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

司馬懿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劉備和孫權兩家雖然結了盟,但是矛盾很大。魯肅在世的時候,是主張吳蜀和好,一起對付曹操的。後來魯肅死了,接替他職務的大將呂蒙,就和魯肅的主張不同。

呂蒙是東吳名將。他從小就練得一身好武藝,年青時候立了不少戰功,受到孫權的器重。

有一次,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責任重了,應該抽時間讀點書纔好。”

呂蒙說:“在軍營裡事務那麼多,哪兒還有時間讀書呢?”

孫權笑着說:“我並不是要你象博士(官名)那樣精通經書,只是要你多瀏覽一些兵法,懂得一點歷史罷了。你說事情多,總比不上我多吧!我自己就有這個經驗,讀了一些兵法、歷史,對自己很有幫助;你不妨試一試。”

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一有空就認真讀書。

魯肅剛代替周瑜當大將的時候,經過呂蒙的駐地,看望呂蒙。當時魯肅以爲呂蒙不過是一員武將,沒有什麼雄才大略。這回,他和呂蒙談話以後,聽到呂蒙議論風生,見解精闢,十分佩服,說:“你現在的才能膽識,跟當年吳下(即吳中)阿蒙,大不一樣了。”

呂蒙自豪地說:“對一個人,三天不見就應該另眼看待(文言是“刮目相待”)。您可不能用老眼光看人哪!”

呂蒙接替了魯肅的職位以後,率軍駐紮在陸口(在今湖北嘉魚西南)。他認爲關羽有兼併東吳的野心,向孫權上書要求出兵對付關羽,說:“劉備、關羽君臣,都是反覆無常的人,不能把他們當盟友看待。”

孫權也覺得關羽狂妄自大。孫權曾經派人去向關羽求親,希望關羽把女兒嫁給他兒子。關羽不但不答應,反而把使者辱罵了一頓,使孫權氣得要命。這次,孫權接到了呂蒙的信,更覺得非把關羽除掉不可。

正好在這個時候,曹操派使者來聯絡,要他夾攻關羽。孫權馬上覆信,表示願意襲擊關羽的後方。

關羽也聽說呂蒙厲害,他雖然親自率大軍進攻樊城,但對在他背後的呂蒙這一頭,可並沒有放鬆防備,在蜀吳交界一帶,佈置得嚴嚴實實。

呂蒙本來經常有病。這一回,他就裝作舊病發作,而且說是病得很厲害。孫權也正式發佈命令,把呂蒙調回去休養。另派了一個年青的陸遜去接替呂蒙。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樊城。關羽聽到呂蒙病重,又聽說陸遜是個年青的書生,心裡暗暗高興。

沒過幾天,陸遜從陸口特地派人拜見關羽。關羽接見使者,使者獻上了書信和禮品。信中大意是說,聽說將軍在樊城水淹七軍,俘獲于禁,遠遠近近哪個不稱讚將軍的神威。這次曹操失敗了,我們聽得也高興。我是個書生,很不稱職。今後還得靠將軍多多照顧呢!

關羽看了陸遜的書信,覺得陸遜態度謙虛、老實,也就放了心,把原來防備東吳的人馬陸陸續續調到樊城那邊去了。

陸遜把關羽人馬調動的情況,隨時報告給孫權和呂蒙。

這時候,關羽在樊城接受了于禁的投降兵士幾萬人,糧草供應發生了困難,就把東吳貯藏在湘關的糧食強佔了。

孫權得知湘關的米被搶,就派呂蒙爲大都督,命令他迅速襲擊關羽的後方。

呂蒙到了尋陽(今湖北黃梅西南),把所有的戰船都改裝作商船,選了一批精銳的兵士躲在船艙裡。船上搖櫓的兵土扮作商人,一律穿上商人穿的白色衣服。就這樣,一列又一列商船向北岸進發了。

到了北岸,蜀軍守防的兵士一看都是穿白衣的商人,就允許他們把船停在江邊。沒想到一到晚上,船艙裡的兵士一齊出來,偷偷摸進江邊崗樓,把蜀軍將士全部抓住,把崗樓佔了。

呂蒙大軍神不知鬼不覺地佔領了北岸,進軍公安。留守公安、江陵的蜀軍將領本來對關羽很不滿意,經呂蒙一勸降,都投降了。

呂蒙進了城,派人慰問蜀軍將士家屬,並且吩咐東吳將土嚴守紀律,不許侵犯百姓。有一個東吳兵士,是呂蒙的同鄉,因爲天下雨,拿了老百姓家的一頂斗笠遮蓋鎧甲。呂蒙發現後,認爲這個兵士違犯了軍令。雖說是同鄉人,但是犯了軍令不能不辦罪,就把他殺了。這樣一來,全軍將土都震動了,誰也不敢違反軍令。

這時候,曹操派去的徐晃率領的援軍,已到了靠近樊城的前線。徐晃把孫權答應曹操夾攻關羽的信抄寫了許多份,射進關羽營寨裡。關羽得知呂蒙襲擊後方的消息,正在進退兩難的時候,徐晃發起進攻,打敗了關羽,使關羽不得不撤去對樊城的包圍。

關羽派使者到江陵去探聽情況。使者一到江陵,呂蒙派人殷勤招待,還叫使者到蜀軍將士家去看望,這些家屬都說東吳的人待他們不錯。使者回到自己的軍營後,兵士們向他探問家裡情況,他就照實說了。大夥兒一聽東吳人好,就不願意再跟東吳打仗,有些兵士甚至偷偷地逃回江陵去了。

關羽到這時候,才知道對東吳的防備太大意,可是已經來不及了。他只好帶了人馬逃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

孫權進軍麥城,派人勸關羽投降。關羽帶着十幾個騎兵往西逃走。

孫權早已派兵埋伏在小道上,把關羽十幾個騎兵截住,活捉了關羽。孫權知道關羽不肯投降,下令就地把他殺了。

曹操認爲孫權立了大功,把孫權封爲南昌侯,到了曹丕即位稱帝以後,又封爲吳王。

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68章 殺馬立誓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4章 三皇世紀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3章 倉頡造字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86章 屈原沉江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3章 倉頡造字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62章 程嬰救孤
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68章 殺馬立誓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4章 三皇世紀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3章 倉頡造字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86章 屈原沉江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3章 倉頡造字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62章 程嬰救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