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政治十分,官僚們朋比爲奸、貪污受賄,百姓生活極其困苦。
從天啓末年開始,陝西全境災荒不斷。陝北又發生了嚴重的乾旱和蟲災,延安府尤其嚴重,那裡一年沒下雨,禾苗焦枯,百姓先吃又苦又澀的山間蓬草,吃完了蓬草又吃樹皮、草根。到年底,這兩樣東西也吃完了,只好挖山中一種叫“觀音土”的上石充飢,吃了這種東西,腹部膨脹下墜,不幾天人便死了。這樣餓死的人遍佈村鎮街道。
在這種情況下,陝北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災荒這樣嚴重,明朝上至朝廷下至地方,不但不賑濟,反而變本加厲地徵收錢糧,老百姓走投無路,只有造反。起義從陝北的澄城縣開始,迅速蔓延到陝西全境,大的義軍有十三家,最有名的則是李自成的軍隊。
李自成是陝西米脂人,起義開始後,他投入了高迎祥的軍隊中,他作戰勇猛,又有謀略,所以很受高迎祥的信任,成爲高迎祥手下最得力的戰將。
不久,高迎祥在陝西遭官軍伏擊陣亡,李自成在大家的擁戴下做了“闖王”。由於各路義軍之間缺乏照應又不團結,義軍連吃敗仗,不少人投降了明政府。闖王連連戰敗,損失慘重,尤其是陝西潼關一役,隊伍被打散,只有數十騎人馬與闖王一起隱蔽在商洛山中。李自成利用這個機會,白天練習騎馬射箭,晚間讀書,總結失敗教訓,等待時機以圖東山再起。
從崇禎十二年起,河南也連續大旱,官府仍照催錢糧,百姓十分憤怒。李自成認爲時機已經成熟,便從山中出來,振臂一呼,饑民羣起響應,隊伍很快壯大起來。針對當時的情況,他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深受百姓的歡迎,很快,他的部隊壯大到幾十萬人馬。
李自成的軍隊紀律嚴明、作戰勇敢,所以很快便“五覆官軍”,義軍乘勝攻下洛陽,處死了殘暴的福王朱常洵,震動了全國。從此,義軍所向無敵。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進入湖北,然後進兵關中,消滅了惟一的一支有實力的明軍——孫傳庭的軍隊,進而佔領西安,肅清了陝西、甘肅一帶的明軍。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以西安爲京城,建立了“大順”政權。然後,揮師直進山西,而後兵分兩路,分進合擊,包圍了北京城。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發佈了攻城令。義軍從三面環攻,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城郊百姓冒着生命危險幫助義軍填塞壕溝,這時,忽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加上義軍全身穿黃衣,從遠處望去,猶如黃雲蔽野。官軍嚇得魂驚膽喪,全無鬥志。傍晚,義軍攻下了彰義門,接着各門相繼被攻破,北京城內殺聲震天。崇禎皇帝在絕望之中跑到景山,吊死在一棵樹上。明王朝就此滅亡了。
十九日清晨,百姓夾道歡迎義軍進城。闖王進京,標誌着農民起義軍的勝利和殘暴不仁的明王朝的滅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