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

西晉的腐朽統治和混戰,給百姓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加上接連不斷的天災,許多地方的農民沒有糧吃,被迫離開自己的故鄉,成羣結隊到別的地方逃荒。這種逃荒的農民叫做“流民”。

公元298年,關中地區鬧了一場大饑荒,略陽(治所在今甘肅天水東北)、天水等六郡十幾萬流民逃荒到蜀地。有一個氐(音dī)族人李特和他兄弟李庠、李流,也跟着流民一起逃荒。一路上,流民中間有捱餓的、生病的,李特兄弟常常接濟他們,照顧他們。流民都很感激、敬重李特兄弟。

蜀地離開中原地區比較遠,百姓生活比較安定。流民進了蜀地後,就分散在各地,靠給富戶人家打長工過活。

益州刺史羅尚,卻要把這批流民趕回關中去。他們還在要道上設立關卡,準備搶奪流民的財物。

流民們聽到官府要逼他們離開蜀地,想到家鄉正在鬧饑荒,回去也沒法過日子,人人都發愁叫苦。

流民們向李特訴苦,李特幾次向官府請求放寬遣送流民的限期。流民聽到這個消息,感戴李特,紛紛投奔他。

李特在綿竹地方設了一個大營,收容流民。不到一個月,流民越聚越多,約摸有兩萬人。他的弟弟李流也設營收容了幾千流民。

李特收容流民之後,派使者閻或(音yú)去見羅尚,再次請求緩期遣送流民。

閻或來到羅尚的刺史府,看到那裡正在修築營寨,調動人馬,知道他們不懷好意。他見了羅尚,說明了來意。羅尚對閻或說:“我已經准許流民緩期遣送了,你回去告訴他們吧!”

閻或直爽地對他說:“羅公聽了別人的壞話,看樣子恐怕不會饒過他們。不過我倒要勸您,不要小看了老百姓。百姓看起來是軟弱的,您若逼得他們無路可走,衆怒難犯,只怕對您沒有好處。”

羅尚假惺惺地說:“我不會騙你,你就這樣去說吧!”

閻或回到綿竹,把羅尚那裡的情況一五一十告訴李特,並且對李特說:“羅尚雖然這樣說,但是我們不能相信他,要預先防備。”

李特也懷疑羅尚的話不可靠,立刻把流民組織起來,準備好武器,佈置陣勢,準備抵抗晉兵的進攻。

到了晚上,羅尚果然派部將帶了步兵、騎兵三萬人,偷襲綿竹大營。

晉軍進入李特的營地,李特故意鎮靜自若躺在大營裡,晉將自以爲得計,一聲號令,叫兵士猛攻李特大營。

三萬晉軍剛進了營地,只聽得四面八方響起了一陣震耳的鑼鼓聲。大營裡預先埋伏好的流民,手拿長矛大刀,一起殺了出來。這批流民勇猛無比。一個抵十個,十個抵百個。晉軍沒有料到流民早有準備,心裡一慌,已經沒有鬥志,被流民殺得丟盔棄甲,四散逃竄。兩三個晉將逃脫不了,被流民們殺了。

流民們殺散晉軍,知道晉朝統治者不會罷休,就請求李特替他們作主,領導他們抗擊官府。

李特和六郡流民首領一商量,大家推李特爲鎮北大將軍,李流爲鎮東將軍,幾個流民首領都被推舉爲將領。他們整頓兵馬,軍威大振。過不了幾天,就攻下了附近的廣漢,趕走了那裡的太守。

李特進了廣漢,學漢高祖劉邦的樣子,宣佈約法三章,打開了官府的糧倉,救濟當地的貧苦百姓。流民組成的軍隊在李特領導下,紀律嚴明。蜀地的百姓平時受盡晉朝官府的壓迫,現在來了李特,生活倒安定起來,怎麼不高興。民間編了一個歌謠說:“李特尚可,羅尚殺我。”

羅尚表面上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裡勾結當地豪強勢力,圍攻李特。李特在奮勇抵抗之後,戰敗犧牲。後來,他的兒子李堆繼續率領流民戰鬥,到了公元204年。李雄自立爲成都王。過了兩年,又自稱皇帝,國號成。後來到李維侄兒李壽在位時,改國號爲漢。所以歷史上又稱“後漢”。

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6章 紂王暴政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3章 倉頡造字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8章 城濮之戰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4章 國人暴動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44章 曹劌論戰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8章 城濮之戰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3章 倉頡造字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24章 國人暴動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74章 奇貨可居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68章 殺馬立誓第6章 精衛填海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94章 初唐四傑
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6章 紂王暴政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3章 倉頡造字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8章 城濮之戰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4章 國人暴動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44章 曹劌論戰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8章 城濮之戰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3章 倉頡造字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24章 國人暴動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74章 奇貨可居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68章 殺馬立誓第6章 精衛填海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94章 初唐四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