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

周穆王在位時,周朝國勢強大,然而盛極則衰,穆王以後的幾代天子墮落成性,日益腐化,厲王胡更是以魚肉百姓、專營私利而聞名。

厲王是個暴戾貪財的君主,他想盡辦法搜刮百姓:厲王的一位大臣榮夷公非常善於搜刮財利,因而受到厲王的寵信。厲王派榮夷公管理山林川澤,實際上是將山林川澤據爲已有。百姓到山上砍柴打獵就會受到嚴刑,百姓到河湖捕魚也將受到毒打。

看到厲王如此,不管百姓死活,大夫芮良夫再也無法忍受,就勸諫說:“榮夷公好財專利,他卻不知長期如此會引起禍患。人們衣食不足,他卻把山林川澤把守起來,這樣下去肯定會喪失民心,怨聲載道的。”厲王無心聽逆耳忠言,反駁道:“我是一國之主,普天之下財富盡歸我所有,一草一木都是我的,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芮良夫忙說:“正因爲天下都是大王您的,您纔不能這麼做。天下萬物都是您的,百姓也是您的,只有讓百姓感到衣食無憂,生活有所依託,百姓纔會擁護您,否則百姓起來反抗,天一下就該易主了。”

厲王對這些良言一點兒都聽不進去,繼續搜刮百姓,魚肉人民。厲王的嚴刑禁令壓得百姓朝不保夕,民怨沸騰。大臣召公虎怕長此下去會引起民衆的反抗,就向厲王進諫說:“百姓已經受不了這麼嚴酷的政令了,怨憤之聲四起,如果不改變您的政令,周的天下就會動搖的。”

厲王對此仍當做耳邊風,他不但不改政令,反而更加苛刻。他找來衛國的巫師,讓他監察非議政令的人。同時他還派許多士兵在道路旁對百姓的言行進行監視,百姓稍有不滿言行就會遭到棍棒的教訓。他們隨處捕風捉影,見人們小聲說話,他們便說是在私下裡詛咒厲王,因而使其受到嚴刑酷罰,有的甚至被殺頭。

在如此嚴厲的刑罰之下,敢言語的人越來越少了。街上的行人只知低頭走路,連個招呼都不敢打。有時遇到交情非常好的親戚朋友也只是多看上幾眼而已,這便是“道路以目”這個成語的由來?

厲王見此情景非常高興,以爲自己高明,召公虎卻提醒他說:“這種強行塞住人口的做法遲早要出事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如果對河水只知堵塞,不知疏導,長期下去必然會把堤壩沖垮;如果百姓有怨言而不讓講,後果會比這還嚴重。”厲王對此仍不理睬。

厲王專營私利,大臣雖屢屢勸諫,但他終不悔改。三年之後,百姓實在忍無可忍,爆發了國人的武裝起義,推翻了厲王的統治。

第11章 少康中興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43章 亞聖孟子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94章 張良學藝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74章 奇貨可居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3章 倉頡造字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59章 范蠡三遷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58章 晏子使楚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
第11章 少康中興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43章 亞聖孟子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94章 張良學藝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74章 奇貨可居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3章 倉頡造字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59章 范蠡三遷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58章 晏子使楚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