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

“展會?”

工部郎中萬敬看着蘇澤。

自從雷禮入閣後,工部尚書的位置暫時空缺。

但是中下級的官員隨着來了一次調整。

萬敬和傅順都從員外郎升爲郎中,算是跟着雷閣老更進一步了。

工部治下,四大核心清吏司,分別是主管營造的營繕司,主管冶煉和軍器製造的虞衡司,主管水利工程和漕運的都水司,以及主管屯田、陵墓的屯田司。

萬敬升任了虞衡司郎中,而傅順則升任營繕司郎中,算是正式踏入了中高級官員的行列。

蘇澤點頭說道:

“京師貨物日豐,又有萬國商人往來,搞一個商品展示,吸引商人們來參展交易,也是促進京師繁榮的好事。”

萬敬是個聰明人,也跟着點頭贊同。

京師討論最多的幾個新聞,普通百姓都在討論雷禮入閣,祖陵被淹。

但是對於官員來說,新閣老入閣也不是什麼稀罕事情,而且雷禮入閣擺明就是爲了水利去的,其實和大部分官員關係不大。

而祖陵?

祖陵隔三差五被淹,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了。

有心官員,最關心的,還是去年戶部統計出來的《會計錄》。

新稅的增長,特別是那筆龐大的市舶稅,都讓官員們浮想連綿。

市舶稅,是對進出港的船隻徵收的關稅。

那商稅,就是對大明的商人徵收的商稅。

如今市舶稅一年都能有四百萬兩,那商稅呢?

官員們的目光,落在了試點徵收的順天府頭上。

如今幹什麼不用錢?

朝廷和官府也缺錢啊!

而作爲工部的郎中,萬敬更是明白這個道理。

鐵坊炮廠都要錢才能造,修造棱堡的成本是幾十萬兩一座。

虞衡司下的幾個局,整日向萬敬哭窮,特別是京郊的藥火廠,經營多年還是虧本,偏偏火藥生產的要求嚴格,成本始終居高不下。

萬敬知道蘇澤的性格,既然他找上門來,定然不會讓自己吃虧,於是問道:

“蘇兄,那我們虞衡司可以做什麼?”

蘇澤話題一轉說道:

“萬兄,你不是最近都在爲了虞衡司的鋼鐵憂心嗎?”

萬敬長嘆一聲。

去年的時候,爲了備戰東勝衛,工部在京師和工部,都設立了大型的冶鐵廠,鍊鐵鑄炮。

光是京師,工部就豎起了三座高爐。

可誰也沒想到,戚繼光在東勝衛竟然打出瞭如此輝煌的勝利,緊接着就是俺答封貢,北境無事了。

當然,大明朝廷也不會因此就馬放南山,可幾座大型鐵廠的產能,還是過剩了。

虞衡司主管軍工生產,這幾座鐵廠又都是萬敬親自督造的,他自然捨不得關閉。

鐵冶這種行業就和化工一樣,一旦高爐點燃就不能停,一旦停工想要復工就難了。

可這麼大的產能,想要消化掉,也絕非容易的事情。

這些日子萬敬主要憂心的就是這件事。

蘇澤說道:

“這次展會,就是個消化這批鋼鐵的好機會。”

蘇澤緊接着又說道:

“不僅僅能消化工部積壓的鋼鐵,萬兄這幾座鐵廠怕是還不夠用呢!”

——

四月十七日,京師的春雨逐漸停歇,這也讓工部都水司鬆了一口氣,看樣子京師在入夏前不會發生水災了。

但是通政郵遞司傳來的消息來看,河南、陝西還在下雨,今年夏天黃河十有八九要出水情了。

剛上任的雷禮忙個不停,一道道和水利有關的政令從內閣發出去,長江黃河沿岸的府縣都要加固河堤,六科十三道的御史也分別派出,巡視重點城市的堤壩。

但京師最大的話題,是在京郊建造的博覽會。

上個月末,順天府突然張貼告示,要在京郊開一場博覽會。

緊接着,四大報紙都刊登了相關報道。

工部虞衡司、營繕司都派遣大量的工匠去京郊建造展館。

《樂府新報》更是報道,本次展館將要採用獨特的材料建造,建造速度更將是奇蹟般的飛速。

一開始的時候,京師百姓都當這不過是報道的噱頭。

但是半個多月的時間,京郊展館竟然已經初具雛形,展館成爲京師百姓熱議的話題。

張純今天領着自己的同學,來到京郊博覽會的展館工地上。

這座空地原本是楞嚴寺的地盤,但是在順天府清田的時候,發現這塊土地的產權有問題。

楞嚴寺也非常老實,很自覺的拆毀了土地上的建築,將這塊土地交給了朝廷。

可也不知道是不是佛祖保佑,這塊土地又被工部看中,成了第一屆博覽會的場地。

而博覽會動工後,京師百姓也對這個新奇的建築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經常出城來看施工進度,帶動着楞嚴寺的香火日益鼎盛。

張純眼前的這座鋼鐵爲骨架,玻璃爲皮的建築,實在是太過於超前了。

大塊玻璃拼接成了牆壁,陽光照射下反射出光芒,張純帶着同學,跟着張明遠走進了這個建築羣。

“其實這些玻璃房子都不高,玻璃外牆也都是拼接成的。”

張明遠向張純介紹,起初蘇澤說起要用玻璃造房子的時候,張明遠都要罵人了。

如果不是蘇澤,張明遠都覺得這是在戲弄自己。

但是隨着蘇澤要來了工部的人,在那位營繕司郎中傅順的寫寫畫畫中,工部的匠人還真的把玻璃房子造起來了!

張明遠又說道:

“其實玻璃房子要比木質房屋還好造,只要打好鋼鐵骨架然後把玻璃固定上去就行了。”

“而且只有主體建築是純玻璃外牆的,邊上那些房子還是木質的,就是外面貼了玻璃。”

張明遠有些自豪,這些玻璃都是房山的玻璃廠生產的,自從開始建設以來,房山玻璃廠也打響了名氣。

“這座五彩殿,是整個博覽會最難造的地方。”

張純一行人來到一個玻璃穹頂的房間中,這個房間其實也不高,但是頂部的玻璃不是普通的白色玻璃,而是各種顏色的五彩玻璃。

這些五彩玻璃在陽光照射下,變幻出奇妙的色彩。

“蘇翰林真是文曲星下凡,誰能想到往玻璃裡添加東西,就能燒出五顏六色的玻璃來。”

“以往我們玻璃窯廠也燒出過彩色玻璃,但是不知道其所以然,用了蘇翰林的辦法,就能燒出所需要顏色的玻璃了。”

張純又轉了一圈,整個建築的支撐部分,就是鋼鐵做成的支架。

張明遠說道:

“蘇翰林說,這些都是京師鐵廠生產的炮鋼,也就是用來鑄炮的鋼材。”張純摸着鋼鐵的支柱,忍不住問道:

“這豈不是要花不少錢?而且用炮鋼會不會太浪費了?”

張明遠笑着說道:

“大郎你不知道,京師那些鐵廠一天能產多少鐵!”

“鋼材的價格早就被打下來了,這根鋼柱可要比同樣的木頭柱子還便宜!”

張明遠又說道:

“這鋼柱可是工部的老爺們算過的,說是要承重就必須要用炮鋼,就連這展廳都是老爺們算了又算,用的也是最新的構造。”

張純看了一眼,這座展廳確實和傳統建築風格完全不同,所以看起來也更加空曠。

張明遠又說道:

“下次你再去我們房山縣看看,現在房山縣的煤礦,都已經用上了鐵製的軌道,一匹馬可以拉三輛礦車,運煤成本還不及從前的零頭!”

“博覽會用的鋼材,都是工部營繕司的庫存鋼材,這些鋼材原本是準備鑄炮的。”

“與其放在庫房裡生鏽,還不如用在這裡。”

張純摸着鋼柱,心中涌起了一絲奇怪的感覺。

原本用來鑄炮的鋼材,成了這座神奇建築的骨架,撐起五彩的玻璃。

這個時代的變化之快,已經徹底超過了他的想象。

張明遠看着玻璃穹頂,內心也十分激動,房山的玻璃窯廠火了,京師達官貴人也紛紛下單,訂購各種顏色的彩色玻璃。

甚至不僅僅是京師,各地商人也都來到房山玻璃窯廠,訂購各種彩色玻璃。

僅僅是玻璃窯廠上月的商稅,就抵得上整個房山縣三個月的田稅了!

這樣下去,今年房山縣就要異軍突起,成爲京畿地區的納稅第一縣了!

縣令大老爺不僅僅私人掏腰包獎勵了張明遠,還向吏部和順天府衙門都寫了褒獎信,按照最新的吏員制度,今年張明遠的考察就是優等。

只需要三年優等,張明遠就可以晉升了。

張純這時候又發現,這鋼柱是嵌入一個石制“地基”中的。

張明遠說道:

“大郎,這柱子是水泥,也是在房山縣窯廠裡燒出來的。遇水則化,風乾成石,也是蘇翰林的妙方。”

張純似懂非懂搖頭,一行人剛走出主展廳,張純又見一羣人擡着古怪的機器進入展館。

“十三郎,這些是什麼?”

張明遠立刻說道:

“這些都是展出的機器。”

“機器,機器有什麼好展出的?”

張明遠摸着頭說道:

“我也不知道,但是聽說這機器叫做繅絲機。”

“這是製作絲綢的?”

張明遠點頭說道:“聽說這種機器可厲害了,煮繭、繅絲、復搖、編絲都可以在這麼一臺機器上完成,只要幾個工人就能完成幾十戶養蠶戶繅絲。”

“那邊展廳裡除了繅絲機,還有棉布紡紗機,滾筒梳毛機,這些機器都是鐵質的。”

“鐵質的?爲什麼不用木質?”

張純是見過紡織機的,他幼年讀書的錢,就是母親用紡車一匹一匹的織出來的。

但是這些巨大的鋼鐵機器,和他童年見過的紡車完全不一樣。

張明遠說道:

“木質的容易壞啊,以前的鋼鐵價格太高了,但是現在價格已經下來了,還是用鋼鐵的更方便。”

張純問道:

“這些也是官辦的工坊?”

張明遠搖頭說道:“這些可都是民辦的工坊,那臺滾筒梳毛機,就是之前得華陽獎的工匠周金亮,他所創辦的工坊生產的。這是第二代產品了,現在關鍵的零件都已經是鐵質的了,比以往更穩定。”

“而且他們的工坊還可以單獨出售維修的零件,維修起來比以往更加方便了。”

張明遠對這些新技術也很感興趣,在協助建造博覽會展館的時候,他也和這些參展的工坊主和匠人閒聊。

他最近就看中了最新的棉紡機,這臺機器可以從棉花軋棉去籽,到紡紗成線全部都在一臺機器上完成。

唯一麻煩的地方,就是需要穩定的動力。

房山水資源也豐富,擁有穩定的水流,可以用水力來驅動。

京師附近也有不小的棉花種植產區,而京師漕運也有支流通往房山,如果利用這些資源來製作棉布,成本說不定要比松江府的棉布還低。

如果真的能在北方製造出更便宜的棉布,那京師百姓自然會選擇北方的棉布。

等從展館出來,張純發現這展館其實根本就不大。

主體建築也就是隔壁楞嚴寺大雄寶殿大小。

整個展館甚至還不如隔壁楞嚴寺的僧舍大。

可能是因爲用了玻璃外牆,給人一種宏大的感覺。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展館給張純等人帶來的震撼。

鐵爲骨,玻璃穹頂。

這兩樣東西,能鑄炮的好鋼,在幾年前還是稀缺事物,先帝朝的時候抗倭的明軍將領們,還在抱怨火器的鋼材質量不過關。

可現在能鑄炮的鋼材,都用來建造展館立柱了。

而去年還被當做西方奢侈品的玻璃,已經成了造房子的常用材料。

僅僅是房山縣的玻璃窯廠,蘇澤幫着他們拉了一筆東宮的投資,廠房擴建之後,產量也已經提升到了一天一百方玻璃。

——

次日,四月十八日。

“號外號外!水晶宮博覽會月底開幕!”

水晶宮的說法,還是京師的報童們在販賣的時候,給博覽會展館起的名字。

但是很快,京師的百姓也開始用水晶宮來稱呼展館。

進而就連報紙上,都開始用水晶宮這個名字。

范寬風塵僕僕的走下馬車,他是從直沽匆忙趕回京師的,就是爲了參觀月底開幕水晶宮博覽會。

而范寬的身份,也是今非昔比了。

原本他只是範氏旁支的山人,靠着在京師做政治掮客,爲範氏謀取利益。

現在他是四大報之一的《商報》主編,一篇文章就能引起市場劇烈變化的大人物。

《商報》的利潤,在大同範氏諸多產業中是靠後的,但是現在就算賠本,大同範氏也會堅決的將《商報》辦下去。

不過范寬提前來京,還有一項更重要的事情。

這次博覽會的機會,山西籍的商人都要來京,范寬準備辦一件大事。

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304章 鐵路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125章 實學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130章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4章 高拱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81章 清田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41章 冊立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15章 圈子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46章 叩闕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16章 立人設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69章 寡斷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3章 講學之風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22章 升遷途徑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95章 崩盤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78章 公私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46章 叩闕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47章 助攻第25章 再升官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
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304章 鐵路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125章 實學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130章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4章 高拱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81章 清田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41章 冊立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15章 圈子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46章 叩闕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16章 立人設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69章 寡斷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3章 講學之風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22章 升遷途徑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95章 崩盤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78章 公私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46章 叩闕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47章 助攻第25章 再升官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