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字元亮,或雲名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我國東晉時期的大詩人。

陶淵明的曾祖陶侃,是東晉王朝的開國元勳,做官曾經做到大司馬,封長沙郡公。陶氏家族雖然靠先祖的軍功獲得高位,但是在講究出身的東晉,他們畢竟比不上像王、謝那樣的世家。到陶淵明出生以後,陶家已遠不如曾祖陶侃在世那麼風光了,已經淪落爲一般的官僚家庭。因此,像陶淵明這樣的普通庶族地主出身的人是不被看重的,他在仕途上也不可能有一帆風順的前途。

但是陶淵明畢竟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同一般的封建知識分子家庭後代一樣,從小受的是正統的儒家經典的教育。受儒家傳統文化的薰陶,年輕時代的陶淵明也懷有兼濟天下的政治抱負。但是現實是無情的,像陶淵明這樣一個孤高自守的知分子,與污濁的官場是格格不入的。儘管二十幾歲起陶淵明幾次出仕,但都做不長久。陶淵明在做彭澤令的時候,一次郡裡派遣督郵到縣裡來。按照一般情況,這本來是一個巴結上司的好機會。陶淵明的手下人告訴他,最好是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聽了這話,嘆了一口氣說:“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當天即解職而去。從任彭澤令到去職,前後僅有80多天。解職之後,陶淵明奮筆寫下了有名的《歸去來兮辭》,表達了自己對仕途心灰意冷,決定走上“躬耕自資”的生活道路。

陶淵明走上辭官歸田的道路,從根本原因來看是因爲他酷愛自由,不願受官場的羈勒。他也知道,恬靜的田園生活固然悠閒,但是很有可能要忍飢挨餓,即便是這樣,他也不願意混跡於令人窒息的官場,讓自己高潔的人格受到玷污。另外,陶淵明“逃祿歸耕”也是受到了一些傳統文化的影響。儒家講“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政治抱負不能施展的情況下,退隱山林,保持,一個純粹的知識分子的氣節恐怕是陶淵明最好的選擇了。

歸田園居的生活是饒有情趣的。詩人與農民們做鄰居,一起在田裡勞動,彼此建立了淳樸的友誼。陶淵明與農民的關係相當融洽。有時清晨陶淵明尚未起牀,就有人來敲門。陶淵明胡亂披上件衣服起來開門,原來是一位老農提着酒壺來找他了。於是他們開懷暢飲,無拘無束地閒談,真是快樂之極。

田園的生活不僅使陶淵明感受到了農民的歡欣,也體會到了農民的憂戚。儘管陶淵明一心一意地經營他的農事,卻不能維持起碼的生活條件。天旱水滯的自然災害更是每歲常有,自然災害的頻繁,收成只會更差。陶淵明的生活日趨貧困,以至到了收穫的季節還常常受到飢餓的威脅。

正是這種生活,使陶淵明對農民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他寫下了大量反映農村生活的詩歌,對農民的生活表達了深切的同情。

物質生活雖然匱乏,但陶淵明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志趣相投的朋友。他們有的是隱士,有的是不得志的下層官吏,他們和陶淵明彼此往來,談古論今,寫文章共同切磋欣賞。在陶淵明最爲困難的時候,正是這些朋友的賙濟才使他勉強維持半飢半飽的生活。

在艱難貧苦的環境中,陶淵明沒有改變自己的志向。朝廷想徵他爲著作郎,被他斷然拒絕;他還拒不接受達官貴人的饋贈,拂袖而去。

正是歸耕後的憂患和感慨,陶淵明寫下了代表自己社會理想的《桃花源詩並序》,反映了廣大農民的願望。

陶淵明一生困苦。正是這種生活道路,成就了文學上的一位大詩人。

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4章 三皇世紀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2章 酒的發明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4章 三皇世紀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2章 酒的發明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98章 鴻 門 宴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4章 三皇世紀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2章 酒的發明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4章 三皇世紀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2章 酒的發明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98章 鴻 門 宴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