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和文帝之間。曾有漢惠帝的短暫統治漢惠帝任用曹參爲國相,實行無爲而治,基本上延續了高祖時的政策,社會繼續穩定發展。
漢惠帝時,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后十分專橫霸道。惠帝死後,沒有兒子,呂后就從外面找了個男嬰,冒充是惠帝之子,這樣,她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臨朝聽政了。呂后臨朝8年,得了重病死去了。大臣們通過慎重討論,決定迎立劉邦的兒子劉恆(封爲代王)即位,這就是漢文帝。
漢文帝劉恆在位23年,他的兒子景帝在位16年,文景二帝統治的39年間,朝廷實行無爲而治、休養生息的政策,發展生產,平緩刑獄,漢朝出現了昇平時期、這一時期爲以後漢帝國跨入漢武帝全盛時期奠定了基礎,歷史上稱之爲“文景之治”。
文帝即位後,派遣使者遍告四方百姓,表示自己將對四方採取懷柔政策。他給因呂后時期統治不當而起兵造反稱帝的南越王趙佗(tu6)寫信,承認前朝在統治方針上的錯誤,並說:“我們兩方多年的戰亂造成許多災難,我想這是大家都不忍心的。現在嶺南的上地就歸你治理了,但兩個皇帝並立—定會引起爭端,這是仁者所不願見到的,我願與你共齊前嫌。重修舊好。”
這封信既婉轉表達了與趙佗修好的意願,又明確表示皇帝只能有一個,趙佗必須取消帝號。趙佗瀆了文帝的信後十分感動,他對臣子們說:“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現在漢朝皇帝這樣聖明,從此以後,我就除去皇帝的儀仗,不再稱帝了。”此後,趙佗一直以臣下自居,南越與漢通好數十年,相安無事。
北部的匈奴族仍是漢朝的一大威脅,“和親”政策雖然暫時緩和了漢朝和匈奴的關係,但邊境戰爭還是時常發生。
文帝時,漢朝曾與匈奴有過幾次衝突。漢文帝爲鼓勵守邊將上,親自到軍營慰問。他在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歡迎,可是到了周亞夫的細柳營時卻受到攔截,兵上在得到周亞夫的命令後才准以放行。周亞夫也沒行叩拜大禮,只用軍禮見皇帝。文帝的隨從都十分氣憤,要文帝治周亞夫的罪,可文帝說:“只有周亞夫纔是真正的將軍啊!”
景帝時又出現抗擊匈奴的名將李廣,匈奴人十分懼怕他,稱他爲“飛將軍李廣”。李廣曾有—次追擊敵人,深入到敵營內部,當時雙方不明底細,都十分恐慌,李廣的部下想逃走,李廣說:“我們現在走,匈奴必然追擊,不如紮下營來,讓他們不知虛實。”匈奴人果然不敢下山出擊,怕有漢軍埋伏,半夜時竟悄悄退走了。
邊境的安定保障了內地百姓的休養生息。
漢文帝和景帝統治時期,都減輕了賦稅和徭役。文帝在位之初就連續頒佈了兩個關心民間疾苦的詔書,要求地方政府鼓勵生產,努力賑濟貧民。他還接受賈誼的建議,大力推廣農業生產。
文帝時曾有兩年減免一半田租,實行二十稅一。景帝時繼續執行重農方針,使三十稅一成爲西漢的定製。
漢文帝還十分注意節儉。一次他想建造一座露臺(露天的高臺建築),一計算要花費黃金100斤,他說:“一百斤黃金相當於十戶中等百姓的家產,我繼承先帝的宮室還感到惶恐和慚愧,不能再浪費財力了。”他隨即取消了這個汁劃。
文景統治時期還減輕刑罰,嚴懲貪官,一時社會風氣十分清明。
經過漢文帝和景帝的休養生息政策,漢朝社會的經濟得到很大的恢復和發展。據說,到了景帝執政的時候,國家倉庫裡的錢多得數不過來,由於常年不用,串錢的繩子都爛掉了,糧倉裡的糧食也多得吃不完,一直堆到露天。
文景之治,爲漢朝帝國的繁榮昌盛和向外開拓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