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經營遊戲

第129章 經營遊戲

黃驥連忙站起來,跟着張宏往東宮內走去。

走着走着,黃驥卻發現東宮似乎發生了變化。

原本講課的明倫堂兩邊的廊廡都是太監宮女歇息的地方,多數都是空着的。

但是現在卻熱鬧了起來,不少人進進出出,還能聽到算盤的聲音,不知道的還以爲到了戶部。

黃驥有些好奇,但是他卻不想要詢問張宏這樣的閹人,兩人就這樣沉默着走到了明倫堂。

黃驥一進門,發現明倫堂也發生了變化。

在明倫堂的一側,掛上了一副大布,仔細看布上是京師的簡單地圖,標註了主要的街道和坊市。

在這些街道上,還有一些醒目的紅點,每個紅點下還都貼着數字。

而明倫堂的另一側,則堆着一些賬冊,幾個太監正在播弄算盤,覈對這些賬冊。

而皇太子朱翊鈞,則站在那張簡易的京師地圖前,吩咐宮女替換紅點附近的數字。

黃驥也傻了,自己不過是休沐了一天,怎麼東宮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張宏知道這一切是怎麼回事。

這些,就是蘇澤給皇太子設計的“遊戲”。

地圖上的紅點,就是皇帝撥給東宮的皇產。

而這些數字,則是每一家店鋪的營業收入。

自從皇產撥付後,在皇太子的敦促下,蜂窩煤首先製造了出來了。

蜂窩煤的製作最簡單,而且現在正是石炭採購的季節,很多百姓本身也要買炭。

而蜂窩煤燃燒穩定,又方便儲存運輸,比普通的煤炭還要耐燒的特點,又讓蜂窩煤很快風靡起來。

取暖本來就是古代百姓很大的生活成本。

如果是農村地區,自然可以伐薪撿柴,但是在京師就不行了。

京師附近的樹木要麼早就被砍伐光了,要麼就是有主的,京師百姓到了冬季,只能購買石炭取暖。

蜂窩煤的銷量上升,朱翊鈞立刻命令加大蜂窩煤的產量,但是他很快發現,不是每個店鋪的銷量都是一樣的。

比如城東和城西地區,官宦人家一般都用木炭取暖。

而宮裡更是用金絲炭取暖,這是專門燒製的貢炭。

皇宮和東宮中還有專門的火牆,比如入冬以後皇帝就搬入了暖閣,通過在牆下面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設在殿外的廊檐底下。在炭口點火後,熱氣就會順着整個夾牆瞬間提升屋內的溫度。

京師的富貴人家,自然是不屑於購買蜂窩煤取暖的。

在觀察到了銷量的差異後,朱翊鈞很快就調整了策略,主要將蜂窩煤供給南城北城。

前幾天,第一批棉籽皁也上架了。

同樣的,棉籽皁的銷量也差異很大,比如永定河邊上的碼頭附近,這裡幹體力活的漕運工人多,浣洗衣服的需求大,棉籽皁的銷量就很好。

但是城北的貧民窟,百姓別說洗衣服了,衣服都沒幾件,自然就沒生意。

這些日子,朱翊鈞天天盯着地圖,思考銷量的起落,調整供貨量,制定各種促銷方式,忙的是不亦樂乎。

而這些日子的營收,也都被標記在地圖邊上,每天看着自己財富的增長,都讓小胖鈞興奮不已。

不過到了上課時間,朱翊鈞還是讓算賬的太監離開,然後恭敬的對黃驥見禮。

黃驥連忙答禮,他張開準備好的講義,開始說道:

“殿下要聽‘輕重’,臣也做了些準備。”

這次日講的題目是太子親自訂的,黃驥也是做了不少的功課。

“輕重,源自《管子》,臣這就給殿下講解,何爲輕重之術。”

黃驥的基本功是很紮實的,他講學日益上心,也儘量都用朱翊鈞能聽懂的內容講,又結合了幾個例子,倒是讓朱翊鈞聽得津津有味。

聽完了黃驥的講學,朱翊鈞又問道:

“黃師傅,孤還有幾個問題。”

看到朱翊鈞如此好學的樣子,黃驥更是充滿了成就感,他連忙說道:“殿下請說。”

朱翊鈞問道:

“黃師傅,既然管子提倡‘官山海’,認爲官營是有利於國家的,能‘萬民無籍而利歸於君也’,爲何父皇在江南設龍衣製造司,皇爺爺開官礦,羣臣都要反對。”

朱翊鈞說的是兩件事,一件是他父皇剛登基的時候,派遣太監前往江南織造龍袍。

龍袍織造完畢後,隆慶皇帝曾經想要將這個機構常設,作爲皇室衣服採買的機構,卻被羣臣反對撤銷。

而另外一件事,則是嘉靖皇帝在位的時候,曾經主動開礦,試圖用開礦來緩解財政壓力,但是最後在士大夫的反對下關閉了礦洞。

這兩件事朱翊鈞也聽父皇提起過,所以他拿來向黃驥問道。

黃驥思考了一下說道:“殿下能有此問,自然是極好的。”

“官營確實是良策,比如我朝鹽引之法,藏稅於鹽,但是官營也有其弊。”

“就拿採買龍衣這件事來說,陛下原本只是想要採買一套龍衣,但織造太監到任江南後,向當地織戶攤派百倍,導致當地織戶逃亡,泰半織坊關閉。”

“世宗開礦那件事就更荒唐了,嘉靖二十五年至三十六年,世宗曾派遣稅使40餘人、防兵千餘人,花銷三萬多兩銀子,僅開採出銀2800多兩。”

黃驥誠懇的說道:

“殿下,輕重之術纔是聚財之術,但用之不利則成害民之術。”

“而宮內派出去的人,良莠不齊,就算是宮內想要管,往往也是鞭長莫及。這些人打着皇室旗號爲禍地方,地方官員又不敢言,最後往往是這些奸滑之輩得利,損失的卻是皇家的威儀。”

朱翊鈞連連點頭,黃驥這一次沒有講大道理,但是這些例子都很有啓發,比起黃驥剛剛開始來東宮的時候,講得有意思多了。

還是經筵辦得好啊!

要不然經筵邀請蘇師傅來講學,這些講官也不會求變,而黃驥就是講課風格變化最快的那個,他也越來越接近蘇澤的講課風格。

朱翊鈞又問道:

“黃師傅,若是能防止奸滑小人爲亂,那這官營之法是不是就是利民之法了?”

黃驥搖頭說道:

“殿下,人心難測,就是枕榻之人,也有自己的心思。良善之人,到了地方上也會受不了誘惑而變成奸人,更不要說就算是派出去的人秉公,那他的手下呢?手下的手下呢?”

“王荊公的市易法就是如此。” 朱翊鈞似懂非懂的點頭,但是他如今還沉浸在模擬經營遊戲的樂趣中,他說道:

“黃師傅,蘇師傅獻了一門帳法,說是能防奸懲滑,您幫我看看?”

帳法?

黃驥想要拒絕,但是聽到是蘇澤獻的,他又咬牙說道:

“在下疏通一點帳法,說不定可以爲殿下解惑!”

黃驥倒是也沒有吹牛,他在中進士之前,也給人做過幕僚,確實懂一點帳法。

靠着一門帳法就能防奸懲滑?這是騙小孩吧!

黃驥準備好好看一下,如果蘇澤是在吹牛,他就要向少詹事告狀,請少詹事好好懲罰一下蘇澤!

朱翊鈞連忙讓張宏拿來蘇澤進獻的帳法。

沒辦法,朱翊鈞畢竟才六歲,算學對他來說還是太複雜了。

而張宏也不過是在司禮監讀過幾年書,沒有經歷過系統的教育,也看不懂蘇澤所獻的帳法。

所以朱翊鈞給講官都定了“輕重”作爲講課的題目,而這麼多講官中,只有黃驥講的最好,所以朱翊鈞將希望放在他的身上。

龍門帳法?

黃驥翻開這本書,蘇澤進獻的還真是一本賬法。

但是仔細一看,這帳法和大明官方用的四柱帳法又有區別。

大明官方的四柱記賬法,“四柱”是指舊管、新收、開除、實在四個部分。

“四柱結算法”,在查賬的時候,四柱配平就代表賬本沒有問題。

四柱帳是收支賬,其實做賬的手法很多,所以官員上任都需要精通帳理的師爺,否則在賬目上就要吃大虧。

可就算是這樣,也免不了被手下胥吏矇蔽。

而蘇澤的龍門帳更加的複雜,一筆收入需要在賬目中記錄兩筆,分別體現在“收支”和“存債”兩份表單中。

在查賬的時候則需要對“收支結餘”和“資產負債”進行勘合,也叫做“合龍門”,一旦出現記錄假賬的情況,龍門就會合不上,就可以倒查出問題。

龍門帳,就是要在收支帳之外,還要記損益帳。

當然,龍門帳不是不能做假賬,只是做假賬的難度更大,普通賬房很難做假賬又不出問題的。

黃驥的算學水平一般,但是他看着看着,也看出這套龍門帳法確實精妙。

黃驥簡單看了一遍,最後說道:

“殿下,容臣帶回去再研究一下。”

朱翊鈞臉上掛着笑容,拉着黃驥的手說道:

“還煩請黃師傅多費心了!”

接着朱翊鈞又向身邊的張宏使了一個眼色,張宏立刻拿來一個瓷瓶。

朱翊鈞說道:

“黃師傅,這是宮裡秘製的醬油。”

這下子可把黃驥感動得要死,他都快要哭出來,更是賭咒發誓一定要將龍門帳研究透。

小胖鈞又親自將黃驥送出門,等到黃驥離開後,他這才說道:

“東宮的各鋪子,都要用蘇師傅的龍門帳法記賬,每旬末都要送到東宮覈驗。”

“若是有人膽敢貪墨孤的錢!就是要貪墨父皇的錢!且送東廠伺候!”

小胖鈞殺氣騰騰,其實不僅僅是黃驥,蘇澤也寫信給他,提醒下面辦事的人欺上瞞下。

朱翊鈞將這些皇產當做命根子,自然是盯得緊。

朱翊鈞又說道:

“等黃師傅學會了龍門帳,以後旬末就請他來東宮查賬!”

張宏連連附和,連聲說“太子英明”。

接着朱翊鈞又說道:

“過些日子,張大伴再問問黃師傅醬油味道如何,若是黃師傅也嘗不出來,以後東城的鋪子裡,就賣這種瓷瓶的醬油。”

張宏有些遲疑的說道:

“殿下,陛下不是說,不讓您用貢物皇產的名義牟利嗎?”

朱翊鈞說道:

“讓散出風聲,說這醬油是貢物,只要我們不說,就不算違反父皇的禁令,孤還能管這些買家是怎麼想的?”

朱翊鈞也命令人考察過東城的鋪子,因爲這裡居住的都是達官貴人,所以和皇室有關的東西都賣的很好。

朱翊鈞靈機一動,命令人將醬油灌在瓷瓶裡,冒充高檔醬油來賣。

醬油這種東西,本來就是提鮮調味的,古法釀造的味道可能更好點,但是普通人也分辨不出來。

朱翊鈞給黃驥賞賜醬油,如果黃驥也吃不出來差別,那他就可以大張旗鼓的冒充貢物醬油。

這個辦法能成的話,東城的店鋪利潤就能大幅提升了。

這些日子的忙碌,讓朱翊鈞十分的充實,甚至經營這些皇產帶來的樂趣,都要比辦百戲會要高了。

如今百戲會反而成了一個遊戲的終極目標,一個奮鬥的方向,而且按照朱翊鈞的測算,如果自己能繼續這樣賺下去,就能在來年講學大會前賺夠百戲會的錢,甚至還能有所盈餘!

——

蘇澤並不知道小胖鈞因爲自己的“模擬經營”遊戲鬥志滿滿,如果知道蘇澤大概也只會覺得,胖鈞在斂財上是有天賦的。

此時的蘇澤正蹲在家中,緊閉家門,連徐渭都被他支出去喝酒了。

蘇澤從袋子裡掏出幾個土豆,小心翼翼的將長牙的部分切開,然後種進了【家庭裝種植毯】裡。

蘇澤也沒想到,登萊開港一個多月,塗澤明就幫自己搞來了土豆!

在涂澤民臨行之前,蘇澤就畫出土豆、紅薯、玉米的圖樣,請他在登萊港口蒐集這些作物。

就在半個月前,涂澤民從一艘荷蘭商船上找到了一筐子土豆,快馬送到了京師。

這艘荷蘭商船,是在倭國的港口聽到了登萊開港的消息後,抱着試一試的態度來到了登萊,沒想到大明真的讓他們停靠港口,還和他們做起了貿易。

這艘商船的船長德佛里斯爵士聽到了涂澤民懸賞土豆的消息,就將船艙裡一筐準備帶回歐洲當做園藝植物賣的土豆送給了涂澤民。

蘇澤將土壤調整爲砂土,又將切開的土豆埋進了田壟中。

蘇澤種完了土豆,坐在書房前開始思考如何推廣土豆。

(本章完)

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25章 實學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47章 助攻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85章 橙色道具第96章 三策(五更)第330章 吏部傳說之其零第304章 鐵路第57章 思退第91章 上架感言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4章 高拱第52章 貢監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38章 徐文長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25章 實學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68章 傳承第25章 再升官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75章 楚宗案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40章 盛世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52章 貢監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15章 圈子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77章 一錘定音第9章 藍色道具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49章 暗中博弈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78章 公私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67章 第八疏求戰
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25章 實學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47章 助攻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85章 橙色道具第96章 三策(五更)第330章 吏部傳說之其零第304章 鐵路第57章 思退第91章 上架感言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4章 高拱第52章 貢監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38章 徐文長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25章 實學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68章 傳承第25章 再升官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75章 楚宗案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40章 盛世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52章 貢監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15章 圈子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77章 一錘定音第9章 藍色道具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49章 暗中博弈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78章 公私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67章 第八疏求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