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屈原沉江

楚國自從被秦國打敗以後,一直受秦國欺負,楚懷王又想重新和齊國聯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後,很客氣地給楚懷王寫信,請他到武關(在陝西丹風縣東南)相會,當面訂立盟約。

楚懷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國;去呢,又怕出危險。他就跟大臣們商量。

大夫屈原對楚懷王說:“秦國強暴得象豺狼一樣,咱們受秦國的欺負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準上他們的圈套。”

可是懷王的兒子公子子蘭卻一股勁兒勸楚懷王去,說:“咱們爲了把秦國當做敵人,結果死了好多人,又丟了土地。如今秦國願意跟咱們和好,怎麼能推辭人家呢。”

楚懷王聽信了公子子蘭的話,就上秦國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懷王剛踏進秦國的武關,立刻被秦國預先埋伏下的人馬截斷了後路。在會見時,秦昭襄王逼迫楚懷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讓給秦國,楚懷王沒答應。秦昭襄王就把楚懷王押到咸陽軟禁起來,要楚國大臣拿土地來贖才放他。

楚國的大臣們聽到國君被押,把太子立爲新的國君,拒絕割讓土地。這個國君就是楚頃襄王。公子子蘭當了楚國的令尹。

楚懷王在秦國被押了一年多,吃盡苦頭。他冒險逃出咸陽,又被秦國派兵追捕了回去。他連氣帶病,沒有多久就死在秦國。

楚國人因爲楚懷王受秦國欺負,死在外頭,心裡很不平。特別是大夫屈原,更是氣憤。他勸楚頃襄王蒐羅人才,遠離小人,鼓勵將士,操練兵馬,爲國家和懷王報仇雪恥。

可是他這種勸告不但不頂事,反倒招來了令尹子蘭和靳尚等人的仇視。他們天天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

他們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說屈原數落您嗎?他老跟人家說:大王忘了秦國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們不主張抗秦,就是不忠。楚國出了這種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兒能不亡國呢?大王,你想想這叫什麼話!”

楚頃襄王聽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以後,經常在汨羅江(在今湖南省東北部)一帶一邊走,一邊唱着傷心的詩歌。

在流亡的生活中,屈原寫了許多優秀的詩歌,其中最有名的是《離騷》。他在這些詩歌裡,痛斥賣國的小人,歌頌正直的君子,對楚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寄託了無限的深情。

附近的莊稼人知道他是一個愛國的大臣,都挺同情他。這時候,有一個經常在汨羅江上打魚的漁父,很佩服屈原的爲人,但就是不贊成他那愁悶的樣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邊遇見漁父。漁父對屈原說:“您不是楚國的大夫嗎?怎麼會弄到這等地步呢?”

屈原說:“許多人都是骯髒的,只有我是個乾淨人;許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還醒着。所以我被趕到這兒來了!”

漁父不以爲然地說,“既然您覺得別人都是骯髒的,就不該自鳴清高;既然別人喝醉了,那麼您何必獨自清醒呢!”

屈原反對說:“我聽人說過,剛洗頭的總要把帽子彈彈,剛洗澡的人總是喜歡撣撣衣上的灰塵。我寧願跳進江心,埋在魚肚子裡去,也不能拿自己乾淨的身子跳到污泥裡,去染得一身髒。”

由於屈原不願意隨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終於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裡自殺了。

附近的莊稼人,得到這個信兒,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兒。大夥兒在汨羅江上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

漁父很難受,他對着江面,把竹筒子裡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當地的百姓想起這是屈原投江一週年的日子,又劃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裡去祭祀他。後來,他們又把盛着米飯的竹筒子改爲糉子,劃小船改爲賽龍船。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成爲一種風俗。人們把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稱爲端午節,據說就是這樣來的。

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58章 晏子使楚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9章 大禹治水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28章 城濮之戰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7章 伯昌治岐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9章 大禹治水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26章 宋楚之戰第26章 宋楚之戰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68章 殺馬立誓第8章 堯舜讓位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232章 靖難之役
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58章 晏子使楚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9章 大禹治水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28章 城濮之戰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7章 伯昌治岐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9章 大禹治水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26章 宋楚之戰第26章 宋楚之戰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68章 殺馬立誓第8章 堯舜讓位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232章 靖難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