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

大約在五千年以前的上古時期,我國的黃河、長江流域一帶有許許多多氏族和部落。他們爲了生存、繁衍,或遷移、或聯盟、或拼爭,經常發生部落間、氏族間的糾紛或拼殺。其中有兩個部族較爲強大,一個是以神農氏炎帝爲首的部族,另一個是以軒轅氏黃帝爲首領的部族。

炎帝部族最早居住在我國西北方姜水附近,據說同黃帝部族是近親。後來炎帝部族日漸衰落,而黃帝部族卻興盛起來。

以黃帝爲首領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國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後來搬到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懷來一帶),在那裡定居下來。

據傳說,黃帝的先祖是有熊氏,他娶了有橋氏的一個姑娘爲妻,夫婦二人非常恩愛。一次,他們來到姬水邊遊玩,天突然陰暗下來,空中響起一聲悶雷,接着又出現一道閃電,妻子本能地渾身震顫了一下,她懷孕了。

整整過了兩年,她生下了一個男孩,這男孩便是黃帝。據說黃帝小時候就通曉百事、辨別是非,再加上他富有神奇色彩的來歷,人們推斷他是天神降臨人間,於是推舉他做有熊氏的首領。由於他生長在姬水,居住在軒轅,就以姬爲姓,以軒轅爲號,所以也有人稱黃帝爲軒轅氏。

正值黃帝部族強盛時期,出現了一個九黎族部落,首領名叫蚩尤,他十分強悍。據說蚩尤有81個兄弟,個個都高大勇猛,力大無比。他們還能製造各種兵器,用於征討、侵掠其它部落。

一次,蚩尤率部侵犯了炎帝的一個地盤。炎帝倉促帶兵抵抗,被蚩尤殺得大敗而歸。炎帝只好退避到涿鹿,請求黃帝出兵相救。黃帝很早就想除掉蚩尤這個禍害,他馬上聯合各部落,準備好精兵強將,在涿鹿郊外與蚩尤部落展開了一場殊死大戰。

關於這場大決戰,流傳着好多神話式的說法。據說,黃帝平日裡馴養了熊、羆、貔、貅、軀、虎六種兇猛的野獸。當打仗的時候,他就把這些野獸放出來助戰。蚩尤部落的士兵雖然兇猛,但遇到黃帝率領的強大的聯合部落,再加上訓練有素的兇猛野獸的助戰,他們抵擋不住,丟槍棄甲,落荒而逃。

黃帝率兵乘勝追殺,眼看蚩尤部落即將全軍覆沒。就在這時,蚩尤使出最後的招法來進行頑抗。他施展妖術,製造了一場毒霧,把黃帝的兵士團團圍困。黃帝的兵士一時間辨不清方向,有的東逃西竄,有的當場暈倒死亡。蚩尤乘機向南逃去。面對這個局勢,黃帝毅然決然地踏上指南車指揮兵士衝破毒霧的圍困,順着蚩尤逃跑的方向繼續追擊。突然間天空狂風大作,暴雨滂沱,傾盆而下,阻擋了黃帝追兵的步伐。原來是蚩尤又請來“風伯雨師”助戰。但黃帝也不甘示弱,請來天女幫忙。一時間電閃雷鳴,不一會兒就風去雲散,晴空萬里。黃帝終於打敗了蚩尤。

關於蚩尤的死,有好多傳說。有的說黃帝捉住他後將他殺死,他死的地方長出一片紅楓林,紅紅的楓葉上還帶着斑斑血跡。也有的說蚩尤的血流出來變成一個大鹽池,鹽池裡的水始終是鮮紅的。還有的說黃帝捉住蚩尤後砍下了他的腦袋,後來那個地方就被稱作“解”。

黃帝打敗了蚩尤,得到了衆部落的熱烈擁護,提高了聲譽和威望,被推舉爲部落聯盟首領。

傳說在黃帝時代,有許多發明創造,如養蠶、舟車、文字、音律、醫學、算術等。黃帝有個妻子名叫嫘(Iéi)祖,她親自參加勞動。那時人們還不知道蠶的用處,只有野生的蠶。嫘祖是第一個瞭解蠶的人。她教婦女學會養蠶、繅絲、織帛。於是,絲和帛出現了。

黃帝有一個史官叫倉頡(jié),他創造過古代文字。由於年代久遠,現已無法考證。

由於黃帝在遠古時代爲創造華夏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倍受後人推崇,在後人心目中佔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所以人們都尊黃帝爲中華民族的始祖,自稱是黃帝的子孫。因爲炎帝族和黃帝族原本是近親,後來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有時也稱爲炎黃子孫。爲紀念這位傳說中的祖先,後人在現今陝西黃陵縣北的橋山上建了一座“黃帝陵”。

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74章 奇貨可居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8章 堯舜讓位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4章 國人暴動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86章 屈原沉江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1章 少康中興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
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74章 奇貨可居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8章 堯舜讓位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4章 國人暴動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86章 屈原沉江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1章 少康中興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