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

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

“什麼?孔博士要走?”

聽到消息的沈鯉,匆忙走入五經博士的校舍中,就看到孔尚倫正在收拾行囊。

當吏部官員宣佈了曲阜縣令的任命後,孔尚倫毫不猶疑的接受了下來。

沈鯉問道:“孔博士,你身份特殊,何必去曲阜擔任縣令?留在國子監教書不是您的志向嗎?”

孔尚倫嘆息說道:

“大成至聖先師爲天下儒生之師,卻沒能教化好曲阜孔氏,這是我等儒生之辱也。”

“吾去曲阜,乃是以儒門子弟的身份,去勸導衍聖公向善的。”

聽到這裡,沈鯉也無話可說,只好說道:

“孔博士若是有什麼需要的,可以和沈某說。”

孔尚倫又對着沈鯉行禮,接着說道:

“這些日子在國子監,多謝沈司業的照料。曲阜也不是什麼刀山火海,多謝沈司業好意了。”

沈鯉敬佩孔尚倫的精神,願意去趟曲阜的渾水。

等到孔尚倫離開之後,沈鯉自愧不如的說道:

“吾不如也!”

但是沈鯉剛剛感慨完,隔壁武監就遣官過來,向沈鯉索要人手。

孔尚倫離開國子監,武監的教授又缺了一人,沈鯉更是頭疼欲裂,本來就不夠的人手更加緊張了。

最早彈劾曲阜孔氏的就是蘇子霖,孔尚倫就任曲阜肯定和他脫不了干係。

一咬牙,冤有頭債有主,沈鯉先安撫好了武監的官員,然後直接向着報館殺去!——

【《爲聖裔積弊日深乞敕嚴革以彰至德事疏》通過,南孔子弟孔尚倫出任曲阜知縣。】

【孔尚倫抵達曲阜後,積極清查祭田,退還被曲阜孔氏侵佔的田地。】

【孔尚倫治理曲阜十年,曲阜孔氏有人枉法,孔尚倫依律嚴懲。每次懲罰前,孔尚倫就會在孔廟中召集所有曲阜孔氏族人講學,規勸他們向善。】

【孔尚倫每次講學耗時極長,最長的連續講學六個時辰。】

【曲阜孔氏子弟害怕被孔尚倫講學,行爲日益收斂,曲阜大治。】

【國祚不變。】

【威望+200。】

【剩餘威望:2270。】

好傢伙,這孔尚倫是何許人,就靠着講學能讓曲阜孔氏不敢犯法?

不過一下子講學六個時辰是什麼鬼?

蘇澤想了想這個場景,正襟危坐在孔廟中聽着孔尚倫連續講學十二個小時,這好像確實很折磨。

而且只要一個族人犯錯,就要全族接受這樣的折磨。

那如果自己是曲阜孔氏中的高層,也絕對要約束家中子弟,免受這樣的折磨。

能安定曲阜十年,這個孔尚倫也是個人才了。

蘇澤剛剛放下【手提式大明朝廷】,沈鯉就衝進了報館。

聽完了沈鯉的來意後,蘇澤笑着說道:

“仲化(沈鯉字)兄,國子監人手不足,你應該去上奏陛下和內閣,怎麼找上我來了。”

沈鯉說道:

“子霖兄,你可是武監的教習長,武監的教師不足,難道不是你的職責嗎?”

蘇澤這纔想起來,自己好像還真有一個武監教習長的差事。

只不過他這個教習長,就和報館的總編官一樣,只是定時去武監上上課。

反而武監的日常管理,都是沈鯉這個國子監司業在代管的。

至於武監另外兩名領導,監正是大明皇帝陛下,監副是定國公徐文壁,那就更不用指望他們管事了。

沈鯉繼續說道:

“還有這武監教學的事情,子霖兄你也要好好上上心了。”

“怎麼了?”

沈鯉說道:

“國子監這邊授課還好,這幫武監生也不敢對國子監的博士們造次,但是教官上課就不一樣了。”

蘇澤臉色嚴肅起來。

按照之前定下來調子,武監的課程是智育爲主,德育爲輔的方針。

也就說,以傳授軍事技術爲優先,儒家經典爲次。

負責傳授軍事技術的教官,是蘇澤從戚繼光那邊要來的優秀軍官,這些軍官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不僅僅要識字,還要識字,然後還要懂得最新的火器戰法。

而教材則是戚繼光所編寫的《紀效新書》,這本書和前世的還不一樣,經過蘇澤的“啓發”,戚繼光更加重視火器的應用,尤其在實戰炮術上專門做了研究。

另外武監三科,‘步兵科’、‘騎兵科’、‘炮兵科’,步兵科要學習陣法操練,騎兵科要學習馬術,而炮兵科則還要學習算學。

按照蘇澤的本意,作爲培養軍官的專門學校,武監最重要就是軍事課程。

現在沈鯉說武監的教官課程出問題,蘇澤自然嚴肅起來。

沈鯉說道:

“武監生要麼是勳貴之後,要麼是衛所軍官的繼承人,他們看不起武監的教官。”

“而這些教官在前線是上陣殺敵的好漢,在京師也不過是普通軍官,自然也不敢得罪這些生員。”

“特別是講解軍略的課程,我曾經偷偷聽過,那些生員喧鬧起鬨,而教官也只是照本宣科講完就走。”

蘇澤拍案道:

“豈有此理!”

蘇澤也沒想到,這幫武監生竟然這麼桀驁,但是仔細想想也是,這幫人是大明這個體系的投胎優勝者,看得起戚繼光麾下因爲軍功提拔的教官纔怪。

蘇澤一發怒,就連沈鯉也感到了壓力,他本能的脖子一縮。

這怎麼感覺像是遇到閣老震怒了?

沒想到蘇子霖平日裡和顏悅色,一旦動怒竟然如此駭人。

蘇澤收斂起怒容,這才說道:

“仲化兄,你可知道帶頭鬧事的生員是誰?”

蘇澤對學生十分了解,要讓所有學生都在課堂起鬨,必然有幾個帶頭鬧事的“刺頭”。

既然要整肅武監秩序,那自然要從這些刺頭下手。

沈鯉說道:

“我也派人在武監打聽了,帶頭鬧事的是遼陽總兵李成樑之子李如鬆。”

“李如鬆?他爹不是沒死嗎?”

按照武監的規矩,能來武監上課的,是勳貴家族沒有繼承權的兒子,或者是父親去世,等着襲職的衛所軍官子弟。 遼陽總兵還只是軍職,算不上勳貴。

而李成樑又沒死,他兒子怎麼送到武監來了?

沈鯉說道:

“子霖兄有所不知,上次李成樑在遼陽大捷後,陛下已經讓他官復原職了。”

“陛下又給了賞賜,但是李成樑拒收這些賞賜,只是懇求陛下將他的長子李如鬆送來武監讀書。”

“陛下聽了很高興,不僅僅給了李成樑加倍賞賜,也破格恩許他兒子李如鬆來武監讀書。”

但仔細一想,李成樑果然是聰明人。

按照現在的規定,日後衛所軍官要襲職,需要有武監的“學歷”。

既然這樣,李成樑將長子送來武監鍍金,那萬一自己戰死,長子就可以立刻襲爵,而不用再等着上完武監課程了。

另外李成樑大概也是看到了武監的潛力。

武監的監正是皇帝,副監是定國公徐文壁,教習長又是蘇澤。

這都說明武監的層次極高,那送兒子來武監讀書,也顯得李成樑緊跟朝廷腳步,主動送兒子來學習進步。

只是李成樑似乎也對自己的兒子不瞭解,兒子和爹一樣都是惹禍的,現在鬧到了武監裡來了。

“請仲化兄隨我一起去武監看看。”

既然問題已經出現了,那就要立刻解決問題,擇日不如撞日,蘇澤立刻就起身,拉着沈鯉前往武監。

這下子沈鯉也暈了,自己不是來向蘇澤抱怨國子監的老師太少嗎?

怎麼突然就變成了整頓武監了?

而且蘇澤就帶着自己兩個人去?

難道這時候不是應該上奏朝廷,好歹也要將定國公拉上啊。

——

武監,騎兵科,兵法課。

今天是實戰推演課,這是蘇澤制定的課程,主要是對經典戰役進行復盤,然後再從戰爭的全過程回顧雙方作戰中的優缺點,最後總結經驗和教訓。

授課的是武監的教官,名叫陳亮,是戚繼光麾下的一名百戶。

不過陳亮也不是普通的百戶,他一直擔任戚繼光的親衛,早在戚繼光在浙江抗倭的時候就已經追隨戚繼光了。

陳亮本來是礦工,積累功勞才做了百戶。

但是大明這種戰功百戶,除了到了戚繼光俞大猷這個層次,都沒辦法世襲,所以講臺下的學員們,都看不起陳亮這個教官。

陳亮追隨戚繼光抗倭,後來又因爲胡宗憲的事情,親眼看着戚繼光坐了幾年冷板凳,對於官場上的事情也看的清楚。

他也明白這些學員不是自己能夠得罪的,所以乾脆裝死,不管他們在下面怎麼鬧,自己將課程照本宣科上完就行了。

陳亮攤開自己準備好的教案,進入鬧哄哄的教室,清了清嗓子開始講道:

“今天講的是先帝三十四年的陶宅之戰,這是俞帥和戚帥一起打的,這次精騎突襲斬殺倭寇三百人,是抗倭戰爭中的騎兵大捷。”

但是今天陳亮剛剛開講,突然一個人站起來。

看到站起來的人,陳亮頭疼起來。

李如鬆才二十歲,卻在一衆生員中是最高大的。

他作風豪氣,又出手闊綽,所以在武監中很有聲望。

如今武監之中分成了兩個團體,一是成國公次子朱時坤爲首的勳貴團體。

平日裡也不怎麼遵守武監的規定,經常違規在武監外喝酒聚會。

對於朱時坤來說,他們的定位也很明確,本來就是來這裡替家族結交朋友拓展人脈的,又不是真的要來上課。

但是他們也不會在課堂上鬧事,畢竟他們是勳貴子弟,消息靈通,知道皇帝很重視武監,如果在武監鬧事被皇帝知道了,反而會連累家族。

他們倒是不在課程鬧事,而是乾脆就不怎麼上課。

另一派就是以李如鬆爲首,等待襲職的軍官子弟。

這些人是有怨氣的。

本來他們只要在兵部打點一下,就可以承襲父輩的軍職,現在卻被要求留在武監學習兩年。

但是他們不敢將怨氣發泄在皇帝和朝廷身上,所以就用這種方式發泄在課堂上。

李如鬆張口說道:

“教官,每次上課都是這些陳年的案例,這都十幾年前的戰事了,怎麼還拿出來說啊。”

“是啊是啊!”

衆人紛紛起鬨。

陳亮努力擺出一個微笑說道:

“課程的講義,都是教務長蘇翰林定的,如果李學員對於課程不滿意,可以向蘇翰林提意見。”

提起蘇澤,李如鬆縮了一下頭。

在來京師之前,父親交代的千萬不能得罪的人名單上,蘇澤的名詞比幾位閣老還要靠前。

雖然李如鬆不理解,但他還是記着父親的吩咐,那名單上的人不得罪,剩下人就可以得罪了?

陳亮擡出蘇澤,李如鬆不敢硬剛,但是他說道:

“陳教官,不如我們自由討論,講一講最新的戰事吧。”

“就由我先來,我就講講不久前的遼陽之戰。”

“遼陽之戰,我作爲父親的前哨,深入森林追擊女真人,光是馬就累死了三匹!”

緊接着,李如鬆的跟班們也開始大呼小叫起來,課堂的場面更加混亂了。

陳亮無奈,既然學員不願意聽,那他就乾脆合上了講義,反正只要將這節課混過去就行了。

就在李如鬆侃侃而談,將他在遼陽之戰中精彩變現的時候,課堂的門突然打開。

緊接着陳亮就見到兩個身穿中級文官袍子的人走進了課堂。

在場的武監生也很快認出,走在前列身穿五品文官官袍的,正是武監教務長蘇澤。

蘇澤首先走到講臺邊上,對着陳亮行禮道:

“陳教官,要打擾您上課了。”

陳亮看到蘇澤都快要跪下了,卻被蘇澤拉住。

只可惜陳亮肚子裡墨水不多,說不出太多恭維的話,但是蘇澤微笑着聽他說完,這才說道:

“這件事都怪蘇某,身爲教務長卻沒有好好抓武監的紀律,是蘇某怠惰失職,今日我就上書請求陛下責罰。”

緊接着蘇澤轉過身,看向在場的武監生們。

蘇澤說道:

“騎兵班班長何在?”

教室裡鴉雀無聲,過了半天,纔有一個武監生小心翼翼說道:

“回蘇大人,朱班長請假了。”

蘇澤記起騎兵科班長正是成國公次子朱時坤,也明白所謂的請假就是曠課。

蘇澤對着剛剛說話的武監生說道:

“李如鬆,你去吹集結號,一炷香時間未能集結的,軍法處置!”

(本章完)

第48章 流黜(加更!)第49章 暗中博弈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281章 跳幫戰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81章 跳幫戰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48章 流黜(加更!)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77章 一錘定音第82章 代王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68章 傳承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304章 鐵路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41章 冊立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75章 引子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54章 蒸汽機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7章 錢法不通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50章 辦報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140章 盛世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21章 堂堂連載
第48章 流黜(加更!)第49章 暗中博弈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281章 跳幫戰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81章 跳幫戰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48章 流黜(加更!)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77章 一錘定音第82章 代王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68章 傳承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304章 鐵路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41章 冊立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75章 引子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54章 蒸汽機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7章 錢法不通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50章 辦報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140章 盛世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21章 堂堂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