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有豐富文化典籍的國家。又是一個史學很早發達的國家。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較系統的史學著作。《春秋》就是目前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著作。它是春秋時期魯國史官編寫的,是一部斷代的編年史。因爲是按年來編寫,所以就取一年四季中的春秋兩字來命名,叫做《春秋》。相傳這種斷代的編年史,在西周“共和行政”時期就有了。在《墨子》這部書裡,就提到過有周、燕、齊、宋等國的《春秋》。可見在當時的一些大國中都編寫了歷史書——《春秋》。但是,除了魯國這部《春秋》外,其他的都沒有保存下來。

這部魯國的《春秋》,記載了從公元前722年(魯隱公元年)到公元前479年(魯哀公十六年),共二百四十二年的歷史。它雖然是按魯國的歷史年代來記事,但是,涉及到我國這段歷史時期中的許多事件,許多諸侯國家的歷史。所以後來人們就稱這時期爲“春秋時期”。

相傳在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曾經對魯國《春秋》作過一次修訂。並且用它來做歷史課本教學生,成爲儒家學派的經典之二。因此又稱爲《春秋經》。不過,這部史書雖然有明確的年月記載,但文字太簡單,記載的史實也只是一個大綱或提要,事情的原委記載的很不詳細。於是後來就有人給它將史實補充敘述和進行評論。這些敘述和評論就叫做《傳》。

給《春秋》作過《傳》的共有三家。有戰國時期的齊國人,公羊高作的,叫《春秋公羊傳》,簡稱《公羊傳》有魯國人穀梁赤作的,叫《春秋穀梁傳》,簡稱《穀梁傳》,有春秋末期魯國人左丘明作的,叫《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三種《傳》合稱《春秋三傳》。《公羊傳》和《穀梁傳》主要是對《春秋》中的史實加以評論,沒有多少史實補充,比較空洞。這兩部書開始是以口授,一代一代相傳,約到西漢初期才寫成書。

《左傳》開始也是口授相傳。據近代學者的研究結果,認爲《左傳》並不是魯國史官左丘明一人所作,而是不同時期一些史官們的集體創作。左丘明是根據史官們的作品,加工整理成文的人。這書最後寫成約在戰國初年。

《左傳》是一部用歷史事實來解釋《春秋》的史書。在它的內容裡,保存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在我國史學史上,是一部很寶貴的史書。同時,又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它的文章結構嚴密、文字簡練。敘事有繁有簡,生動活潑。在我國文學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我國先秦時代的社會史或文學史,《左傳》都是不可缺少的書籍。

春秋時期,是我國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期。階級鬥爭激烈,各諸侯國家的政治鬥爭相當尖銳,兼併戰爭不斷髮生。社會經濟產生了新的變化,文化思想上也出現了複雜的變化。對這樣一些歷史情況,《左傳》中都有具體的記載;對當時的歷史潮流作了真實的反映,使後來的人們對當時的歷史情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左傳》記事的最大特點,是在春和時期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根據主要的歷史事件,描寫出各諸侯國之間的鬥爭,如外交上的會盟、軍事上的戰役。既描寫了國與國之間的鬥爭,也描寫了各國內部的鬥爭。尤其是對一些主要戰役的描寫,如晉楚城濮之戰、鄢陵之戰、吳入楚郢都之戰等等。用語簡練,文字生動,記事清楚,有始有終。而且充分的反映出政治與軍事的關係和戰略思想,戰術原則。因此後人還將《左傳》看作是一部古代兵書。

《左傳》還爲我國保存了一些自然科學方面的史料,記錄了我國古代一些科學成就。例如:在這時期記錄了三十七次日食,觀察到了彗星,對恆星作了觀測,記錄了隕石、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等等。這些對自然界中現象的記錄,在世界科技史上來說,都是最早的寶貴資料。

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7章 伯昌治岐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8章 堯舜讓位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58章 晏子使楚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24章 國人暴動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
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7章 伯昌治岐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8章 堯舜讓位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58章 晏子使楚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24章 國人暴動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