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

曹雪芹,名露,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滿洲正白旗“包衣”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他的長篇鉅著《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小說藝術成就的最高峰。

曹雪芹的先世本是漢人,後來淪爲滿人的家奴。從曹雪芹的曾祖曹璽開始,曹家開始飛黃騰達起來。曹雪芹的曾祖曹璽和祖父曹寅連續擔任江寧織造一職,充當皇帝在地方的耳目。曹寅死後,曹家開始從極盛的峰頂向下滑。儘管如此,曹雪芹的父親曹顒和叔父曹頫還是相繼擔任江寧織造一職。幼年和少年時代曹雪芹過的是錦衣玉食的貴族少爺的生活。

少午時期的曹雪芹是個不愛讀書的孩童,他不喜歡讀的是官方指定的教科書:《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但是對優秀的文學作品,曹雪芹喜歡到了癡迷的程度。祖父曹寅的藏書給年幼的曹雪芹展現了一個廣闊浩瀚的知識海洋,令他沉醉其中,激起他旺盛的求知慾。

雍正五年,曹雪芹13歲,一場彌天大禍突然降臨在曹家,改變了曹雪芹的命運。曹頫因爲接連出錯,受到雍正責罰,更由於他在押送御用龍衣進京時向沿途地方官索取銀兩被告發,觸怒了雍正帝,被處於罷官、抄沒家產的處罰。承受滅頂之災的曹家舉家北上,告別了山青水秀的江南,曹雪芹也告別了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

敗落後的曹家渴望能夠中興,因此作爲長房長孫的曹雪芹被迫學習“四書五經”,以期在科舉中振興曹門。曹雪芹與曹頫之間長期隱伏着的矛盾漸漸表面化了,曹雪芹對統治階級視爲天經地義的原則不感興趣,他要走一條自己的路。

曹雪芹30歲時,曹家的經濟狀況更加惡化。這時候,曹雪芹離開曹頫,另立門戶。爲了養家餬口,他不得不在右翼宗學裡當一名小職員,前後大約五年的時光。在宗學裡,曹雪芹結識了敦敏、郭誠等幾位摯友,並開始將他以前寫成的《風月寶鑑》改寫爲《紅樓夢》。

在宗學任職的這段時期,隨着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加深,曹雪芹逐漸對封建大家族的榮衰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逐漸擺脫了哀嘆個人身世的侷限,將個人命運同廣闊的歷史潮流聯繫起來,他將自己對現實日益深刻的認識,溶入《紅樓夢》構思創作的一點一滴中,爲我們留下了一部光照千古的現實主義傑作。

曹雪芹日益感到宗學的工作壓抑着他的心靈,就結束了在京城的生活,從城內遷居到城外,把家搬到荒僻的西山。

在西山的生活是非常艱難的。由於曹雪芹的傲岸不馴,他被內務府開除了旗籍,取消了微薄卻很關鍵的生活補助,只有靠賣畫來維持一家的生計。曹雪芹沒有被貧困所壓垮,在物質生活極其匱乏的情況下,他一直堅持着《紅樓夢》的創作。

《紅樓夢》是一部宏偉的史詩,包含有豐厚深廣的歷史內容,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階級和封建制度的罪惡和腐朽,熱情地歌頌了真摯的情感和對封建社會的反抗。曹雪芹繼承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但又創造性地發展了這個傳統,可以說,《紅樓夢》標誌着我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

晚年的曹雪芹又遭遇了人生的一大不幸:在他48歲的時候,他惟一的兒子夭殤了。使他堅持着活了下來的,就是《紅樓夢》。但是極度的打擊已使他無法再繼續從事創作了,也就是在這一年的冬天,曹雪芹在西山淒涼地離開了人世。

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68章 殺馬立誓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3章 倉頡造字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60章 季札掛劍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17章 伯昌治岐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1章 少康中興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6章 精衛填海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8章 城濮之戰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98章 鴻 門 宴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
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68章 殺馬立誓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3章 倉頡造字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60章 季札掛劍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17章 伯昌治岐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1章 少康中興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6章 精衛填海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8章 城濮之戰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98章 鴻 門 宴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