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

蘇澤從內閣出來,回到史館後立刻回到了自己的公房內,他打開系統迫不及待的開始了抽取獎勵。

【恭喜宿主,獲得道具“記憶宮殿香囊(橙色)”。】

【記憶宮殿香囊】(橙色):重複使用道具,使用後可以進入到記憶宮殿,查看過往的具體回憶(僅限宿主使用,外人聞到也只是普通香囊)。

蘇澤手裡出現了一個和腰間一樣的香囊。

這是什麼?

記憶宮殿?

蘇澤記得這好像是某個偵探小說中的設定,主人公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需要回憶什麼東西的時候就可以進入這個意識空間,將所有的細節都回憶起來。

這麼神奇的嗎?

蘇澤抓起香囊,很快一陣子迷離感襲來,他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站在一座巨大的木質宮殿中。

宮殿非常的高大,兩側都是直達屋頂的書架。

這就是自己的記憶宮殿?

可這東西要怎麼用?

蘇澤心念一動,一本書籍一樣的東西從書架上飛出來,當蘇澤接過這本書,一段記憶出現在他的眼前。

這是他小時候看的一段動畫片,從圖像到聲音,甚至播放動畫片時候窗外的蟬叫,都清晰的出現在眼前。

這也太神奇了吧!

就在蘇澤準備繼續探索這個道具功能的時候,一陣暈眩感襲來,他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趴在書桌上。

【注意,由於精神限制,每日進入記憶宮殿不能超過五分鐘,需要休息24小時後才能再次進入。】

蘇澤連忙問道:

“使用記憶宮殿沒有副作用吧?”

【沒有任何副作用】

聽到沒有副作用,蘇澤放心了不少。

一天只能五分鐘,時間稍微有些短。

這樣一來,蘇澤前世學習過的那些數學物理化學公式,記憶過的文章,都可以通過這個記憶宮殿“回憶”起來!

好東西!

【新主線任務,所有內閣成員的關係達到親密。

任務獎勵:道具抽獎機會*1】

看到這個新任務,蘇澤只能苦笑。

內閣中就剩下一個張居正了,那就是要刷張居正的聲望了?

這系統是逼着自己做四姓家奴啊!

不過這個新道具,倒是讓蘇澤想到了一個用處。

——

京師。

沈敬沒有離開京師。

體驗過京師的繁華,他怎麼願意隱姓埋名遠走他鄉。

反正是隱姓埋名,沈敬乾脆來了一個“大隱隱於市”,直接留在了京師。

一百兩銀子,在老家可以置辦一大塊田產了。

但是在京師,這點銀子根本就不經用。

在花天酒地的過了半個月後,沈敬也感受到了錢匣漸空的壓力。

思來想去,他決定去投稿。

《君子報》不行,蘇澤的《樂府新報》也不行。

沈敬選了《新樂府報》。

《新樂府報》的投稿方式很神秘,只要將寫好的稿子,在稿件上寫上自己的住址,投入城郊的一座破寺的功德箱裡,三日內就會得到迴應。

如果被錄用,稿費會扔入投稿人家裡。

如果被拒稿,稿子也會被退還。

前些日子緝私御史抓盜版的時候,也瞄上過《新樂府報》。

但是巡捕營盯梢了半天,也沒搞清楚功德箱裡的稿子怎麼被取走的。

這件事都已經成了京師流傳的志怪故事了,坊間都傳是鬼神在辦報。

沈敬不信鬼神,他認爲新樂府報是個組織嚴密的報館,那破寺估計有什麼障眼法。

可沈敬自信滿滿的稿子,卻被《新樂府報》給拒稿了!

沈敬又連續給幾家小報投稿,結果都是一樣。

這下子讓沈敬破了防,於是他決定用剩下的錢買印刷設備,自己印刷出版販賣!

可沈敬也是倒黴,接手了一家印刷盜版書的印刷坊,正好被巡捕營找上門來。

面對前任主人留下的罰款,沈敬心一橫說道:

“幾位巡捕大爺,我有重要的事情向御史稟告!”

——

京郊,楞嚴寺。

一身粗布衣服的何心隱,正在招待幾名泰州學派同道。

明代思想界的特點,就是創始人死後,學派必然會分裂。

王陽明如此,王艮也是如此。

王艮死後,泰州學派也開始分裂。

比如趙貞吉這些在朝的信徒,在治學態度上日益保守,開始向陽明心學甚至程朱理學靠攏。

趙貞吉推崇的泰州學派,主張的是“敬”。

主張在日用之道中,收斂自我,在“克己”這個前提下入世。

但是在何心隱看來,這一套不過是宋儒克己復禮那一套換皮,根本就不是王泰州的初衷了。

甚至在泰州學派中,在世師徒也有分歧。

比如何心隱的師父顏鈞還在世,顏鈞提倡“友”,熱衷於在地方上發展結社。

何心隱早期也搞過結社,甚至拿自己宗族做過社會實踐,但是結果並不理想,於是何心隱也改變了思路。

一名年輕的儒生說道:

“何師,我們這次是來營救樑師的。”

接着儒生又說道:

“赴京路上,我和幾位同道,仿效樑師在山東大名府組建了漕幫。”

樑鈞在嘉靖末年被捕下獄,新君繼位都沒有赦免,這些弟子想着在靈濟宮大會結交官員,將樑鈞從牢房中救出來。

樑鈞的思路就是創建各種互助社,他一直都在各地宣揚泰州學派,組織漕運力夫、鹽丁創建幫派結社。

這種互助結社確實改善了一部分底層人民的生活,他們團結起來也能反抗壓迫。

何心隱說道:

“結社不過私之友也,長此以往,這些會社幫派必然會爲了私利再去欺壓別人,如此一來,豈不是無窮匱也?”

何心隱反對這種小規模結社,他也追隨樑鈞搞過這些,最早的就是淮撫駐地淮安的漕幫。

可如今淮安的漕幫卻已經成了本地惡霸勢力,普通百姓想要在碼頭上賣力氣,還要和漕幫簽訂血契,要將自己收入上繳漕幫才能保平安。

甚至這些漕幫還按照鄉黨分裂成好幾個派系,這些派系還會互相鬥毆,爭奪碼頭作爲勢力範圍打架。

前任淮撫就是因爲淮安碼頭力夫暴動彈壓不利,才被朝廷撤職的。

而現任淮撫王之桓是個工部升上去的官僚,也不知道能不能壓住淮安的局勢。

負責傳話的儒生有些不服氣,他對着何心隱說道:

“敢問何師最近參悟,可有什麼新說?”

衆人紛紛看向何心隱。

他們這一派就是這樣,日常都以師友相稱,不講究儒家那套尊師重道,平日裡切磋學問也是劍拔弩張。

何心隱淡淡一笑說道:

“近日京師所見,讓何某又有新見。”

“願聞其詳。”

何心隱說道:

“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在場衆人倒是沒有太多的震驚,畢竟這套均天下的理論,陳勝吳廣就提過了。

何心隱又說道:

“天下爲主,君爲客。”

“爲人君者,以天下萬民爲事;不以萬民爲事之君,天下大害也。”

這句話說完,衆人都傻了。

甚至有人已經後悔自己坐在這裡了。

何心隱自顧自的將自己的論述說了一遍,這才讓衆人離開。

等到衆人離開後,一名年輕的儒生進來說道:

“何師,這些同道人心難測,您這麼說可要給楞嚴寺惹麻煩了。”

何心隱哈哈一笑說道:

“那法嚴方丈交友廣闊,和幾位閣老都攀得上關係,不會株連到他的。”

“不過我們倒是要走了。”

他的弟子不解問道:

“何師,爲何要向他們說明您的學問?”

何心隱拿着行囊說道:

“學問就是說給別人聽的,先賢們著書立作,招收門人,不就是爲了把自己的學問傳出去?”

弟子又說道:

“可您這學問。。。”

何心隱說道:“無論他們認同不認同我的學問,只要把我的學問傳出去就行了。”

“這天下自然有認同我學問的人,他們見到我的學問,那我們就有更多同道了。”

弟子又說道:

“那何師爲何不在報紙上?”

何心隱搖頭說道:

“就連同門都不認同我的學問,如今傳播還太早了,反而會引起朝廷忌憚。”

“《新樂府報》還要繼續辦下去,只要能開啓民智,早晚就有那一天。”

“我們現在就走,印坊也可以轉移了。”

衆弟子紛紛稱是,迅速離開了楞嚴寺。

——

五月十七日,報館。

蘇澤一進報館,就看到羅萬化在打瞌睡,不由奇道:

“一甫兄,你也會打瞌睡?”

羅萬化極度的自律,晚上都會早早休息,白天都會精力充沛的工作,蘇澤還從沒見過他這麼困過。

羅萬化打了一個哈欠說道:

“昨日茶樓裡有講學,我就去聽了。”

蘇澤奇道:

“一甫兄還對講學有興趣?”

羅萬化搖頭說道:

“沒有。”

羅萬化是一個原旨儒家信徒。

這類人就是對各種學派沒興趣,信奉最基礎的儒家道德觀。

其實這類人在官員中還是不少的。

科舉只是爲了功名,也不是人人都愛搞學術的。

羅萬化稍微對實學有點興趣,但是隻要也是爲了辦報。

這些日子隨着賢良文學齊聚京師,到處都是講學活動。

會館、寺院和道觀都不夠用了,很多人就在茶樓、酒樓公開講學。

蘇澤奇道:

“一甫兄既然對講學不感興趣,爲什麼要去茶樓聽講?”

羅萬化說道:

“我是去看賣報去了。”

“賣報?”

羅萬化說道:

“京師這些小報,僱傭了城內遊蕩的小兒幫他們賣報。”

“有些小兒在鬧市喧譁兜售,還有這腦子活絡的在茶樓售報,一晚上也能售出不少。”

蘇澤愣了一下,這不是帶英特色霧都報童嗎?

我大明也發展到這個地步了?

羅萬化有些不自信的說道:

“我想着,我們《樂府新報》也在茶樓密集的地方設置報亭,讓小兒販報,子霖兄以爲如何?”

看到蘇澤失神,羅萬化還以爲自己的建議不好,他連忙說道:

“子霖兄以爲不可就算了。”

蘇澤連忙說道:

“一甫兄這個辦法好啊!”

“這些流落街頭的小兒,能有一份餬口的生計,也是一甫兄的功德。而且此法能增加《樂府新報》的銷量,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羅萬化聽到蘇澤贊同自己的建議,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下決心要好好考察京師,在讀書人多的地方設置報亭。

就在這個時候,沈一貫也準時衝了進來。

“大消息!”

蘇澤已經習慣了他的一驚一乍,問道:

“肩吾兄你昨天的大消息,就是都察院兩個御史爲了搶功勞打架,今天又有什麼大消息?”

沈一貫說道:

“弇州先生結束丁憂返回京師了!”

弇州先生,就是當今文壇偶像王世貞。

中古時代的讀書人,政治家、文人、學者身份都是統一的。

比如宋代的王安石,就是文壇領袖,宰相和學者。

不過到了大明,隨着時間發展,三條路逐漸分開,就是少數天才,也只能兼具兩個身份。

王世貞的官職並不大,但是在文壇的地位極高。

大明文壇能和王世貞相提並論的,只有致仕在家養病的李攀龍。

蘇澤記得李攀龍已經病重了。

丁憂的時候,王世貞在老家編寫《弇山堂別集》,京師達官貴人都向他寄去自己的書稿,希望能被王世貞收錄。

王世貞的文章甚至流傳到周圍的藩屬國,朝鮮、倭國很多人都推崇他的文章,就連草原上都流傳他的名聲。

這就是文化的影響力。

沈一貫說道:“弇州先生是被張閣老舉薦的,朝廷很快就會授以要職。”

現在的張居正和王世貞應該私交很好,恐怕誰也沒想到兩人會在以後交惡,以至於王世貞編排那麼多段子在黑張居正。

羅萬化問道:“朝廷會授予弇州先生什麼職位?”

“至少也是一省布政使吧?弇州先生的父親已經平反,他爲父伸冤的事情陛下十分欣賞。”

就在衆人閒聊的時候,一封軍情急報送到了內閣。

四位輔臣看完都臉色微變,李春芳站起來說道:

“軍情緊急,還是求見陛下吧。”

衆人紛紛點頭贊同。

接羔已過,草原又動盪起來,雖然內閣和兵部早有準備,卻沒想到這次的動靜這麼大。

就連高拱眼中都閃過一絲憂色。

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46章 叩闕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62章 俺答入寇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78章 國本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57章 立成法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41章 冊立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76章 閣部會議!第69章 寡斷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75章 楚宗案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58章 斷章狗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83章 羊吃人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35章 馮保第123章 丹術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63章 車營之法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6章 畫餅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49章 暗中博弈第45章 大鬧天宮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57章 思退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178章 國本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1章 風暴再起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9章 藍色道具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5章 圈子第168章 傳承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
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46章 叩闕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62章 俺答入寇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78章 國本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57章 立成法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41章 冊立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76章 閣部會議!第69章 寡斷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75章 楚宗案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58章 斷章狗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83章 羊吃人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35章 馮保第123章 丹術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63章 車營之法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6章 畫餅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49章 暗中博弈第45章 大鬧天宮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57章 思退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178章 國本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1章 風暴再起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9章 藍色道具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5章 圈子第168章 傳承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