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

順治皇帝彌留之際,指定玄燁做繼承人,這年玄燁才八歲。因爲玄燁太小,順治皇帝又讓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輔政。

第二年,玄燁登上皇位,宣佈建元康熙(康熙元年爲公元1662年),小皇帝每天不是讀書就是玩耍,朝廷大權都落在輔政大臣手裡。

在四個輔政大臣當中,鰲拜是最跋扈的,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的野心日漸顯露出來。康熙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看法,但鰲拜決定了的事,如果康熙不同意,他就終日在朝廷上鬧,逼康熙同意。哪個大臣有異議,他就找個藉口將其殺掉。這時,鰲拜的權力已經超過皇帝了,這是封建帝王根本不能允許的。但是,康熙帝由於年齡小,無力管住鰲拜的越權行爲,只能記在心裡。

一轉眼六年過去了,康熙帝十四歲了,根據順治皇帝的先例,他可以親自管理國家大事了。鰲拜本該把權力交給康熙帝,可是他不但不這樣做,反而比以前更專橫了。

康熙帝不甘心這樣,想制鰲伏拜,好好幹一番大事業。但他知道鰲拜長期把持朝政,樹大根深,只要稍不謹慎,就會走露風聲,打草驚蛇。他動了一番腦筋,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爲了對付鰲拜,康熙帝挑選了上百名十幾歲的皇族少年,在宮中練習摔跤。鰲拜見了,感到好笑,心想:“這羣孩子,真是淘氣。皇帝也就只知道打鬧!”更不把康熙放在眼裡了。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初夏的一天,鰲拜假裝生病,沒有上朝。康熙親自到了鰲拜的家。鰲拜神色十分緊張,康熙帝的一個侍衛警覺地掀起席子,原來下面藏着一把利刃。鰲拜嚇得面如上色,康熙帝若無其事地笑着說:“刀不離身是我們滿人的傳統,不足爲奇!”說完,他又囑咐鰲拜好好調養,然後回宮了。

幾天後,康熙帝得知鰲拜要進宮奏事,就把那些每天跟他摔跤的侍衛叫到身邊,問:“你們是怕我呢,還是怕鰲拜?”侍衛們齊聲說:“我們只怕皇上!”康熙帝站起來,激動地高聲說:“鰲拜是輔政大臣,但他違背了先皇的重託,排斥異己,亂殺大臣。那天的事你們也看見了,他膽敢害到我頭上了。國家大事他都在家裡商量好了,才向我啓奏,我這個皇帝還能做什麼?大清朝照他這麼專權,何時才能安定富強?”他見小侍衛們都很氣憤,就放低聲音說:“你們雖然年輕,卻是我的左膀右臂,我要靠你們除掉鰲拜這個老賊!?”侍衛們羣情激動,紛紛喊道:“願聽皇上吩咐!”康熙高興地說:“好!等會兒鰲拜來了,看我的眼色行事。”

過了一會兒,鰲拜進宮了。他仍像往常一樣,大搖大擺地走上殿來,康熙皇帝使了個眼色,那夥少年一哄而上。鰲拜是久經沙場的猛將,還以爲是鬧着玩呢!等他意識到真相時,已經被捆得結結實實的了。

康熙皇帝召來了大臣審訊鰲拜。衆大臣列舉了鰲拜三十條罪狀,一致要求將他處死。鰲拜一把脫下上衣,露出身上的傷疤說:“這是老臣跟隨先皇打仗留下的呀!”

康熙皇帝點點頭,說:“看在他有過戰功,免死。”但鰲拜被終生監禁,最後死在獄中。

十六歲的康熙皇帝機智地擒拿權臣鰲拜,掃除了掌握朝政的一個大障礙,開始精力充沛地全力治理國家。

第8章 堯舜讓位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26章 宋楚之戰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63章 美女西施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8章 堯舜讓位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
第8章 堯舜讓位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26章 宋楚之戰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63章 美女西施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8章 堯舜讓位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