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

明武宗死後,他的堂弟朱厚熜(音cōng)繼承皇位,這就是明世宗。明世宗剛即位的時候,在政治上採取一些改良措施,象限制宦官權力,整頓稅收等等。但是後來迷信道教,在宮內設壇求仙,漸漸不大過問朝政。凡是迎合他信道的,就得到重用,大學土嚴嵩(音sōng),就是因爲他善於起草祭神的文書,逐步取得了內閣首輔(相當於宰相)的地位的。

嚴嵩並沒有什麼才能,他只知道奉承拍馬,討得世宗的歡心。他當上首輔後,和他兒子嚴世蕃一起,結黨營私,貪贓枉法,幹盡壞事。當時一些沒骨氣的朝臣都投靠他,有三十多個官員做了他的乾兒子。有了這些爪牙,他更加可以操縱朝政了。

嚴嵩掌權的時候,北面韃靼部(蒙古族的一支)強大起來,統一了蒙古各部,成爲明朝很大的威脅。嚴嵩不但不想加強戰備,反而貪污軍餉,讓兵士們受飢捱餓。韃靼首領俺答好幾次打進內地,明軍沒有力量抵抗。公元1550年,俺答帶兵**,一直打到北京城郊。明世宗派嚴嵩的同黨仇鸞爲大將軍,統率各路援軍保衛京城。嚴嵩怕仇鸞打敗仗,指使仇鸞不要抵抗。結果,讓韃靼兵在北京附近擄掠了大批人口。牲畜、財物,滿載回去。京城附近十幾萬明軍,竟一箭不發。

過了一年,仇鸞又勾結俺答,準備和韃靼講和。這件事引起了一些正直大臣的憤慨,特別是兵部員外郎楊繼盛。

楊繼盛,保定容城人,出身貧苦。他七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繼母待他不好,讓他去放牛。楊繼盛放牛經過私塾,看到村裡一些孩子們在讀書,十分羨慕,向他哥哥請求讓他讀書。哥哥說:“你年紀太小,讀什麼書?”楊繼盛回答說:“我能放牛,就不能讀書?”他父親見他有志氣,就讓他一面讀書,一面放牛,果然上進很快。後來應科舉考試,中了進士,在京城裡受到不少大臣的賞識。

楊繼盛爲人正直,看到嚴嵩、仇鸞一夥喪權辱國的行爲,怎麼也忍受不了,他嚮明世宗上奏章,反對議和,希望朝廷發奮圖強,選將練兵,抵抗韃靼。明世宗看了奏章。也有點心動,但是禁不起仇鸞一攛掇,反把楊繼盛降職到狄道(今甘肅臨洮)做典史。

楊繼盛到了狄道,並不灰心喪氣。狄道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當地人不識字。楊繼盛到了那裡,挑選了一百多個青少年,請個老師教他們唸書。學生家裡沒有錢,楊繼盛把自己的馬和妻子的衣服變賣了幫助他們。當地百姓都愛戴楊繼盛,稱呼他“楊父”。

楊繼盛被貶謫後,明朝和韃靼講和,互相通商。但是不久俺答就破壞和議,多次進攻邊境。仇鸞的密謀暴露,嚇得發病死了。這時候,明世宗纔想到楊繼盛的意見是對的,把他調回京城。嚴嵩也想拉攏楊繼盛,哪知道楊繼盛對嚴嵩更是深惡痛絕。他回到京城剛一個月,就上奏章給明世宗彈劾(音hé間嚴嵩,大膽揭發嚴嵩十大罪狀,條條都有真憑實據。他在奏章中還說,嚴嵩有十大罪,卻可以矇蔽皇上,因爲還有“五奸”幫助他,這就是嚴嵩的問諜、爪牙、親戚、奴才、心腹,都密佈在世宗的左右。

這道奏章打中嚴嵩的要害,嚴嵩氣急敗壞,在明世宗面前誣陷楊繼盛。明世宗大怒,把楊繼盛打了一百板廷杖,關進大牢。

楊繼盛被廷杖打得遍體鱗傷,腿肉也打爛了,連獄卒看了也心酸,楊繼盛卻態度泰然,象沒事兒一樣。親友們聽到楊繼盛傷勢重,通過獄卒送給他一隻蛇膽當傷藥,楊繼盛推辭不受,說:“我自己有膽,用不着這個!”

楊繼盛在監獄裡被關了三年,實在審不出什麼罪狀,一些官員想營救他出獄。嚴嵩同黨跟嚴嵩說:“你不殺楊繼盛,不是養老虎給自己留後患嗎?”嚴嵩下個狠心,攛掇明世宗把楊繼盛殺害了。

嚴嵩掌權二十一年,把他的黨羽安插在朝廷重要職位,權力越來越大,明世宗也漸漸討厭他。有一次,明世宗請道士藍道行扶乩(一種迷信活動),藍道行借乩仙的意旨,勸世宗除掉嚴嵩,明世宗也有點心動。這件事讓御史鄒應龍打聽到了,覺得這是打擊嚴嵩的好時機,但他想想楊繼盛的下場,又有點猶豫。經過周密考慮,決定先從彈劾嚴世蕃下手。

嚴世蕃依仗他父親權勢,作惡多端。鄒應龍彈劾嚴世蕃的奏章一上去,明世宗果然下令把嚴世蕃辦罪,充軍到雷州,並且勒令嚴嵩退休。

嚴世蕃和他的同黨是一批亡命之徒,他們沒到雷州,就偷偷溜回老家,收容了一批江洋大盜,還勾結漢奸汪直和倭寇,準備逃亡到日本去。這一件事又被另一個御史林潤揭發。

昏庸的明世宗看到這份奏章,也大爲震驚,立刻下令把嚴世蕃和他的同黨斬頭示衆,把嚴嵩革職爲民。明朝最大的權奸,終於倒臺。

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24章 國人暴動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6章 精衛填海第4章 三皇世紀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26章 宋楚之戰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8章 堯舜讓位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
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24章 國人暴動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6章 精衛填海第4章 三皇世紀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26章 宋楚之戰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8章 堯舜讓位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