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拆臺子

第44章 拆臺子

徐渭還是拿起筆,給蘇澤這份奏疏潤色起來,文書工作本來就是他身爲幕客的職責。

其實這份奏疏的也很簡單,就是請求朝堂在邸報之外,辦一份《樂府新報》。

大明已經有類似官方報紙的邸報了。

邸報起源於唐代,其實就是朝堂發生的大事製作成報紙,發往的也是給地方官府,是讓地方官員瞭解朝堂大事的重要手段。

明代負責發行邸報的就是通政司,五天或者七天一次,由通政司蒐集朝堂發生的大事進行彙編,然後經過雕版後印刷,通過驛站發往各府縣衙門。

在蘇澤看來,邸報其實並不是報紙,而是類似於傳遞紅頭文件的公文系統,是從上到下逐級傳達的,其實和報紙沒什麼關係。

蘇澤上疏要辦的《樂府新報》,則是要從下到上,蒐集民情民聲,彙編而成京畿新聞的地方性報紙。

蘇澤在奏疏中寫道:

“《禮記》雲,‘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志淫好闢。’”

“昔周室設采詩之官,漢武立樂府之署,皆以俚語巷議爲鑑,察四方風土之異。”

“今聖天子垂拱而治,然疆域廣袤,州縣星羅,欲知閭閻疾苦,非設新制不可爲繼。”

你們儒生不是動不動就要復古嗎?蘇澤搬出了周禮中的“採風”制度,又以漢代樂府爲名,提出要仿效先賢設立一個採訪民風的機構,你們讀書人總不能反對吧?

這也是蘇澤前世的工作經驗,以及這些日子觀摩歷代重臣上疏,學習到的套路。

就算是改革,也要先提出政治上可行性的方案。

要麼從典籍中找,要麼從祖宗之法中找,就算是全新的政策,也要打出復古的旗號。

其實古今中外都是這麼幹的,蘇澤穿越前的美利堅,不也拿着兩百年前的憲法天天辯經?

說完了周禮,蘇澤又說起了“祖宗之法”。

“太祖皇帝設通政司,意爲通達四方之政。可臣觀近年之政,民間疾苦,或如暗流潛涌;鄉里冤屈,常似寒蟬噤聲。”

“昔樂府能收趙代秦楚之謳,今當仿其意,辦《樂府新報》,使布衣黔首皆得言事。”

說完了法理上和政治上的可行性後,蘇澤開始論述具體的實施方案。

“自國子監擇通曉文墨之士爲訪員,月給廩餼,專司採錄民間歌謠、市井閒談、田舍瑣事,但記事實,不加藻飾。”

這就是蘇澤的分化瓦解之策了。

明代的國子監,在國初的時候還是官員入仕的重要通道,只要完成國子監的學業就被授予官職入仕。

明初很多大臣,也都是從監生升上去的。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高級仕途幾乎都被進士出身的官員壟斷,國子監的含金量大大降低,就算是獲得監生資格,也只能尋一些不入流的小官職位。

前途無望後,國子監就逐漸變質,從國家幹部培訓學校,逐漸扭曲爲混文憑的野雞大學。

很多有志於科舉的監生,都不願意去國子監坐監讀書,更願意選擇留在家鄉的書院就讀。

國子監中的學生良莠不齊,還有一些富商會爲了虛榮心給子弟購買監生資格,所以國子監中聚集了大量無所事事的紈絝子弟。 這些人考學不行,但又覺得自己是國子監生,是天子門生,所以也是在野輿論重要力量。

科道言官最喜歡的就是發動監生中的“意見領袖”,發動他們示衆抗議。

古往今來,年輕人都是熱血衝動,容易被有心人當槍使的。

蘇澤這一招,就是給國子監生一份差事,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只要《樂府新報》辦成了,這些國子監生還會圍蘇澤家?

籠絡完基層的國子監生,蘇澤又繼續寫道:

“仿宋代小報規制,以翰林院總纂其事,或詩、或詞、或樂府、或曲,乃至俚語白描、小說話本,以陳民風。”

這就是給翰林院中那些不得志老翰林機會了。

翰林院中的庶吉士這麼多,能引起皇帝和內閣輔臣關注的也就那麼幾個天命之子。

《樂府新報》只要發行,就算是皇帝宰輔看不到,也能讓買報的人看到,這對於文人來說的誘惑是無窮的。

將《樂府新報》的編輯部設在翰林院,也是給這些清貴翰林找點事情幹,又給他們一個揚名的渠道。

下層和中層都拉攏完畢,蘇澤最後寫道:

“設文淵閣學士總其事,每月擇要編成《民風輯要》,呈御前親覽。如永樂年間解縉編《永樂大典》之制,分類輯錄,以備聖聰。”

蘇澤將終審權送到內閣,想必那些想要有些作爲的閣老們,比如高拱張居正他們,一定樂意將這項權利掌握在手裡。

對於皇帝來說,這份《樂府新報》也多了一條瞭解民情輿論的途徑,日後內閣想要推進什麼政策,可以用報紙上的輿論來影響皇帝,而不是和以前一樣,輿論都掌握在言官手裡。

畫餅完畢,就是公式化歌功頌德了:

“此三大利,一可使聖天子明見萬里,如觀水鏡;二可令百官惕厲,聞民間諷喻而知勤廉;三能存當世風俗,異日修史,猶得參酌。”

徐渭潤色到這裡,揉了揉眼睛,他曾經給胡宗憲做幕僚,在政治上胡宗憲也不過如此。

如果真的辦成了,一直圍攻蘇澤的科道必然大受損失。

沒有攻擊任何一個言官,直接就拆了科道言官的臺子!

蘇澤年紀輕輕,手段竟然如此老辣。

也難怪他能“五疏驚天下”,成爲朝野側目的政壇新星。

只是這奏疏真的能成嗎?

輿論權是科道手裡最大的權力,蘇澤是要拆他們的臺,六科十三道必然竭力反擊。

而徐渭也知道,隆慶皇帝並不是一個意志堅定的皇帝,很容易被風向左右,當年被迫罷免高拱就是如此。

連自己最喜歡的大臣,隆慶皇帝都能頂不住壓力讓他致仕,蘇澤要辦《樂府新報》,科道豈能坐以待斃?

如果辦不成,蘇澤更是成爲科道眼中釘肉中刺,他到底有什麼把握?

徐渭當然不知道蘇澤有掛。

八月一日,蘇澤將奏疏塞進【手提式大明朝廷】。

(本章完)

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23章 丹術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74章 襲職盛況第82章 代王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84章 邊亂第91章 上架感言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4章 高拱第21章 立儲之功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00章 舌戰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83章 羊吃人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7章 威望增加第330章 吏部傳說之其零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55章 壓力怪第69章 寡斷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1章 立儲之功
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23章 丹術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74章 襲職盛況第82章 代王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84章 邊亂第91章 上架感言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4章 高拱第21章 立儲之功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00章 舌戰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83章 羊吃人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7章 威望增加第330章 吏部傳說之其零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55章 壓力怪第69章 寡斷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1章 立儲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