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倉頡造字

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負責記載史實。那時還沒有文字,人們記事都用繩子打結的方法。時間一長,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繩結都記了些什麼,就連自己都無法辨認了。

有一次,黃帝要和炎帝談判,他讓倉頡整理這幾年來炎帝入侵殺民的史實。於是,倉頡便跑到了記史的的庫房裡去尋找材料,但是這裡邊的東西太多了,他在裡面泡了幾天,弄得頭昏腦脹,耳鳴目眩,最後還是出了差錯,使自己的民族受到了損失,黃帝也指責他沒有盡職。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倉頡的心,他想:我一定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了。但是應該怎麼辦呢?人的大腦記憶的東西畢竟是有限的,而且還容易出現差錯。最後他決定要搞出一種簡單易記的符號,讓大家都能用符號表達思想,傳授經驗,記載歷史。

倉頡有了初步想法,就是要創造一種符號,但具體到做的時候並不容易。倉頡坐在家裡冥思苦想,想得飯吃不下、覺睡不着,最後也沒有想出條條道道來。看着倉頡愁眉苦臉的樣子,母親對他說:“你應該出去走一走,向大家請教,衆人智慧多嘛。”倉頡聽了母親的話,眼前一亮。於是收拾好東西上了路。

倉頡翻山越嶺,跑了許多村莊,拜訪了成百上千位能思會道的人。有一次,他來到一個村子,正趕上他們集體狩獵,倉頡也參加了,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爲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住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邊不遠處可以追到鹿羣;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着地面上野獸的腳印的形狀來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種形狀的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爲什麼不能用各種東西的形狀來編成符號以便認識呢?

就這樣,倉頡在不知跑了多少路,受了多少苦之後終於開竅了。他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鄉,着手整理採訪收集來的材料,創造代表世間萬事萬物的各種符號。

爲了不受外界干擾,他獨自躲進村西頭的溝裡。倉頡住在溝內,日夜忙着創造新的符號,吃飯也由母親送到溝口。爲了叫起來方便,他給符號取了名字,叫做字,這些字都是仿照萬物的形態造出來的。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陽紅圓紅圓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兒的形態描的;“人”字,是端祥着人的側影畫的,“爪”字,是觀察着鳥獸爪印塗的……倉頡就這樣細心觀察萬事萬物,辛辛苦苦地創造着文字。

那時世上還沒有筆墨紙硯,他就用折來的樹枝,把字寫在山洞的牆壁上,一個山洞寫滿了,他又挖出第二個山洞繼續寫。第二個山洞寫滿了,倉頡又挖出第三個山洞,時間一天天、一月月地過去了,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就這樣,倉頡整整造了三個山洞的字。這時,倉頡才離開山溝,回到了村裡。

倉頡回到家裡,母親看到他又黑又瘦的模樣很心疼,勸他在家好好休息休息。但是倉頡並沒有這樣做,他要把山洞裡的字教給大家,使這些字能夠流傳下去。於是他開始不辭辛苦地辦學校,教人們認字,他不僅教本村的人,還到其它村子去講學,他去過很多地方,從此後,中國人就開始使用文字了。雖然當時的文字以象形體爲主,還很不規範,但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倉頡造字”的故事,只是一個傳說,文字不可能是一個人創造出來的,它是古代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7章 伯昌治岐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11章 少康中興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17章 伯昌治岐第62章 程嬰救孤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74章 奇貨可居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93章 焚書坑儒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98章 鴻 門 宴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98章 鴻 門 宴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
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7章 伯昌治岐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11章 少康中興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17章 伯昌治岐第62章 程嬰救孤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74章 奇貨可居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93章 焚書坑儒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98章 鴻 門 宴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98章 鴻 門 宴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