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元太祖成吉思汗,名叫鐵木真,他統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了蒙古汗國。成吉思汗一生東征西戰,馳騁歐亞戰場,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鐵木真的童年和青年時代是在動亂的歲月中渡過的。他的父親也速該是蒙古尼倫部孛兒只斤氏族的首領。也速該死後,蒙古尼倫部分裂。長大成人的鐵木真決心要恢復父親也速該的勢力。戰爭中,沒有經驗的鐵木真遭到一連串挫折和磨難,也逐漸懂得了鬥爭的策略。他爭取到了扎達剌部落首領扎木合的支持,實力日益增強,許多舊時的居民和奴隸也紛紛前來投靠他。1189年,鐵木真被一部分蒙古尼倫部的奴隸主們擁戴爲汗。

鐵木真的強大引起了扎木合的嫉妒,他以自己的弟弟因掠奪鐵木真部下的馬羣而被殺爲藉口,糾集了十三部三萬之衆向鐵木真發起進攻。鐵木真也將他的三萬士兵分爲十三翼迎戰。這就是蒙古史上著名的“十三翼之戰”。會戰結果,鐵木真失敗了。但扎木合在戰爭中表現出的殘酷手段使他部下的許多人極其不滿,他們毅然脫離扎木合,反而投奔到鐵木真那邊去了。“十三翼之戰”中,鐵木真雖然失敗了,但他的實力反而更加壯大了。

鐵木真在漠北高原崛起後,與蒙古其他各部的矛盾越來越大。從1201年開始,歷經三年,鐵木真率軍先後征服了塔塔爾部、乃蠻部、蔑兒倉部及其他一些小部落,又打敗了扎木合,完成了統一全蒙古的大業。

1206年,全蒙古的奴隸主貴族在鄂嫩河畔舉行大會,一致推舉44歲的鐵木真爲全蒙古的大汗,尊號“成吉思汗”。“成吉思”是蒙古語“強大”的意思。這也標誌着蒙古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政權正式建立。此後,他制定了一種帶有草原特點的封建制度,把蒙古的牧民或奴隸,按十戶、百戶、千戶、萬戶編制起來,設立十戶長、百戶長、千戶長、萬戶長。千戶長和萬戶長都由成吉思汗任命他的親屬、功臣和貴族擔任。他們都獲得封地,並領有封地內的封戶,平時生產,戰時出征。領戶分封制的實行,加速了蒙古族封建化的進程。爲了加強自己的地位,成吉思汗親自控制了一支精銳部隊。大大加強了護衛軍的實力和地位。

爲了加強封建統治,成吉思汗還建立了司法機構和初步的成文法。蒙古原來沒有自己的文字,成吉思汗命被俘的乃蠻掌印官畏兀爾人用畏兀爾文字寫蒙古語,並教授蒙古奴隸主的子弟們學習。此外,在掌印、狩獵、牲畜等的管理和經營、軍務的總管、軍需的供應等方面也進行了整頓,制定了各項制度。

建立了統一的蒙古帝國政權後,成吉思汗就開始籌劃向南推進、統一全國的計劃。1218年,成吉思汗派大軍進攻西遼,又進入西夏,擊敗了西夏軍隊。西夏向金朝求援,金朝袖手旁觀,坐視不救,致使蒙古軍長驅直人。西夏國王請和,向蒙古臣服。接着,成吉思汗開始籌劃對金朝的進攻。1211年,蒙古軍隊發起了對金的攻擊。佔領中都後,縱兵擄掠,大火月餘不滅,給中都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

1219年,成吉思汗又率軍入侵擁有40萬軍隊的花剌子模(今蘇聯中亞部分、阿富汗、伊朗等地),揭開了向國外侵略擴張戰爭的序幕。蒙古軍隊一直攻打到今格魯吉亞、高加索山脈和俄羅斯境內。1225年春,成吉思汗回到蒙古,持續七年的遠征結束了。1227年7月,成吉思汗身患重病,一病不起。這位一代天驕帶着他燦爛輝煌的業績結束了他的一生,終年66歲。

成吉思汗改變了諸部落之間長期爭戰的局面,加強了經濟聯繫,對蒙古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進步作用。

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17章 伯昌治岐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28章 城濮之戰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12章 酒的發明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
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17章 伯昌治岐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28章 城濮之戰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12章 酒的發明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