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文景之治

漢高祖和文帝之間。曾有漢惠帝的短暫統治漢惠帝任用曹參爲國相,實行無爲而治,基本上延續了高祖時的政策,社會繼續穩定發展。

漢惠帝時,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后十分專橫霸道。惠帝死後,沒有兒子,呂后就從外面找了個男嬰,冒充是惠帝之子,這樣,她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臨朝聽政了。呂后臨朝8年,得了重病死去了。大臣們通過慎重討論,決定迎立劉邦的兒子劉恆(封爲代王)即位,這就是漢文帝。

漢文帝劉恆在位23年,他的兒子景帝在位16年,文景二帝統治的39年間,朝廷實行無爲而治、休養生息的政策,發展生產,平緩刑獄,漢朝出現了昇平時期、這一時期爲以後漢帝國跨入漢武帝全盛時期奠定了基礎,歷史上稱之爲“文景之治”。

文帝即位後,派遣使者遍告四方百姓,表示自己將對四方採取懷柔政策。他給因呂后時期統治不當而起兵造反稱帝的南越王趙佗(tu6)寫信,承認前朝在統治方針上的錯誤,並說:“我們兩方多年的戰亂造成許多災難,我想這是大家都不忍心的。現在嶺南的上地就歸你治理了,但兩個皇帝並立—定會引起爭端,這是仁者所不願見到的,我願與你共齊前嫌。重修舊好。”

這封信既婉轉表達了與趙佗修好的意願,又明確表示皇帝只能有一個,趙佗必須取消帝號。趙佗瀆了文帝的信後十分感動,他對臣子們說:“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現在漢朝皇帝這樣聖明,從此以後,我就除去皇帝的儀仗,不再稱帝了。”此後,趙佗一直以臣下自居,南越與漢通好數十年,相安無事。

北部的匈奴族仍是漢朝的一大威脅,“和親”政策雖然暫時緩和了漢朝和匈奴的關係,但邊境戰爭還是時常發生。

文帝時,漢朝曾與匈奴有過幾次衝突。漢文帝爲鼓勵守邊將上,親自到軍營慰問。他在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歡迎,可是到了周亞夫的細柳營時卻受到攔截,兵上在得到周亞夫的命令後才准以放行。周亞夫也沒行叩拜大禮,只用軍禮見皇帝。文帝的隨從都十分氣憤,要文帝治周亞夫的罪,可文帝說:“只有周亞夫纔是真正的將軍啊!”

景帝時又出現抗擊匈奴的名將李廣,匈奴人十分懼怕他,稱他爲“飛將軍李廣”。李廣曾有—次追擊敵人,深入到敵營內部,當時雙方不明底細,都十分恐慌,李廣的部下想逃走,李廣說:“我們現在走,匈奴必然追擊,不如紮下營來,讓他們不知虛實。”匈奴人果然不敢下山出擊,怕有漢軍埋伏,半夜時竟悄悄退走了。

邊境的安定保障了內地百姓的休養生息。

漢文帝和景帝統治時期,都減輕了賦稅和徭役。文帝在位之初就連續頒佈了兩個關心民間疾苦的詔書,要求地方政府鼓勵生產,努力賑濟貧民。他還接受賈誼的建議,大力推廣農業生產。

文帝時曾有兩年減免一半田租,實行二十稅一。景帝時繼續執行重農方針,使三十稅一成爲西漢的定製。

漢文帝還十分注意節儉。一次他想建造一座露臺(露天的高臺建築),一計算要花費黃金100斤,他說:“一百斤黃金相當於十戶中等百姓的家產,我繼承先帝的宮室還感到惶恐和慚愧,不能再浪費財力了。”他隨即取消了這個汁劃。

文景統治時期還減輕刑罰,嚴懲貪官,一時社會風氣十分清明。

經過漢文帝和景帝的休養生息政策,漢朝社會的經濟得到很大的恢復和發展。據說,到了景帝執政的時候,國家倉庫裡的錢多得數不過來,由於常年不用,串錢的繩子都爛掉了,糧倉裡的糧食也多得吃不完,一直堆到露天。

文景之治,爲漢朝帝國的繁榮昌盛和向外開拓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16章 紂王暴政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12章 酒的發明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11章 少康中興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68章 殺馬立誓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4章 三皇世紀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3章 倉頡造字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7章 伯昌治岐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102章 冒頓單于
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16章 紂王暴政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12章 酒的發明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11章 少康中興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68章 殺馬立誓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4章 三皇世紀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3章 倉頡造字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7章 伯昌治岐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102章 冒頓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