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盛世

第140章 盛世

沈藻和王任重一臉的苦澀。

自從皇帝頒佈詔令,以六科督導都察院後,上次罵戰中狠狠得罪了六科的都察院,就被六科的給事中們給整慘了。

臨近過年了,六科倒沒有讓都察院真的查出什麼來,但是要求每一個御史都要在年前訂立考簿,要將自己年後需要做的目標定下來。

如果不能夠完成考簿上的目標,就要被六科考覈爲下等,而按照蘇澤所上的考成法,屢次下等的御史就要被六科彈劾,調離都察院了。

沈藻和王任重是新科進士剛剛留任都察院的,他們當然不想要離開這個別人眼中的清貴職位。

沈藻和王任重最後還是找到了沈一貫,然後被沈一貫帶着求到了蘇澤的頭上。

王任重是個看起來比較粗直的西北漢子,進了蘇澤的院落後,他就說道:

“蘇兄,可得給我們二人指條明路啊,要不然我二人就要被考成法拿來‘祭旗’了。”

蘇澤看向這位同年,王任重用插科打諢說出了自己的窘境,又不敢對考成法抱怨,生怕蘇澤不滿。

果然能考上進士,智商都不會低,半年的官場下來,情商也基本合格了。

沈藻更加膽小一些,此時也滿懷希冀的看着蘇澤。

蘇澤帶着衆人回到屋內坐下,給炭爐生上火後,蘇澤這才問道:

“都察院其他的人是怎麼做的?”

還是王任重說道:

“按照新法,都察院要洪武舊例,分按十三道,對天下州府縣進行督查。”

“我和一清(沈藻字)兄都是山東道監察御史。”

“道內的資深御史,都和山東地方有聯繫,他們都派人前往山東打探消息,在考簿上立目標,要抓幾個貪官巨蠹出來。”

蘇澤這下子明白了。

改革後,都察院迴歸到洪武年的職能,將督查的重點放回到分管的道上。

那山東道監察御史,就要盯着山東境內的官員。

對於資深御史來說,這些都不是事情,他們在京師和地方上都有人脈,掌握一些貪官的消息,然後蒐集證據彈劾就行了,也總能完成考簿上的指標。

但是對於沈藻和王任重就不行了,他們是新人,在官場上沒有資源。

這時候沈藻小心翼翼的說道:

“蘇兄,我聽肩吾兄說,你和登萊的塗巡撫相熟,如果能幫我們二人引薦一下?”

蘇澤果斷搖頭說道:

“塗巡撫剛剛到任,而且忙着開海的事務,如何有時間幫這忙。”

聽到蘇澤不肯幫忙,兩人的臉色都黯淡下來。

但是蘇澤又笑着說道:“但如今正好有一件大事,需要兩位同年去糾察呢!”

大事?

沈藻和王任重立刻看向蘇澤,難道蘇澤有什麼山東案件的線索?

兩人做出洗耳恭聽的樣子,蘇澤這才說道:

“驛站。”

“驛站?”

沈藻和王任重都懷疑自己聽錯了,負責管理驛站的驛長,別說是官,甚至連吏都算不上,自己兩個堂堂的監察御史裡行,難道去彈劾驛長?

驛長能有什麼鉅貪?

如果不是知道蘇澤的爲人,王任重都認爲蘇澤是在戲耍自己。

蘇澤說道:

“兩位同年聽蘇某說完。”

“首先說我朝的驛站制度,太祖設置驛站,陸有馬驛,水有水驛,本來是用來供公差使用,或者用來傳遞緊急軍情的,再有就是御史出訪地方,或者陛下恩准優容的人員。”

“每有一驛,馬驛要附近的百姓分擔納馬錢,水驛要百姓納船。”

“驛站附近的各戶還要派人去驛站當差,所謂‘自備工食,其草料馬匹船隻鋪陳等項、各照田出銀、買備應用’。”

“除了馬伕船伕外,周圍百姓還要輪流去驛站做管戶,爲來往使客製造飯食。”

蘇澤接着說道:

“原本按照太祖的制度,能使用的驛站的人其實並不多,也不會對驛站附近的百姓產生太大的負擔。”

“但是上一次蘇某的好友汝默兄勘遼往來,卻發現驛站負擔極重。”

“可就算如此,過往驛站的官員們還是不覺滿足。”

“官員們要置辦酒席、要隨從人員、要廩糧蔬菜、要油燭柴炭,這些東西,也都加派在了當地百姓的頭上。”

“可如果僅僅是往來官員也就算了,還有很多人打着辦差的旗號,手持官府頒發的堪合,肆意使喚沿途驛站,有些官員甚至給沒有官身的人也頒發堪合,還有人事畢後不歸還堪合,反而將手裡的堪合轉賣,驛站的負擔越來越重。”

沈藻和王任重聽得認真,顯然蘇澤說的這些事情,是他們這些新官不知道的。

蘇澤接着說道:

“就說這京郊龍泉驛,有客房百間尚不能夠用,勘遼使團到了都要驛長協調住宿,以至於有正事的官差得不到好好的休息,奸滑之輩卻以堪合來盤剝驛站。”

“世宗皇帝感念了驛站的辛苦,着令戶部撥款補貼繁忙的上驛,今上繼位又體諒民力,又將中驛囊括其中。”

“而隆慶二年,戶部用來撥助驛站的銀子就達到了五十萬兩。”

“如今這些人,吃的不僅僅是民脂民膏,還有朝廷的公帑。”

蘇澤接着嘆息說道:

“我在翰林院中,曾讀到過太祖的敕令,洪武年間吉安侯陸仲亨從陝西回京師,擅自使用了驛站,結果引發了太祖的怒火。”

“太祖親書敕令訓斥吉安侯:‘中原兵燹之餘,民始復業,籍戶買馬,艱苦殊甚。使皆效爾所爲,民雖盡鬻子女,不能給也。’”

“太祖能明白民間的疾苦,世宗和今上也能體諒驛站的苦勞,可這些奸滑之輩卻不體諒君上和百姓,肆意糟蹋,這不是應該都察院站出來的時候嗎?!”

聽到蘇澤這麼說,沈藻和王任重都激動起來!

是啊,驛站雖然是小事,但是聽蘇澤這麼一說,卻是關係到五十萬兩公帑,關係到成千上萬百姓的大事!

兩人不知道,驛站這件“小事”,在崇禎年間就變成了大事,一個被裁撤的驛卒,變成了大明的掘墓人。

不過現在還沒到這個時候,蘇澤上次聽了申時行的話,就一直想着如何對驛站進行整頓。

今天沈藻和王任重送上門,蘇澤就有了計劃。

沈藻和王任重立刻說道:

“蘇兄,我們應該怎麼辦!?”

蘇澤看到上鉤的兩人,接着拋出了自己的方案。

蘇澤說道:

“兩位兄臺都是山東道監察御史,對於山東事務都有監察權。”

“我京師東南西北有四座上驛,此外還有中驛二十座。” “兩位兄臺年後手持都察院的印牌,在京師附近的驛站,尋那手持山東勘合的往來人士,將那些欺壓驛卒差使驛站的奸人捕拿,不就能向六科交差了?”

沈藻和王任重對視了一眼,眼中都冒出光芒。

是啊,驛站這事,雖然聽起來不大,但是蘇澤這麼分析,確實是關係到朝廷運轉的大事。

這些手持不法勘合的人,也就是趴在驛卒和官府身上的吸血鬼。

自己抓捕這些人,在司法上是尊重了太祖的祖制,在程序上合法,操作上可行。

還有一點更重要的,很多手持勘合的,其實都是地方官員的幫閒門客,這些人其實都是狐假虎威的無賴士人,真正懲辦他們沒有阻力,也不會因爲這個得罪太多人。

其實沈藻和王任重,爲了能完成任務,都準備申請前往山東公差了。

而蘇澤這個辦法,又不用離開京師,早上出城晚上就能回來,這簡直就是爲了他們量身定製的好辦法!

沈藻和王任重連忙說道:

“多謝蘇兄賜教!”

蘇澤嘆息一聲說道:

“其實驛站這件事看起來小,實際上一點都不小。”

“這些無賴幫閒侵佔驛站,讓驛站睏乏,那朝廷真正緊急的公務就沒辦法按時傳達。”

“世宗年間,就有過九邊緊急軍情,卻在驛站沒有換到馬,最後延誤軍機的舊事。”

“兩位同年若是能整頓驛站,讓朝廷政令軍情傳遞通暢,那年後蘇某一定上書,彰二位之功!”

聽到這裡,沈藻和王任重激動的臉都紅了!

他們都聽說過蘇二疏的名號,以蘇澤的名望,他的奏疏一定能送到皇帝面前。

如果能讓皇帝記住自己,那對於日後的仕途是極大的幫助!

甚至都不需要皇帝記住自己,只要這件事傳開,那自己二人也算是在京師揚名了。

王任重連忙說道:

“蘇兄,這可是你的妙法,我們不敢貪功!”

蘇澤說道:

“都是爲了朝廷大計,兩位都是言官憲臣,這種糾核風氣的事情,就應該你們二位來辦!”

“如果都察院的言官都能和兩位一樣,把事情辦好辦實,朝廷的事情就能辦好,那我大明的百姓就真的能安寧了!”

沈藻和王任重對蘇澤更加敬佩,兩人千恩萬謝,又堅持留下了幾件家鄉土產,這才被蘇澤親自送出門外。

等兩人離開,沈一貫更是崇拜的看向蘇澤。

同年之中,別人還在爲自己的前途發愁的時候,蘇澤已經開始給別人鋪路了。

而且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蘇澤給鋪設的是一條康莊大道。

說不定這兩位同年,真的能因爲這件事,從監察御史裡行轉正,成爲正式的監察御史。

這件事當然也不是蘇澤的靈機一動,因爲在歷史上的張居正,用考成法這把“神劍”,斬的第一劍也是侵佔驛站的問題。

通過這件事,大大降低了朝廷對驛站的補貼,也減輕了驛站附近百姓的負擔。

只不過張居正的考成法不過是曇花一現,大明最後還是回到了原來的軌道上。

驛站每年花費的金額逐年上升,一直到了崇禎年間,大聰明崇禎皇帝乾脆直接撤了驛站。

後面的事情就不需要贅述了。

當然,蘇澤指點兩位同年,也有另外一層意思。

他正好想要試驗一下【手提式大明朝廷】的功能。

如果可以用【手提式大明朝廷】幫助同年請功,那自己就可以用這個金手指,構建自己的政治勢力。

官場上最牢靠的關係,門生故吏,另外一個就是舉主了。

舉主,就是舉薦人。

蘇澤幫了沈藻和王任重,等年後蘇澤如果上書,真的讓兩人升官了,那蘇澤就是沈藻和王任重的舉主。

同年加舉主,這兩人就已經深度和蘇澤綁定了。

按照大明官場上的道德,若是日後沈藻和王任重背刺自己,那是要被士林唾罵的。

雖然這個禮崩樂壞的年代,弟子背叛老師,兒子背刺父親也是常有的,但是在整個官場上,名聲還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連自己舉主都能背叛的人,誰又敢用呢?

——

趙貞吉府上。

“三娘子,記住了嗎?”

一個膚白貌美的年輕女子,對着教習嬤嬤清冷的說道:“記住了。”

“那請問三娘子,祭祀竈神要準備哪些東西,家禮的步驟是什麼?”

趙家三娘子語氣平緩的將祭典需要的祭品報菜名一樣說出來,然後又將所需的步驟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

在這個房間裡,坐着一羣中老年女人,爲首的頭戴誥命釵冠,正是趙貞吉的正妻李氏。

作爲閣老的正妻,李氏是一品夫人,除了李氏之外,房間裡還有幾個也有封誥的女子。

內江趙氏作爲大族,封誥的女眷這麼多,從這裡就能看出底蘊。

教習嬤嬤滿意的點頭,又對李氏說道:“老封君,老身已經教不了三娘子什麼了。”

李氏讓侍女給教習嬤嬤送上了答謝金,接着對着趙家三娘子說道:

“等你嫁到蘇家,沒有公婆支應,萬事就要靠你自己了。”

在場的女眷也紛紛嘆氣。

趙貞吉是趙氏的族長,李氏自然是就是女眷之長,她代替三娘子的親生母親和祖母,向她訓戒道:

“蘇子霖是翰林,是官戶人家,是陛下和閣老們都器重的,日後也是要和你大祖父一樣入閣的,府內的事情你要操持好了,不能讓人說我趙氏沒有家教。”

趙三娘子恭恭敬敬的行禮道:“孫女明白。”

李氏又說道:

“除了操持家祭節典,你日後掌家,針線女工我倒是不擔心,府內的家計也是要管的。”

“明日莊客送帳回來,我帶你看看賬。”

“爲了你出嫁,夫君把京師外的莊子都做了你的陪嫁,日後就是蘇家的產業了,這些都是你的嫁妝,要上心打點着。”

“另外《女戒》和《內訓》你也要謹記,我內江趙氏詩書傳家,你嫁的也是翰林,日後也要以此訓誡兒女。”

趙三娘子再次恭謹的說道:

“孫女受教。”

到這個時候,李氏才露出慈祥的表情說道:

“你這也是多少人求不來的姻緣,今年就在府上好好和姊妹們過年吧。”

(本章完)

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56章 宰輔之才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3章 請修國史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40章 盛世第75章 引子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59章 日用之道?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33章 考成法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42章 經筵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00章 舌戰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48章 流黜(加更!)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41章 冊立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96章 三策(五更)第58章 斷章狗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56章 大婚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41章 冊立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2章 升遷途徑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68章 傳承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
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56章 宰輔之才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3章 請修國史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40章 盛世第75章 引子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59章 日用之道?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33章 考成法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42章 經筵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00章 舌戰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48章 流黜(加更!)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41章 冊立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96章 三策(五更)第58章 斷章狗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56章 大婚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41章 冊立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2章 升遷途徑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68章 傳承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