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

范寬從山西會館中出來。

范寬是受僱於大同範氏的一名山人,他離開會館就來到了範氏的糧店中。

糧店的掌櫃將范寬迎接到了店鋪後的庫房,看着庫房內堆積成小山一樣的糧食,范寬問道:

“事情怎麼樣了?”

“《新君子報》那邊已經打點好了,接下來幾期都會報道城外雨災的事情。”

范寬點點頭,他又問道:

“其他店鋪都沒問題吧?”

掌櫃的立刻說道:

“範先生,這京師糧商就這麼多家,大家都是同氣連枝的,商議好的事情怎麼可能反悔。”

“只等報道出來,各家店鋪就放出缺糧的風聲,等糧價拉高後再拋售。”

“這又不是第一次了,大家都有默契。”

范寬這纔算是寬了心,他說道:

“買賣難做,東家已經因爲登遼海輸丟了一大塊生意,大同那邊的販馬買賣也沒法幹了,這糧食的事情一定要辦好。”

范寬嘆了口氣。

大同範氏是晉商四大家之首,卻承受了最大的損失。

首先是蘇澤首倡的登遼海輸,搶了範氏在遼東路上運輸的生意。

緊接着就是邊關政策的進一步收緊,在戚繼光擔任山西行都司都司,王用汲擔任大同巡撫後,整個大同的走私行業都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往年範氏向草原走私鐵器,換取馬回來賣的生意徹底做不成了。

準確的說,從草原上帶着馬回來賣,戚繼光不管,但是走私鐵器乃至於火器去草原,一旦被抓到就是全部沒收,走私軍火更是會被全員砍掉腦袋掛在大同城門上,現在晉商四大家族都不敢繼續幹了。

可不運鐵器,又能拿什麼換馬?

範氏的兩大支柱產業受損,只能在其他地方找補。

范寬串聯京師其他的糧商,商議利用雨災哄擡糧食價格。

這次范寬用了新的方法,利用報紙的傳播力,渲染城外災情,製造災民入城搶糧的恐慌。

如果這一套真的能成,那大同範氏就準備在京師也辦一份自己的報紙。

范寬就是爲了這個新報主編的位置,才這麼積極奔走的。

除了哄擡糧價之外,京師糧商還有另外一個要求,就是要攔住太子的商鋪從事糧食買賣。

前些日子,東宮的商鋪開始賣米的時候,可把這些糧商給嚇壞了。

糧商聯合起來操縱糧價,最怕的就是有人低價砸盤。

太子和別的糧商不同,不可能被拉入這個糧商團夥的。

糧商用商業手段,將太子暫時擠出了京師糧食市場,但是這些糧商還是不放心,又請來范寬想辦法。

於是范寬想到另外一個辦法,他幫忙遊說了五門巡城御史陳景,陳景拿了糧商的錢,想了一個釜底抽薪的辦法,上疏彈劾太子,請求陛下將東宮產業收回。

這次的事情辦好了,范寬就可以慫恿範氏在京師投資辦報了。

范寬覺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候。

——

皇后宮中,朱翊鈞對着自己的嫡母陳皇后叩拜行禮後說道:

“母后金安。”

陳皇后疑惑的看着胖鈞。

這位陳皇后是個存在感很薄弱的皇后。

陳皇后無子,又因爲勸諫過隆慶皇帝不要沉迷女色,被皇帝下旨搬離了中宮,相當於流放冷宮。

但面對這個在裕王府邸共患難的髮妻,隆慶最後還是沒捨得廢后。

陳皇后性格恬靜,倒是也不鬧,安心的住在別宮。

對於朱翊鈞這個嫡子,陳皇后沒有孩子,對他也很慈愛。

歷史上,隆慶駕崩後,陳皇后和李貴妃都晉升太后,兩宮並立。

朱翊鈞對這位嫡母也是很尊重的,日常請安問候也不少,給的尊榮也和親媽一樣。

而且史書上對於陳皇后在萬曆朝的記錄幾乎沒有,她又這樣安靜的活到了萬曆二十四年才薨逝。

朱翊鈞按照蘇澤教授他的話術,對着陳皇后說道:

“母后,我看您宮內冷清,請了戲班來讓您開心開心。”

上次百戲會後,評選出“戲魁”是一家蘇州府的南戲戲班,朱翊鈞重金買下這個戲班。

也不等陳皇后接受,朱翊鈞身邊的太監就忙着開始搭戲臺。

簡易的戲臺搭好了之後,宮內很快就熱鬧了起來。

陳皇后被小胖鈞拉着看戲,清冷的她嘴角微微露出笑容,這宮內已經很久沒這麼熱鬧過了。

不一會兒,門外的太監突然喊道:

“陛下駕到!”

陳皇后連忙帶着朱翊鈞一同去迎接。

見到父皇后,朱翊鈞將自己帶戲班給母后唱戲的事情告訴皇帝。

隆慶皇帝嘴角掛着笑容說道:

“朕就說宮裡這麼熱鬧,也難得你這份孝心了。”

“今日無事,朕也看看戲吧。”

陳皇后一直都沉默着,但是在皇帝說要一起看戲的時候,嘴角微微翹起。

坐在戲臺下,陳皇后有了一家三口一起看戲的感覺,眼角溼潤了。

隆慶皇帝見到陳皇后用衣襟擦拭眼角,想起在潛邸的夫妻情分,對身邊的李芳說道:

“讓皇后搬回中宮。”

“把戲班留下。”

——

七月五日,通政司。

通政副使楊思忠放下蘇澤的奏疏。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

讀完之後,楊思忠總覺得這份奏疏怪怪的。

“臣聞《尚書·周官》有言:“冢宰制國用,量入以爲出,王弗與焉。”此聖王所以垂範後世,辨公私而重名器者也。”

“仰惟太祖開基,深鑑前代覆轍,分設內承運庫以奉宸用,太倉庫以隸國計,著爲令甲,永世恪守。內外之防嚴,則上下之分明矣。”

這開頭都沒什麼問題,內承運庫和戶部太倉庫的內外之別,歷代羣臣都上疏無數次了,蘇澤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了。

但是蘇澤的奏疏後面,卻讓楊思忠皺眉。

蘇澤後半段奏疏就有意思了。

他寫道:

“不容外臣議裁內用,復開‘挾公議制君父’之端。”

蘇澤認爲外朝議論內廷用度,是在挾持公議來鉗制君父,這是不臣的行爲。

而蘇澤提出的辦法,是“申明舊章,並嚴兩禁”。

也就是說,要明確內帑和外庫的用處,嚴禁兩者混用。

楊思忠皺眉,這怎麼感覺蘇澤不是在幫着皇帝說話呢?

皇帝有內帑,但是在皇帝錢不夠花的時候,還是會向外庫要錢的。比如永樂年的時候,成祖朱棣就向外庫借過錢,但當時負責外庫的蹇義堅決不給,用“內庫缺則省中制,外庫缺必剝民財”懟了回去。

朱棣沒有動怒,也沒有繼續伸手。

但是後世子孫就沒有成祖的雅量了。

正德年間,皇帝攫外庫銀百二十萬充豹房,還是挪用的備邊銀。

嘉靖朝的時候,這種事情就更多了。

嘉靖好幾次向外庫伸手,買龍涎香的錢都是讓戶部給付的。

皇帝向外庫伸手,這叫做“侵奪外庫”,也是每一任戶部尚書都頭疼的事情。

總結說,蘇澤的奏疏就是一個意思。

這內帑的錢皇帝怎麼用,是皇帝的自由,外朝不應該議論。

但是皇帝自己內帑用完了,也沒向外庫伸手。

楊思忠也不明白,這蘇澤到底是哪邊的?

但是可以想見,這份奏疏完全可以堵上那幫言官的嘴。

楊思忠只好嘆氣,站起來拿着這份他也看不懂的奏疏,向內閣走去。

楊思忠一邊走一邊嘆氣,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見到了自己的老上司李一元。

和上次相比,李一元要瘦了一些,頂着一雙黑眼圈,看樣子是剛剛從內閣出來。

“這不是李侍郎嗎?”

楊思忠向李一元問好,李一元見了舊友,連忙回禮。

楊思忠問道:

“李侍郎是從內閣回來?”

李一元嘆息說道:

“還不是爲了《民律》的事情。”

李一元一邊說一邊嘆息,他說道:

“刑部擬了幾稿,閣老們都不滿意,這次又打回去重寫了。”

楊思忠努力憋住笑容,露出一個愛莫能助的表情,又看着李一元滿肚子心思的離開。

楊思忠覺得解氣極了,就連被蘇澤奏疏困擾的這點苦悶都煙消雲散了。

——

——【模擬開始】——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送到內閣,四位閣臣都票擬贊同,奏疏送入皇宮。

隆慶皇帝看完奏疏有些猶豫,命令執掌內承運庫的陳洪算完賬後,認同了你的奏疏。

皇帝御批通過奏疏。

一天後,五門巡城御史陳景上疏彈劾太子濫用內帑錢財,彈劾太子“不敬嫡母”。

陳皇后十分憤怒,力陳太子孝心。

陳景因“離間天家親疏”,被貶謫出京。

——【模擬結束】——

【模擬通過,本次模擬不消耗每月模擬次數。】

【剩餘模擬次數:2/2】

這次竟然沒有花費威望點?直接就通過了?

想想也是。

隆慶時期的內帑充足,宮廷的大額支出不多,所以皇帝也沒有侵奪外庫的打算。

而且隆慶皇帝也比他爹嘉靖要臉,反正自己的錢夠用,還不如留下一個好名聲。

上次上元燈會,皇帝自己掏了錢,外朝也沒有太多的議論。

如果真如蘇澤說的那樣,內帑的錢宮裡用,不要想着侵奪外庫,那皇帝怎麼花錢,皇帝也可以硬氣的頂回去——“那是朕的錢!朕怎麼花都可以!”

當然,內帑和外庫的界定是個很模糊的事情。

那些錢算是國家的開支,那些錢是皇室的私人開支,這可是很難界定的。

但是規範內帑使用,讓皇帝不要像外庫伸手,確實是對國家財政有益處的事情。

當然,蘇澤還有一個硬氣的地方。

他幫着東宮經營產業,靈濟宮大會後,小胖鈞向內帑轉交結存的時候,讓皇帝嚇了一大跳。

皇帝還專門將小胖鈞召入宮中,聽完了蘇澤怎麼教導太子賺錢後,皇帝心安理得的接受了這筆錢。

內帑豐盈,也有蘇澤的一份功勞!

接下來,就等着陳景上書了。

——

次日,當都察院的奏疏送到通政司的時候,看完了陳景的奏疏後,楊思忠知道都察院又要洗牌了。

又想到蘇澤前一天的奏疏,這是蘇澤埋伏都察院?

楊思忠看完了陳景的奏疏,更是覺得兩人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陳景翻來覆去就是“與民爭利”這一套說辭,唯一殺傷力強的就是彈劾太子“不敬嫡母”。

但是楊思忠的消息靈通,已經聽說了皇帝、陳皇后和太子一起看戲,陳皇后也搬回中宮的消息。

就在這個時候,司禮監三把手陳洪抱着奏疏來到通政司。

楊思忠簽收完奏疏,送走了陳洪之後,看到已經硃批通過的蘇澤奏疏,更加確定陳景完了。

陳景身爲五門巡城御史,這是個得罪人的崗位。

楊思忠也對陳景沒有好感,他想了想,決定先扣下陳景的奏疏,然後命令手下將皇帝御批後的蘇澤奏疏抄送六科。

“來人啊!”

等手下官員來了後,楊思忠又說道:

“將御批的蘇澤奏疏刊登在邸報上,最新一期。”

——

七月七日。

蘇澤的奏疏傳到六科,迅速就傳到了外朝。

而通政司加急出了一份邸報,刊登了皇帝御批過的蘇澤奏疏。

皇帝承諾不侵奪外庫,迅速贏得了朝野的一致好評!

至於蘇澤奏疏的前半段,其實大部分大臣也都是贊同的。

內帑就是皇室的錢,除了言官御史,誰關注皇帝怎麼用內帑的錢啊。

張居正立刻領着戶部上書,稱頌皇帝的仁德。

戶部還表態,要儘快釐清內承運庫和戶部太倉庫的賬,並且命令南直隸催繳積欠的金花銀,幫着皇帝追繳內帑的欠稅。

滿朝口呼聖君,再這樣君臣相得的氛圍下,卻有幾個人在瑟瑟發抖。

緊接着,宮內又傳出消息,陳皇后搬回中宮,宮內傳聞這次能調和帝后關係,都是太子的功勞。

帝后複合,外廷的頌表更是不停的送入宮中,誇得隆慶皇帝笑容都壓不住。

就在這個時候,陳景彈劾太子的奏疏,被送到了皇帝的御案上。

東宮,太史局的黃驥算完了賬,對着太子說道:

“殿下,這些是臣估算的幾家糧號的存糧,只要糧食跌到這個價格,三成糧號就撐不住了。”

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8章 徐階罷相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1章 立儲之功第84章 邊亂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47章 助攻第156章 大婚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82章 代王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83章 親親尊尊第52章 貢監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42章 樹典型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49章 暗中博弈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83章 親親尊尊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57章 立成法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42章 經筵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56章 大婚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5章 再升官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242章 樹典型
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8章 徐階罷相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1章 立儲之功第84章 邊亂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47章 助攻第156章 大婚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82章 代王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83章 親親尊尊第52章 貢監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42章 樹典型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49章 暗中博弈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83章 親親尊尊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57章 立成法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42章 經筵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56章 大婚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5章 再升官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242章 樹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