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明朝著名文學家。他的作品除了家喻戶曉的《西遊記》外,還有一本《射陽先生存稿》。

吳承恩出生於一個小商人家庭,祖上曾做過小官,到他父親吳銳時,家道已中落,只能靠做些小本生意維持生活。

少年吳承恩天資聰穎、機智善辯,據說他讀書一目十行,過目不忘,還寫得一手好文章。

吳銳很注意對兒子的培養和教育。首先,他很注意言傳身教,雖然他是個小商人,但他酷愛讀書,常用古代優秀人物的事蹟鞭策自己,這給少年吳承恩以很大影響。其次,吳銳做生意時力求買賣公平,童叟無欺,這種正直厚道的品德給了吳承恩最直接的人生教育。

少年吳承恩除了勤奮好學之外,還有一個不同於其他孩子的特點,就是他特別喜歡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一類的故事。他經常瞞着父母看一些《玄怪錄》之類的野史小說。這些經歷對他創作《西遊記》有着不可低估的影響。

步入青年時代的吳承恩,變得狂放不羈、輕世傲物,他因此而受到了社會上的一些非議。

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大都要過科舉這一關,少年時代被譽爲神童的吳承恩在嘉靖十年和嘉靖十三年的連續兩次鄉試都以失敗而告終。這位譽滿鄉里的才子,因此經受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和社會壓力。一再的科場失意,吳承恩對科舉制度產生了明顯的不滿情緒。

這時的吳承恩開始深刻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並且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抗爭。他用自己的作品發表對現實社會的看法,或褒或貶,無不顯出作者鮮明的愛憎。

嘉靖二十九年,吳承恩被淮安府呈爲貢生,但進京選官又空手而歸。這樣的情況下,吳承恩只得以貢生的資格進入太學讀書,當上了一個年紀不輕的太學生。

倭寇對中國東南沿海的侵擾從元末明初時就已開始了。嘉靖三十八年,倭寇逼近吳承恩的家鄉淮安,淮安人民奮起抵抗。吳承恩投筆從戎,協助沈坤組織了一次富有戰鬥力的民兵鄉勇,吳承恩是這支隊伍的參謀。他積極進行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出謀劃策,設計佈防,爲抗倭鬥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吳承恩曾作過兩年的小官,後罷官回到淮安。

吳承恩晚年主要靠給人寫壽啓、墓誌銘等應酬文字換取報酬來生活。這個時候他雖已是暮年,但銳氣不減當年,他早就有把滿腹神怪故事寫成一本書的,這時終於有時間來實現了。

經過深思熟慮,吳承恩選擇了當時廣泛流行的唐僧取經的故事作爲主題來創作《西遊記》。吳承恩以此爲主線,參照我國古代其他神話故事和他在現實中搜集到的“神怪”故事,運用天才的想象力,將它們創造性地組合,終於完成了我國神話鉅著——《西遊記》。

《西遊記》在我國文學史上取得了很高的地位,它創造了一個神怪世界。明清兩代,以它爲藍本的神話小說層出不窮,舞臺上改編的西遊故事也不可勝數。《西遊記》還早早地流傳到國外,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

《西遊記》完成不久,吳承恩就離開了人世。作爲一個傑出的文學家,他給人們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除了《西遊記》外,他還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散文。

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28章 城濮之戰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3章 倉頡造字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8章 堯舜讓位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28章 城濮之戰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62章 程嬰救孤第43章 亞聖孟子
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28章 城濮之戰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3章 倉頡造字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8章 堯舜讓位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28章 城濮之戰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62章 程嬰救孤第43章 亞聖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