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

兩人交談完畢,蘇澤看向了故作乖巧的李成樑。

譚綸隨着蘇澤的目光看向李成樑,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說道:

“本來想要帶這廝來京師見見世面,但這潑才實在是扶不上牆。”

蘇澤倒是對李成樑很感興趣,他對着李成樑問道:

“李總兵,你駐守遼陽,你是怎麼看女真人的?”

李成樑見到蘇澤問自己,立刻激動起來,他扯着嗓子說道:

“女真人?那不就是咱大明的狗嗎?”

聽到李成樑這麼說,譚綸不禁扶着額頭嘆息。

接着李成樑說道:

“狗不聽話就要訓,訓好了就能幫着主人打獵了。”

蘇澤看向李成樑,這話倒是話糙理不糙。

李成樑在後世有諸多非議,最大的爭議就是他對女真寬縱,最後養虎爲患。

但是如果放在這個時期來看,李成樑執行的邊疆政策,也是大明持續百年以夷制夷的邊疆國策。

而李成樑在世的時候,確實多次平定了遼東的叛亂,是當時無愧的悍將。

至於奢侈跋扈這些武將的老毛病,這也是明廷的放縱導致的。

至少在隆慶時期,現在的李成樑是怎麼也不敢亂貪的,更不敢當着譚綸的面跋扈。

蘇澤又問道:

“那女真叛亂越發頻繁,李總兵以爲何故?”

李成樑聽到蘇澤問自己,反而更來勁的說道:

“狗咬主人,就是訓狗訓的不夠!”

“朝廷給他們冊封、發敕書做買賣,可這些狼崽子轉頭就劫掠漢民!像建州王杲那廝,剛被咱打趴下就遞降書,回頭養肥了又反咬一口,降了反,反了降,擺明拿朝廷當冤大頭。”

“每回叛亂,官兵攆他們進山就收兵,怕耗費錢糧。可野狗記打不記吃啊!您看咱在遼陽宰了幾十個腦袋,他們就縮回窩裡半年不敢露頭。要依末將,就該打斷脊樑骨,讓他們見着大明旌旗就哆嗦!”

譚綸實在是聽不下去,呵斥李成樑道:

“住口!”

李成樑就像是老鼠見了貓,嚇得一哆嗦,立馬不敢再多說一句。

蘇澤制止了譚綸訓斥李成樑,而是繼續問道:

“李總兵,如果讓你帶兵,糧餉管夠,能斬殺王杲嗎?”

李成樑立刻說道:

“當然能!朝廷只要給足兵馬糧餉,我李成樑就是凍死在白山黑水,也要砍下王杲的腦袋!”

“李某願意立軍令狀!”

譚綸已經懶得說他了,蘇澤和徐渭都跟着笑起來,李成樑摸了摸腦袋,不明白三個讀書人的想法,也只能跟着笑起來。

——

次日,譚綸向通政司投書,《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

這份奏疏送到內閣,張居正和趙貞吉票擬贊同,高拱未置可否,奏疏送到宮中,隆慶皇帝果然對猶豫起來。

宣大的戰事平息,隆慶皇帝真想着節省下了備邊銀,可譚綸這份奏疏又要在薊遼修造防線,又要練兵,這又是大把的銀兩。

隆慶皇帝將奏疏發往外朝,請羣臣議論。

果不其然,譚綸的奏疏遭到了外朝官員的猛烈批評。

都察院的批評聲最大,他們認爲譚綸重修薊遼防線純粹就是浪費國家錢財,是爲了自己的政績才上書的。

幾名去過遼東的巡邊巡案御史,也紛紛力陳,認爲女真諸部都是向大明稱臣朝貢的,按照俺答封貢的例子,開放互市就能安撫他們,薊遼地區不需要花費這麼大的費用。

外朝爭論不止,就在這個時候,蘇澤也上了一疏。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

蘇澤在奏疏開頭,就旗幟鮮明的表達了對薊遼總督譚綸的支持。

“臣伏見遼東諸夷猖獗,女真、蒙古交通愈密,邊患滋蔓。遼督譚綸具本《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言皆切中時弊,臣謹附議,復請增設通遼棱堡以斷胡虜往來。”

蘇澤在奏疏贊同了譚綸重修薊遼地區長城,整頓薊遼兵馬的提議。

“譚督所策非獨省費弭兵,實杜亂源。倘惑於浮議,遷延不決,遼患恐如野火燎原。”

然後蘇澤在譚綸奏疏的基礎上,又提議在通遼地區設立棱堡。

“遼東女真多與遼西蒙古勾連,互市劫掠,此患尤深。通遼處東西要衝,女真西出則結漠南,蒙古東進則聯建州。欲絕其交通,非添設棱堡不可。”

蘇澤提出了通遼的位置關鍵。

“通遼東可懾海西、建州女真,西可扼土蠻、朵顏蒙古。堡成則女真不得西聯,蒙古不得東侵。”

除了棱堡之外,還要在通遼設立馬市。

蒙古諸部可以在這裡和大明交易馬匹,通過這個方法截斷輸入遼東的馬匹。

蘇澤最後寫道:

“臣嘗聞:夷狄者,畏威不懷德。女真反覆,非天災,實人禍。剿撫失當,鞭輕而飼豐也。”

“長城如鐵壁,塞虜騎於北;三營若虎賁,鎮驕兵於內;棱堡作機樞,斷胡虜之交。”

蘇澤上了這份奏疏,查看【手提式大明朝廷】的模擬結果。

——【模擬開始】——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當日送到內閣,高拱、張居正和趙貞吉都票擬贊同。

朝中反對聲浪巨大,皇帝也擔心再啓遼東戰事,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餘威望點:400點。】

【是否花費300點威望點,確保奏疏完全執行?】

蘇澤果斷選了“是”。

十一月二十六日。

本來隆慶皇帝想着馬上可以過年了,他正在籌備着今年再辦上元燈會的事情。

可沒想到年前還起了風波,譚綸的上疏讓朝堂爭議不斷,而內閣輔臣又站在譚綸這邊,搞得內閣和外朝大臣的關係緊張起來。

這時候他不方便再提上元燈會的事情了。

原本隆慶皇帝已經準備駁回譚綸的奏疏,讓他速速離開京師,平息這一次的風波,然後再和閣臣商議,最好和去年一樣,由首輔李春芳主動提出來辦燈會,事情就好辦多了。

可沒想到蘇澤又是一封奏疏,讓朝堂的氣氛更加緊張。

隆慶皇帝原本都盤算好了,登萊市舶司的鎮守太監張誠都已經安排大名府的扎燈匠人入京了,安置在東市廠坊內。

可一旦朝爭起來,內閣肯定不會再提燈會的事情了。

雖然不至於因此遷怒譚綸,但是皇帝也想早點將他打發回遼東。

就在隆慶皇帝下定決心,要駁回譚綸和蘇澤的奏疏,平息這場朝議的時候。司禮監秉筆,執掌東廠的馮保快步走入御書房。

“陛下!東市廠坊出事了!”

東市廠坊!

隆慶皇帝站起來,大名府的扎燈匠人就被安排在東市廠坊,要是被那幫言官發現內廷偷偷安排扎燈匠人進京,那言官肯定要大鬧一場,上元燈會肯定辦不成了!

“出了什麼事!”

馮保連忙說道:

“是遼陽總兵李成樑的女真義子,東市廠坊喝酒鬧事,惹來了巡城御史!”

女真義子!?

隆慶皇帝立刻說道:

“速速派遣錦衣衛過去!”

——

蘇澤也沒想到,系統竟然用這樣的方法通過了自己的奏疏。

【遼陽總兵李成樑的女真僕從在東市廠鬧事,巡城御史逮捕了這些女真人,搜檢期間,發現了皇帝秘密召入京師的扎燈匠人。】

【李成樑因爲馭下不嚴,革去總兵職位,杖責二十發還遼東。】

【因爲辦不成上元燈會,巡城御史又審出女真人種種罪行,皇帝大怒,通過了你的奏疏。】

【大明國祚+5】

怎麼只加了五點國祚?

難道是因爲大明科技發展,女真人已經不是滅國的威脅?

也對,如今大明國祚都加了72年了,女真也肯定不是滅亡的主要原因了。

不過能穩定遼東局勢,也消弭了不穩定因素,加五也不算很多了。

只是苦了李成樑。

蘇澤嘴角也壓不住笑意,要知道李成樑可是活到九十歲才壽終正寢的,打二十板子應該沒問題吧。

再說他,他帶着一幫女真義子入京,還馭下不嚴,挨板子也是應該的。

但是在想到皇帝因爲這檔子事,辦不成自己心心念唸的上元燈會,竟然也只是打了李成樑二十下板子,這位隆慶皇帝果然寬厚。

對於大明的將領來說,降職撤職其實都是正常的事情,反正只要有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就能官復原職。

戚繼光和俞大猷就是這樣,他們在抗倭戰爭中降職撤職好幾次,最後也都升遷上去了。

隆慶皇帝也就是打了李成樑的板子,還讓他回到遼陽,估計也是讓他在遼陽戴罪立功。

這樣一個寬厚的皇帝,確實十分難得了,一想到隆慶皇帝想要辦個燈會還和做賊一樣,蘇澤看了看自己的剩餘的威望值,抽出一本空白題本。

《請再辦上元燈會普天同賀疏》

——【模擬開始】——

《請再辦上元燈會普天同賀疏》當日送到內閣,閣老們都票擬贊同。

皇帝立刻同意了你的奏疏,但是言官反對聲浪不斷,隆慶皇帝又被迫收回成命。

——【模擬結束】——

【剩餘威望點:145點。】

【是否花費100點威望點,確保奏疏完全執行?】

看完這個模擬,蘇澤都有些無語。

皇帝您慫什麼啊!

內閣不都支持您了!

竟然能被言官噴到收回成命,蘇澤只能感慨隆慶皇帝還真是怕事!

閣老都撐您了,陛下何故先降?

蘇澤無語,算了算了,就當這100威望點拍皇帝馬屁了。

【威望點已扣除,剩餘威望點:45,請在現實中完成上書。】

——

隆慶皇帝強行通過了蘇澤的奏疏,外朝言官這次是氣壞了。

這一次他們彈劾的目標,從譚綸和蘇澤,逐漸上升到內閣三位閣臣頭上。

而蘇澤又是一封《請再辦上元燈會普天同賀疏》,再次點燃了言官的怒火,他們將這封奏疏看做蘇澤的挑釁,局勢演變到快要左順門叩闕的地步。

就在這個時候,乞休在家的李春芳出手了。

首先是內閣拿出考成法,敲打了一下叫囂厲害的六科給事中。

緊接着內閣會同吏部,迅速票擬出一批新的巡邊清軍御史人選,將都察院中的御史委派到邊疆。

東勝衛大捷,以及譚綸所倡議的重修邊牆,這些事情都需要御史監督,你們不是反對嗎?那就好好監工去!

李春芳還要求這些御史立下考簿,到了地方上一定要查補問題,完成任務才能歸朝。

蘇澤也只能說李春芳這一手確實厲害。

大明邊疆的問題太多了,吃空餉、侵佔軍屯、冒功,這些都是慣常操作,邊疆的工程也都是貪腐重災區,都察院派遣巡邊清軍御史,就是爲了督查這些問題的。

你們不是在朝堂反對嗎?那就到地方去好好做事督導去!

李春芳這一套組合拳,直接拆掉了六科都察院的領頭者,剩下的言官見到首輔的雷霆手段,也不敢再亂動了。

緊接着李春芳又從翰林院的資料中,翻出了歷史文檔。

大明上元燈會始於成祖朱棣時期,永樂七年,成祖朱棣下令午門外設燈山,賜宴百官並特許百姓觀燈十日。

燈會既然是祖制,成祖後的皇帝也多有操辦,但是先皇“憐惜”百姓疾苦停辦。

所以李春芳認爲,還是以去年的舊例,外廷張羅燈會的操辦事項,但是燈會的錢由內帑出。

隆慶皇帝欣然接受,當場就撥下了內帑銀元,操辦這次的上元燈會。

同時隆慶皇帝又給京師百官私人發獎金,在京五品以下官員賜銀元五枚,五品及以上賜銀元十枚,太監宮女匠人也都有黃銅幣賞賜。

這套組合拳下來,十一月終於平安渡過。

譚綸有喜有憂,喜的是自己的奏疏得到批准,還額外獲得一座通遼棱堡。

憂的是歸程的路上,多了好幾個清軍巡邊御史同行,這幫御史咬牙切齒的看着譚綸,接下來的日子怕是不好過。

當然更不好過的是李成樑,他被打了板子,又被褫奪了武將身份,回程連驛站都用不了。

他那些個鬧事的女真“義子”,東廠和巡捕營就沒那麼客氣了,估計這輩子是回不去遼陽了。

李成樑只能由剩下幾個義子推車板車,沿途投宿民驛返回遼陽。

譚綸也當李成樑咎由自取,他早就告誡李成樑要約束手下女真人,李成樑都當做耳旁風,這次吃了教訓,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總比日後惹下大錯好。

譚綸倒是也不擔心,李成樑雖然被撤職,但是他部曲親兵還在。

建州女真的叛亂首領王杲還在逃,正好讓李成樑返回遼陽去戴罪立功。

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8章 奸佞是我?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82章 代王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9章 藍色道具第4章 高拱第35章 馮保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4章 高拱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82章 代王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75章 引子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91章 上架感言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41章 冊立第78章 公私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131章 莫須有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2章 升遷途徑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23章 丹術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8章 會館第156章 大婚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23章 丹術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95章 崩盤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304章 鐵路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56章 宰輔之才第82章 代王第4章 高拱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
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8章 奸佞是我?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82章 代王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9章 藍色道具第4章 高拱第35章 馮保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4章 高拱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82章 代王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75章 引子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91章 上架感言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41章 冊立第78章 公私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131章 莫須有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2章 升遷途徑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23章 丹術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8章 會館第156章 大婚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23章 丹術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95章 崩盤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304章 鐵路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56章 宰輔之才第82章 代王第4章 高拱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