給自己帶來有用的信息,自己的金手指的功能比想象中的還要強大!

既然這樣,蘇澤就開始着手修改奏疏。

首先是考成法的範圍。

完整的考成法,是一套從京師到地方,囊括了所有官員的考察體系。

這自然引起了整個官僚機構的反對。

京察在即,蘇澤可以先將考成法的對象,縮小到六科和都察院,如果是先從監察機關入手,阻力是不是就能小很多?

而如果能通過考成法改變監察機關的工作風氣,那自然也能影響到整個大明的吏治,這樣一來,也能影響到京察。

蘇澤越想,越是覺得這個辦法好。

至於要怎麼改?

張居正版本的考成法,就是以內閣督查六科,六科在督查都察院和六部。

那就直接改成,讓皇帝親自督查六科,再由六科去督查都察院。

至於六部,六科和都察院原本就有都察六部的職責,只要將六科和都察院抓起來,他們自然就會盯着六部和其他衙門了。

其次就是要分離六科和都察院的職權。

六科原本設計是都察六部的,而都察院則分成十三道,是朝堂都察地方的機構。

但是歷史發展中,監督地方的職能,逐漸被派往地方的巡撫、巡案取代,都察院的職責開始和六科重合。

那蘇澤版本的考成法,就要重新讓六科和都察院回到自己原本的職能上。

六科和都察院,都只能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行使督查權,而不是和以前一樣,遇到事情就像瘋狗一樣撲上來,製造輿論壓力來整人。

蘇澤寫道:

“竊惟憲臺職司風紀,科道責在糾彈,然近日言路漸弛,劾奏多憑風聞,不務實跡。或捕影捉風,以虛詞陷人;或牽強附會,借訪單逞私。”

“臣伏請嚴敕六科、都察院:凡糾劾臣工,務須援引確鑿,就事覈驗。一應彈章必明注時日、指陳實跡,若錢糧則勘驗簿冊,刑名則查覈案牘,吏治則取證民情。”

“其有虛捏浮言、羅織罪名者,許被劾者具實反坐;若事出有因而查無實據,則科道官當以“風聞不實“論處。如此則憲綱肅而讜論興,官謗息而實事舉。”

蘇澤滿意的放下筆。

以前的種種國策,無論是金瓶掣籤還是其他的奏疏,都是蘇澤“參考”了歷史上的智慧,是在別人的基礎上,“文抄”的改革措施。

但是這一次對考成法的修改,則是蘇澤真正意義上,第一次根據朝堂的現狀,制定的具體的政策。 蘇澤更加理解了這句話:“政治就是妥協的藝術”。

這句話並不是說,政治就要互相妥協,做政治勾兌。

而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施政者需要足夠的耐心,要用最小的代價,逐步推動改革,而不是猛打方向盤猛掉頭,一會兒左一會兒右,那整個國家就會被帶向深淵。

有時候不折騰這臺國家機器還能靠着慣性運轉幾十年,一折騰反而更快的滅亡。

蘇澤看向【手提式大明朝廷】,自己這個金手指確實強大,除了強行通過政策外,系統還能模擬政策推出後的反應,這是多少大政治家都夢寐以求的事情!

蘇澤寫完了奏疏,這是自己閹割版的“考成法”。

蘇澤版的考成法,將考成的範圍限定在六科和都察院兩個機構。

皇帝親自督導六科,而六科則督導都察院。

又規定了六科和都察院的監察範圍,禁止風聞言事,糾劾大臣必須要有證據,就事論事。

六科都察院同時還要將自己正在辦理調查的案件登記,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就要受到懲罰。

這樣一來,監察權名義上歸給皇帝,就不會引起皇權的忌憚。

但是名義上是名義上,任何權利也要用才行。

改革的範圍縮小,引起的反對聲浪自然也小。

以六科都察院在外朝的臭名聲,自己提議的考成法,很多官員反而要拍手叫好。

但是同樣的,蘇澤也留了尾巴。

六科都察院有糾察百官的職權,那日後將考成法用到其他衙門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用後世的話說,就是先圈定一個改革試點,在改革獲得成效後,再全面推廣。

蘇澤將這份新的《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接着嘴角露出笑容。

——【模擬開始】——

一天後,《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新)送到內閣,內閣輔臣中只有張居正表態支持,奏疏被送入宮中。

兩天後,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奏疏流入六科,六科言官激憤。

一部分六科和都察院的言官視你爲仇讎,但也有一部分言官認同你的改革。

因爲朝野議論太大,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準備年後再議。

最終你的奏疏不了了之。

——【模擬結束】——

【是否扣除300點威望,執行該奏疏?】

【剩餘威望:360點】

果然!

經過修改後的奏疏,需要的威望值大大降低。

一部分言官認同自己的改革?

也對,言官是一羣人,當年冒死彈劾嚴嵩父子的是言官,在言官之中,自然也有不願意成爲黨爭工具,想要真心實意做事的人。

自己的考成法,限制了六科都察院的風聞之權,但是同樣的也給了言官日常工作的方向,也就是回到六科和都察院設立之初的體制上:

六科糾察都察院和六部,都察院則迴歸到督查地方的工作上。

這還是蘇澤第一步的改革方向,接下來蘇澤準備將都察院,改到類似後世巡視巡查的督查方式上。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首先是要通過考成法,將言官的工作限定在具體實務上。

“扣除威望值。”

【威望值已經扣除,剩餘威望值60點,請宿主在現實中完成上疏。】

蘇澤拿起奏疏,今天報館已經鎖衙,通政司的官員也不會再過來,他乾脆拿着奏疏,直接向通政司走去。

——

通政司。

通政使李一元,坐在他的公房內,他將今日最後一份奏疏封入秘匣,長長送了一口氣。

今天開始,除了少數需要人值班的要害部門外,大部分衙門都已經鎖衙。

這也就意味着,從現在到元宵節這段期間,是一年當中通政司難得的輕鬆時光。

通政司需要值班,但是臨近過年,李一元還是將大部分屬下了放回了家,反正過年期間只要輪值就行了。

這位人稱“大銀臺”的通政使,深深靠在太師椅裡,這一年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先是彈劾徐階的奏疏大戰,然後又是幾場政治風暴,都將通政司折騰的不輕。

當然,這些事情自然有下面的官吏跑腿。

可代王宗室朱儁棠敲響登聞鼓,可是把他這個通政使嚇得不輕,李一元這位大銀臺當時都準備辭官歸鄉了。

朝廷的水太深了!我李一元把握不住!

幸虧代王案件迅速了結,這才讓李一元將辭呈收了起來。

接下來幾個月,又發生了遼王案等一系列的事件,李一元都戰戰兢兢。

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李一元拿起桌案上的《樂府新報》,準備好好放鬆一下。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手下輕敲門,李一元皺起眉,還是讓這名屬下進來。

這件這名屬下手裡按着一本奏疏,李一元疑惑的說道:

“都今天了,怎麼還有奏疏?是之前遺漏的嗎?”

下屬使連忙說道:

“回大銀臺,這份奏疏是剛剛送來的。”

送往內閣的秘匣已經封存,李一元煩躁的說道:“今天才送來的奏疏?先放着吧,等到上元節後再送好了。”

但是年輕的下屬支支吾吾的說道:

“大銀臺,但是送奏疏的那位說,務必今日送到內閣。”

李一元被氣消了道:“?難道還要別人教通政司做事?”

“是翰林院蘇澤的奏疏。”

聽到是蘇澤的奏疏,李一元依然眉頭緊鎖,但是他還是老老實實的接過了下屬手裡的奏疏。

通政使有拆閱奏疏的職能,是整個公文運轉體系的起點,所以這個職位十分的要害,能第一時間知道朝廷的重要消息。

等到李一元將奏疏讀完,臉色慘白的說道:

“完啦完啦,這個年是過不好了!”

他對着手下說道:“速速將人都召回來!”

(本章完)

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78章 公私第123章 丹術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75章 楚宗案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52章 貢監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33章 考成法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83章 親親尊尊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81章 跳幫戰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95章 崩盤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96章 三策(五更)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57章 立成法第16章 立人設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304章 鐵路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200章 舌戰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95章 崩盤第42章 經筵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54章 蒸汽機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3章 講學之風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5章 再升官
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78章 公私第123章 丹術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75章 楚宗案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52章 貢監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33章 考成法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83章 親親尊尊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81章 跳幫戰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95章 崩盤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96章 三策(五更)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57章 立成法第16章 立人設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304章 鐵路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200章 舌戰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95章 崩盤第42章 經筵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54章 蒸汽機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3章 講學之風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5章 再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