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

“武清伯大怒,要召回兒子,貴妃還聽說這件事和太子有關,將太子召入宮中關了禁閉!”

蘇澤的臉色嚴肅起來。

李文全被彈劾,其實不是什麼大事。

身爲外戚,誰一年不被彈劾幾次?

但是李貴妃實在是太過於“睿智”,竟然風聲鶴唳到了因爲這點事情,就要懲戒太子,這不等於給了外朝言官進攻的機會?

真是豬隊友帶不動啊。

貴妃這麼一跪,外朝自然就知道你怕了,接下來言官的進攻可能就從李文全擴大到捕鯨上,甚至擴展到整個登萊開港的政策上。

別問蘇澤是怎麼知道的,古今中外的政治都是這麼玩的。

而且彈劾李文全,也不算風聞言事,他進獻龍涎香這事情也是真的。

蘇澤也沒想到,考成法才拴住六科和都察院幾個月,這些言官們又搞出了新的方法。

而且一上來就攻擊的最薄弱的地方,一封奏疏就讓李貴妃破了防。

李家外戚一向低調,而朱翊鈞的儲位也穩固,只要簡單思考,蘇澤就明白攻擊的目標是誰了。

一定是有人拿這件事攻擊登萊開港!

現在很多前往朝鮮和倭國的商船,都會直接在登萊停靠,登萊開港影響到了東南的利益。

不僅僅是東南海貿的利益,登萊鑄幣局發行的銀元,其實也在削弱這些原本富庶地區的經濟控制權。

鑄造新幣,就是利用國家信用,用實際價值更低的白銀,從白銀持有者手裡收稅。

後世某個超級大國,其經濟霸權的核心,就是對全球收的鑄幣稅。

東南士紳雖然主觀上並不知道經濟學原理,但是隨着朝廷銀元的發行,通過沿海貿易進一步得到民間認可,他們手裡的成色不一的白銀越來越不值錢,越來越難以流通,“有識之士”肯定也已經注意到了。

甚至這個反撲,比蘇澤預想的還要慢很多。

沒辦法,封建時代的利益集團還是太落後了。

沒有綱領,沒有口號,甚至所謂的利益集團都沒有統一的利益訴求,東南士紳又不是人人都從事海貿,更多的還是熱衷於兼併土地的大地主。

沒有根據共同利益扭結成的組織,也沒有能代表他們的領袖人物,更不要說支撐其共同利益的政治理論,以及能夠動員利益體的輿論工具。

大明的東南士紳,甚至還不如蘇澤穿越前的非洲軍閥。

好歹這些軍閥還能扯幾句口號,搞一些類似兄弟會的組織。

不過這也是隆慶時期,等到社會進一步發展,東南地區也形成了書院爲核心的鬆散政治團體,等到了那個時候,真正的黨爭就登上歷史舞臺。

比如自己的好兄弟沈一貫,在穿越前的歷史上,就在晚明東林黨人的口誅筆伐中,成了晚明著名奸相。

蘇澤問道:

“是誰上書彈劾的武清伯世子?”

沈一貫立刻說道:

“山東道監察御史方學民。”

蘇澤沒聽說過這個名字,沈一貫繼續說道:

“這方學民是山東道資深御史,和被貶官的雒遵是同年好友。”

沈一貫又補充說道:

“上次沈思孝親隨的勘合,也是這個方學民簽發的,因此他還被罰俸三個月。”

原來如此。

蘇澤拿起奏疏,沈一貫說道:

“子霖兄,你是要上書相救武清伯世子嗎?我也要一起上書!”

羅萬化也點頭說道:

“我也要!”

就連王家屏和張位也站出來要求附署。

蘇澤看着一衆好友,心中升起一股暖意,點頭說道:

“等蘇某寫完奏疏,再請諸位同年附署!”

——

通政使李一元沒想到,自己在離任之前,竟然又遭遇了一次政治風暴。

九卿廷推刑部侍郎的名單已經送到了皇帝面前,就等着皇帝御批,自己就能從通政使這個火坑上卸任了。

可沒想到,方學民的一封奏疏,再次引起了科道風暴,大量御史開始上書彈劾武清伯世子。

而政治嗅覺靈敏的李一元,也很快意識到這場風暴的中心不在武清伯世子這個外戚上。

果不其然,四月十日的上旬休沐結束後,朝廷的風向開始針對登萊開港,不少官員開始上書抨擊登萊開港了。

有的官員說登萊距離京師太近,開港會引來倭寇,重蹈世宗朝的倭亂。

有的官員說朝廷在登萊開港擾亂了山東的風氣,讓百姓爭相出海不事農耕,影響了國家的根本。

還有拿着鯨魚說事的,認爲捕殺鯨魚是不祥的徵兆,日後必定會招來天譴。

這場政治風波越來越大,內閣最支持登萊開港的高拱和張居正,甚至親自下場駁斥羣臣,但是外朝的聲浪越來越大,內閣的強硬態度,反而讓上書的大臣變得更多。

在京師民間,小報《新樂府報》上的一篇文章也在瘋傳。

《新樂府報》上,刊登了當年世宗嘉靖皇帝尋訪龍涎香的舊事。

世宗癡迷於龍涎香,曾經多次派人尋訪,要求戶部去沿海搜訪。

特別是嘉靖四十一年宮內的一次火災,將嘉靖皇帝所藏的香料焚燬,嘉靖又下旨命令戶部搜尋。

當時的戶部尚書高耀進獻龍涎香八兩,嘉靖皇帝大喜,賜給了高耀七百六十兩,同時皇帝還給高耀加加太子少保以示獎勵。

高耀是嚴嵩黨羽,後來嚴黨倒臺後,才發現這八兩龍涎香,其實本來就是宮中的藏品,是宮人趁着宮中大火偷出來,再由高耀進獻的。

而高耀上位戶部尚書,是他獻了八座別府給嚴世蕃才換來的。

除了這件事外,這小報上還講了廣州海防衙門,因爲嘉靖皇帝急需龍涎香,於是他們向佛郎機人(葡萄牙人)購香,而佛郎機人則以賣香爲藉口,竊居在澳門島上。

這些佛郎機人不僅僅偷偷做生意,還陰謀傳播邪教。

隨着這篇文章的瘋傳,輿論已經從武清伯世子身上移開。

山東道御史方學民再上一疏,彈劾登萊巡撫涂澤民,說他和番邦船長交往,陰結番人,還入了番人的邪教。

方學民還將涂澤民命令人翻譯的外國書籍當做證據。

而有關世宗戶部尚書高耀的故事,更是開始指向支持登萊開港的幾位重臣,認爲他們也和高耀一樣,就是爲了討好皇帝才陰謀讓武清伯世子進獻龍涎香的。

還有人玩弄敘事技巧,將市舶司失蹤的商船,說成了龍涎香發現之後,直接顛倒黑白說市舶司的船是爲了追逐捕鯨才失蹤的,更是將捕鯨變成了《捕蛇者說》。

登萊市舶司也沒能倖免,羣臣請求皇帝撤回市舶司。

通政使李一元整日往來於宮內和內閣,將小山一樣的奏疏送來送去。

但是到了今天,蘇澤依然沒有上疏,這讓李一元更加忐忑。

一直到了四月二十六日,蘇澤的奏疏才送到了通政司。

李一元反而有了石頭落地的感覺。

該來的總會來的!

李一元感覺自己就像是被馴化了一樣,以前怕見到蘇澤的奏疏,現在見到了蘇澤的奏疏才踏實。

但是看到奏疏的名字,李一元眼前一黑。

《請開埠直沽疏》?

不是,登萊開港還在被羣臣圍攻,你又要開埠直沽?

翻開奏疏,蘇澤的奏疏前半部分,還是在幫着武清伯世子李文全說話,他開頭寫到:

“臣聞聖王之治,因勢利導;生民之業,隨需而興。今武清伯世子李文全於萊州捕鯨,偶得龍涎香以獻,本爲利國惠民之舉,然朝議紛紜,或言祥瑞虛誕,或斥傷天害民。”接着蘇澤又說捕鯨業的其他產出:

“鯨油可制皁浣衣,價廉而效著。萊州工坊已試製鯨皁,其用堪比棉籽皁,既可解百姓浣洗之需,又爲市舶增一利源。且鯨腦油燃之明如白晝,若用於港口燈塔,夜引千帆歸航,海貿之安可期。”

但是蘇澤也對無序捕鯨表示反對:

“臣考《周禮》,漁人掌川澤之賦,天子四時田獵,皆取用有度。今捕鯨非竭澤而漁,乃取自然之饋。”

“請朝廷詳定捕鯨章程,嚴限捕撈之期、數量,使漁獲有序。”

WWW◆ тt kán◆ co

最後蘇澤又說道:“蓋舟車之創,起於涉川之需;火器之利,源於禦侮之急。”

整個奏疏,只有最後一段請朝廷修造大沽炮臺,恢復前元時期直沽海河交匯的重要地位,在直沽開埠。

李一元看完了蘇澤的奏疏,也只能感慨他的勇猛。

在這種時候上疏開埠直沽,這不是和羣臣對着幹?

李一元不敢耽誤,直接夾着奏疏走向內閣。

——

這份奏疏實際上是蘇澤修改過一次的。

原本蘇澤的奏疏是《陳捕鯨採香利國疏》。

——【模擬開始】——

一天後,《陳捕鯨採香利國疏》送到內閣,內閣送入皇宮。

隆慶皇帝對外朝攻擊感到厭煩,你的奏疏給了皇帝臺階,皇帝批准了你的奏疏。

皇帝又密令登萊市舶司蒐集龍涎香進貢。

——【模擬結束】——

【本次模擬直接通過,模擬次數-1】

奏疏直接通過了?

也對,其實隆慶皇帝是非常支持登萊開海的。

皇帝也很滿意李文全進獻的龍涎香。

是啊,龍涎香其實除了香氣獨特之外,備受皇室追捧的原因,是因爲這時候人認爲,龍涎香是最厲害的媚藥。

之所以這麼被動,還是李貴妃太過於應激,反而給外臣落下了口實。

以至於現在鬧到這個局面,皇帝也沒辦法下臺。

既然這樣,蘇澤思考了一下,放棄了這次上疏,而是直接寫了這份《請開埠直沽疏》。

——【模擬開始】——

一天後,《請開埠直沽疏》送到內閣,內閣送入皇宮。

隆慶皇帝對外朝攻擊感到厭煩,皇帝藉着你的奏疏下臺,禁止外朝再議論登萊捕鯨的事情。

皇帝又密令登萊市舶司蒐集龍涎香進貢。

但是皇帝沒有批准你開埠直沽的提議。

——【模擬結束】——

【是否使用200點威望值,保證奏疏被完全執行?】

【剩餘威望:312點。】

果然,既然皇帝本來就支持登萊開港的事情,那支持直沽開埠也不難吧?

只需要兩百點威望點,就能直沽開埠,蘇澤果斷選擇了執行。

【剩餘威望點:112點。】

——

御書房。

這些日子,隆慶皇帝都沒有去翊坤宮。

他倒不是因爲李文全的事情疏遠李貴妃,而是因爲李貴妃那副怨婦樣子實在讓他生厭。

原本李文全進獻龍涎香,隆慶皇帝是非常滿意的,要不然也不會賞賜他。

可外朝一封奏疏,讓李貴妃大失方寸,搞得現在皇帝十分的被動。

李芳走進御書房,小心翼翼的說道:

“陛下,貴妃又上請罪書了。”

隆慶皇帝更加心煩了。

這些日子,李貴妃一家老小不停的上書請罪,沒罪的事情都變成有罪了。

“太子呢?”

李芳小心翼翼的說道:

“太子這次不肯請罪,還說李國舅做的沒錯,貴妃將太子留在宮裡教育呢。”

隆慶皇帝嘆了一口氣。

作爲皇帝,他當然可以命令李貴妃放了太子。

但是作爲丈夫,在後妃教育兒子的時候,他有時候也要保持沉默。

而且這事情,外臣其實說的也有道理。

皇室追求龍涎香的這點小心思,也不能講述給七歲的太子。

簡單的說,作爲當爹的,隆慶皇帝是樂意別人給他獻龍涎香的,但是如果以後兒子繼位以後這麼幹,他大概也是不開心的。

所以李貴妃教育太子,他也算是默許了。

“派人盯着點,不要責罰太過。”

“僕臣明白。”

“蘇澤上書沒有?”

李芳連忙說道:

“目前還沒有。”

“真是奇了,這登萊開港是他首倡的,蘇二疏竟然能熬到月底都不上疏?”

皇帝急需要蘇澤的奏疏下臺,但是蘇澤卻不上疏了。

沒辦法,這次羣臣的議論太洶涌,內閣彈壓不住。

而且如今外面拿出“諂媚君上”這個殺器,就連張居正和高拱也不敢妄動了。

內閣輔臣也怕背上這個罵名。

這時候,皇帝能想到的就只有蘇澤了。

就在這個時候,陳洪舉着奏疏進來:“陛下,蘇澤上疏了!”

而負責市舶司的馮保也走進御書房說道:

“陛下!登萊市舶司的船歸航了!還帶來了斷貢已久苦兀、奴兒干都司諸部使者!”

“諸部仰慕天恩,正在萊州港,請貢天朝!”

聽到這個消息,隆慶皇帝站起來,但是他卻問道:“登萊的消息外廷知道嗎?”

馮保立刻說道:“消息是直接送到司禮監的,外廷還不知道。”

馮保偷瞥皇帝的表情,似乎看到皇帝的嘴角微微揚起。

第23章 講學之風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69章 寡斷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6章 立人設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9章 藍色道具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54章 蒸汽機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178章 國本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40章 盛世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133章 考成法第281章 跳幫戰第55章 壓力怪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54章 蒸汽機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57章 立成法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57章 立成法第140章 盛世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304章 鐵路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84章 邊亂第37章 講讀東宮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50章 辦報第91章 上架感言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81章 清田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
第23章 講學之風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69章 寡斷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6章 立人設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9章 藍色道具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54章 蒸汽機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178章 國本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40章 盛世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133章 考成法第281章 跳幫戰第55章 壓力怪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54章 蒸汽機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57章 立成法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57章 立成法第140章 盛世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304章 鐵路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84章 邊亂第37章 講讀東宮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50章 辦報第91章 上架感言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81章 清田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