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

東晉滅亡以後,分裂多年的中國又重新統一了。這次統一是從隋文帝消滅陳朝開始的。

南北朝時期北周的大貴族楊堅在公元581年2月,逼迫年幼的周靜帝退位,自己當上了皇帝。他就是隋朝的第一個皇帝隋文帝。隋文帝親眼看到北周殘暴的統治不得人心,惟(wéi)恐重蹈(dǎo)覆(fú)轍(zhé)。所以,他認爲只有謹慎地處理政事、提倡節儉、實行廉政才能安撫民心。隋文帝自己就是以節儉著稱的。有一次,他配止痢(lì藥)要用一兩胡粉,竟然找遍宮中也沒有找到;又有一次,他想找一條織成的衣領,宮中也沒有。他車馬具壞了,不去做新的,而是派人去修補。平時,他就非常留意民間疾苦。有一年,關中鬧饑荒,他看到百姓吃糠(kāng)拌豆粉,就拿來給大臣們看,責備自己沒有治理好國家,下令饑荒期間自己和大臣們都不許吃酒肉。他曾經教訓太子楊勇說:“自古以來,沒聽說有奢侈(shěchǐ)腐化而能長治久安的。你是太子,應當注意節儉。”另一方面隋文帝在國內又進行了許多政治改革,比如減輕賦稅(fùshuì),廢除了殘酷的刑罰,推廣均田制等,隋朝的經濟逐漸繁榮起來了,北方的生產有了很大的發展。

公元589年正月22日,晉王楊廣進入建康城,將陳滅亡。隋文帝清楚地認識到,打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難。他很注意皇親國戚的行動,他們要是犯了法,也一律嚴懲。他的三兒子秦王楊俊覺得自己是皇子,又在滅陳的時候立下了戰功,生活越來越奢侈,根本不把法律放在眼裡。他指使手下的人放高利貸,敲詐勒索,使許多小官吏和老百姓傾家蕩產。他模仿皇宮建造自己的宮殿,用外國進貢來的香料塗抹牆壁,用美玉、黃金裝飾臺階,還蒐羅許多美女,日夜尋歡作樂。隋文帝知道了這些情況,非常生氣,下令罷免了楊俊的官職,把他禁閉起來。將軍劉升去說情:“秦王還年輕,這算不了什麼大錯,陛(bì)下就饒了他吧!”隋文帝嚴肅地說:“法不可違,不論什麼人都得遵守國家的法律。”過了幾天,大臣楊素又來勸隋文帝。隋文帝說;“皇子和百姓一樣只有一個法律,照你們的說法,爲什麼不另立一個皇子?任何人犯罪,都得依法制裁(cái)!”沒過幾天,楊俊病死了。他手下的人請求給楊俊立個石碑,隋文帝不同意,說:“想要留名,在史書上記一筆足夠了,何必立碑!”隨後,吩咐把楊俊府中奢侈華麗的裝飾全部毀掉。

隋文帝對皇親國戚、王子、大臣比較嚴;對百姓卻比較寬。他下令制定“隋律”,廢除了前朝的許多殘酷刑罰。

公元600年,齊州有個叫王伽的小官押(yā)送70多個罪犯去京城長安。走到滎(xíng)陽的時候,王伽見這些罪犯頭頂太陽,頸套枷鎖,實在痛苦,便對他們說:“你們犯了國法,受了處分,這是罪有應得。可是,你們還給押送你們的民夫添了痛苦,讓他們陪着你們風吹雨淋太陽曬,你們忍心嗎?你們自己戴着枷鎖,走這麼長的路,也很不容易,我想把你們的枷鎖去掉。咱們約定時間,到長安城門集合,你們能做到嗎?”罪犯們都是感動,一齊跪在王伽面前說,“大人的慈悲,我們終生難犯,王伽便放了罪犯,自己帶着隨從向長安進發。約定的日期到了,罪犯們都按時來封城門口,一個也不缺。隋文帝所說這件事以後,馬上召見王伽,對他大加讚賞,還把罪犯們召進宮裡,設宴招待他們,並赦(shè)免了他們的罪行。隨後下了一道詔書,要求各級官吏學習王伽,用感化的辦法管理百姓。

隋文帝重視有真才實學的人。他對於那些提出正確建議的人,即使是批評他的,也都加以重用。太子楊勇生活越來奢侈,常常大擺宴席,讓家臣唐令則彈琵(pí)琶(pó)唱歌,還叫後宮的美人出來跟唐令則學彈琵琶。隋文帝聽說後,非常生氣,把楊勇手下的大臣訓斥了一頓;大家都嚇得不敢吭聲,只有李綱義正詞嚴地說:“太子不過是個中等才能的人,可以變好,也可以變壞,就看什麼人輔(fǔ)佐(zuǒ)他了。陛下派去唐令則這樣的家臣,怎麼能不把太子帶壞呢?我認爲這是陛下的過錯。”隋文帝一聽,驚住了,說;“你的話雖然有道理,可是我選擇你這樣的人去輔佐他,他都不知親近、重用,即使再派其他的人,又有什麼用呢?”李綱馬上又說:“我所以不被重用,就是因爲小人包圍了太子。如果陛下早把唐令則這類小人除掉,怎麼知道太子不會重用我呢?責任還是在陛下。”隋文帝聽了,很不高興,一甩袖子退朝了,沒想到,過了幾天,隋文帝反倒任命李綱作了尚書右丞。

由於隋文帝的廉政和廣大農民的辛勤勞動,政府的倉庫都裝得滿滿的。一直到隋朝滅亡以後20年,隋朝倉庫的糧食還沒有用完。

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60章 季札掛劍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60章 季札掛劍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26章 宋楚之戰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11章 少康中興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59章 范蠡三遷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43章 亞聖孟子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86章 屈原沉江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
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60章 季札掛劍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60章 季札掛劍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26章 宋楚之戰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11章 少康中興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59章 范蠡三遷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43章 亞聖孟子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86章 屈原沉江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