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

楊思忠這位通政使微微點頭,算是對吳紹祖的謹慎滿意。

至於“發配”到南洋通政署的張宣就比較慘了,如今飛剪船隻在大明海疆之內傳遞消息,張宣抵達南洋後,還要依靠商船送回信件。

這種消息傳遞十分不穩定,張宣上次傳回消息還是半個月前,現在也不知道怎麼樣了。

胡禎又問道:

“大銀臺,最近通政司又來了一批新人,您看?”

楊思忠點頭說道:

“你帶他們在衙門內轉轉。”

胡禎退下之後,就來到了通政使的普通公房內。

三名年輕的官員見到胡禎這個“前輩”立刻起身。

胡禎看着三人,心想通政司現在真不一樣了。

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學歷”的提升。

原本調入通政司的低級小官很多都是舉人出身,而且是久歷地方的中老年官員。

這些官員在京師外飄蕩了半輩子,通政司這類的衙門,就是安置他們的地方。

在繁華的京師享幾年福再致仕回鄉,這就是大部分舉人出身的官員夢想了。

像胡禎這樣的進士,就是調回京師,也很少會去通政司。

可在場的三人,全部都是隆慶二年的進士。

甚至有一人名叫還是二甲進士,名叫黃文彬,原本是在禮部,主動要求調入通政司的。

胡禎作爲前輩,領着三人蔘觀了通政司衙門,享受了一下後輩的彩虹屁,胡禎心情不錯,快到中午的時候也懶得在通政司的公庖吃飯,而是領着三人去了通政司不遠處的酒樓。

通政司設在皇城邊上,能在這裡開店自然那是背景深厚。

這幾年來,京師的官員待遇比以往好了很多,中低級官員也會隔三差五的下館子。

京師的餐飲業也日益繁榮,特別是官署聚集的地方,扎堆開了很多高檔酒樓。

“通政使有令,上衙的日子中午不得飲酒,今日就以茶代酒吧。”

胡禎點了幾個家常菜,他下午還要協助通政使處理公務,自然不敢違背楊思忠的命令。

幾名年輕的後輩也不敢多說,紛紛以茶代酒,席上也算是觥籌交錯。

雖然不是酒,但後輩的恭維聲中,胡禎也像是喝醉了一樣。

等到氣氛到了,黃文彬問道:“胡兄,吾等來通政司之前,聽說通政司有兩難。”

“兩難?”

黃文彬點頭說道:

“一難曰遠派,雖然通政司官員都是京官序列,但被遠派地方那不是白做這個京官了嗎?要是去了朝鮮琉球南洋,更是和流徙一樣了。”

“二難就是,就是蘇翰林了,聽說蘇翰林一上書,通政司就要忙碌,而且他還是月月兩疏起步。”

胡禎搖頭說道:

“這遠派之難,和你我無關,如今各地通政署和經歷所都滿員了,大銀臺說了,今年都不會再往海外派人了,你想要遠派還沒機會呢。”

“至於二難,倒是真的,可頭疼的也不是你我這些辦差的小官,這是大銀臺頭疼的事情。”

“哈哈哈哈!”

衆人聽完也放下心來,他們再次向胡禎敬茶,又是一頓彩虹屁下去,讓胡禎飄飄然。

胡禎接着說道:

“但是有件事,爲兄還是要提醒你們的。”

看到三人求知若渴的樣子,胡禎洋洋得意的說道:

“咱們通政司有個邪門的地方,不能在通政司裡說大銀臺的壞話。”

黃文彬等人連忙問道:

“這是爲何?”

“反正你們知道就是了,在通政司內要管住嘴,不要說大銀臺的壞話,要不然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黃文彬連忙說道:

“胡兄這不是在議論大銀臺嗎?”

胡禎說道:“沒聽我說嘛?不要在通政司內說大銀臺的壞話,我們這會兒可是在通政司外。”

衆人哈哈一笑。

只是胡禎忘記了一件事。

這家小酒樓的二樓原來是一個大平臺,爲了照顧隱私最近採用薄木板隔成幾個包間。

在他結賬的時候,似乎在酒樓外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一閃而過。

當日下午,隨着蘇澤奏疏一同送進內閣的,還有通政使楊思忠的奏疏。

楊思忠奏請在遷回大員島上的澎湖巡檢司下,也分設通政經歷所,作爲廣東海南、南洋琉球之間的信息傳輸節點。

楊思忠想起來,他曾經對胡禎說過,今年通政司不再往海外派人。

可澎湖可不算海外,作爲重要的南洋海疆節點,在島上設置通政經歷所,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

這一次朝廷的旨意很快,也許是京師治安問題真的成了一個老大難問題,也許是皇帝被那場倭人的謀刺給嚇到了,《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迅速在內閣和皇帝那邊通過。

這次蘇澤都沒用【手提式大明朝廷】,皇帝還主動出資,負擔了去武監就讀的巡捕的學費。

拿到了聖旨後,王任重和剩下四名巡城御史一起拜見蘇澤。

東門巡城御史,全名是朝陽門巡城御史,負責京師東城的治安,因爲通惠河碼頭,也就是京師漕運都要從東城進入城內,所以也負責京師周圍漕運的治安。

現任東門巡城御史蕭廩,今年四十歲了,是都察院資深御史。

西門巡城御史,也叫阜成門巡城御史,負責的是城西區域的治安,此外京師一般都在京師西門外設置流民營,所以也有流民控制的職能。

現任西門巡城御史陳大賓,是申時行同年的進士,觀政後留在都察院一路高升,應該是張居正看重的弟子。

南門巡城御史,也叫宣武門巡城御史,而宣武門附近就是法場,所以南門巡城御史還有監斬的職責,理論上擁有死刑複覈的權力。

現任南門巡城御史名叫李巳,蘇澤曾經在高拱家裡的聚會上見過他,他見到蘇澤也是第一個打招呼的,看來是自己的同門。

最後是崇文門巡城御史,其實崇文門並不在京師北面,而是京師東南的城門。

但是有了東南西,自然也有北,所以也被稱呼爲北門御史,負責城北治安,同時負責貢試的考場搜檢和考場秩序。

北門巡城御史名叫王湘,同樣也是張居正的門生。

從五門巡城御史以小見大,雖然高拱是吏部尚書,在內閣的排名也高於張居正,但是張居正的勢力擴張更快,他比高拱更樂於提拔自己的門生。

不過自己似乎也在五門巡城御史中安插了“自己人”。

蘇澤看向王任重,其實外城巡城御史反而是五門巡城御史中最重要的職位。

除了京師城外的治安外,外門巡城御史正式名稱是正陽門巡城御史,每次大朝會的時候百官要從正陽門入宮,正陽門巡城御史要負責糾察百官儀軌。

五人聯袂前來,自然是詢問蘇澤這個武監巡捕修習班的事情。

蘇澤奏疏的前兩條,比如建立百姓聯防,分別設置巡所,這些其實實施起來不難。

聯防不就是保甲嗎?巡所就是把責任細化,設置片區。

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巡警修習班。

蘇澤的施政,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教化爲先”。

而隨着蘇澤一次一次證明自己的是正確的,這個理論也得到了百官的認同。

況且這本身也是儒家最提倡的倫理之一,教育一直是儒學最強調的東西,而教化百姓也是基層官員考覈的重要內容。

但是蘇澤這個教化,倒是和“教化百姓”的教化不同,蘇澤是通過專門的學校培養專業人才,然後再任用專業人才去推動某些事情。

比如營造學社,現在已經成爲內廷重要機構,甚至已經形成了潛規則,沒有營造學社結業證書的太監,不能擔任市舶司太監、工礦太監、織造太監等肥缺,也無法擔任內帑十三承運庫的司庫。

再比如吏科班,新畢業的吏科生員,已經迅速佔據了順天府衙內的重要崗位。

你不服?

那營造學社結業的太監確實精通算學,擔任這些崗位當然要懂得算學?

而吏科班培訓的吏員業務純熟,雖然精深方面不如那些累世傳家的老吏,但是整體上也超過了吏員平均水平。

而且他們身世清白,你是衙門的主官你用誰?

能坐在五門巡城御史位置上的都是頂尖的聰明人,他們自然明白,這個巡捕修習班,日後也會成爲巡捕營的中堅力量。

蘇澤面對五人,侃侃而談道:

“巡捕營的公務,應該明確一件事,就是要‘巡’‘捕’分離。”

“日巡夜遊,維持地方治安,這是巡。”

“巡檢不需要太多的戰鬥力,但是需要熟悉里弄鄉野的民情,知曉轄區內的情況。”

“抓捕要犯,緝拿兇手,彈壓地方,這叫做‘捕’。”

“捕快要做的事情就要比巡檢難多了,要追索線索捉拿嫌犯,要打擊匪盜清剿會黨。”

五人連連點頭,其實如今很多富庶的縣城,也都有巡檢和捕快的區分了。

蘇澤繼續說道:

“巡檢遭遇的基本上是治安事件,最多也就是輕罪,所以巡檢的課程還是要以教化爲主,讓他們通曉朝廷的法令,簡單進行一些軍事訓練就行了。”

巡檢就是後世治安警,蘇澤當然不指望封建時代的巡檢能有“爲人民服務”的意識,但是讓他們明白一些道理,知道朝廷的法令,也能提升一點能力。

而且巡檢本身就是鄰里鄰居鄉里鄉親的事情,京師又是天子腳下,這些巡檢只要不公然欺男霸女,維持好和地方的關係,就足以勝任了。

“捕快就不一樣了。”

“追捕首先需要軍事訓練,捕快班要和武監生一起訓練,強健體魄,否則遇到兇徒反而落入下風,豈不是墮了巡捕營的威風?”

“此外捕快還要知道如何尋蹤追兇,所以蘇某以爲,可以讓他們學習《洗冤錄》,修習偵緝之術。”

衆人紛紛點頭。

蘇澤又說道:

“此外巡捕還要知曉律法,但是如果讓他們直接學習《大明律》,又有些過繁了。”

王任重問道:

“那子霖兄以爲如何?”

蘇澤說道:

“《大明律》涉及的律令太多了,而且很多罪行其實和巡捕營無關,那些案件自然由法司處理。”

“所以可以將《大明律》中有關民生的律令專門挑出來,然後再從《刑部奏議》中摘尋典型案例,編成一本《巡捕公案》以案說法,給捕快授課。”

聽完蘇澤的話,五人都齊聲讚歎。

這五人中,蕭廩和王湘原本對蘇澤並不是很認同,認爲他名過其實。

但今天這麼一番交談,兩人算是對蘇澤徹底拜服了。

明明他一天沒有在治安的崗位上任職過,一出口就是全套的辦法,而且處處都是妥帖周到,直接拿過來就能用。

蕭廩和王湘也總算明白了,爲什麼閣老們看着蘇澤的奏疏都事事照準,有蘇澤在實在是太方便了!

五人從報館出來,蕭廩又說道:

“蘇翰林所說的《巡捕公案》,這事情理應是刑部來辦。”

衆人紛紛點頭,編書顯然是個苦差事,如今是巡捕營改革的關鍵時期,這樣的事情自然要推出去。

王湘又說道:

“少司寇李公,剛剛編纂完畢《大明民律》,纔得到了陛下的嘉獎,李公乃是我朝刑名第一人,咱們可以請求大司憲,請李公再編寫一本《巡捕公案》出來。”

衆人紛紛附和。

蘇澤也不知道自己一個提議,就讓剛剛編完《大明民律》的李一元再次陷入到編書的海洋中。

不過蘇澤拿起報紙,這一期《新樂府報》的頭條,是一篇有關工部內部浪費預算的新聞。

“包打聽雲,本朝三年工部所支四十餘萬兩,僅修造所支就有十五萬兩。”

“然本朝三年,宮中未興土木,何以支出十五萬兩之巨?”

包打聽,就是大明一種專門蒐集消息的人,“包打聽雲”,翻譯一下就是“消息靈通人士透露”。

而這篇報道的切入點相當狠辣。

七月份,就是《隆慶會計錄》出爐的時候,這時候在報紙上質疑工部開支,顯然就是在對着工部開刀,想要削減工部的預算。

而京師各衙門,誰的預算少一些,其他人能分的就多一些。

看來等不到七月份,這行預算爭奪的大戲就要開演了。

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3章 請修國史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6章 立人設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00章 舌戰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4章 徐階思退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157章 立成法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87章 齊發力第39章 支線任務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254章 蒸汽機第156章 大婚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98章 捷報(七更)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69章 寡斷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81章 清田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
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3章 請修國史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6章 立人設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00章 舌戰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4章 徐階思退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157章 立成法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87章 齊發力第39章 支線任務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254章 蒸汽機第156章 大婚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98章 捷報(七更)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69章 寡斷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81章 清田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