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

節用堂內。

堂內設主座一位,這應該就是張居正的座位了。

主座下手有一個座位,這是戶部侍郎張守直的位置。

節用堂兩側,有十三張座椅,這就是十三清吏司主官的位置。

角落中還有幾張桌案,這是用來記錄會議記錄的照磨所官員坐的。

在某種意義上說,這場每個月舉行的例會,就是決定大明財政政策的會議了。

蘇澤來到節用堂,和其他同僚打完招呼,沒有立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距離開會時間還有半個時辰,清吏司主官提前來節用堂,就是要利用這個時間,溝通處理一些工作。

比如蘇澤剛剛和衆人寒暄了一番,福建清吏司主司邱農就找上來。

“蘇司度,上次靈濟宮大會後,張閣老上書在港口徵商稅,這差事落在了我們福建清吏司的頭上。”

邱農幽怨的說道:“司內議了半天,拿出的章程都被張閣老駁了,蘇司度可否指點一二。”

福建清吏司主管福建的財政,兼管市舶司務和諸藩國貢務,所以蘇澤在靈濟宮大會後提議徵收商稅,張居正就將關稅的事情交給了福建清吏司。

邱農人如其名,老實巴交如同老農一般,爲官十分的謹慎,在戶部的名聲不錯。

邱農應該是真的沒辦法了,想了幾個方案都被張居正給否了,這才硬着頭皮求到了蘇澤頭上。

好像這件事確實是因爲自己而起的,蘇澤抓着頭問道:

“邱司度,福建司拿了幾個方案給張閣老?”

邱農說道:

“我司先拿了一個方案,還是按照大船小船徵收出港稅,張閣老駁回了,認爲我司的辦法太粗糙了。”

這不還是原來按照大船小船賣船引的辦法嗎?

也難怪張居正覺得福建司的方案敷衍。

蘇澤說道:

“要不然按船料來計算?”

“按料?”

蘇澤點頭說道:

“按照貨物類別決定一個稅目,再乘以船料數,這個辦法如何?”

料是船的計量單位。

一料差不多就是一立方米。

比如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就是兩千料的超級大船。

宋代據說還有五千料的超級大船。

邱農聽完,也覺得蘇澤的辦法不錯,他又問道:

“船上裝載的貨物不止一種,那要怎麼算呢?”

蘇澤想了想說道:

“那就以艙爲單位,如何?”

“艙?”

蘇澤想了想說道:

“一般來說,一艙的貨物都是同一種的吧?先釐定一艙貨物的價值,再累計徵稅就是了。”

“以四百料福船一艙的大小爲標準艙,其他船隻照此折算就是了。”

蘇澤也是和工部以及李文全交流後,才知道如今大明商船的結構。

艙是明代船隻的基本單位,通過橫向隔艙板將船體分爲若干獨立艙室,福船標準配置12-15個隔艙,載重800料以上的大型海船可達23隔艙。

貨倉也會分門別類儲存貨物,比如鄭和寶船就專門分“絲艙”、“瓷艙”,存放不同的貨物。

聽完了蘇澤的方法,邱農眼睛亮了,他連連向蘇澤道謝。

具體什麼貨物用什麼稅率,這就是福建司的業務了,蘇澤也只能幫他到這裡了。

邱農喜滋滋的離開,這時候山西司主司夏淳又湊了上來。

這位夏主司向蘇澤問道:

“蘇司度,夏某也有一事請教。”

山西清吏司除了山西的財政外,還兼掌九邊屯田事務和九邊軍鎮俸餉。

夏淳向蘇澤討論了大同衛所軍屯,以及戚繼光糧餉的問題,同時又和蘇澤討論了土豆這種新作物產量和主糧折算的問題。

大明戶部賬目複雜,但是對於糧食總要有一個標準計算。

各地方種植的主糧作物不同,北方種麥南方種米,各種糧食作物的產量不同,爲了方便統計總要制定一個標準。

爲了方便統計,戶部一般用“折粟”的方法,在計算各地的糧食稅。

土豆作爲一種新作物,如何徵稅,怎麼徵稅,徵收上來的土豆要怎麼“折粟”,這也是困擾夏淳的一個技術問題。

夏淳又說道:“蘇司度,我聽說土豆倉儲時間不長,如果儲存不當就會發芽不能食用,官府徵收的土豆要如何儲藏?”

蘇澤想了想說道:

“官府不徵土豆,而是直接徵收曬乾的土豆乾。”

“百姓曬乾土豆也需要工本,還可以用工本來抵稅,這樣也能讓百姓更積極的種植土豆。”

土豆乾就是後世很多地方保存土豆的方法,官府直接規定徵收土豆乾,但是要將製作土豆乾的工本折算給百姓抵稅。

這也是在政策上鼓勵百姓載重土豆,曬乾的土豆如果交的稅要比稻麥低,那就更有種植的積極性了。

當然,具體徵收能不能減輕百姓負擔,那還要看當地官員。

現在山西有王用汲,這些年百姓應該能實實在在享受到減稅的政策。

等土豆種植規模上去了,百姓自然也能看到種植土豆的好處。

夏淳向蘇澤表示感謝。

這時候四川清吏司主司謝旭又湊了上來。

謝旭是個老年官員,他是舉人出身,一路上熬到了四川清吏司郎中這個位置上,算是站到了舉人出身的天花板上。

謝旭雖然是十三清吏司主司中年齡最大的,但是最支持財政改革,反而是觀點最激進的一個。

謝旭平日裡還喜歡研究新鮮事物,見到蘇澤後他叉手說道:

“蘇司度,我聽說您向東宮進獻了製茶的新法,能久儲茶葉而不變質。”

蘇澤這才反應過來,謝旭爲什麼要找自己。

四川清吏司兼管茶馬貿易,是明代茶馬貿易的起點。

茶馬貿易就是用茶葉食鹽陶瓷器,利用馬幫和烏思藏進行貿易,換取滇藏馬的貿易,是如今大明重要的馬匹來源。

而茶馬貿易也面臨茶葉受潮的問題。

蘇澤立刻說道:“謝司度,這紅茶之法我已經進獻給太子,太子仁德,我這就請求太子,將紅茶之法賜予川滇茶人。”

蘇澤都快忘記了,後世耐儲茶葉的兩個分支,一個是福建紅茶,另外一個就是雲南的普洱了。

而普洱茶一開始的時候就是邊銷茶,也和紅茶一樣是爲了長久運輸保存,才形成的發酵工藝。

蘇澤不記得普洱的製作工藝,但是後世也有滇紅茶,反正只要能長期儲存就行了。

謝旭對蘇澤千恩萬謝,就在兩人交談完畢,又有清吏司主司想要上來和蘇澤搭話的時候,門外的差人喊道:

“張閣老到!”

聽到這聲,原本準備上來和蘇澤交談的清吏司主司回到原位,接着在年資最長的謝旭帶領下,在節用堂列隊迎接張居正。

只見張居正身穿嶄新的官袍,邁步走進節用堂,他身後半步跟着戶部侍郎張守直,再往後就是照磨所負責記錄的官員。

衆人向張居正行禮,張居正答禮完畢後,直接在節用堂主座坐下。

張居正不喜歡虛禮,讓衆人坐下後,直接開口進入正題。

“今日十三司共議,是奉陛下旨意,議一議錦衣衛鎮撫司印花錢的事情。”

衆人的目光又落在蘇澤頭上,這事情又是蘇澤搞出來的。

張居正接着說道:

“這印花錢怎麼徵,蘇澤在奏疏中已經說了很清楚了,鎮撫司那邊也沒有異議。”

“這筆錢比照金花銀,直接入陛下的內帑,這也是閣部都議定的事情。”

對於閣部來說,如果能擺脫錦衣衛這個歷史包袱,他們自然也不介意增加內帑的稅基。

反正無論是房產土地的交易,還是大額民間錢貸,這些都收不到窮鬼頭上,閣部也沒有道德上的壓力。

這也符合張居正“開源”的財政理念,國家又不是沒錢,只要不向窮鬼徵稅,都是有利於朝廷的。

而對於交易雙方來說,一張紅契等於有了官府背書,日後用來打官司也方便得多,就算是多交點稅,總比以後產權糾紛扯皮強。

張居正轉而說道: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錦衣衛這筆錢要不要經手戶部。”

說到這個問題,衆人都嚴肅起來。

蘇澤明白,這是個財政紀律問題。

金花銀也是直接入皇帝的內帑,但是金花銀是要通過戶部的,也就是說戶部是對金花銀的徵收、結轉都是有帳的。

雖然戶部管不了皇帝的內帑,但是大概也能知道金花銀的結餘情況。

外朝對金花銀是有賬的。

這樣的好處就是,皇帝向外朝哭窮的時候,外朝也能知道皇帝賬,在財政上規勸皇帝。

此外金花銀是經手戶部,也就是通過外朝這個系統來徵收的。

每年的徵收指標會經過戶部分拆到各個清吏司,再分到各府縣,各府縣完成徵收再上報戶部。

徵稅的過程都是正經官員來做的。

大明官員的操守不一,但是畢竟外朝有一套體系,考覈、言官、按察使司衙門一層一級下來,想要亂徵肯定是不行的。

果然,在談到這個問題後,兼管金花銀徵收的浙江清吏司主司丁靖軒立刻說道:

“閣老,下官以爲印花錢應該仿照金花銀舊例,也從戶部的公賬上走,徵畢再解送內承運庫,不可再倒節慎庫覆轍!”

節慎庫,就是嘉靖皇帝在皇宮起火後,爲了重建三大殿,在工部下設置的國庫。

說起來是皇帝爲了修建皇宮,向百姓徵收的“木料錢”,專款專用。

但是節慎庫脫離了戶部的控制,而當時的工部侍郎是嚴世蕃。

嚴黨利用節慎庫的名義,在地方上橫徵暴斂,又因爲節慎庫的賬目不透明,從中上下其手,貪污了大量銀子。

後來嚴世蕃案發,在彈劾嚴世蕃的大罪中,就有挪用節慎庫這一條。

等嚴嵩父子倒臺後,朝廷終於廢除了節慎庫。

丁靖軒這番話,自然引起了衆人的贊同,蘇澤也點點頭。

歷史上萬曆年間的礦稅也是如此。

負責徵收礦稅的是宮裡派出去的鎮守太監,這些鎮守太監到了地方就會招募地痞無賴,用包稅制的方法攤派強徵礦稅,給地方上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如果直接讓錦衣衛徵收印花錢,那錦衣衛爲了創收,或者爲了討好皇帝,也可能會做出強徵的事情。

官僚系統好歹是系統,是因爲系統畢竟還有一些明面上或者暗地裡的規則,好歹是有糾錯和監督體系的。

衆人雖然贊同丁靖軒,可要怎麼勸說皇帝將徵收金花錢的環節掌握在戶部手上?

衆人的目光看向蘇澤。

這麼做肯定是要得罪皇帝的,在場的都是人精,誰也不想拿自己的政治前途開玩笑。

面對衆人的目光,蘇澤的表現十分坦然。

張居正也很欣賞蘇澤的態度,他開口問道:

“蘇澤,這印花錢是你提的,你覺得應該怎麼度支?”

蘇澤不卑不亢的說道:

“張閣老,丁司度是老成謀國之言,下官附議。”

聽說蘇澤附議,丁靖軒也鬆了一口氣。

他眼珠子一轉,對着蘇澤說道:

“一事不煩二主,這印花錢是蘇司度首倡的,就請蘇司度再上一疏,請求陛下將這印花錢由戶部來徵。”

蘇澤看向丁靖軒,他的那點小九九蘇澤自然明白。

倡議印花錢走戶部的帳,這是迎合了張居正要嚴肅財政紀律的路線。

但又慫恿蘇澤上疏,自己躲在後方,不要因此得罪皇帝。

蘇澤心中暗笑,前世今世這樣的官場老油條實在是太多了。

他們也算不上多壞心,但是非常的噁心人。

有好處就上,有壞處就推,萬事求個不粘鍋。

果然,丁靖軒這麼做,也有人看不慣,四川清吏司主司謝旭出列說道:

“蘇司度首倡印花錢,解決了錦衣衛俸餉濫增的問題,剛到任戶部就做了這麼大的事情。”

“請陛下將印花錢收支納於戶部,這是利國利民的事情,又怎麼就讓蘇司度一人上書?這件事就應該戶部共署!”

蘇澤用感激的眼神看向謝旭,丁靖軒被當衆點破了小心思,但他心理素質極好,依然安之若素的坐在位置上,沒有響應謝旭的話。

但是福建清吏司主司邱農和山西清吏司主司夏淳也站起來,要跟着謝旭一起署名。

就在這個時候,蘇澤繼續說道:“張閣老,下官有一奏疏,事關浙江清吏司所領太僕寺常盈庫、光祿寺庫。”

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9章 藍色道具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81章 跳幫戰第35章 馮保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83章 羊吃人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35章 馮保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68章 傳承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1章 風暴再起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57章 立成法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55章 壓力怪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95章 崩盤第50章 辦報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49章 暗中博弈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31章 莫須有第304章 鐵路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69章 寡斷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24章 徐階思退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9章 藍色道具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
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9章 藍色道具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81章 跳幫戰第35章 馮保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83章 羊吃人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35章 馮保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68章 傳承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1章 風暴再起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57章 立成法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55章 壓力怪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95章 崩盤第50章 辦報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49章 暗中博弈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31章 莫須有第304章 鐵路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69章 寡斷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24章 徐階思退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9章 藍色道具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