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

金軍一路南下,宋高宗急忙逃命,順海路逃到了溫州。金軍見追不上宋高宗,就在定海、明州、越州和杭州等地燒殺搶掠了一番,然後打算退回北方。

這時候,宋朝的愛國將領韓世忠已經率兵在金兵歸來的路上做好了準備,想趁機伏擊金軍,狠狠地打擊他們。韓世忠派前軍守在青龍鎮,中軍駐紮在江灣,後軍駐守在海口。這樣,就給金軍造成了一種誤解,致使他們不敢走青龍鎮、江灣這條路,而去走鎮江這條路。這正是韓世忠所希望的,鎮江地形險要,有利於阻擊敵人。

不明真相的金軍果然中計,公元1130年3月,金將兀朮(wùzhú)率領十萬大軍奔鎮江撤了下來。他們哪裡知道,韓世忠早已把大軍都撤到了鎮江邊上,正埋伏在這裡等着他們呢。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也在軍中,她是一位武藝高強、有勇有謀的女子,和韓世忠一樣,都是抗金救國的將領。

兀朮率金軍來到鎮江邊上,才發現中了宋軍的埋伏。長江口已被宋軍封鎖,四周都是南宋的軍隊。他們被困在了一個叫黃天蕩的死海灣裡面,既無法渡江逃走,又不能後退。兀朮急得團團轉。

韓世忠和夫人梁紅玉商量:“敵人有大軍十萬,我們只有小到一萬人,要想打贏這場仗。只有依靠士氣了。”梁紅玉非常贊同丈夫的想法,她說:“只有我們親自上陣殺敵,士兵們纔會士氣高昂、英勇作戰。”接着,韓世忠又召集衆將領—起商量對策,有人說:“我們這方面的情況,只有從金山上的龍王廟才能看清楚,估計兀朮肯定會派人去那裡觀察。”於是,韓世忠派二百精兵埋伏在龍王廟裡。又另派二百精兵埋伏在金山下,準備截擊逃跑的金兵。

果然,兀朮急得沒辦法,親自帶了四名將領悄悄騎馬上了金山。他們剛一到龍子廟前,廟裡的宋兵就擂響戰鼓,衝殺出來,兀朮等人一見有埋夥。調轉馬頭朝山下逃去。山下的宋兵聽到戰鼓聲,從下面就殺了上來,兩路宋軍前後夾擊。殺得這五個人暈頭轉向。結果,抓住了兩名金將,其他三名金將拼命殺出—條血路。落荒而逃。後來,宋軍得知其中有金軍主將兀朮,都追悔莫及。

兀朮受此驚嚇,才知道宋軍的厲害。金軍在黃天蕩又被圍困了幾天,眼看糧草等軍需品越來越少,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兵,都心急如焚,兀朮沒有辦法,只好派人到宋營下戰書,要和宋軍決戰。雙方約好了決戰的日期,各自緊張地準備着。

決戰的時日很快就到了,雙方在長江岸邊拉開了陣勢:只見金軍十萬人馬浩浩蕩蕩,而宋軍雖然只有不足一萬人,卻個個精神飽滿,氣宇軒昂,充滿必勝的信心。決戰開始了,梁紅玉親自上陣敲響了戰鼓,韓世忠披掛整齊,帶領將士率先衝向敵軍。衆將士見主將都不顧危險,上陣殺敵,更是士氣高漲,紛紛拼死殺向敵軍。金軍雖然人多,但因被困多日,軍心渙散,人馬疲憊,被宋軍一陣衝殺,不一會兒就潰不成軍了。兀朮見勢不妙,趕緊命人鳴金收兵,宋軍乘勢追擊,搶來了許多武器和馬匹,金軍死傷無數。這就是著名的“黃天蕩大捷”。

兀朮見打不過宋軍,隊伍已被圍了四十多天,眼看着就要彈盡糧絕了,只好派人向韓世忠求和。他答應把掠奪的財物都留下,還送給韓世忠一匹好馬,只求韓世忠能放他們回北方去,但都被韓世忠拒絕了。

兀朮回到大營急得坐臥不安,這時有人獻計說:“黃天蕩北面有一條老鸛河故道,被淤泥堵死了,只要挖開河道,就可以逃走。”兀朮一聽大喜,忙派人連夜挖淤泥,一夜之間就挖通了五十里。兀朮帶人正要從這條水路乘船逃往建康,韓世忠得知消息,急忙帶着船隊阻擊,金軍只好又退回黃天蕩。

兀朮見費了一夜工夫挖通的道路又行不通了,真是氣急敗壞。這時,宋營有個漢奸爲求賞賜前來獻計說:“宋軍船大,無風不能靈活行駛,只要在無風的天氣用火攻,就一定能勝。”兀朮十分興奮,他重賞了這個人,然後在一個風平浪靜的日子裡帶士兵乘小船逃走。韓世忠率大船追來的時候,兀朮命金兵放出火箭,大船頓時着起火來,韓世忠無奈,只得率兵撤退,兀朮這才逃了回去。

韓世忠雖然沒能把金軍全部消滅,但“黃天蕩大捷”是南宋與金開戰很久以來打的一次大勝仗,大大地鼓舞了宋軍的士氣。

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93章 焚書坑儒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62章 程嬰救孤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8章 堯舜讓位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28章 城濮之戰第63章 美女西施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60章 季札掛劍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32章 老馬識途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24章 國人暴動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9章 大禹治水
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93章 焚書坑儒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62章 程嬰救孤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8章 堯舜讓位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28章 城濮之戰第63章 美女西施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60章 季札掛劍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32章 老馬識途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24章 國人暴動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9章 大禹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